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不断加大国土资源规范管理力度,以创新监管机制为抓手,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推进,构建起有自身特色的把决策权力上移,分担责任;把监督权力平移,分解责任;把执行权力下移,分化风险的“三移三分”新机制。建立起“权责明确、相互制衡、运转协调、规范高效”的权力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丘陵区耕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为例,运用景观格局原理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1996--2009年期间耕地景观时空格局及其演变机理(驱动力)。结果表明:13年间,研究区耕地面积呈急剧减少的趋势,变化率明显高于省内丘陵区平均水平;耕地景观空间格局稳定性逐步降低,格局时空变化的地形分异特征显著;变化趋势受坡度、新增建设用地、人口密度、高程、城镇化水平、GDP、起伏度等负向驱动力与灌溉条件、等级公路水平、土地整理程度等正向驱动力因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莉 《东北测绘》2012,(2):217-220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农村耕地正在减少,进一步合理利用耕地和预测耕地的变化情况正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本文在某市人均耕地现状的基础上,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的比值对某市耕地压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回归摸型预测耕地压力的变化趋势,为缓解耕地压力,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振 《测绘科学》2010,35(6):178-179,191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利用2007年河南省各市城镇化数据,分析了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全局Moran’sI指数为0.299,达到显著正相关,呈现明显的全局空间集聚现象;其次,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分布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亦十分显著。总体上,城镇化水平分布呈正关联的地市数量明显高于呈负关联的数量。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促进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快速全面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镇化与热岛效应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城市增温和城市热岛效应的促进作用尚不十分明确的问题,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城镇化与热岛效应数量关系的构建。结果表明,1987-2013年间,武汉市中城镇化水平(50%~80%ISA)面积增加了14.5倍,高城镇化水平(80%~100%ISA)面积增加了2.8倍,城镇化范围沿着武汉市主城区和主要干道不断扩张;不透水面值与地表温度表现出明显正相关,不透水面值平均增加1%,可使地表温度增温0.06℃~0.19℃,城镇化水平对武汉城市热岛效应作用明显。研究结果为探讨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对策提供了基础,对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与城乡规划工作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城镇化水平大约只有10%。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快速发展经过了一个恢复的过程。城市规划作  相似文献   

7.
张勤 《今日国土》2008,(4):38-39,54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与城乡规划工作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到成立时,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围家,城镇化水平大约只有10%。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快速发展经过了一个恢复的过程。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很重要的政府职能,逐步从停滞状态到不断完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城镇化形势发生很多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镇化向着“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更好地支持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决策,本文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对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分布格局及其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复合指标法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三方面选取10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借助SPSS计算城镇化水平得分,并对城镇化发展水平得分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利用ArcGIS对城镇化发展格局进行离散度分析以及可视化表达。分析显示: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在全局上具有显著性不强的负相关性,局部区域具有显著性较强的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城镇化质量和城镇化水平两方面,分析了2000-2017年山西省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山西省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26.53%上升为2017年的57.34%,地市间城镇化水平和发展速度差异较大;②城镇化质量呈增长态势,经济和社会城镇化为主要驱动力,但是地域差异较大,太原市长期位居首位;③山西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上涨21.82%,但整体协调状况较低,到2017年仅为勉强协调;④太原市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最高,为初级协调,但发展速度缓慢,大同和运城为新型潜力城市,东北部地区是协调发展的"洼地";⑤山西省城镇化协调度发展缓慢,实际水平偏低,且具有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0.
陇中黄土高原地区耕地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1995~2005年陇中地区耕地统计资料,对该区耕地资源利用与变化的基本特征、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进行研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近10年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对耕地面积变化的总趋势预测显示,未来耕地面积会逐渐减少;②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减少在发生时间上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水平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县域尺度城镇化研究不足,以及传统数理统计模型无法描述城镇化空间集聚特征的薄弱点,从空间自相关视角来探讨县域尺度城镇化空间集聚特征。基于人口、经济、空间及社会4个维度构建县域城镇化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模型测度县域尺度城镇化,较科学地评价县域城镇化水平;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县域城镇化空间集聚,并解释其影响因素,实现了对县域城镇化空间集聚规律有效揭示。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县域城镇化水平呈上升态势,存在"南高北低"区域分异;县域城镇化具有显著全局空间集聚,局部H-H区集聚"合-芜-马",L-L区集聚皖北地区;地理区位条件、交通网络改善、中心城市作用及发展政策倾向是影响安徽县域城镇化空间集聚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城市已成为带动整个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火车头。土地是城镇发展的客观载体,城镇用地扩展是城镇化的重要表现,因此研究城镇化问题离不开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2—2013年间覆盖杭州市的DMSP/OLS夜间灯光(nighttime light,NTL)数据,结合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分区阈值提取等方法提取杭州市各县、市的城镇区域面积,分析NTL数据与城镇化进程的关系及杭州市城镇化扩张模式;选取景观生态学相关研究方法,引入景观格局与斑块概念,结合主要交通线分布,对杭州市城镇化进程及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NTL数据进行城镇化研究具有一定可行性。杭州市城镇化扩张表现为后期加速型,城镇化发展在2000年以前主要集中在主城区;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开始沿主要交通线呈面状分散发展,城镇化速度及水平全面提升,发展方式及发展重心都呈现出一定的转变。运用DMSP/OLS NTL数据从市域层面展开城镇化相关研究,并引入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对城镇化研究以及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镇土地利用时间变化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然会导致城镇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合理进行城镇用地时空变化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对趋势面分析方法原理进行阐述,然后在嘉鱼县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以1996~2006年城镇用地面积为因变量,以城镇化水平和GDP为自变量,拟合城镇用地时间变化二次趋势面,绘制出趋势面和剩余值等值线图.经分析得出,嘉鱼县城镇用地面积与嘉鱼县城镇化水平、经济状况以及地形地貌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一些地方为了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引入许多企业下沉乡村。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农田因为发展需要被“非农化”,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受到一定影响。本文基于2020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选取某地区作为样例,系统介绍了如何基于“三调”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的数据成果,分析在过去的十年时间内,该地区耕地开发利用变化趋势,掌握耕地实际保有量情况,为该地区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进程发生和演进并还将长期存在的经济社会现象,农民土地问题历来是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问题,而领导人民实施城镇化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又是当今时代我们党面临的重要执政任务。当前,保护农民权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城镇化进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社会和谐,对于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从分析城镇化发展规律入手,总结了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具体表现,揭示了农民权益受侵害的严重后果,进而提出了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思路,可供土地管理部门在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稳步快速发展,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通常所说的城镇化率或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2%迅速提高到2004年的41.76%,城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较之世界上其他同等经济发展中国家和同等工业化水平国家,我国城镇化水平目前仍然较低,特别是长期滞后于国内的工业化和非农产业就业水平。根据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经验,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处在世界公认的城市化水平30~70%的高速发展阶段,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也将中国城镇化视为影响21世纪进程和改变世界面貌的两件大事之一,而前不久公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更是将积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和谐度与耦合度双重评价,利用和谐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黄河下游影响区2005—2018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耦合水平在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规律,耦合关系在阶段上属于由磨合向高水平耦合过渡的阶段,城镇化发展多滞后于生态环境。②黄河下游影响区形成了以郑州和济南为核心的高耦合程度聚集区,且表现出先聚集后辐射扩散的空间聚集与溢出效应。③当前研究区城镇经济发展对耦合水平的贡献较大,现阶段城镇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无明显负向倾向。  相似文献   

19.
针对驱动力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不足的问题,该文以长江经济带市域为基本单元,借助社会经济数据,引入自然环境数据,建立了经济、社会、环境和土地因子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动力因子以及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区域间差异显著,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形成了"圈层集中-东西对立-中心联动-梯度明显"的分布格局。动力因子对各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环境因子和经济因子是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动力因子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状况、社会发展和土地现状对城镇化发展在空间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委、市政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始终高举节约集约用地大旗不动摇,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好“源头管控、批后监管、用地考核、内涵挖潜、动态巡查”的“组合拳”,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节约集约用地之路,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资源保障.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耕地面积达713.8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达85.5%以上,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均列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