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指出地球具原始不均一性,并且,这种原始不均一起源于前地球阶段堆积星子的不均一性。地球不均一性的演化从早期不均一性经1800Ma前后变格“事件”而发展成为晚期不均一性。地球化学不均一性和地球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地球形成经历了原地球堆积和补堆积两个阶段,地球的演化可以1800Ma为转折点具明显两阶段演化特征:早期以初生壳体-星子源地体的形成和发展为特点,后期以岩石圈板块运动为特点。并认为,区域矿  相似文献   

2.
地球的化学不均一性及其起源和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的化学不均一性及其起源和演化欧阳自远,张福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地球化学不均一性,星子堆积,小行星带随着地球化学资料的大量积累,在诸多领域(同位素、微量元素等)建立了一系列的地球化学模式,并以这些一般的模式推断地质...  相似文献   

3.
行星地球不均一成因和演化的理论框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研究地球的成因和演化必须要与太阳系的形成结合起来。文章在综合最新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天体化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对地球的不均一成因进行了理论上的推导。对星子学说、地球的多阶段堆积模型和地球化学不均一性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 ,从行星演化的角度阐述地球不均一成因的理论框架。根据行星起源的星子学说 ,以及天体化学、地球化学和深部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多重限制 ,行星地球的增生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即原地球的形成阶段和晚期星子堆积形成上地幔镶饰层阶段。早前寒武纪岩石的铅、钕、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存在化学不均一性 ,而这种不均一性很可能代表初始堆积星子化学组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地幔早先经核- 幔- 壳分异形成,后受不同尺度对流和循环的影响,因而具有不均一性特征。近三十年来,地幔化学通过研究大洋玄武岩发现了多样地幔端元和非放射性同位素证据并证明了地幔不均一性,逐渐建全了地幔地球化学体系。然而,地幔不均一性如何对应于时空尺度的地幔循环,以及地球演化如何影响地幔不均一性等,仍不清楚。此外,地球物理研究显示,岩石圈厚度差异、中下地幔的波速异常体以及俯冲板片形态的观测为纵横向对流系统提供了空间不均一性证据支持。联合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手段对研究地幔不均一性至关重要,用好透视地幔成分与结构的“双目镜”已成为共识。本文从地幔不均一性结合地球化学场、地球物理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现今及历史时期的洋陆格局的对比,多维度联系地幔循环和演化,思考了超大陆旋回与地幔不均一化的内在逻辑。强调了从全球演化角度看地幔不均一性的重要性和提出多手段联合建立地幔循环驱动模型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近几年天体化学研究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论述了对于认识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地球主要由一套具有独立化学成分组成的硅酸盐质星子群随机碰撞吸积而成。地球的星子堆积形成方式和初始化学成分的不均一性制约着地球后期的非均一,非均变演化过程。以1800Ma为转折点,地球的演化具明显的两阶段演化特征:早期以初生壳体-星子源地体的形成和发展为特点,后期以岩石圈板块运动为特点。  相似文献   

6.
早前寒武纪大陆块壳构造理论——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架、地壳演化及其与区域地球化学不均一性的关系研究张福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大陆块壳并合带地壳演化进程地球化学不均一性早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是地球科学最基础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现代地慢的化学和同位素具有明显的横向及纵向不均一性,且这种不均一性在太古宙就已存在;目前,对于地球化学不均一性起因的争论仍然非常激烈,为此本选定华北克拉通中部的吕梁—中条裂谷带进行深入探讨。该裂谷带形成于古元古代,尽管其中的岩石建造生成于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经历了相同的构造、热事件的改造,但在不同空间位置上,其岩石建造从老到新存在系统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说明这种地球化学差异性应是对源区地球化学特征的继承,后期的改造并没有对其进行明显的改造,更进一步说明区域地球化学不均一性是对源区不均一性的继承,区域地球化学不均一性起源于初始不均一性。从而表明后期的地质过程对岩石化学组成的影响与其初始组成对其控制作用相比,明显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天体化学:地球起源与演化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近几年天体化学研究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论述了对于认识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地球主要由一套具有独立化学成分组成的硅酸盐质星子群随机碰撞吸积而成。地球的星子堆积形成方式和初始化学成分的不均一性制约着地球后期的非均一、非均变演化过程。以1800Ma为转折点,地球的演化具明显的两阶段演化特征:早期以初生壳体———星子源地体的形成和发展为特点,后期以岩石圈板块运动为特点。地球演化史中的地外撞击事件,是太阳系形成机制———碰撞吸积作用的继续,是地质历史生物、沉积、岩浆、构造等演化的重要营力之一。  相似文献   

9.
碳酸岩与铂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酸岩(carbonatite)被视为一种研究大陆地幔地球化学的“探针岩石”,通过对这类岩石的研究,在探讨地幔组成与演化、地幔交代作用与不均一性以及岩浆形成的动力学背景、岩浆来源及演化和有关矿产的成矿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铂族元素(Platinum—group elements,简称PGE)在研究核-幔分异、地幔组成与演化以及幔源岩石(主要为基性-超基性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岩浆起源及演化,以及探讨K/T界线与陨石撞击事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概述国内外碳酸岩和PGE地球化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事实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认为碳酸岩熔体具有一定携带PGE的能力,可利用PGE地球化学来探讨碳酸岩的源区特征和岩浆形成与演化过程;同时指出,碳酸岩PGE地球化学研究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球历史的地球化学节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球化学成分和其他地质现象一样,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节律。文中选择大气中的CO2、海水中的δ34S和87Sr/86Sr、地壳中的K/Na为代表,介绍了地球历史发展中的地球化学节律,同时还给出了区域构造演化中的地球化学演化节律的研究实例。在此基础上,对引起地球化学节律性变化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指出板块构造机制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用“开”、“合”的思路去认识地球历史的地球化学节律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大型矿床及矿集区的讨论中,成矿物质的供应成为优先考虑的因素(谢学锦等,2002;Wang,2003;Xie等,2004).地球化学块体概念基于上述认识被广泛的讨论和加以应用(王学求,2000;刘大文,2002;谢学锦等,2002;刘大文等,2003;迟清华,2003).但是也存在对于地球化学块体的认识和应用的误区,即"'地球化学块体'是原始地球的不均一性以及地球从起始演化到现在的过程中元素的分布再分配的最终结果的体现"(谢学锦等,2002)未能被正确认识.尤其是"元素的分布再分配"的"原始地球的不均一性"这一空间特性和"从地球从起始演化到现在"这一时间特性未能被充分认识.不考虑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和简单的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平滑套合来分析地球化学块体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通过建立在对研究区区域地质演化和岩石地层单元区划的研究基础上的地球化学块体划分和元素浓集套合分析才能够体现地球化学块体概念的应有含义.本文以新疆1/20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为计算基础,利用岩石地层单元区划作为块体划分基础,初步讨论新疆地球化学块体.  相似文献   

12.
地幔的不均一性及地幔流体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幔的不均一性及地幔流体的形成机制朱永峰(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100875)关键词地幔不均一性,地幔流体,网络结构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极不均一。因此,成矿带(群)、矿田(群)的分布在时代上和空间上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均一性。原因是地球体系发展演化的...  相似文献   

13.
多标度多形与地球化学场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球化学叠加场内,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地球化学景观具有不同的分形标度区间和分维。利用多标度方法把黑龙江省团结沟金矿外围的叠加地球化学场分解成了分别与北东向和北西构造相对应的地球化学正常场和异常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地球化学场的演化。  相似文献   

14.
多标度分形与地球化学场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球化学叠加场内,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地球化学景观具有不同的分形标度区间和分维。利用多标度分形方法把黑龙江省团结沟金矿外围的叠加地球化学场分解成了分别与北东向和北面向构造相对应的地球化学正常场和异常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地球化学场的演化。  相似文献   

15.
地球化学块体——概念和方法学的发展   总被引:40,自引:15,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的全国区域化探扫面计划(RGNR)迄今已进行了24年,已经覆盖了全国600余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获得了高质量元素分析的海量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的综合研究,笔者发现了比传统意义的分散晕分散流更为宽广的地球化学模式:区域异常、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巨省和地球化学域。这种更为宽广的所谓套合着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实际上是地球上富含各种金属的巨大岩块的内部结构特征在地表的表现,这种“地球化学块体”是原始地球的不均一性以及地球从起始演化到现在的过程中元素的分布再分配的最终结果的体现,笔者从中得到了这种大的地球化学块体能够为大型巨型矿床的形成提供其所必需的足够的物质供应量的新认识。而追索某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的内部结构则可揭示该元素在地球化学块体中逐步浓集成矿的轨迹。尽管地球化学块体的理论与方法学研究虽然尚在初期阶段,但已为勘查地球化学、矿床学与成矿学开拓了眼界,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十多年来储层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储层地质学”、“储层沉积学”和“储层地震学”等新兴学科。储层研究已进入定量化、构型化和模型化的新阶段,具体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部次生孔隙带、微孔储层、低渗透储层以及储层不均一性的研究;(2)储层的几何形态、结构、成因和演化的研究;(3)储层类型描述;(4)储层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模拟;(5)三维构型研究和不同构型单元的划分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断面域前寒武纪基底、古生代碎屑岩和花岗质岩石的化学组成分析,结合区域成矿和构造演化特征,建立了断面域前寒武纪和古生代两个不同时间域的地球化学分区。通过地球化学分区与构造演化的关系研究,探讨了地球化学区形成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18.
开合构造的地球化学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清禄  杨巍然 《地质通报》2004,23(3):232-237
“开”“合”是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存构造带的开合演化过程中,有相应的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的响应。拉脊山及东秦岭早古生代开合旋回中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从开到合,稀土元素含量、轻稀土元素富集程度、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等由低到高演化,而碱度则由高向低演化;由地球化学反映的一些岩浆作用属性、地壳构造属性也有相应的演化规律。作为地质作用过程的一部分,内生成矿作用过程与构造的开合有着密切的联系。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地球构造动力之间的耦合作用是认识构造开合地球化学响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台东部金伯利岩源区反演及其不均一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台东部有6个后利岩岩区,它们分布于古陆核的中心、北缘及西缘元古代裂陷带。本文在不相容元素,同位素源区约束讨论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的后夺进行源区地球化学定量反演,进而讨论了源区的不均一性,金伯利岩产出的构造部位及由此所反映的岩石圈厚度,地幔流体活动强度的差异,不仅影响金伯利岩含金刚石性,而且也是地幔源区不均一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太阳系形成及演化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陨石的研究,说明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包括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高温加热熔融事件和低温蚀变过程,陨石母体的热变质作用、熔融分异作用以及冲击变质作用等。对太阳星云的化学组成和同位素组成不均一性、前太阳物质的存在及其意义、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同位素绝对年龄、间隔年龄以及宇宙射线暴露年龄等进行了讨论。结合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研究,特别对电子探针、离子探针、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拉曼光谱等微束分析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和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