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水陆2种检波器响应机制差异的双检合成处理技术,通过对二者记录合并相加,能够有效压制海底电缆双检地震勘探中的鸣震干扰。然而,由于水检和陆检在振幅、频率等响应特征上差异较大,直接相加处理不能达到理想效果,通常需要进行匹配处理后再相加。理想情况下,匹配系数为与海底反射系数相关的固定值,而实际上海底反射系数是变化的,采用固定匹配系数效果较差。在深入研究双检勘探波场传播机制及匹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维纳滤波方法的自适应时空变匹配滤波技术,通过理论模拟记录的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均取得了满意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3.
针对残余多次波的识别与压制问题,提出了1种应用于成像道集域的变周期预测反褶积方法.与传统的预测反褶积方法不同,该方法首先根据所建立的强波阻抗界面的深度-速度模型,在地震偏移剖面上追踪识别出残余多次波,并根据其传播时间确定出相应变化的多次波周期或预测步长,然后在成像道集上对含有残余多次波的成像道进行变周期预测反褶积压制处理,最后再将剔除残余多次波后的成像道集合成为新的地震偏移剖面.实验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对微屈多次波有效.而且对残余的长周期鸣震多次波也可达到令人满意的压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5.
海上地震虚反射相位剔除法反褶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虚反射的形成机制及其滤波器频谱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频率域剔除地震鬼波的新方法,该方法直接剔除的是虚反射滤波器相位谱的影响,而对于振幅谱,则是通过同时消除虚反射与地震子波两者共同的影响来拓宽地震记录的有效频谱,处理过程自动避免了鬼波滤波器的“零值点”问题,其最终结果是以获取反射生活费数为期望输出,因此,该方法在消除鬼波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地震剖而后 分辨率。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反褶积方法具有较好的容噪能力。且在鬼波延迟时以及虚反射界面反射系数存在一定误差的情况下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Radon变换压制多次波的传统做法一般都是先进行叠加速度分析,然后在CMP道集上做相应滤波处理.实际资料处理中,带有多次波的速度分析难以准确地提取速度,进而造成多次波压制的效果不够理想.有别于传统的做法,本文提出的方法通过对炮集记录进行同相轴重排,运用变换域自适应切除的τ-p变换(线性Radon变换)滤波,实现了直接在炮集记录中压制海水鸣震.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对于海水鸣震多次波压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海底沉积物声速预测中,把不同海域的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沉积物试验数据拟合出一个统一的方程存在不足,不但数据过于离散,而且方程中参量的物理意义不明确。借鉴Wyllie等建立的时间平均方程的思路,基于声传播过程中路程、时间和声速之间的基本关系,引入了表征固液双相之间的堆垒方式和耦合状态对声传播路径影响的耦合系数,建立了沉积物声速预测模型。将鹿回头外海、南海南部和北部的沉积物测量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得出适用于不同海域的沉积物声速预测模型,拟合的复相关系数较大,偏差较小,证明该模型能够反映声速随孔隙度的变化规律,且各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具有一定的研究和理论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海底沉积物声速预测中,把不同海域的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沉积物试验数据拟合出一个统一的方程存在不足,不但数据过于离散,而且方程中参量的物理意义不明确。借鉴Wyllie等建立的时间平均方程的思路,基于声传播过程中路程、时间和声速之间的基本关系,引入了表征固液双相之间的堆垒方式和耦合状态对声传播路径影响的耦合系数,建立了沉积物声速预测模型。将鹿回头外海、南海南部和北部的沉积物测量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得出适用于不同海域的沉积物声速预测模型,拟合的复相关系数较大,偏差较小,证明该模型能够反映声速随孔隙度的变化规律,且各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具有一定的研究和理论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地震反演技术结果和深海测井曲线显示下伏分布有薄层游离气的似海底反射波(BSRs)呈强振幅反射。然而,BSR经常表现为相对弱振幅,并具有明显的横向变化。这种情况我们还不十分清楚。是一个仍需要研究的课题。波形反演可用来研究BSR附近传播速度的分布状况,但在一些情况下不能应用,因为它需要采用包括震泊和接收器之间的大偏移距的多道地震数量采集装置,象这些不适用的还有许多例子,所以我们考虑用其它方法达到相同的目的。一种是应用小偏移距的单道数据方法。它最初是被用在浅海沉积物工程和环境调查中。当然,单道地震方法不能象多道地震那样提供速度的适用信息。在这里,单道方法有一个自行校准的优点,在纠正波峰偏差后能提供真实的反射振幅,而不用考虑需求原的反射特征或有关的速度和密度参数。这些真振幅而且能产生用于纠正传播损失的反射系数。用此方法还能帮助我们解释合成数据,它被证实在数据采集区间可用快速数字化率提高结果的精度。这种方法可以提供一套事先经过全波形反演分析的真实数据。由于数字化率相当慢而使成果噪音大、记录长度很短,但是,海底和BSR反射系数的平均值与反演所得到的平均值对比得很好。结论是单道地震方法可以提供合理的反射系数值。我们认为,在密度变化的条件下,单道数据可以提供BSR附近传播速度的结果信息,此外,它比全波形反演示所付出的工作量最小。  相似文献   

11.
对 1 990年初《英国石油》的StewartS和《地球科学成果》的AllenJ获得的北海海底地震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 ,在英国东部沿岸恒比尔湾以东 1 3 0km处有一个以前未知的陨石坑 ,它是 60~ 65Ma前产生的。首次发现者按最近的海底地形细节将其命名为西尔皮特。与陆上类似形成物不同的是 ,它几乎未遭受侵蚀 ,是因为受到 3 0 0~ 1 50 0m厚的沉积岩层的保护 ,使它未受侵蚀作用的破坏。在陨石坑的中央是一个杯状凹地 ,直径约3km ,带有一个特殊的中心小丘。它被 1 0个高数十米、规模较小的同心长垣包围。外部长垣的直径达 2 0km。至今一般认为 ,…  相似文献   

12.
韩国因国内陆地资源贫乏,故一直在寻求稳定的战略矿物资源的补充来源。对海外矿物供应的依赖和本国资源蕴藏的不足已暴露出韩国经济承受偶发性外部冲击的脆弱性。为了解决这些基本问题,韩国政府已把深海采矿业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的主能量脉冲反褶积方法,旨在保持原反褶积相位特性的同时将有效频带拓宽为期望输出的主能量谱,以期获得更为可靠的地震分辨率。其首先根据地震波的有效频带范围设计出期望输出的主能量谱,然后通过主能量谱滤波获得主能量信号,并以其为输入求取初始的反褶积因子,再在保持初始反褶积因子相位特性的前提下以主能量谱为期望的振幅谱,求取1个优化的反褶积因子,最后即可通过褶积运算获得期望输出的地震信号。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的主能量脉冲反褶积方法,旨在保持原反褶积相位特性的同时将有效频带拓宽为期望输出的主能量谱,以期获得更为可靠的地震分辨率.其首先根据地震波的有效频带范围设计出期望输出的主能量谱,然后通过主能量谱滤波获得主能量信号,并以其为输入求取初始的反褶积因子,再在保持初始反褶积因子相位特性的前提下以主能量谱为期望的振幅谱,求取1个优化的反褶积因子,最后即可通过褶积运算获得期望输出的地震信号.  相似文献   

15.
海底地震勘探实施过程中,传统的缆绳式地震节点布设方式受洋流及海底地形影响较大,很难保证节点的数据采集质量和设备安全性。由于无人缆控潜水器(Remote Operated Vehicle,ROV)对海洋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和强大的工程干预能力,为探索海底地震节点布设提供了新方法。笔者综合介绍了ROV的技术特点,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讨论了基于ROV的海底地震节点布设的主要技术流程。通过分析对比采用ROV布放与传统甲板布放在布放回收效率、安全性及复杂地形适应性等方面的工作数据统计,探讨了ROV布放技术在海底地震节点放工作中的可行性、优势与局限性,以及其应用发展前沿。具有更高精度和安全性的ROV节点布放技术作为一种新手段,可作为传统布放方式的补充手段,未来将在深远海的海底地震节点布设及其相关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一个由数据驱动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模型用于求解地震反射信号的稀疏反褶积问题。反褶积是一个不适定的反问题,正则化迭代方法是求解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但是正则化迭代方法存在正则化参数选取困难,反演结果不精确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DCNN方法求解地震反射信号的稀疏反褶积问题,经过训练的DCNN模型无需再次设置参数即可用于求解稀疏反褶积问题,计算速度快,结果精度高。所提DCNN模型还采用多分辨率分解和残差学习等技术以提高网络的表达能力。最后通过数值实验,并与迭代收缩阈值算法(ISTA)算法对比,使用模拟地震数据和实际地震数据验证了DCNN方法求解稀疏反褶积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关邑 《海洋信息》1994,(3):18-18
1993年7月12日晚10点多钟,日本北海道奥尻岛以北的日本海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地震海啸使日本沿海受灾,地震使海底地形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动。 地震发生在海底,海水深度3500米,海底的水压为350个大气压强。日本就震后的海底变动进行了现场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8.
热液区沉积物接受了大量热液物质的输入,其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是多金属硫化物勘探的有效指标。由于重力作用,洋中脊区域沉积物主要分布于低洼和平坦地形区。为了探索地形因素对热液区沉积物分布的影响规律,本文通过ArcGIS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数据的海底热液区沉积物分布趋势预测方法,并对西南印度洋中脊龙角区地形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沉积物重力搬运方向提取、沉积物汇集量估算、海底沟谷提取和沉积物源区划分。通过与研究区底质解译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发现,预测结果与研究区内沉积物的实际分布范围较为吻合,表明本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指示地形影响下海底热液区沉积物的分布情况。本方法对海底硫化物矿产勘探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可为海底沉积物取样站位设置与海底硫化物成矿远景区圈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海底管道是海上油气开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油气输送的主要手段。海底沙波普遍发育于海底,特别是陆架地区。因为沙波的迁移往往会引起海底管道、海底构筑物等方面的灾害,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进行,浅水陆架区的海底沙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以海南乐东陆架区域为研究区,利用海洋物探手段对本区的海底沙波分布做了初步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