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黔东统清虚洞组由泥岩和灰岩组成,厚约300m,沉积相属于黔东陆棚深水过渡相区沉积类型,不同于黔西以浅水台地相白云岩和灰岩为主的典型清虚洞组类型。该组三叶虫化石丰富,包括莱德利基虫目Redlichia(Redlichia)guizhouensis,R.(R.)nobilis;褶颊虫目对沟虫科Eoptychoparia jinshaensis,Antagmus dapingensis,褶颊虫科Nangaops brevis;耸棒头虫目叉尾虫科Olenoides hupeiensis,Kootenia sp.,以及掘头虫类中的掘冠虫科Ovatoryctocara sp.,掘头虫科Changaspis elongata,C.cf.elongata和飞龙山虫科Duyunaspis cf.duyunensis;共计9属7种2相似种及2未定种。本文描述了其中具重要地层意义的掘头虫类三叶虫3属4种,包括2未定种。结果表明,在黔东清虚洞组发现的掘头虫类Changaspiselongata和Duyunaspis cf.duyunensis,此前仅报道于该组之下的杷榔组,现这两种的层位可上延至清虚洞组上部;同时显示该组Ovatoryctocara sp.和凯里组下部的Ovatoryctocara granulata比较相似,有可能是Ovatoryctocara granulata的祖先种。掘头虫类三叶虫的新资料将有助于促进国际寒武系第3统底界层型剖面及点位(GSSP)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江苏东台廉贻地区大湾组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1979年,在东台县廉贻公社张岳庄村边的荻3井2747—2827.5米井段钻遇一套灰岩地层,在岩芯中,陈永祥首次发现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古生物组确定该段地层为大湾组。我们对该井段的岩芯和岩屑进行了系统分析,获得了多种化石。其中大湾组牙形刺14属16种(包括4个未定种),三叶虫5属5种(包括1个未定种),腕足类5属,腹足类2属,  相似文献   

3.
浙江西部寒武纪地层出露完整,化石丰富,是东南类型的标准地区,在我国及世界寒武纪地层及三叶虫动物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浙江西部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全书约42万字,基础资料可靠,内容丰富,附精美图版28幅,插图13幅,是一本系统的基础性研究论著。全书详细记载浙江西部地区寒武纪六条剖面,系统描述三叶虫3目、30科或亚科、60属或亚属、104种及29未定种。其中1新亚科、1新亚属和37新科。在此基础上,建立16个化石带,成为东南类型寒武系分层分带的标准,解决了我国及世界各大洲之间寒武系地层对比中长期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贵州剑河八郎松山(九高山)寒武系"清虚洞组"产有多门类具软躯体的生物群——剑河生物群,其中三叶虫非常丰富,属于叉尾虫科(Dorypygidae)的拟油栉虫(Olenoides Meek,1877),是一个重要的三叶虫属。Olenoides全球分布,出现于寒武纪第二世(都匀期),灭绝于寒武纪第三世(古丈期晚期),是进行地层对比重要的三叶虫。松山(九高山)"清虚洞组"中的Olenoides包括2个种(含1个相似种):收缩拟油栉虫Olenoides contrictus(Chien,1961)及湖北拟油栉虫(相似种)O.cf.hubeiensis(Sun,1984),两者应为"清虚洞组"上覆地层凯里组产出的O.paraptus及O.hubeiensis的原始类型。Olenoides在寒武系黔东统都匀阶"清虚洞组"的发现,为其在研究区产出的最低层位。为Olenoides早期的形态、演化及时空分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也为寒武系都匀阶(第4阶)的生物地层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贵州金沙长岩沟牛蹄塘组生物群化石丰富,共计25属,以海绵动物为主,另有节肢动物及藻类两大门类化石代表.海绵动物以普通海绵为主,计8属,占整个海绵动物属的57%;六射海绵5属,占海绵的36%,另有纲、目及科未定1属.节肢动物8属中高肌虫占优势,计有5属;大型双壳节肢动物2属,三叶虫仅1属.藻类共计3属.与遵义牛蹄塘生物群相比,两地均以普通海绵为主,金沙长岩沟牛蹄塘生物群海绵更为丰富,与遵义黑沙坡的海绵组成有差异.金沙长岩沟节肢动物中三叶虫少,仅1属,但高肌虫丰富,达5属,而遵义黑沙坡只有2属高肌虫,三叶虫则达4属.遵义和金沙牛蹄塘组生物群分别有藻类属4个和3个,共有属2个.两地同一生物群组成的差异,说明同处扬子浅水区的金沙长岩沟及遵义黑沙坡沉积环境可能有所差异,因而组成面貌也有差异.两地牛蹄塘生物群均具有显著的澄江生物群色彩.  相似文献   

6.
贵州铜仁地区石竹-牙溪-带的熬溪组自下而上分为3个岩性段,第Ⅰ段主要由泥质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组成,上部产较多的三叶虫,计6属(2亚属),3种、2未定种及1新种,分别为mbowmania(Mufushania)nankingensis、Probowmania(Pr.)balangensis、Balangcunaspis(B.)transversus、Oryctocephalopssp,、Kooteniasp.和Deiradonyxtongrenensissp.nov.。其中Deiradonyx见于澳大利亚北部Templetonian下部的Alexandris层.Oryctocephalops主要产于西伯利亚Amginian下部,两者时代均为早寒武世;KDotenia主要见于下寒武统:其他三叶虫均为凯里组下部常见的分子。上述三叶虫的发现改变了熬溪组为中寒武统的认识,熬溪组是跨中、下寒武统的岩石地层单元。熬溪组第Ⅰ段上部层位为下寒武统顶部,与紧邻的第Ⅱ段下部的含钾页岩共同组成凯里组。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吉林中部永吉县中—上志留统张家屯组与二道沟组的三叶虫群6科的10属、12种及2未定种,其中新属3个、新种8个,并简要讨论了华北板块北缘三叶虫群的生物古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大湾沟剖面柯坪塔格组中段底部的泥岩夹白云岩地层中发现有较丰富的笔石、腕足类、三叶虫、双壳类等化石,其中笔石有4属8种及2个比较种和1个未定种,可能属笔石Coronograptuscyphus带至Coronograptusgregarius带。从笔石生物地层看,柯坪塔格组中段底部的时代很可能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鲁丹期末至埃隆期初。  相似文献   

9.
贵州铜仁地区石竹—牙溪一带的熬溪组自下而上分为3个岩性段,第Ⅰ段主要由泥质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组成,上部产较多的三叶虫,计6属(2亚属),3种、2未定种及1新种,分别为Probowmania(Mufushania)nankingensis、Probowmania(Pr.) balangensis、Balangcunaspis(B.)transversus、Oryctocephalops sp.、Kootenia sp.和Deiradonyx tongrenensis sp.nov.。其中Deiradonyx见于澳大利亚北部Templetonian下部的Alexandris层,Oryctocephalops主要产于西伯利亚Amginian下部,两者时代均为早寒武世;Kootenia主要见于下寒武统;其他三叶虫均为凯里组下部常见的分子。上述三叶虫的发现改变了熬溪组为中寒武统的认识,熬溪组是跨中、下寒武统的岩石地层单元。熬溪组第Ⅰ段上部层位为下寒武统顶部,与紧邻的第Ⅱ段下部的含钾页岩共同组成凯里组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地块寒武纪台地相区地层白云岩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由于缺乏三叶虫等生物化石,地层的等时划分成为难点。虽然碳同位素曲线以及自然伽马曲线是两种较为有效的地层等时对比的手段,然而由于这两种数据的获得比较困难,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广泛应用。通过肖尔布拉克露头剖面岩石及钻井方1、中深1、中深5、英买7、英买36和牙哈5等7个剖面的岩芯岩屑薄片中的所有生物化石碎片的研究,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台地区生物群落的时空分布模式。揭示的不同剖面生物群落序列具有非常好的横向一致性,因此自下而上确定了9个具有区域地层意义的生物群落,它们分别为:1)海绵动物群落,分布于纽芬兰统幸运阶玉尔吐斯组底部;2)微生物-小壳生物群落,分布于纽芬兰统第二阶的玉尔吐斯组的顶部;3)三叶虫群落,主要分布于第二统第三阶的肖尔布拉克组和第四阶的吾松格尔组;4)包覆状-泡沫状微生物群落分布于第二统第三阶的肖尔布拉克组;5)席状-包覆状微生物群落,分布于第二统第四阶的肖尔布拉克组上部;6)棘皮类-三叶虫群落/三叶虫-棘皮类群落,首现层位位于第二统第四阶的吾松格尔组;7)棘皮类群落,主要分布于第三统鼓山阶的阿瓦塔格组,局部上延到第三统古丈阶的下丘里塔格组;8)微生物席群落,主要分布于第三统鼓山阶的阿瓦塔格组中上部,局部上延到第三统古丈阶的下丘里塔格组;9)云朵状微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第三统古丈阶的下丘里塔格组,局部上延到芙蓉统排碧阶的蓬莱坝组,下延到阿瓦塔格组。这些群落为塔里木台地相区缺乏三叶虫化石的白云岩"哑地层"的再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贵州境内寒武系黔东统都匀阶清虚洞组富含具有重要地层意义的三叶虫莱得利基虫,前人据此将该组由下而上划分为2个三叶虫带: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Hoffetella-Eoptychoparia组合带和Redlichia(Redlichia)guizhouensis-Redlichia(Redlichia)nobilis富集带。对黔东剑河八郎地区松山剖面非典型的"清虚洞组"中大量的莱得利基虫化石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分类和属种延限,识别出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带和其上的Redlichia(Redlichia)guizhouensis-Redlichia(Redlichia)nobilis组合带。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带的底界可下延至下伏地层杷榔组中上部,但带内未发现常见于黔北地区典型清虚洞组的Hoffetella。剑河八朗松山剖面"清虚洞组"上述两个莱得利基虫化石带可以分别与此前建立的两个掘头虫三叶虫带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带和Protoryctocephalus arcticus带对应,进而为斜坡相区的"清虚洞组"与浅水台地相区同期地层的生物地层对比提供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西北部白沙县金波老村附近南好组第二段首次发现Australosutura sp.,Conophillipsia sp.,Hunanoproetus sp.,Linguaphillisia sp.,Weberiphillipsia cf. linguiformis Yuan & Li,和Werberiphillipsia sp.等5属6种褶颊类三叶虫,据三叶虫生物地层年代确认,为分布广泛的早石炭世早期的属种。三叶虫化石的发现,不仅扩展了早石炭世三叶虫动物群的地理分布,而且为白沙地区南好组地层年代的修订及与岛内不同地区南好组的地层对比及与岛外同期地层的对比提供了精确的三叶虫生物地层的重要化石材料。  相似文献   

13.
贵州金沙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中的高肌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贵州金沙岩孔镇长岩沟下寒武统(纽芬兰统一寒武系2统)牛蹄塘组底部黑色页岩中呈碳质薄膜保存的高肌虫化石,共2属1种1相似种和1未定种:朵氏昆明虫Kunmingella douvillei,昆明虫(未定种)Kunmingella sp.和新月形遵义虫相似种Tsunyiella of luna.这些高肌虫化石与最古老的三叶虫Tsunyidiscus(Mianxiiandiscus)共生,其层位可与云南的Abadiella带对比,表明Kunmingella和Tsunyiella的下限层位已下延至筇竹寺阶的底部.本应属于早寒武世高肌虫分布中区的金沙一带却发现了两区的典型分子Kunmingella和中区的Tsunyiella,说明两区与中区间的混生区的范嗣应从长宁-镇雄小区扩大至贵州的金沙和织金一带.贵州寒武系底部大量高肌虫的发现丰富了牛蹄塘生物群的组成,对研究寒武纪早期生物的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藏南部发育着连续的海相古近纪地层,亚东地区是特提斯演化晚期残留海的居留地,保存着西藏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即最高海相层),其时代标志着残留海盆消亡的时间。研究最高海相层可以为东特提斯晚期演化及其封闭时限提供良好信息。亚东堆纳地区古鲁浦剖面宗浦组顶部和遮普惹组含有较丰富的钙藻化石,本研究鉴定出红藻门珊瑚藻科7属11种(含3个未定种),绿藻门粗枝藻科4属4种(含1个未定种)及松藻科1属1种,据其分布特征划分出3个化石组合,自下而上分别为: Lithoporella melobesioides Lithophyllum carpathicum、Lithoporella melobesioides Ovulites margaritula、Distichoplex biserialis Jania denotata组合。推测堆纳地区在晚古新世至始新世时期总体处于浅海陆棚环境,海水逐渐变浅,在始新世晚期海水深度可能已不足30 m。  相似文献   

15.
贵州东部中下寒武统凯里组或是凯里组中上部的凯里动物群,都含有大量的三叶虫,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三叶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Burlingiidae(布林寺虫科)三叶虫就是其中的代表。 Burlingiidae三叶虫是一类特殊的三叶虫,这类三叶虫个体较小,头鞍沟不发育,仅具头鞍侧沟或呈坑状,面线后支交于侧缘,届前颊类三叶虫;缺乏前边缘沟,不分内外  相似文献   

16.
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呼河一带,前人所划属志留—泥盆纪的“鹿沟组”及上志留统“古尔斑河组”发现丰富的介形虫、辨鳃、腕足、三叶虫化面。经鉴定其中介形虫有:Brevibolbina,Ctenentoma, Cerafobolbina,Hingganobolbina,Sibiriobolbina,Sigmobolbina等,共计12个属、11个种(1新属、4个新种)。以上化石主要产于苏联西北部、北欧及中欧地区的中—晚奥陶世地层之中,这一介形虫类化石群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它对我国奥陶纪地层的划分及与国际上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早二叠世栖霞期吞龙共巴组的(虫莛)类。吞龙共巴组系论1981年王玉净、盛金章、张遴信所命名,他们根据1976年中国科学院西藏科考队路线调查的材料,在缺乏地层资料的情况下,以古生物研究为主,共计描述吞龙共巴组的(虫莛)类4属9种、1比较种、1亲近种(其中有1新种)。1980年,经我们工作,认为吞龙其巴组下部是灰岩,上部是一套碎屑岩系,它与下伏曲地组是整合接触,与上覆茅口阶的龙格组,仅在北部多尔冬山见到是整合接触关系。实测剖面地点是日土县多玛区北部脱塔拉和阿蒙岗日。(虫莛)的采集点是散尔多山、那扎西山、红砂沟、答波、6020高地。在这些采集点中,均在灰岩中含丰富的(虫莛)类。本文共计描述7属及8种,1比较种、2未定种(其中4新种):Pseudofusulina ameng-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在西藏南部吉隆盆地新近纪地层沃马组中获得丰富的介形类化石, 鉴定识别出介形虫9属37种, 其中8个未定种, 根据介形虫动物群在地层剖面上的分布规律, 建立了2个介形虫组合带, 自下而上为: Ilyocypris pentanoda-Qaidamothere vena组合带和Leucocythere mirabilis-Leucocytherella组合带.通过对研究区介形虫组合带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同层位的介形虫组合对比, 将沃马组的时代厘定为中新世晚期—早更新世.   相似文献   

19.
黄友庄 《贵州地质》1992,9(4):400-400,376
贵州台江中下寒武统凯里组,产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无论是数量或属种数,均仅次于三叶虫。所产的7个种(相似种、未定种及1新种),分属6属2纲:无铰纲的Lingulella cf. bynguanoensis, L. taijiangensis(sp. nov); Acrothele sp. ;Kutorgina catenata; Linnarssonia cf. tumida; shizopholis cf. rugosa; 有铰纲的Nissusia cf.katujensis,这些属,都是地域性或全球性分布的老属,在我国云南、华东、东北等地早中寒武世地层中零星分布。7个种中有4个相似种,这些被相似的种多见于北美、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早中  相似文献   

20.
述描述了采自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以断块状分布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的三叶虫化石 3个属、2个种和 2个未定种。即LuaspideslingyuanensisDuan ,L .sp .,Manohuriellamacar(Walcott)和Pseudasaphussp .。虽然它们均是已知属种 ,但在该地区是首次发现。由此可以确定这套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古老变质岩之上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的沉积地层其层位属下古生界 ,时代最晚为毛庄期开始沉积。该发现解决了该套地层时代的归属问题 ,同时对于区内古生界和元古界划分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