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鼓转录     
TYDF—1型基地回放仪的校正转录系统原来是单路进行的,即将野外原始磁带放到A鼓上,经过储存鼓校正转录到G鼓上,这样一次只能转录一张野外磁带。   相似文献   

2.
煤田地震勘探仍然处在磁带模拟机阶段。无论是野外录制或是回放处理,绝大部分工作量由模拟机承担。目前,分布在全国各省的六台TYDF—1型地震资料回放仪及二十余台DZ664型磁带地震回放仪,正在运转,提供用于解释及赖以提出地震勘探报告的时间剖面。在数字化实现之前这段时间,如何用好及提高地震资料回放仪的处理资料水平,仍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地震仪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光点地震仪。地震资料记录在照相纸上,不能进行回放和资料处理。第二代:模拟磁带地震仪。地震信息以波形方式记录在磁带上,可以在室内进行回放和资料处理。现在,发展到了第三代:数字地震仪。数字地震仪是数字化地震勘探装备的地震信息野外采集部件,它是数字化地震勘探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4.
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及积分方程法程序这些大型实用电法勘探正演程序适用于计算复杂地形条件下,任意剖面、各种装置的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值,这些程序分别在DUAL—68000、IBM—PC/XT、UNIVERSE—68等微机上调试成功,备有程序软盘供用户使用。深部地震数字回放系统软件深部地震数字回放系统软件在DUAL—68000微机上调试成功,并用于生产。该系统能将野外的调频模拟磁带记录回放成数字磁盘记录,经带速数字校正后,自动绘出地震剖面图。本系统备程序软盘。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第二煤田地质勘探队最近试验成功磁带测井记录,即将各种测井参数直接录制在磁带上,一次成线。曲线的回放工作可在野外、也可在室内进行,回放时能任意选择合适的技术条件(如横向、纵向比例,时间常数等),从而提高了资料的记录质量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维静校正在解释工作站上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SUN工作站上利用CPS—3地质绘图系统具有的数据网格化、层位数据运算的功能,对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进行野外一次静校正。对淮北某区的野外静校资料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煤田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提供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7.
光敏三极管对光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它在正常情况下,正向电阻可达几十兆欧姆,遇光照射,则瞬间内降到几千欧姆左右。去年我们利用它的这一特性,在DZ664型回放仪上安装了自动跳道光电控制器和磁头起落自动控制装置。   相似文献   

8.
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同类仪器基础上,长春地质学院、重庆地质仪器厂联合研制成功了深层模拟地震仪。本文着重阐述了仪器试制中解决的难点,并论述了该仪器的特点。 一、仪器各部份的研制 整个系统分为野外接收台站和基地回放站。野外接收台站包括三维检波器、调制器、磁带机等三箱。基地回放站包括磁带机、解调器、纸记录器等三箱。 1.野外接收台站其工作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煤田地震勘探向山区发展的趋势,野外静校正愈来愈重要,传统的初至波拾取静校正、射线法静校正已不能 完全满足资料处理的高精度要求。力图提出在进行低速带调查的同时,应用折射法进行静校正。一是充分利用了野外第一手资料,二是弥补了传统静校正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折射静校正技术在宣东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地震数据中存在较大的静校正量时,利用模型道与各道互相关求取时差的反射波静校正方法往往不能奏效,其主要原因是得不到好的模型道,当原始资料的信噪比很低时,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必须首先解决好野外一次静校正。近年来,针对复杂地形和地表结构的折射波静校正,总差分折射静校正方法和基于速度模型的反演静校正方法被广泛应用。在静校正问题严重的宣东地区为例,综合运用了这两种折射静校正方法进行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全数字化地震数据采集设备和计算机地震数据处理系统能力的提高,使室内以提高高频地震信号信噪比为目标的处理技术得以实现。原始地震道校正组合技术在减少高频信号损失、提高信噪比方面效果明显。对比模拟野外检波器组合实验与地震道校正组合可知,随着组合道数的增加,高频干扰波能量明显减少,但模拟野外检波器组合却存在有效波高频振幅值下降的问题;相反,地震道校正组合即可有效降低高频干扰又能保证反射波明显增强。实例表明地震道校正组合技术在识别小断层和小间距煤层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我国煤田地震勘探使用TYDC—24型磁带地震仪,采用深井激发方式。我省由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长期以来存在记录信噪比不高、深孔钻进困难等问题。为此,我们于1980年和中南地质局二三○研究所协作,采用日本进口的MCSEIS—1200型信息增强地震仪(以下简称M仪)和TYDC—24型磁带地震仪(以下简称T仪)联机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3.
复杂地区静校正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安徽地质》2007,17(1):50-53
在地震勘探中,静校正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尤其在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问题更为严重.静校正问题影响地震反射波的成像,导致地震剖面出现假构造,在解释过程中给地质人员带来错误的认识.本文认为在解决静校正问题上,折射波静校正方法优于传统的野外静校正算法.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边缘复杂山区地形起伏剧烈,相对高差大,灰岩普遍,地表地震测量条件复杂,能量吸收衰减明显,低频现象严重,导致地震记录中静校正问题严重,信噪比较低。针对该地区的特点,利用高程静校正和层析反演静校正进行监控处理,解决静校正问题,便于及时指导野外施工,保证地震数据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静校正一直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重要内容,静校正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的资料处理效果。尤其是对于复杂地区而言,有时候静校正技术成为勘探项目是否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而在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由于近地表条件的差异,在进行了野外静校正的资料上仍然有残存的静校正量,影响叠加效果。一般残余静校正不是很严重的地区通过剩余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静校正技术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地震勘探中,尤其在复杂地表的地区,静校正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塔里木沙漠地区其静校正产生的原因、原始地震资料的特点及老资料处理存在的问题,对该区严重的静校正问题提出了3种静校正方法,即野外静校正方法、折射波静校正方法以及反射波自动剩余静校正方法联合使用的观点。通过在塔里木地区地震资料的处理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认为解决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问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取决于对所在工区静校正问题的分析、有效的折射波初至拾取和静校正量的准确计算及应用。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证明,在处理流程中所采用的静校正联合使用的方法在本工区是切实可行的,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LOTUS区块的地震资料,研究了复杂地表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现场处理的方法。在大量的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高程静校正与折射静校正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因地表起伏大、低降带速度和厚度剧烈变化引起的野外静校正问题。对于面波、低频干扰,规则线性干扰等造成的地震资料信噪比降低进行了针对性的压制和消弱。采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基本解决了因激发和接收条件引起的不同炮集记录上的地震波属性的变化。总结了一套适合该区地震资料现场处理的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18.
LTC(Level,Temperature,Conductivity)水位仪是一种用来监测水位、水温和电导率的仪器,体积小和使用方便等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地下水动态及海水入侵监测,但随着使用时间增长,其水压和盐度系统误差会增加,而这一误差却经常被忽略。通过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对52个LTC水位仪水压和盐度的测量进行系统误差检验与校正。统计分析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分别有71.2%和90.4%的LTC水位仪测量水压和盐度的误差超出了仪器本身精度。对于超出仪器本身精度的LTC水位仪进行系统误差校正,水压和盐度的真实值与测量值呈线性关系,不同LTC水位仪线性校正系数的值也不同。校正前水压和盐度的误差范围分别为-2.08~5.21 cm和-10.77~2.03 g/L,校正后误差范围分别为±1 cm和±1 g/L。测试结果表明,用LTC水位仪野外监测时,应事后进行水压和盐度系统误差的检验和校正,以保证和提高采集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西北某区资料,探讨在复杂表层地震地质条件下,如何做好浅目的层、短排列接好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工作,以GEOVECTEURPLUS处理软件为基础,对野外静校正参数进行误差分析,根据误差大小和分布规律,用不同方法分阶段对其修正,确保了最终自动剩余静校正前,静校正误差减小到目的层反射波半个周期以内。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戈壁、沙丘地区地震资料的特点,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高通滤波、倾角滤波、野外静校正、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精细速度分析、叠前去噪、剩余静校正多次迭代、叠后去噪和偏后修饰等处理,提高了低信噪比地区地震剖面的资料质量,摸索出了一套戈壁、山前、沙丘等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通过对青海、新疆地区资料进行实际应用,证明该资料处理技术实用可靠,效果显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