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老航片在考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家863计划项目“考古遥感与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和国家历史博物馆项目“周王陵历史变迁研究”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老航片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黔西六枝-朗岱地区构造格局及其应力场遥感图像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黔西六枝-朗岱地区,矿产丰富,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本文应用恢复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新方法──“区域构造变形场、应力场遥感图像解析法”,对研究区宏观构造组合及与其有关的横张大节理进行了系统解译。根据“遥感图像解析法”的原理建立了研究区的构造变形场,通过构造变形特征的综合分析,反演了构造应力场。在区域地质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构造控矿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3S技术”集成在地震灾害调查与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正日益朝集成化方向迈进,形成所谓“3S技术”集成。“3S技术”集成,为地震灾害调查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极具潜力的技术支持。本文简要分析了“3S技术”在震害调查与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着重从“3S技术”集成的角度,探讨它在未来震害调查与研究中的应用模式及实施方案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滑坡遥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滑坡遥感已有20多a的历史,作为区域性滑坡宏观调查的主要手段曾为山区大型工程建设的滑坡灾害调查及防灾减灾工作 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末以来,由于采用了“数字滑坡技术”和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滑坡遥感成为能更准确的定性、定量的调查手 段,甚至可进行大型个体滑坡的详细调查和监测研究。“数字滑坡”技术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遥感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及图像处理技术 、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该技术大致可分为3大部分: 滑坡基本信息获取、信息存贮和管理及专题服务技术。本文以三峡库 区、四川天台乡滑坡、金龙山滑坡及易贡滑坡遥感调查及监测说明“数字滑坡”技术的专题服务应用。  相似文献   

5.
宁夏长城航空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重点介绍采用以航空遥感图像解译为主的综合方法, 对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内的“土夯版筑”结构长城及附属的营堡、墩台进行首次全面调查的成果。还简介了多时相航片和早期航片的再开发利用情况, 并结合有关历史文献对宁夏长城分布、构筑体系及其功能进行了初步深索。  相似文献   

6.
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1989年, 遥感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航天领导小组, 李鹏总理兼任组长, 充分说明包括航天遥感在内的我国航天事业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与支持。在国家航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中国、巴西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CBERS)己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风云2号”气象卫星己做了发射前的准备王作。为了及时发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作用, 在各用户部门、卫星研制部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 成立了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筹备处, 正在积极编制应用系统技术总体方案, 开展组织应用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为建立长期稳定的应用系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辽宁连山关地区是我国一个重要产铀区,在该区进行过详查找矿和长期地质研究工作。但应用我们开拓的“以航放为主的多源地学信息数字图像综合技术”进行找矿,即使在这个工作程度较高的老矿区,仍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首先是对航空伽玛能谱数据利用数字图像系统进行成矿有利多参数的“假彩色合成,”“均方差复合”和“加权叠加”等处理,提取航放最有利的多参数复合异常,并结合从遥感图像上提取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综合地质及重、磁等数据,进行找矿靶区的初选。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黄金走廊”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沿线地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以能源、有色金属、贵稀金属矿产最为丰富,并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作者在对全线矿产资源进行遥感调查的基础上,对几种大型矿产(田)的遥感地质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
遥感图像的神经网络分类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神经网络的研究已有近35a的历史,各种模型相继出现,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近年来,神经网络的研究在国内外遥感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结合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太湖地区水稻遥感估产”的要求,运用半线性前馈神经网络对TM图像进行分类作了研究,并以无锡县的华庄、羊尖两个乡作为试验区,用1991年7月23日的TM资料提取了两个乡的水稻种植面积,并与采用传统的Bayes分类法作的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分析高校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本科教育遥感原理类课程如“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技术基础”“遥感概论”等的教学目标任务、主要内容、课程特点等的基础上, 探讨了开设遥感原理类双语教学的需求和特点, 对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全面论述, 讨论了课程双语的实施模式和关键问题;然后结合近年来的实践, 提出了优化双语教学效果的若干建议。只要实践中加强学生的遥感专业能力素养, 加强师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必将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用“底视法”测量叶面积指数的基本原理,并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遥感试验场以“冠层分析仪”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提出了刺柏针叶叶面积指数的新估算方法。通过计算证明,测定值和估算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种以“底视法”为基础的冠层分析仪可以用于植被定量遥感的快速地面定标。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中国民用航天遥感从科学试验向业务服务模式转变,更好地探索、了解与解决应用需求与航天遥感系统对接等方面遇到的技术问题,促进航天遥感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适时于2004年成立了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10余年来,论证中心以航天遥感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面向应用的航天遥感科学论证概念、理论方法、技术工程与应用研究。本文是论证中心团队长期从事航天遥感科学论证研究与实践的系统总结,介绍了遥感论证初步认知、遥感论证关注问题、遥感论证理论体系与模型方法集、遥感论证能力建设及遥感论证实践等方面内容,给出了遥感论证定义并详细分析了研究范围和内容,提出了由知识维、进程维和逻辑维所组成的遥感论证作用域3维空间结构,指出社会发展加快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带动整个航天遥感数据信息链向更大规模、更短响应时间周期、更综合数据集成、更高数据质量、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航天遥感系统将进入新的"智慧遥感"发展阶段。得益于十余年来中国民用航天快速发展,我们经历了风云三号新型载荷校飞、多角度多光谱偏振遥感器论证、环境星应用工程论证等实践,取得了多方面理论方法的突破,并应用到2030民用航天发展规划、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自然灾害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2030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规划等论证当中。经过不断实践,快速迭代,形成了遥感论证理论体系及相应的十大模型方法,包括遥感信息流模型、遥感信息特征模型、遥感信息应用模型、遥感信息量分析模型、遥感数据工程模型、航天遥感系统结构模型、航天遥感系统状态描述模型、航天遥感系统质量模型、航天遥感系统发展动力模型及能力体系模型。这些模型方法全面反映了航天遥感系统特征、结构、状态、发展动力、条件等,可广泛用于对航天遥感系统进行顶层设计、规划、考察、分析、评价、预测,并开展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遥感图像纹理特征,定义纹理是“图像像元亮度值空间变化率的一种量度”.据此定义,提出纹理强度和纹理密度两个新参量,定量地描述遥感图像的纹理特性。这两个参量反映了图像中相邻象元亮度值的差别及图象中象元亮度值变化的频数。所设计的相应提取方法包括:强度和法、绝对差法与最大、最小值法等三种纹理强度提取方法,以及两种纹理密度提取方法:一阶纹理密度法与二阶纹理密度法。同时,讨论了局部移动窗口大小的选择原则。本文不仅设计了从遥感图像亮度值的绝对变化提取纹理特征的方法,并进而提出相对梯度概念,从象元亮度值的相对变化描述图象的纹理特征;由相对梯度法生成的纹理图像,不仅可突出遥感图像的空间信息特征,并保留了原图像的部份波谱信息,原图像中的甚亮区和暗区、甚暗区(如山地背阴坡)的纹理结构得以清晰地显现,效果独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滑坡遥感及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本世纪初起,由于采用了“数字滑坡技术”和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滑坡遥感成为能更准确的定性、定位、定量的滑坡调查 手段,可进行区域的和大型个体滑坡的详细调查和监测研究。“数字滑坡”技术的实现基于滑坡地学原理并依赖遥感技术、数字摄 影测量及图像处理技术、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该项技术大致可分为4大部分:滑坡识别、滑坡基本信息获取、信息存贮和 管理及空间分析。20世纪末期以来,数字滑坡技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和获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河南省西部熊耳山-外方山区的金矿找矿靶区预测工作为例,阐述了综合运用遥感、物化探信息,建立与控矿地质条件相一致的“线环同现模式”、“多元同现模式”的原理和应用效果;介绍了利用熵函数计算遥感成矿信息的矿化有利度和矿床统计预测过程。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是四川盆地内一个大型油气构造,是“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 项目之一。利用遥感资料研究通、南、巴构造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 本文是将SPOT卫星资料用于油气构造研究的一次尝试。文中着重介绍利用,SPOT高分辨率卫 星图像进行地质填图,探讨图像上构造形迹的组合型式及其与地下深部储油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地质图像的空间/逻辑运算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针对地质图像特殊性来用的空间运算和逻辑运算方法,把“非”、“与”、“或”、“异或”等 常用逻辑运算和数学形态学中的“膨胀”、“剥蚀”、“断开”、“闭合”等空间运算方法引入到地质图像处 理中,并进行若干技术改进,以用于对不同地质特征空间逻辑关系的分析。在地质图像处理基础上, 提取了可供显示、观察和找矿分析的地质变量,对湖南香花岭地区多金属矿进行预测。取得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8.
前言 多源地学信息数字图像综合处理技术在我国已有近10年的发展历史。“六五”和“七五”期间,我国地质科技人员开发出了这套新的地学信息处理技术,并将其推进到了实用阶段。但该技术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已取得哪些重要进展,存在哪些问题:为摸清这方面情况,以便制定进一步发展规划,1989年,全国遥感地质工作协调小组组织实施了一项《我国遥感及其它多种地学信息图像综合处理研究的现状、问题及立项建议》课题的调研本文是对该调所结果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成果应用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文章中对项目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对成果推广情况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刘翰 《国土资源遥感》1990,1(1):5-12,56
笔者根据遥感图像解译结果, 结合地质一地理调查分析认为, 吉林西部的一些地形不是风的作 用形成的, 如弧形垄岗不是纵沙丘, “坨子”不是古沙丘, 而是与构造活动有一定关系。当地的风 成地貌主要是一些发育在垄岗的迎风波及洼地中的小型风蚀浅谷、风蚀残丘、沙丘、土豆等。笔 者根据这些风成地貌的形态、分布特征, 探讨了当地风的地质作用的规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最 后笔者对当地农业生产规划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