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中国气候区划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陈明荣 《地理科学》1990,10(4):308-315
  相似文献   

2.
依据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及附近气候观测资料,应用气候学方法和原理,综合分析该自然保护区垂直气候要素,分析中发现,光照、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海拔升高,垂直分异明显。依据气候特征的垂直变化,结合植被及土壤的分布,参照划分垂直气候带的标准,将保护区划分为7种气候带:河谷中亚热带、河谷北亚热带、山地暖温带、山地中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寒带、高山永久冰雪带。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垂直气候带特征分异明显,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山地寒温带、高山寒带等地区,生态高度敏感脆弱。  相似文献   

3.
秦岭与黄淮平原交界带的暖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秦岭与黄淮平原交界带的山地气候考察资料、长年气候观测资料和大量农业气候资源调查资料,揭露了该区暖带存在的基本事实.在此基基础上,分析了暖带的时空变化特征,模拟了山地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峨眉山东坡垂直自然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眉山东坡高差约2600米,水平距离仅5公里,而自然带谱垂直分异明显。据此分出四个垂直自然带:Ⅰ.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带(海拔500—1800米);Ⅱ.山地北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带(1800—2200米);Ⅲ.山地中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暗棕壤带(2200—2600米);Ⅳ.山地寒温带针叶林灰化土带(2600—3099米)。  相似文献   

5.
近40年青藏高原主要生物温度指标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东升  吴绍洪 《地理研究》2010,29(3):431-439
以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0℃积温及其日数、≥5℃积温及其日数和≥10℃积温及其日数作为生物温度指标的代表,应用青藏高原地区1966~2005年共87个气象站点逐日观测资料,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最热月均温与最冷月均温整体均呈上升趋势,而最冷月均温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最热月均温的上升幅度,空间上两者呈非对称变化。≥10℃积温、≥5℃积温和≥0℃积温增幅依次增大,其日数的变化是,≥5℃积温日数增幅最大,≥10℃积温日数次之,≥0℃积温日数最小。总体而言,近40年来青藏高原温度变化为增加趋势,植被的最佳生态空间及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能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来适应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1 Introduction On the basis of flowing dire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processes, four basic vertical karst zones were divided long ago, namely, vertical cycle zone, seasonal alternative cycle zone, horizontal cycle zone and deep cycle zone (Yang e…  相似文献   

7.
中国干旱区温度带界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雪芹  孙杨  郑度  毛炜峄 《地理学报》2011,66(9):1166-1178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热量资源的改变与温度带界线的动态变化将会影响到干旱区天然植被的生长与分布,而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将对干旱区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种植制度的调整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采用1961-2007 年均一化气温数据与MPI_ECHAM5 模式输出的21 世纪上半叶A1B情景下的区域降尺度格点数据,选取保证率为80%的日均温≥ 10 ℃持续日数等值线和日均温≥ 10 ℃等积温线为干旱区温度带北界指标,探讨了过去近50 年及21 世纪上半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干旱区温度带界线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 1961-2007 年,干旱区夏、冬半年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冬半年较夏半年增温幅度要大;各年代日均温≥ 10 ℃积温与≥ 10 ℃持续日数的等值线动态变化一致,均表现为显著向北或向高海拔推移;(2) 通过对温度带北界指标变化的判断,1961-2007 年干旱区暖温带和中温带北界普遍北移,北移幅度最大者为阿拉善地区,超过1 个纬度;21 世纪上半叶,暖温带和中温带北界将继续北移,且暖温带移动趋势更为显著;无论是过去近50 年,还是21 世纪上半叶,干旱区暖温带和中温带北界均有向高海拔区域移动趋势;(3) 与温度带北界的变动相对应,干旱区生长期起始日期和终霜日等气候指标显著提早,天然植被与作物种植北界向北向西推移,并呈现向高海拔区域扩展的态势。因此,综合考虑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确定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种植之间的反馈关系,这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垂直自然带结构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垂直自然带结构类型复杂多样。根据垂直自然带所处的温度、水分条件,以及垂直带谱特征,划分了季风性湿润、亚湿润和大陆性半干旱、干旱和极干旱两大系统,共19种带谱带型。并分析了高原垂直自然带的地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The featur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between Qinling Mountains and Huanghuai Plain possess transitional characters evidently in two directions: one is from the western mountain to the eastern plain and the other is from southern subtropical zone to northern temperate zone. Torrential rain, especially strong torrential rain is frequent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and there are many torrential rain centers. A majority of torrential rain is distributed among 100-200 m asl. The winter temperature at 100-400 m asl is higher than that in Huanghuai Plain whose altitude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and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in January appears at 350-400 m asl.The thickness of warm slope belt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varies from 100 m to 250 m asl. The formation of torrential rain and warm slope belt is the result of joint action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local terrain. Frequent torrential rains and warm slope belt had tremendous influences on the soil properties, plant distribution and local climate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相似文献   

10.
11.
孙孟伦 《地理研究》1992,11(3):77-79
为了解在山区烟团抬升和扩散情况,于1988年冬夏对秦岭山区边界层温度和风随高度变化进行了观测并与平原成市气象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龙山位于中亚热带中心线附近,总面积28000公顷,主峰海拔1513.6米,为湘中第一高峰。是湘中盆地的土壤生物基因库和水资源的源泉。笔者将龙山划为四个垂直自然带,并对其特征进行揭示,提出龙山资源开发利用,应以保护垂直自然带为目的,以综合林业为主体的多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邓祖涛  陆玉麒  尹贻梅 《热带地理》2004,24(3):242-245,250
山地垂直人文带是叠加在山地垂直自然带上的一种人文现象,包括文化、民族、宗教、语言、人口、聚落等人文事象和人类的一切活动.我国山地垂直人文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科研工作相对滞后,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山地土地利用、山地农业、山地人口、山地聚落、山地民族等方面.今后对山地人文带的研究应加强理论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新技术、跨学科知识的应用.研究方向也应作适当调整,山地聚落类型的机理与模式研究、山地文化在垂直方向上的研究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对亚热带山体(九华山)东西坡土壤动物进行对比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4537个,隶属5门11纲29类(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等翅类(白蚁),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蜡类、线虫类和弹尾类。另外,九华山东西坡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无论在个体数、类群数、土壤动物密度和H,R,C等几个重要指标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表明了坡向和垂直高度对于土壤动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风吹雪区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中隆  张志忠 《山地学报》1999,17(4):312-317
分析了我国风吹雪及其变化趋势,指出风吹雪和雪崩不能放在一起区划的原因,提出了风吹雪区划的理论,原则,要求和区划单位系统,指标及方法,据此,把中国风吹雪区划分为2个区域,3个大区,13个地带,39个地区和131个区,使其更加显示出专门区划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纵向岭谷区不同山地温度垂直分布规律,选取不同纬度的西双版纳、哀牢山、高黎贡山为研究对象,利用山地气温垂直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各山地的气温和地表温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同一山体,由于高差较大,温度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其垂直递减率从季节上说,一般是雨季较高,年次之,干季最低;从坡向来说一般是东坡高于西坡.不同纬度的西双版纳、哀牢山和高黎贡山的气温垂直递减率是哀牢山最大,高黎贡山次之,西双版纳最小,且东坡大西坡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新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作者1983年在本刊发表了“中国农业气候区划再论”以后,陆续出现了很多有关文献,主要的有:(1)国家气象局主持的中国农业气候区划协作组完成的一系列资料、图集和区划;(2)多数省、市、自治区在简明的农业气候区划的基础上又完成了详细的区划;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土壤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青藏高原土壤区划的原则和土壤区划单位(土壤地带-土区)系统及新的区划方案,并简述了各土壤地带与代表性土区的成土环境特点、土地利用方向及代表性的山地土壤垂直带谱。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用统计方法,分析了秦岭—黄淮平原过渡带降水量和暴雨分布的特点,然后探讨了地形对降水过程的影响松制。  相似文献   

20.
乔木  刘琳 《干旱区地理》1998,21(1):81-86
本文根据亚欧大陆内心区旅游资源分布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程度、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异性及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差异,在内心区划分出不同的旅游亚区,并进行旅游资源分区评述,提出今后的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