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垃圾填埋处理场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防治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天水市麦积区老虎沟垃圾填埋处理场地质环境,结合挥发酚(C6H5OH)弥散试验资料,对垃圾处理场渗滤液中C6H5OH的运移特征、污染地下水机理进行了探讨,为垃圾填埋处理场有效防渗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了解垃圾渗滤液对浅层地下水污染的机理,揭示不同龄期垃圾渗滤液在浅层地下水中多组分运移规律,文章以阜新市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对比实验,研究了不同龄期垃圾渗滤液在浅层地下水中多组分运移的机理和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龄期垃圾渗滤液在入渗过程中都会引起地下水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新鲜垃圾渗滤液较老龄垃圾渗滤液更易污染地下水,其污染机理主要为吸附、解析、溶解、沉淀和离子交换等水岩作用。研究结果为今后垃圾填埋场的治理和地下水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及对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危害、污染特性、产生量和影响因素以及为防止地下水污染而采取的防渗措施,并系统阐述了国内外渗滤液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垃圾生态填埋技术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填埋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在该领域需重点研究的课题和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7.
文章以神华煤液化项目大型设备组装厂房工程中钻孔灌注桩为例,论述了在全部为粉细砂地层中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针对粉细砂层易坍塌、透水性强导致孔壁稳定性差的特点,通过控制泥浆稠度、钻进速度等施工技术措施,保证了成桩质量,取得较好效果,可为今后类似的桩基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以中铁西安中心超高层建筑为工程背景,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技术对该工程进行地基处理。工程中测试钻孔灌注桩压浆前、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及桩身内力。采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侧阻、端阻分项增强系数法、基于极限承载力增强系数法和只考虑桩端改善承载力5种方法进行了后压浆桩的桩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后压浆后桩基极限承载力提高了24%,侧阻、端阻分项增强系数法和基于极限承载力增强系数法与现场实测最接近;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与只考虑桩端承载力改善与现场实测结果相差较大,其计算值偏于安全保守。 相似文献
12.
护壁套管钻孔灌注桩微扰动施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盾构隧道的近距离钻孔灌注桩微扰动施工中,预先将护钢套管旋压至超出隧道底部约3 m后,再用泥浆循环方法进行取土成孔。实测结果表明,由于钢套管的护壁作用,钻孔灌注桩成孔时在钢套管位置几乎不存在地层损失;随着钢套管旋入深度的增加,管内土体的堵塞程度越来越严重,当钢套管旋压至隧道轴线以下位置时发生相对较严重的土体挤压,导致隧道上浮,并发生竖椭圆收敛变形。为减小护壁套管旋压过程中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建议在钢套管旋入过程中同时取出套管内部分土体。 相似文献
13.
14.
天津市某主塔楼桩基选用后压浆超长钻孔灌注桩,为了掌握超长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在该地层的工程特性,共设计了2组(共8根)试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试桩中安装了振弦式钢筋计和分层沉降管以反映桩侧摩阻力和桩身分层沉降状态。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桩侧注浆可以明显提高超长桩的侧摩阻力;采用预压加载可以增强超长桩的弹性,减少桩顶的沉降;卸荷稳定后试桩具有桩侧阻力,桩身上段所受阻力为负摩阻力,下段为正摩阻力,同时具有的桩身轴力使试桩产生一定的压缩,其压缩量为残余变形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软土地区采用灌注桩围护的深基坑变形性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根据上海软土地区80个钻孔灌注桩围护的深基坑工程案例有关数据,系统地分析了基坑开挖引致的灌注桩变形性状。所有基坑的灌注桩最大侧向位移介于0.1 %~1.0 %倍的开挖深度之间,平均值为开挖深度的0.44 %。钢筋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在控制墙体的变形上没有明显差别,最大侧向位移一般位于开挖面上下5 m的范围内。无量纲化最大侧向位移随着支撑系统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墙底以上软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与灌注桩插入比及坑底抗隆起稳定系数之间并无明显的关系。墙顶侧向位移随着首道支撑位置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而灌注桩最大侧向位移与首道支撑的深度位置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郑州三环快速路工程开展的6个场地19根大直径灌注桩现场足尺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后注浆桩与未注浆桩实测结果,研究桩端后注浆对大直径灌注桩承载变形性状、荷载传递规律、桩端承载特性及桩侧摩阻力发挥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桩端后注浆条件下大直径灌注桩承载变形性能明显提高,且提高幅度受注浆龄期影响较为显著;在黄河中下游以中密~密实粉土、粉细砂及可塑~硬塑粉质黏土为主要冲积地层中桩长40 m左右的大直径灌注桩表现为摩擦型桩,但相比于未注浆桩,桩端后注浆桩传递至桩身下部及桩端的荷载更小;桩端后注浆在桩端下形成水泥沉渣坚硬固结体,有效地处理了桩端沉渣问题,且通过渗透劈裂作用,形成深度可达1 m的网状分布的水泥胶结体,加之对桩端土层的压密效应,显著提高了桩端支承性能与承载刚度;桩端后注浆显著提高大直径灌注桩桩侧极限摩阻力发挥水平,并降低了桩侧极限摩阻力对应的桩土相对位移,使得大直径灌注桩在较小的沉降下表现出较高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为研究超长灌注桩桩侧与土体接触界面的剪切力学行为,采用大型界面剪切仪,开展混凝土与粉质黏土、粉细砂土接触界面剪切试验。针对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施工特点及后注浆工艺的应用,在混凝土与粉细砂土界面设置膨润土泥皮或膨润土泥皮与水泥浆,以研究泥皮及存在泥皮时注浆对界面剪切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界面剪切应力随剪切位移增加逐步达到极限值,之后,剪切应力保持基本不变或出现软化现象;土体类型及法向应力大小对界面剪切力学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粉细砂土-混凝土界面摩擦角与土体有效内摩擦角相近,存在泥皮时,界面摩擦角降低达40%,泥皮的润滑作用较大地削弱了界面的剪切性能;存在泥皮情况下,注浆后界面摩擦角较泥皮界面提高近1倍,水泥浆的注入不仅消除了泥皮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界面剪切性能,提高其抗剪强度;泥皮及注浆对界面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亦有较大的影响;界面剪切作用对土体具有一定的影响范围,并在接触界面附近土体中逐渐形成剪切破坏带,剪切过程中界面呈现出由剪切位移阶段逐步过渡至剪切滑移阶段;此外,在剪切过程中,不同界面类型的土体变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