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研究了地震活跃幕的预测,建立了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活跃幕的灰色预测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证明该模型精密度较高,可以用来预测中国大陆及邻区下一地震活跃幕的大致开始时间以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幕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建军  曹肃朝 《地震》1990,(5):76-79
华北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强震乃至大震,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的邢台、唐山两次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此研究这一地区的未来地震活动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献[1]从区域性地震群体活动的韵律性、分幕性及环境因子对地震发生的作用入手,研究了华北地震总趋势,认为:目前华北地区仍处于1978年以来的地震平静时段;报告的多年研究资料也都指  相似文献   

3.
许俊奇 《内陆地震》1990,4(3):281-286
一、引言 现有系统分析的量化方法,大都是数理统计中所用的方法,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其中回归分析应用最广。然而,回归分析方法要求大样本量;样本要有较好的分布规律以及可能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现象等。 为克服以上诸多困难,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这就是灰色系统理论。它认为,任何随机过程都是在一定幅值范围,一定时区内变化的灰色量,即灰色过程。它将无规律原始数据序列进行累加,加强规律性,削弱随机性。利用较有规律的生成序列进行建模即GM(1,1)模型。该模型是以灰色微分方程为基础的动态模型,追踪目标是过程的动态行为,并非是过程本身。本文是笔者应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对汾渭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规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质构造将鄂西北及邻区视为一个整体.分析了1955年至1986年所发生的926次地震事件,试图探讨该区4级以上地震活动的某些规律以及未来地震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冯希杰 《华南地震》1991,11(2):47-51
本文将断裂活动的年龄值做为断裂活动的事件,通过长江三峡春邻区断层活动年龄的统计,建立了该区断裂活动的时间序列,将其同中国大陆地壳活动节变化相对化,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若干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大陆地受力屈曲失稳的观点出发,较系统地研究了长江三峡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图象、应力场、区带划分及时间涨落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及邻区地震活动归属于长江中下游地震区西部网络,位于川鄂边境、江汉洞庭和南秦岭地震小区的交接部位、主要涉及安康-房县、新华-咸丰、远安、南漳-荆门、钟祥等区域性的地震带,区内以北东向和乘北西向两组断裂构成主要地震构造网络。地震活动的时间进程分析表明,未来20年仍处在可  相似文献   

7.
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用于灰色灾变预测中,建立了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用此模型对我国川滇、甘宁青、新疆及华北等地区大地震时间序列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灰色模糊预测模型比纯灰色系统理论模型要好,因而可在实际地震预测中试用。最后对所得结果及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广西及邻区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自公元288年以来广西及邻区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主压应力方向等特征,对未来地震趋势的正确判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他人对华北地区第四活动期以来5级以上地震活动幕的划分结果,本文提取每一地震活动幕的起始时间作为特征量,建立了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幕开始时间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经t检验和后验差方法验证,认为所建预测模型合适可用,据此预测,2018年前后华北地区可能进入下一轮新的5级以上地震活动幕,并将这一预测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及邻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范围属东南沿海地震带西南端,历史上曾发生过琼州7.5级大地震,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北部湾发生过6.1级和6.2级地震。至今,在研究区内,尤其是在北部湾、海南陵水东面海域和东方近海,小震活动仍然频繁。本文在收集研究区内地震目录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特征及与其相关的地质构造特点。对未来地震活动的总体趋势给出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
工程VSP技术在三峡坝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长江三峡枢纽工程坝区白岩尖1井的工程VSP测试,在采用四分量采集、双子波监控和复杂波场的波形识别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反映岩石特性的多种动弹模量,综合解释井口周围复杂的花岗岩岩体内部风化带分布和裂隙及岩脉充填分布.  相似文献   

12.
于品清 《华南地震》1993,13(1):76-83
从三峡水库区结晶岩区、沉积岩区和主要断裂的水文地质条件,即渗透性、聚积性看,未来三峡库区发生M_s≥4.0级构造型水库地震的可能性均较少。  相似文献   

13.
陈荣华  丁香 《地震》1996,16(1):45-52
地震学者认为,在地震活动区一个较长的地震活动期里,地震群体活动的强度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一个地震活动期里,不仅地震群体活动在强度上有一个变化过程,而且在地震活动期的各个阶段中地震活跃幕和平静幕的持续时间也可能会有较显著的不同。基于这一思想,文中研究了华北地震区、我国西部及其邻区以及全国大部分地震带,在一个较长的地震活动期里,随着地震幕强度的变化,幕的持续时间和平静幕的持续时间通常有两种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夏宜琤 《湖泊科学》1993,5(2):181-191
对长江三峡工程有关的若干生态环境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综述。主要涉及生物多样性,珍稀物种和长江渔业;人、地、粮关系;中游湖泊与湖区环境;河口生态环境以及库区地质环境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邻区的地震活动和中国大陆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献智  张国民 《地震》1996,16(3):211-218
研究了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大陆周边4个地震带地震活跃期与中国大陆地震活跃期的准同步性和它们目前的活动水平;二是欧亚地震带西部与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呈出现明显的超前或滞后性;三是中国大陆邻区6个地震区的强震与中国大陆活跃期的开始或与中国大陆强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狮子口地区断层最新活动年龄及工程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野外调查和验证,长江三峡狮子口地区的NNW向遥感线性形迹是地形、岩性和小型断层的反映。对区内断层带样品进行的同位素年龄测定,判定出青林口断层在距今49×r04a曾有轻微活动,其余的四条断层第四纪(240×104a)以来无活动。地貌、地质和微震(M<3)分布表明,这些断层现代是不活动的,非控震构造,对三峡水库、大坝工程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柔洁  宋和平 《内陆地震》1998,12(1):44-49
主要分析了新疆天山地区断裂构造运动引起地震活动的某些信息。认为在大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不同构造单元和构造部位所反映的地震活动的深度及特性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探等成果,分析了长江谷地安庆—马鞍山段的新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特征。资料表明,该段谷地及其两侧新构造时期总体以弱的间歇性隆升运动为主,其中无为、安庆一带受NE,NNE向断裂活动的影响,古近纪—新近纪有较强烈的垂直差异运动,并一直持续到早、中更新世。谷地及其两侧基岩中发育NE—NNE向与NW向2组断裂,前者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后者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其中控制新生代盆地发育且规模较大的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而发育在前新生界内部且规模较小的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前第四纪。谷地中第四系厚度为10~50m,主要为晚更新世—全新世堆积,等厚线总体分布平稳,为正常的河谷堆积。沿谷地及其两侧地震活动较弱,历史上仅发生4次破坏性地震,最大地震为1585年巢湖南534级地震,另有1次541级地震、2次43/4级地震,1970年有仪器记载以来,记录到的最大地震为ML3·7。这些特征有利于该段谷地的地壳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赵建政 《内陆地震》1991,5(3):254-257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灾变预测模型,建立了北天山地震带强震(M≥6.5)的预测模型。模型得出该区下次发生强震的时间为1993年前后。  相似文献   

20.
康琴  阿成业 《高原地震》2007,19(3):54-58
简述了长江源区自然地理和生态地质环境特征,分析了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