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平 《矿物学报》1996,16(2):191-204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Fe-Mg-Ca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及交换平衡,且从热力学角度对其结果进行了理论解释,实验结果显示,Fe和Mg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Ca在它们之间的分配不受温度的影响;Fe-Mg,Ca-Mg及Ca-Fe在橄榄石-熔体之间的交换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压力(〈0.10GPa)对以上分配及交换系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理论解释表明,各分配及交换系数亦随熔体  相似文献   

2.
钠长花岗岩—H2O—HF体系中流体/熔体间氟的分配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在p=100Mpa,在770℃≤t≤800℃和WF=2%-6%条件下进行了钠长花岗岩-H2O-HF体系液相线附近线体/熔体间氟的分配实验。对淬火玻璃的主要元素和氟含量进行了电子探针测定。用质量平衡法计算了流体中的氟含量,所获得的氟的流体/熔体分配系数DF均不盱1.0随体系氟含量的增加DF有所增大,表明在花岗岩岩浆一热液体系,氟优先进入熔体相,含氟花岗岗岩结晶晚期流体释放阶段残余熔体仍保保持富氟特征  相似文献   

3.
朱永峰  曾贻善 《岩石学报》1995,11(4):353-364
为探讨长英质岩浆作用过程中金属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成矿意义,我们进行了常压下花岗岩-KBF3-Na2MoO4-WO3体系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1250℃)条件下呈均一状态的花岗岩-KBF4-NaMoO4-WO3体系,当温度降低时发生液态不混溶,从中分离出含矿熔体的小液滴,体系中的Mo(W)几乎全部富集在这种小液滴中。含矿熔体中极富含Ca、Mg和P,而贫Si、Al和K,H2O和F富集在含矿熔体中。此实验结果表明:长英质岩浆中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发生可以使成矿元素W和Mo富集到与硅酸盐熔体不混溶的独立的非硅酸盐熔体中。这种熔体在适当的地质条件下继续演化可形成类似镁铁质岩浆演化过程中常出现的岩浆熔离型矿床。本实验结果可能为斑岩矿床的形成机理提供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江中下游形成中性和中酸性岩浆岩的岩浆成因和Fe、Cu成矿作用问题,完成了一系列壳幔物质混合物、下地壳物质混合物及中性-中酸性岩浆岩在1000-2000MPa和900-1550℃的水不饱和条件下熔融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地区中性和中酸性岩浆岩可能主要由适当比例的壳幔物质混合物熔化而得的岩浆结晶而成。硅酸盐玻璃的电子探针分析数据没有显示出K与Cu和Fe与Na的相关关系。在含硫体系中,铜在中性-中酸性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介于0.02%-0.23%之间,但多数铜分析值在0.1%以上(大致相当于初始物中15%的铜溶解在硅酸盐熔体中)。余下的部分铜则以Cu、Fe、S组成的小球粒形式不均匀地散布在硅酸盐熔体中。实验结果还表明,中性-中酸性硅酸盐熔体的不混溶性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5.
熊小林  朱金初 《地质论评》1999,45(3):313-313
在P=100MPa,t=840-450℃条件下,通过钠长花岗岩H2O-HF体系相关系实验获得;(1)随体系F含量的增加,固相线温度显著下降。(2)石英和黄玉的温度稳定域上限升高,碱性长石的稳定域上限降低;在F≤4%时,体系能在固线性之上结晶出典型的黄玉花岗岩矿物组合;在F=6%时,体系能在固相线之上结晶出典型的黄玉云英矿物组合;(2)含氟浅色花岗质熔体具有能分异出极端富F残余熔体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长英质岩浆中液态不混溶与成矿作用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本文的实验研究表明:1250℃(105Pa)条件下呈均一状态的花岗岩-KBF4-Na2MoO4体系,在1000℃条件下发生液态不混溶形成三种熔体:相对偏酸性的液滴、相对偏基性的熔体和成矿熔体。成矿熔体中富含CaO、MgO和MoO2组分。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硅酸盐熔体结构以[SiO4]基团为主,而成矿熔体结构中存在Ca—F、Ca—O—Mo、H—O—H以及X─OH(X=阳离子)基团,说明H2O和F富集在成矿熔体中。液态不混溶作用产生的三种不混溶熔体的结构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结构单元中桥氧数目的变化,相对偏酸性的A类小球体的结构单元中桥氧数最高,基底玻璃熔体中桥氧数则相对较少,而成矿熔体中不存在桥氧。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长英质岩浆中的液态不混溶可直接导致成矿熔体的形成。这意味着长英质岩浆中的液态不混溶可直接导致斑岩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在1.00-3.50GPa、1500-1700℃的温压范围,以福建闽清碱性玄武财FM-91为初始物料,进行了高温高压熔融实验,通过对淬火玻璃的成分和折光的研究,发现压力的发迹对折光率的变化有着较大的影响,而温度的改变基本不影响折光主,并讨论了在成分不变的前提下,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对熔体结构的可能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花岗岩-KBF_4-Na_2MoO_4体系的实验结果朱永峰(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00871)常压下花岗岩-KBF_4-Na_2MoO_4体系在1250℃条件下呈均匀熔体状态,成矿元素Mo及其它元素(如F,Cl,H_2O及变网离子Ca,Na,K,Mg等...  相似文献   

9.
金刚石中岩浆熔融包裹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数颗金刚石发现了罕见的岩浆熔融包裹体。包裹体质由球粒和基体组成,球粒主要为Fe质球、Si-Fe质球和Si-Fe-Mg质球,基体成成Si-Al-K质、Si-Mg-Fe质和Si-Fe-Ca质等。不同金刚石中包裹成分变化较大,推测包裹体(球体和基体)是经熔离作用的岩浆熔体在温度下降、氧速度很低和淬火作用条件下形成的。金刚石的结晶可能与火山喷发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酸性硅酸盐熔体-水体系氢同位素分馏的压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0.2-2000MPa条件下钠长石熔体,钾长石熔体以及0.2-150MPa条件下流纹岩熔体--水体系的氢同位素分馏实验数据进行了筹压拟合,发现硅酸盐熔体与水之间的氢同位素分馏存在显著的压力效应,在800,1000和1200度条件下对钠长石熔体,水体系和流夺熔体--水体系氢同位素分馏压力方程进行的等温拟合表明,只有在特定的压力条件下才可以用钠长石熔体-水体系来近似流纹岩熔体--水体系的氢同位素分馏行为,当压力超过临界值时,硅酸盐熔体-水体系氢同位素分馏会发生变化,本文拟合的硅酸盐熔体-水体系氢同位素分馏等值线在P-T空间的形态变化特征与矿物-水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依据流纹岩熔体与水之间氢同位素分馏的压力效应,成功地模拟了美国西部Glass Creek流纹岩δD值和水含量变化规律与岩浆去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Fe-Mg-Ca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及交换平衡,且从热力学角度对其结果进行了理论解释。实验结果显示,Fe和Mg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Ca在它们之间的分配不受温度的影响;Fe-Mg、Ca-Mg及Ca-Fe在橄榄石-熔体之间的交换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压力(<o.10GPa)对以上分配及交换系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理论解释表明,各分配及交换系数亦随馆体中SiO2的活度增大而增大;由于温度、压力和熔体成分三者之间相互关联,Fe-Mg-Ca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及交换系数与温度、压力和熔体成分的关系其实是三者作用的综合效应结果;在不同的研究中,温度、压力及格体成分的范围不同,即各因素作用的程度不一致,且温度和压力与熔体成分的关系不一样,它们作用的综合效应也就有了差别。因此,在各研究之间,Fe-Mg-Ca在橄榄石-熔体之间分配和交换系数的大小,以及它们与温度、压力,或熔体成分的关系,即有吻合也有相左。  相似文献   

12.
硫在岩浆熔体中的溶解行为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火山放气过程中硫行为的研究是研究岩浆氧化状态及估算火山排气量的一种有效手段。硫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行为与其氧化状态紧密相关,硫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取决于氧逸度、硫逸度和O2-在熔体中的行为,且熔体中硫的溶解度与其中水的含量呈反比关系。常压条件下硫在熔体中的溶解度与SiO2的含量呈反比关系,在还原环境中硫在熔体中的溶解度与熔体中FeO含量呈正相关。在氧化性岩浆中硫的溶解度较高,这可能是硫自地幔或下地壳迁移至近地表火山环境中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岩浆熔体中的挥发性组分及其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永峰  常兆山 《地学前缘》1996,3(4):195-199
文章论述了挥发性组分在岩浆熔体中的溶解行为及其在岩浆熔体中溶解的限制条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挥发性组分对岩浆演化及岩石学成因方面的意义:溶解在岩浆中的水可明显地改变矿物从岩浆中结晶出的顺序,改变岩浆熔体的演化轨迹。含水玄武岩浆在其早期结晶出铁的氧化物并与Si和富碱质组分分异从而使其成为Fe亏损的钙-碱性系列的岩浆,而无水玄武岩浆演化的早期不能结晶出磁铁矿,因而演化成富Fe且具中等Si含量的拉斑玄武岩系列。溶解于岩浆中H2O的离解将产生高fO2环境,从而导致Fe的氧化物在岩浆演化早期沉淀。  相似文献   

14.
硅酸盐熔体结构及水—熔体反应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铝硅酸盐熔体结构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总结:(1)熔体结构及其物理性质;(2)水-熔体反应机理;(3)熔体结构与压力的关系。熔体结构的变化是熔体粘度、密度、热膨胀性变化乃至粘流发生的根本原因,水与熔体的反应促使熔体粘度降低,不同的水溶解模式的建立是熔体结构研究深入的标志;压力对熔体结构的影响与温度和挥发份对它的影响大致相反,压力的增高使熔体结构产生加密效应,而温度的升高和挥发份  相似文献   

15.
一种计算NaAlSi3O8熔体粘度的理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永峰  赵永超 《岩石学报》1997,13(2):173-179
硅酸岩熔体的结构特征是制约熔体粘度的主要因素,熔体结构的变异是其中粘流作用发生的原因,化学成分对熔体粘度的控制是通过改变熔体结构而实现的。SiO2熔体中仅存在Si-O键,而NaAl-Si3O8熔体中存在Si-O键,Al-O键和Na-O键,Na-O键在熔体结构中通过O与Si-O键相联结,并且使与之相联的Si-O键的键强变弱。因此,熔体结构单元中与Na-O键相联结的Si-O键最易断开,并因此导致流变作用的发生。文中计算了不同温度条件下NaAlSi3O8熔体中Si-O键的键强,以SiO2熔体中的Si-O键的键强和SiO2熔体的粘度为标准,建立了计算了NaAlSi3O8熔体粘度的理论模型,依此理论模型求得的熔体粘度在合理的地质温度范围内与实验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6.
对火山放气过程中硫行为的研究是研究岩浆氧化状态及估算火山排气量的一种有效手段,硫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行为与其氧化状态紧密相关,硫在硅酸盐熔3体中的溶解度取决于氧逸度、硫逸度和O^2-在溶体中的行为,且熔体中硫的溶解度与其中水的含量呈反比关系。常压条件下硫在熔体中的溶解度与SiO2的含量呈反比关系,在还原环境中硫在溶体中的溶解度与熔体中FeO含量呈正相关。在氧化性岩浆中硫的溶解度较高,这可能是硫自地  相似文献   

17.
水在岩浆熔体中的溶解机理—水与硅酸盐熔体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有关水-熔体反应研究领域内的最新果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硅酸盐熔体中水至少以三种方式存在:分子水,羟基和质子,它们的相对丰度是熔体组成,溶解水含量,温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函数;(2)水的溶解使熔体粘度降低,但这并不一定要求Si-O-Si键的破坏,质子对Na^+,K^+的置换也产生同样效果;(3)相对于温度和压力而言,熔体的组成对水溶解度的影响程度更高,水的溶解度随富Na和Li组分含量的增  相似文献   

18.
胶东台上金矿成矿机制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凤英  李兆麟 《地质论评》1994,40(5):456-465
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台上金矿床的成矿机制为:胶东群地层重熔形成滦家河花岗岩岩浆时,初始浆为几乎均匀的熔体相;随着结晶成岩作用的进行,由于局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富K^+,Na^2^+,Ca^2^+,Mg^2^+,F^-,Cl^-,S^2^-,CO3^2^-及挥发份CO2,CO,H2O等的流体相,并不断从已结晶矿物及残熔体中,以[Au(HS)2]^-,[Au(HS)S]^2^-,AuCl4]^-等络  相似文献   

19.
以岩背斑岩锡矿区火山侵入杂岩为例,根据稀土元素Ce,Nd,Eu,Yb等5种元素6种不同式样协变关系(元素-元素,比值-比值)的判别,重建了本区火山侵入杂岩成岩机制。结果认为,本区第一旋回酸性岩浆是由华南加里东褶皱区基底(云开群)F=0.3的聚集熔融形成的。未喷出地表的那一部分岩浆经历了F=0.2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本区残余的花岗质熔体。  相似文献   

20.
扫描电镜—能谱在单个包裹体物质组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单强  牛贺才 《岩石学报》2000,16(4):711-714
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对四川冕宁稀土矿床早期萤石的单个流体-熔融包裹体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包裹体内流体相离子以Na、Ca、Ba为主,阴离子以SO4、F、Cl米,有意义的是在包裹体中发现了La、Ce、Nd等稀土元素,其中矿化元素素铈的含量最高,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四川冕宁稀土矿床是一个与盐熔体有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