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旧锰结核矿床产在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田顶部的第四系砂锡矿之中。从矿床地质产状、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矿物组合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个旧锰结核属于异地海相成因,后经搬运沉积在第四系砂锡矿之中;与中太平洋海山CAD19锰结核的物质组成和微量元素进行对比,表明个旧和CAD19锰结核有相类似的稀土模式,相对富集轻稀土,并出现明显的Eu负异常和Ce的正异常。  相似文献   

2.
牛屎坡砂锡矿是个旧西区最大的砂锡矿床.弄清砂矿的物质来源,不仅对揭示砂锡矿的成因,而且对指导深部找矿评价,都有现实意义. 从1973年起,笔者曾对砂矿、蚀变花岗岩、电气石细脉、氧化矿及围岩进行了野外和室内研究工作.下面着重讨论应用锡石标型特征研究砂锡矿物质来源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矿区地质概况  相似文献   

3.
溆浦砂锡矿床赋存在第四系冲积层中,锡石主要富集在底部砂砾石层。矿体呈层状,平均厚0.92-1.66m,锡石平均品位632~1229g/m3。伴生锆石、独居石。本砂锡矿床与白马山花岗岩风化壳密切有关,矿床成因属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型细谷砂矿。  相似文献   

4.
鲍振囊 《湖南地质》1996,15(1):44-46
溆浦砂锡矿床床赋存在第四系冲积层中、锡石主要富集在度部砂砾石层。矿体呈层状,平均厚0.92-1.66m,锡石平均品位632-1229g/m^3。伴生锆石、独居石。本砂锡矿床与白马山风岗岩风化壳密切有关。矿床成因属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型细谷砂矿。  相似文献   

5.
个旧矿区某些岩溶型矿床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希文 《中国岩溶》1985,(Z1):165-174
<正>个旧锡矿是我国锡矿生产的主要基地,已探明的锡储量居于世界前列,其中砂锡矿床与原生锡矿床各占二分之一左右,区内矿床类型繁多,经过多年地质勘探和开采生产实践,对区内一些岩溶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有了一些认识,论述如下,谬误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戴福盛 《云南地质》1989,8(2):140-146
个旧矿区以南北向的个旧大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个成矿区(以下分别简称东区、西区)。东区和西区在矿种、成矿特点、矿化类型、矿床规模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已勘探的大型锡矿床绝大多数分布于东区,如老厂、马拉格、松树脚及卡房等锡多金属矿田(图1);而西区仅在靠近个旧大断裂的牛屎坡发现大型残坡积砂锡矿床,其它虽有众多的矿点分布,但始终没有找到大、中型锡矿床。西区的成矿远景一直是争议较大、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  相似文献   

7.
在甘孜—理塘结合带内理塘县中木拉乡附近发现锰结核。通过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该锰结核产于结合带内瓦能蛇绿混杂岩组中的黑色粉砂质板岩中。其沉积层序为玄武岩→硅质岩→含锰结核粉砂质板岩。锰结核主量元素具有高Mn、低Fe、Si、Ca的特点,其中Mn含量为42.19%,高出大洋锰结核平均值1.83倍,Mn/Fe值较高,达8.1。锰结核中除Cr高于大洋锰结核平均值2~7倍外,多数微量元素低于大洋锰结核平均值。稀土元素具有较明显的Ce正异常,稀土总量、轻重稀土分异程度、Eu异常特征与混杂岩中的砂岩、硅质岩近似,而与玄武岩差别较大。该锰结核产出于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火山活动微弱,代表甘孜—理塘洋扩张到最大程度时的沉积。其时甘孜—理塘洋规模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个旧土状赤铁矿型锡矿成因的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状赤铁矿型锡矿,系指个旧矿区内以樱红色土状赤铁矿为主的锡矿床,是解放前、后的主要开采对象.这种矿石致密,镜下只见锡石;高倍镜下也未见到赤铁矿,X射线分析定名为赤铁矿.以往,曾把本区原生锡矿床中的热液型矿床,划分为夕卡岩-硫化物矿床和层间氧化矿床两大类(见表).后者又按其矿物组成划分为含有大量铅矿物的氧化矿床(习惯上称为铅-锡型或锡-铅型矿床)和土状赤铁矿型锡矿两类.夕卡岩-硫化物矿床产于接触带内,含有铁、铜、铅、铋、钼等矿物,无疑属热液型.氧化铅-锡型矿床,虽产于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9.
孙建虎 《江苏地质》2013,37(2):268-272
通过对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初步研究,阐述了刚果(金)砂锡矿的成矿条件及分布规律,并了解区内可能含砂锡矿的红土层分布范围及分布深度,探求红土层中可能含有的砂锡矿品位.对在区域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个旧锡矿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锡多金属矿产资源地之一,前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个旧锡矿矿床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讨,关于其成因、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大白岩铜锡矿床为典型的变基性岩型铜锡矿床,矿石矿物组成复杂,矿化元素繁多,局部矿段富金矿体。查明大白岩地区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的分布特  相似文献   

11.
岩浆-流体演化过程中锡的地球化学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锡矿床在锡矿成因类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国内外不乏典型矿床实例。玻利维亚斑岩锡矿、泰国Phuket锡矿床、云南个旧、广西大厂、江西银岩、锡坑、内蒙古黄岗等等均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大量矿床地质学、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证明锡矿化与花岗岩岩浆...  相似文献   

12.
蔡之衡 《地质论评》1985,31(4):340-346
一、前言云南地跨华南褶皱系、扬子准地台、三江褶皱系以及松潘-甘孜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五个大地构造单元,各构造单元内与锡矿有关的花岗岩分布广泛。过去除个旧锡矿外,其它地区较少发现锡矿,近几年根据锡石自然重砂异常发现了许多新的锡矿床(点)。在1:20万区  相似文献   

13.
黎塘岩溶区土壤铁锰结核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黎塘岩溶区土壤铁锰结核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与土壤相比,铁锰结核的化学组成中仍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但Fe2O3的含量明显增加,成为铁锰结核中含量最多的氧化物,MnO含量也有一定程度增加,它们富集系数分别为5.19和3.40;铁锰结核对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富集效应,其富集顺序为Cr(M)〉Pb〉Co〉Zn〉Ni〉Ba〉Li,它在土壤中的含量受成土母质及浅层地下水活动的影响。元素的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表明,铁锰结核在形成过程中还具有成核富集效应、专性吸附效应和成核易淋溶效应。   相似文献   

14.
云南锡矿带之划分及其区域成矿地质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我国采锡,以云南历史最久;但云南产锡,长期限于个旧。个旧锡矿之储量及产量,在国内名列前茅。五十年代,个旧之东的文山和都龙发现钨锡矿床,从而扩大了个旧锡矿之含义;并与广西的锡矿一起,构成东西向锡矿带。六十年代初,通过区域地质调查,首先在永仁平地发现晋宁期的古老锡矿床。其后,经研究东南亚锡矿带并与滇西地区作对比,又发现了云龙锡矿,从而开拓了在云南寻探和开发锡矿的前景。但锡矿普查工作由于“文革”而有所间断,1976年以后才逐渐开展。1979年笔者编制云南矿产首轮区划中,初步总结了云南锡矿之区域地质特征,并初步划分了锡矿带,这是对云南锡矿进一步普查提供了区域地质依  相似文献   

15.
细脉带型锡矿是云南个旧矿田老厂矿区的主要矿床类型之一.文章利用40Ar-39A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老厂细脉带型锡矿床白云母-电气石-石英脉中的白云母进行了年龄测试.结果显示,该白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坪年龄为(827±07)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进一步结合区域资料,指出包括个旧锡多金属矿床在内的右江褶皱带内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华南晚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伸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有效地提取和利用大洋金属资源,在对大洋锰结核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进行测定的基础上,采用分布溶解法对钴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分析.选择还原氨浸法对大洋锰结核中的多金属进行了浸取实验,并用铵黄铁矾法对浸取液进行了除铁及用硫化沉淀法对钴进行分离提取等实验.结果表明:大洋锰结核中钴的质量分数可达0.30%,且主要以硅酸钴、氧化钴和硫化钴的形式存在.氨浸提取可以有效地使金属离子从结核中溶出,其中钴的浸出率最高可达93.25%;铵黄铁矾法可将浸出液中的铁全部去除.提取的硫化钴中除含有少量铬外未见其它杂质元素.  相似文献   

17.
锰结核生长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尚德  王蕾 《沉积学报》1989,7(4):77-84
本文收集了48组世界大洋各种沉积环境锰结核化学组成和生长速率数据并计算了它们的铁锰通量;讨论了不同环境的锰结核的铁锰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锰通量与铁通量、Mn/Fe比的相关性;导出了由锰结核锰铁含量计算生长速率的经验关系;从本质上揭示了锰结核化学组成、生长速率与沉积环境的内在联系,为探讨锰结核形成机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士鲁 《矿床地质》1986,5(3):19-26
云南腾冲锡矿带是近几年才发现的。以往许多地质学者把东南亚锡矿向北延伸仅与云南境内的个旧锡矿相连接,因那时腾冲地区是个处女地。自七十年代末,本区开展了1/20万区调,发现了若干锡石重砂异常,与此同时,第四地质大队对旧矿点、老窿和铁帽露头取样分析,找到和评价了一批锡矿床,从而揭示了在滇西找锡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9.
广西岩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该地区土壤含有大量铁锰结核,其主要成分为铁和锰的氧化物,对重金属有着较强的富集作用。铁锰结核伴随着土壤形成过程而产生,也是反映土壤形成过程及成土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研究铁锰结核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有助于了解广西岩溶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过程和富集特征。文章对广西柳江和桂平的土壤与其中的铁锰结核进行了成分分析,通过微量元素分析得到铁锰结核对Ni、Cu、Cd、Zn、Pb、Co、Ba、As、Cr等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通过Ti/Al2O3的比值关系推断了铁锰结核与土壤的物质来源。此外,还对铁锰结核进行了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Laser Microscopic Confocal Raman Spectrometer)、扫描电镜和能谱仪(SEM-EDS)分析。通过铁锰结核内部同心环带状圈层结构及其内部的元素分布周期性变化的特征,推测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形成固定了大量重金属元素,减轻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负担;但如果铁锰结核发生了溶解则会导致Mn及受其控制的部分重金属(Co、Cu、Ni、Ba)重新释放回到土壤,加重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个旧矿区具有经济意义的夕卡岩型锡矿床,通常都可见到广泛发育的各种夕卡岩期后的热液蚀变,即或以硼氟交代为主,或以多金属硫化物中低温热液交代为主.根据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流体的成份、氧逸度和硫逸度的变化所形成的矿物及其共生组合,笔者将个旧夕卡岩型锡矿划分为:富硫低氧为特征的“还原”夕卡岩锡矿即锡石硫化物型夕卡岩矿床;和富氧低硫为特征的“氧化”夕卡岩锡矿即硼氟交代型(或锡石-磁铁矿型)夕卡岩锡矿床.同时,结合成矿空间位置和围岩的性质,又分为内夕卡岩,或外夕卡岩矿床.研究其锡矿物稳定度及夕卡岩的蚀变分带,主要受挥发分化学位μB_xO_3、μF_2O_(-1)、μCO_2、μH_2O、μH_2S等控制.本文通过多体系矿物组合拓扑关系相图来研究锡矿物的稳定度、夕卡岩锡矿的分类以及蚀变分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