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游振东 《地学前缘》1997,4(4):271-280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不是一个局部的孤立的地质现象,而是一个时空跨度大,范围广,影响构造观的重要科学问题。文中讨论了世界上三类典型超高压变质地区的地质学岩石学特点,从全构造的角度研讨了超高压变质的时空分布,从而得到一下列认识:1.所有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均分布于全球活动带及其次级褶皱带内,超高压变质岩常常何存于多期变质和变形的基底片麻岩块体中,与深位壳型剪切带关系密切.2.现有的年代学资料说明大部分超  相似文献   

4.
以近几年天体化学研究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论述了对于认识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地球主要由一套具有独立化学成分组成的硅酸盐质星子群随机碰撞吸积而成。地球的星子堆积形成方式和初始化学成分的不均一性制约着地球后期的非均一,非均变演化过程。以1800Ma为转折点,地球的演化具明显的两阶段演化特征:早期以初生壳体-星子源地体的形成和发展为特点,后期以岩石圈板块运动为特点。  相似文献   

5.
元古宙地球去气作用与撞击事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对天体撞击地球的撞击构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覃功炯  欧强  常旭 《地学前缘》2001,8(2):345-352
以 31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论文为基础 ,综述了国内外撞击构造研究的最新进展 ,分 4个方面 :(1)新的撞击坑发现与报道 :除已知的 145个之外 ,还有巴西的 14个撞击坑 ,其中 7个目前已经证实 ;蒙古的 2 0个撞击坑 ,其中 11个已经证实 ;中国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发现和报道的 8个撞击坑和对它们的研究简况。 (2 )撞击构造与地球演化 :涉及到地球的起源 ,天体撞击在地球形成中的作用 ,撞击周期 ,撞击与地磁 ,地轴变动的关系 ,撞击作用与板块构造 ,撞击与地球内动力的关系 ,太阳系其他行星上的撞击作用对比。 (3)撞击构造研究方法 :包括对复杂撞击坑中心隆起的深钻研究成果 ,对海洋巨型撞击坑的地震测量 ,撞击熔岩的分异与蚀变的物理化学实验计算 ,深部流体与撞击作用的研究进展 ,撞击压力测量的新方法 ,撞击变质作用在矿物学上的进展 ,撞击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4 )撞击构造与经济矿产 :包括金刚石 ,宝玉石 ,Au ,Ag ,Cu ,Ni,Co ,Se ,Te ,Pb ,Zn ,PGE ,REE ,U ,Th等多种元素与矿产以及石油、煤、天然气与撞击构造的关系 ,这些矿产在成因、分布规律、控制作用与撞击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地外撞击作用与地球灾变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撞击理论是美国物理学家Alvarez等(1980)根据白垩系-第三系(K/T)界线粘土层中发现的贵金属元素铱的异常所提出的。十几年过去了,科学家们围绕着这一理论开展了广泛的争论和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到目前为止,在世界各地白垩系-第三系界线上发现的异常已有百余处。不少地方还发现了冲击变质矿物和冲击层。研究还发现显生宙来以生物的大量绝灭和地外物体的撞击具有近乎一致的周期性,大约为26Ma。最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从地球演化早期巨陨撞击构造对大地构造的影响。撞击建造、撞击成矿作用等方面论述了撞击构造的地质作用特征,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马晓min 《贵州地质》1989,6(3):261-267
全地幔对流因地球自转而具十二个规律性分布的旋涡单元,全球岩石圈因此表现出明显的旋涡构造特征。地球的演化与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运动规律有关,周期性的银河天体撞击使规律性的全球旋涡构造受到银河年周期的撞击破坏。地球的构造发展表现为:旋涡运动—撞击破坏—旋涡恢复,周而复始,逐步演进。运用这个新假说,本文将全球海沟划分为五种成因四种类型,将全球大陆地台的活化也分成了五种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1.
地球环境演化的阶段性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环境(大气圈、水圈)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撞击作用与地内核转变能是地球环境(大气圈、水圈)演化的根本机制。地球吸积形成期,原地球捕获太阳星云大气形成的原始大气经太阳风驱赶和星子撞击而逃逸,早期大规模的撞击过程又可能使地球上折矿物脱去挥发分,形成地球次生大气的一部分,也可使其次生大气部分脱离地球,地球形成期曾经历过撞击生气与气体逃逸的多次旋回,撞击作用决定其环境条件;地球形成之后,撞击作用仍起  相似文献   

12.
现在,地球上已知的撞击构造大约有150个,尽管其中有小的带倾向性的实例。这些撞击构造的空间分布表明,它们主要集中在克拉通区,尤其是那些积极开展建筑撞击坑研究的地区。大多数已知的撞击构造其年龄小于200Ma,撞击构造年龄越大,地球上地质作用对撞击构造形态特征消除的机率越大。  相似文献   

13.
研究月海撞击盆地,尤其是古老的月海撞击盆地,有助于深入认识月球乃至太阳系中两种动力学即内动力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演化过程,也是研究月球早期演化和现今状态的重要纽带。云海撞击盆地为古老的撞击盆地之一,形成于前酒海纪,在后期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盆地有很大程度的改造。为了恢复云海撞击盆地原貌,深入认识该地区的地质演化过程,本文利用了LRO宽角相机影像数据、LOLA地形数据和GRAIL重力数据等多种类型的遥感数据,开展了云海撞击盆地演化的研究。结果显示,云海盆地是由一次撞击事件形成,具中央隆起的三环结构的撞击盆地,三环直径分别约为740km、500km、340km,盆地中心约为16°W,21°S。云海撞击盆地事件破坏了该地区原始月壳结构,随后岩浆喷出或溢流充填在撞击盆地中形成云海,塑造了现今观察到的云海地形特征和重力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地球的放气作用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峰 《地学前缘》1997,4(2):152-152
  相似文献   

15.
地质演化的历史:18亿年前后变格及两阶段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的演化具多阶段历史,不同阶段特征各异,但1800Ma前后的变格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引起地球上部层圈全方位的重大变化,本文论述了不同阶段演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牛广林 《吉林地质》1995,14(2):18-30
本文是将地学与天文学有机结构起来的研究成果。它是通过对地球乃至太阳系起源的研究,发现地球起源时的物质是由灼热的等离子体组成。  相似文献   

17.
地球形成前后的演化历史:兼论地球的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地球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给出了一个推测的时间表。目前公认的地球形成年龄是以陨石年代学推断的,因而,实际的地球年龄应晚于陨石形成年龄而大于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地球物质年龄,即介于4560Ma和4276Ma之间。根据球粒陨石年代学资料,球粒的年龄约为4560Ma,星子的形成年龄间隔为10^7 ̄10^8Ma年,考虑到原地球形成和上地幔补堆积层形成时间,地球最后形成年龄约在4400Ma前后。上、下地幔的  相似文献   

18.
超高压变质岩的全球分布与地球演化节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不是一个局部的孤立的地质现象,而是一个时空跨度大、范围广、影响构造观的重要科学问题。文中讨论了世界上三类(13个)典型超高压变质地区的地质学岩石学特点,从全球构造的角度研讨了超高压变质的时空分布,从而得到下列认识:(1)所有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均分布于全球活动带及其次级褶皱带内,超高压变质岩常常保存于多期变质和变形的基底片麻岩块体中,与深位壳型剪切带关系密切。(2)现有的年代学资料说明大部分超高压变质带出现于显生宙不同时代的褶皱带(造山带)内。(3)超高压变质演化的多阶段性,说明了地球从收缩到膨胀的节律现象。(4)从欧亚大陆范围看来,从北而南,从陆到洋超高压变质有逐渐变新的趋势,可能说明欧亚大陆从中生代以来,有从大陆向大洋方向增生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巨大撞击对地球演化的系统灾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巨大地外物体撞击事件对地球产生的一系列剧烈灾变效应,包括撞击事件诱发或产生的各类地质作用变化、古气候波动、古生物灭绝和古地磁倒转等。同时指出,全面深入地研究巨大撞击的灾变效应对认识地球演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