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连云港西大堤工程后港区自然环境变化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连云港西大堤工程建设前后水文、泥沙和地形等自然环境现场调查资料的比较,对连云港由海峡地形变化成海湾地形以后,港内水域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不仅为连云港深水港的扩建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亦为淤泥质海岸港口工程大规模人工改造后的自然环境研究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2.
连云港西大堤工程建设影响作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军 《海洋通报》2005,24(5):67-73
西大堤的建成使连云港由原来的海峡通道型港口变为半封闭的人工海湾型港口,风浪条件改善,可利用的港口岸线大大加长,为连云港亿吨大港的建设提供了契机,也改善了连云港与东西连岛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海湾内水动力与沉积环境.大堤建成后,湾内潮波由前进波转变为驻波,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湾内水质污染加重,尤其是湾顶水域污染最重;同时加剧了湾内泥沙的淤积,在西大堤内侧形成新的潮滩,位于湾顶的老海滨浴场被淤废.由于西大堤封堵了连云海峡西口门,使得近岸泥沙的运移路径改变,北部的泥沙流自海州湾东去沿大堤折向东西连岛方向,在大堤的外侧和东西连岛外缘形成新的落淤场所,大沙湾和苏马湾海滨浴场受到影响.沉积作用的加剧已影响到港口及周边海岸与水利设施的正常运作,因而应加强对港区及周边海洋环境的监测与研究,缓建西大堤内侧北港区码头,并对西大堤西端进行透空式改造,以从根本上解决港区泥沙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3.
运用半封闭港区水域泥沙回淤研究结果,以及电厂港池取水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提出电厂港池取水回淤计算模式。应用此模式对某港拟建电厂各取水工况进行港池航道回淤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日照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的设计要求,在拟建工程海域实测了2个站的大、中、小潮潮位和9条测线的流速、流向及含沙量。利用二维潮汐水流数学模型进行了潮位、流速和流向验证计算,综合研究了调查海区的泥沙运动和海底冲淤演变规律,并预测了冲淤趋势。在此基础上,重点对30万吨原油码头泊位、港池与航道的淤积进行了预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动力条件下,该港区内的平均年回淤速率不大,此港区适合建码头。  相似文献   

5.
湛江湾填海工程对海床冲淤的影响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湛江湾泥沙数学模型,模拟了湛江湾海床冲淤演变,模拟结果表明,湛江湾海床较为稳定,年冲淤强度小,模拟冲淤分布与历史海图资料得出的长期演变趋势符合。模型用于湛江湾围填工程对海床冲淤变化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工程后海床冲淤强度没有明显的改变。另外,优选了围填方案,估计了港池的淤积强度。  相似文献   

6.
日照港煤码头浚深工程回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动力学三维数学模型对日照港煤码头水域的水动力因素进行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煤码头浚深工程实施后港池和航道回淤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文中模型较好地重演日照港煤码头水域潮流场,对于港池与航道的回淤分析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取得大量实测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柘林湾的水文、泥沙条件作了归纳与统计;还着重对航道的回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浚深后的回淤量预报值,可供在该海区今后建设深水港口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珠江口伶仃洋航道的回淤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珠江口伶仃洋的动力地貌条件,对该航道的泥沙回淤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得出回淤主要发生在航道开挖段北部,洪季淤积占全年2/3以及航道增深后回淤并未成比例增加等研究结果,指出了该航道进一步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厦门港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潮流模型试验和泥沙回淤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徐啸  郑久清 《台湾海峡》2003,22(1):92-101
对厦门港深水航道潮汐水流试验研究和泥沙回淤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58km长深水航道范围内泥沙总回淤量为 2 80× 1 0 4 m3 a,其中海沧进港航道的墓前礁浅段和猴屿南的嵩鼓水道仍然是回淤率较大的区段 .此外 ,海沧港区的西端由于码头突出原岸线 70 0多米 ,落潮流被挑离码头 ,形成大尺度回流 ,不仅增加了回淤量 ,对船舶靠泊也不利 .对强波浪条件下泥沙集中淤积问题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 ,一次大风浪可能造成的回淤率并不大 ,外航道范围内一次大风浪过程 ( 2d)的回淤率不大于 9.0cm d ,内航道不大于 5.0cm d ,港内不大于 2 .5cm d .  相似文献   

11.
—On the basis of a comparison of the field hydrological,sediment and topographic data observedbefore and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West Breakwater in Lianyungang Harbor,which has led to the changeof topography from a strait to a bay,a synthetical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change of back siltation.Theresults show that it is the change of coast line and the consequent change of hydrological condition and sedi-ment movement that has led to the change of back siltation in the harbor.This phenomenon is caused by thelag effects of water current,sediment movement and local adjustment of topography after the construction,and it tends to be stable.The results of analysis provide not only a basis for extension of Lianyungang Harborinto a deep water harbor,but also propose a case for the study of the change of back siltation in a harbor onmuddy coast.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港区60个表层沉积样品的定量分析表明,与港区水动力、底形等沉积环境条件相适应,该区有孔虫埋葬群可分为口门、湾中、湾顶三大群个组合,并可进一步区分出若干六个亚类组合:(A)湾项浅水区——丰度值最低,胶结壳有孔虫含量最高,活体含量高;(B)鸽岛沉积区——与A紧邻,但以丰度值高相区别;(C)西岸码头深水区——水深,丰度高,活体少,浮游个体多;(D)东侧浅水区——水浅,埋葬群特征与C相近;(E)涨潮三角洲区--沉积物粒径小,丰度高,胶结壳含量最低;(F)口门高能区——以沉积物粒径较低区别于E区.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南部近岸带冲淤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取连云港南部近岸带南北不同岸滩 4个典型断面的样品点进行主成分分析 ,得出研究区控制泥沙交换和冲淤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潮流作用和潮流波浪混合作用。据此 ,尝试建立冲淤变化的协方差数学模型 ,经过对计算结果显著性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研究区域的冲淤趋势为“整体冲淤平衡 ,局部略有冲刷” ,从北到南 ,依次出现淤积平衡、冲淤平衡、冲刷平衡三种较为稳定的自然冲淤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东部沿海港湾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工建设地貌的不断形成,港湾地区地貌格局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定量研究海岸带人工建设地貌时空格局变化,对全面科学合理地评价人类建设行为,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实践价值。本文以象山港1990年、2000年、2010年及2015年4个时期TM/OLI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分析了25 a内象山港海岸带人工建设地貌强度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象山港海岸带人工建设地貌发育呈现出早期高速增长、中期缓慢增加、后续强劲推进的态势,其面积增幅具有显著的历史阶段性特征;(2)各个县(市)区点状和面状地貌斑块数量整体波动上升,但其内部发育水平差异较大,宁海县与象山县地貌发育的速率与程度都处于领先水平;(3)其格局演化过程分为4个重要阶段:点状分散期,面状集聚期,条带状延展期与复合、更新扩散期。  相似文献   

15.
广西钦州湾外湾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玥 《海洋科学》2017,41(1):96-103
本文对钦州湾外湾54个表层沉积物中硅藻进行分析,鉴定出硅藻153种,分属50属。其中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是本区域内最为丰富的硅藻种类。对应分析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硅藻分布主要受到海水盐度的影响,其中淡水硅藻Achnanthes delicatula、A.hauckiana、A.levanderi和Cocconeis disculus可以作为低盐度海水环境的指示种,半咸水种Cyclotella striata/C.stylorum、Paralia sulcata与海洋中硅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T.nitzschioides则可以很好的指示高盐度环境。钦州湾外湾54个表层沉积站位可划分为3个硅藻分布区,分别对应高低不同的海水盐度,与实际站位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航道疏浚是海岸带人类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对近岸海洋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葫芦岛航道疏浚为例,通过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和激光粒度分析等方法,对航道疏浚区及邻近海域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航道疏浚产生的沉积物与现在海底沉积物在粒度组成、黏土矿物组合和210 Pb、137 Cs放射性强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可以作为示踪航道疏浚物质扩散和影响范围的指标;(2)葫芦岛海域的航道疏浚物在潮流的作用下沿西北和西南2个方向扩散,不同程度地加入到表层沉积物中,个别地方疏浚沉积物直接覆盖到原沉积物之上,导致海底原地沉积物属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海湾开发利用强度评估可反映海湾利用程度,是海湾开发潜力及其可持续开发研究的基础,对发展湾区经济意义重大.以1990—2015年每隔5 a共6期TM/ETM/OLI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宁波市杭州湾、象山港和宁波市三门湾各时期的岸线及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此从海湾岸线开发和土地利用两方面综合分析海湾开发利用强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5年间,宁波3湾岸线人工化程度不断加深,岸线人工化指数最高的海湾由象山港(0. 16)转变为宁波市三门湾(0. 61),部分淤泥岸段(尤其是宁波市杭州湾岸段)滩涂围垦强度弱于泥沙淤积强度,削弱了岸线人工化程度.整个研究期间,宁波市三门湾和宁波市杭州湾的岸线开发利用结构始终为单一主体结构,象山港则呈现出由单一主体依次向二元、多元结构演变的趋势. 1990—2015年间,宁波3湾的岸线和土地利用强度均有所增加,其中象山港岸线开发利用强度指数最大,达0. 42;宁波市杭州湾区域土地利用变动最为强烈,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最大,达292. 300.区位和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水平及政策因素是造成宁波3湾区域开发利用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存勇  冯秀丽 《海洋学报》2009,31(4):120-127
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的粒度在空间上具有"近岸细、远岸粗"的分布特征.为了探讨粒度的这种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端元分析模型和多变量分析方法对108个底质样品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以把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划分为具有一定动力意义的3个粒级组,它们代表不同能量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潮流沉积、潮流-波浪混合沉积和波浪沉积,这些沉积物对应于前三角洲沉积物、动力改造沉积物以及原地海滩沉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