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秦岭若干重要类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秦岭金矿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取得的进展 :八卦庙矿区发育有条带状的热水沉积岩 ,金矿床类型属于热水沉积韧性剪切带改造型 ,矿化类型为细脉浸染型 ;马鞍桥金矿的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属于华北板块南缘 ,含矿岩系为早古生代的深水斜坡浊积岩相 ,矿区的“浅色岩相”系变质成因 ;煎茶岭金矿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而非超基性岩浆热液型金矿。以上研究为秦岭地区金矿找矿指出了新方向和新类型  相似文献   

2.
甘肃西秦岭地区代家庄铅锌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家庄铅锌矿是西秦岭泥盆系铅锌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矿床类型是以白铅矿、菱锌矿为主的碳酸盐型,是区内有别于硫化物型的一种新类型,野外难以识别.代家庄铅锌矿床的发现,反映了该区成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说明泥盆系铅锌矿带继续向西延伸,含矿层位向西也有逐渐抬高的趋势,并且出现了新的成矿类型.因此,要用新的找矿思路重新认识区内成矿环境,用新的我矿模型指导地质勘查,以取得找矿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王河金矿床是李坝金矿田的组成部分。矿床产于秦岭造山带泥盆纪浅变质碎屑岩中,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浆活动频繁且强烈,是一受断裂、岩浆活动和蚀变带控制的蚀变岩型(工业类型为徽细粒浸染型)金矿。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的研究认为,已知矿体深部及西部找矿潜力很大,应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4.
陕西旬阳县大沟槽金矿床的发现是近年来在秦岭造山带镇旬贵多金属成矿带找矿的新突破。以矿区地质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矿床地质构造、含矿围岩蚀变、矿石特征、矿床成因和控矿因素等特征,从而提出了大沟槽金矿床成因类型属热水沉积-改造型金矿,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秦岭Au- Pb- Zn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大调查开展以来,秦岭地区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找矿远景区之一。为了更好地部署下一步找矿工作,开展了区域成矿规律总结研究、成矿远景区划分和找矿工作部署。本文重新划定了(修定)秦岭Au-Pb-Zn成矿带的边界。建立了秦岭成矿带的成矿系列组合,其中印支期是金铅锌大规模成矿的爆发期,区内矿床主要发育有卡林型金矿、造山型金矿、海底喷流-沉积-改造型铅锌矿、VMS型铜多金属矿、低温热液脉状汞锑矿、岩浆期后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等类型,带内仍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的最新成果,在该带内圈定了20处找矿远景区,其中8处为重点远景区,12处为一般远景区,建议下一步找矿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为Au、Pb、Zn、Cu,主攻矿床类型为卡林型金矿、造山型金矿、海底喷流-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和岩浆期后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该项成果对指导本成矿带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陕西汞矿类型简介兼论金—汞矿床的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可法 《矿产与地质》1991,5(5):333-337
在综合归纳秦岭泥盆系多金属矿带特征的基础上,将陕西汞矿床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层控型、裂隙脉状型和伴生型;分析了金汞元素的矿物和地珠化学相似性,金汞矿床共生成矿特征,认为陕西境内秦岭地区是金—汞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
陕西分布四大类铀矿,其中砂岩型铀矿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花岗岩型铀矿位于小秦岭和北秦岭东段,碳硅泥岩型铀矿位于南秦岭黑色岩系中,伟晶岩型铀位于北秦岭东段。陕西找铀矿以砂岩型和伟晶岩型铀矿为主。砂岩型铀矿找矿有利地区为黄陵—彬县地区,伟晶岩型铀矿主要找矿方向在商南—丹凤地区。  相似文献   

8.
侯检 《西北地质》1992,13(2):22-24
小秦岭地区古老地层为太华群(河南为登封群),其中有由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绿片岩、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岩石,在岩层内赋存了大型的金矿床。小秦岭金矿田的主要金矿类型有:①石英脉型金矿床;②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③斑岩型金矿床;④砾岩型金矿床;⑤砂金矿。笔者试图通过对小秦岭金矿矿床类型的介绍,确认小秦岭金矿的成因特征,从而促进小秦岭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秦岭造山带镇安县东阳地区发现一处集矽卡岩型、石英脉型、残坡积型等三种矿床类型于一体的大型钨矿床。该钨矿矿床类型独特,在陕西省属首次发现。本文对该钨矿成矿地质特征作了较详细介绍,对区域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这些分析对在秦岭造山带寻找同类钨矿具有借鉴。  相似文献   

10.
秦岭地区沉积岩型金矿床的主要类型及找矿潜力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世才  汪东波  郭健  朱华平 《矿床地质》1998,17(Z5):861-864
本文通过对矿床类型、成矿区构造背景、控矿盆地类型、含矿建造及其金丰度等的分析、对比,并采用多元信息综合处理等手段,对秦岭地区的典型矿床和矿化集中区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应主攻的金矿床类型为浅变质细碎屑岩型;主攻的地区应为凤太、西成、礼岷等地区;战略找矿新区应为勉略—武都地区。  相似文献   

11.
合作岗岔金矿是近年西秦岭地区新发现勘查评价的中型金矿,矿床成因类型属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型,自然类型属构造蚀变岩型,可认为是西秦岭地区金矿新类型;赋矿围岩原定为侏罗系郎木寺组火山岩,据区域资料对比和以往和近年采用锆石U-Pb法同位素定年测试分别为231 Ma、245±2 Ma,此火山岩时代应属三叠纪;物探在已知含矿地段和外围发现明显有规律激电异常,反映矿化带蚀变强烈的特征,结合化探扫面和原生晕异常垂向分带性,指出矿床外围和深部找矿前景,有望成为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秦岭地区沉积岩容矿金矿的类型,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岭地区以沉积岩容矿金矿床可分三类,即浅变质碎屑岩型,钠长角砾岩型和不纯碳酸盐(卡林)型,本文讨论了三类矿床的含矿建造、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并评价了其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总结秦岭地区金矿分布、成矿地质特征,将本区划分为3个成矿带和11个成矿集中区,最后探讨了金矿找矿方向。提出了“八五”期间区内的金矿找矿工作重点应放在小秦岭、熊耳山这两个老产金区,同时积极探索“岷礼”、迭部武都、安康地区低品位大型、超大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相似文献   

14.
镇旬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秦岭公馆—回龙汞锑矿带北西边缘的旬阳县惠家沟金矿、小河金矿等微细浸染型金矿,是南秦岭最有前景的金矿类型之一。本文介绍了该类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小河金矿和惠家沟金矿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成矿控制条件,探讨了汞锑与金相互关系,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殷勇 《甘肃地质》2007,(Z1):23-27,49
从甘肃斑岩铜矿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和成矿远景浅析3个方面,讨论了甘肃区域构造演化和区域岩浆演化与斑岩铜矿成矿作用的关系,并提出了找矿建议。为解决铜矿资源缺乏问题,甘肃省应锁定斑岩铜矿为主攻类型。找矿的战略靶区选定北山和西秦岭北带。  相似文献   

16.
李六权 《陕西地质》2009,27(2):12-20
小秦岭地区具有寻找变质岩型等钛矿的地质条件,并已发现有多处金红石、钛铁矿线索。研究认为,小秦岭地区中元古界熊耳群及高山河组地层为寻找变质岩型钛矿有利层位,洛南西沟是碱性岩型钛矿成矿有利区;洛南石门-瓦子坪地区、兰田坝塬-洛南洛源地区和洛南白楼-西沟地区等3个钛矿找矿远景区;石门盆地深部存在一个变质喷发岩型钛铁矿床。应运用重砂测量、高精度重力测量、高精度磁法和电法测量等工作方法开展普查,强化深部钻探找矿,将获得可喜的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卢氏-栾川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多金属成矿区。通过控矿地质条件与成矿环境多样性分析,将研究区铅锌矿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岩浆热液交代型铅锌矿床、MVT型铅锌矿床和SEDEX型铅锌矿床。在此基础上,利用“成矿专属性”和“成矿多样性”相结合的找矿思路,对矿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进行远景评价,指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系统地研究了秦岭东段熊耳山地区角砾岩筒型金矿床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理、元素分布分配、不同勘查阶段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等.建立了该类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为在该区开展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张婷 《甘肃地质》2007,16(3):52-55
瑶岭钨矿带钨矿成因类型有石英脉(带)型、云英岩型、蚀变花岗岩型和砂矿床。本文对主要矿床类型控矿条件、找矿标志进行了概括,并对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蚀变花岗岩型钨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云英岩型钨矿找矿工作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河南卢氏-栾川地区铅锌矿成矿多样性分析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卢氏-栾川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多金属成矿区.通过控矿地质条件与成矿环境多样性分析,将研究区铅锌矿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岩浆热液交代型铅锌矿床、MVT型铅锌矿床和SEDEX型铅锌矿床.在此基础上,利用“成矿专属性“和“成矿多样性“相结合的找矿思路,对矿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进行远景评价,指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