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层高氟地下水元素的组分存在形式与地方性氟病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邢台山前平原浅层高氟地下水中F,Ca,Mg的组分存在形式与地方性氟病患病率之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F,Ca,Mg元素对地方性氟病之影响不仅取决于F,Ca,Mg的总浓度,而且与各种元素在地下水中的组分存在形式密切相关。元素的给分存在形式不同,对地方性氟病的影响不也不。根据患病率与aMgF^+成正相关,与aF^-/aMgF^+成负相关,以及浅层高氟地下水中MgF^+活度高的异常情况可以说明MgF^+对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有关包气带水某些认识上的差异以及其与潜水的相互关系。(1)包气带水理性质特征,(2)补给机理;(3)冻张与水分转移。  相似文献   

3.
4.
酚在包气带中运移规律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室内包气带土层的淋溶试验,探讨了酚在亚粘土和中细砂中的迁移、积累和分布特征,得出酚在包气带中五种运移规律。  相似文献   

5.
诚俊华 《吉林地质》1991,10(1):71-74
本文主要阐述了乾安县浅层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探讨了浅层高氟地下水的成因与构造、地貌、古气候、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从而闸明了广泛分布的湖沼相松散沉积物的组成和水文地质条件是本区浅层高氟地下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郑西来 《地下水》1998,20(2):82-83
地下水包气带中溶质包括可溶性盐分、土壤气体和微生物等,其中的盐分溶解在土壤水中,气体组分和空气一起在包气带孔隙中弥漫,而微生物在土壤水分和固体颗粒界面上繁衍生息。本文集中介绍这个特殊环境中包气带溶质的采样方法、采样装置和样品保护措施,从而为包气带溶质运移、转化和富集规律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浅层地下水卤代烃污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对某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卤代烃(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三溴甲烷)的测试、研究和分析,阐明了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卤代烃污染物主要是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主要污染来源是露天堆放的垃圾场、排污河渠和特殊工业企业;确定了污染源分布和包气带岩性是决定该地区卤代烃污染的两个主要因素,冲洪积扇顶部和潜水-承压水过渡带是卤代烃污染的高浓度区;最后对该地区卤代烃污染物的形成和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氟地下水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分布与形成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内蒙古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及形成机理,寻找生产、生活急需的低氟地下水,根据多年赤峰地区的水文钻探及水文地质普查资料,运用部分物探、水文钻探、水文地质普查、水化学及水质检测方法,初步探明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西拉沐沦河中、下游的北部,乌尔吉沐沦河的东部及老哈河两岸等区域,从水文地质方面基本阐明本地区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地貌条件、地层条件、气候条件、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中氟的来源,并查明该地区高氟地下水一般存在于潜水的上部,地下水中含氟量由上往下逐渐降低,深部含水层的地下水可供开采。  相似文献   

9.
高氟地下水混凝沉淀降氟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开展了山西运城地区高氟地下水的降氟试验,对聚铁、硫酸铝和明矾等不同混凝剂降氟效果进行对比,探讨了地下水硬度对混凝沉淀除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明矾混凝沉降效果优于其它混凝剂,0.3g/L的明矾溶液可使含氟浓度4.0mg/L 的地下水降低到浓度1.0mg/L以下;地下水的硬度对明矾混凝降氟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闫海明  韩宗泱 《地下水》1995,17(4):180-181,184
通过对晋中地区平川区祁县、平遥、介休三县汾河沿线浅层高氟地下水中F、Ca、Mg组分存在形式与地方性氟斑牙病患病率之相关分析表明,F、Ca、Mg元素对地方性氟斑牙病之影响,不仅取决于F、Ca、Mg的总浓度,而且与各种元素在地下水中的组分存在密切相关,元素的组分存在形式不同,对地方性氟斑牙病的影响出不同。根据患病率与F总,F^-,MgF^+、CaF^+成正相关,以及浅层高氟地下水中MgF^+和CaF^  相似文献   

11.
朱利霞  杨林  行春丽 《地下水》2009,31(2):27-27,110
分别从土壤、地表水、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球化学、人为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该地区地下水高氟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水溶性氟偏高和该县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以具有代表性的徐吕村高氟地下水为样本,设计了经济可行的CaO+KH2PO4的除氟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高铁高氟地下水分布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内蒙古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原因,通过实地调查、监测、资料分析和试验测试等方法手段,详细研究了地下水中铁、氟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高铁水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的冲湖积平原,地势低洼和地下水的排泄地带含量最高;高氟水主要以条带状分布在山前的冲洪积扇地带;在调查研究区12510.83 km2的范围内,深度在10~40 m的浅层地下水中,分布有高铁水9310.66 km2,高氟水2308.35 km2,分别占调查研究区总面积的74.40%和18.45%;研究认为,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地质环境所致,是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的铁主要来源于由黄河携带来的大量的第四系沉积物,而溶出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地下水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平原周边的山区,气候、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是氟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河套平原高铁水与高氟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北京小汤山地区第四系深层地下水氟含量普遍超标, 严重制约区域供水。在收集整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资料基础上, 开展第四系高氟地下水与地热水之间关系研究工作。研究表明: 小汤山地区位于复式背斜的核部区域, 该区热储层与第四系地层直接接触并形成水力“天窗”, 受构造应力影响在热储层发育大量张性裂隙, 加之上覆第四系盖层结构松散且厚度较薄, 导致该区成为地热富集带; 在高温高压环境下, 地热水中氟化物含量普遍较高, 地热水上涌同第四系深层地下水发生热流-冷流的混合作用, 导致第四系深层地下水中氟化物含量升高, 形成第四系高氟地下水。  相似文献   

14.
宿州矿区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布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多年来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调查, 对宿州矿区浅层地下水中氟含量及其赋存条件进行了研究, 其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与地层结构、岩性特征、气候条件、水文地质及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陕西省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形成条件,本文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及水样测试,从地层、气象、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及水文地球化学等几个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形成条件受地质、气候、地貌和水文地质的控制,大气降水在入渗过程中通过水岩作用及淋滤作用将岩石和土壤中氟元素带入地下水中,在蒸发作用下浓缩,最终形成高氟地下水。该研究可为解决大荔县饮水安全问题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鲁西南地区,由于饮用高氟地下水而导致的地氟病,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地下水中氟元素的富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水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氟含量为0.05~6.7 mg/L,平均1.20 mg/L,高氟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嘉祥黄河冲洪积平原与山前冲洪积平原交接部位和曹县、单县、菏泽黄河冲洪积平原河间洼地;地下水中氟含量与pH、矿化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与K++Na+和Ca2+相对含量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与Ca2+含量相关性显著。本文从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球化学角度探讨了浅层高氟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成因,研究了黄泛平原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对于确定地氟病的成因及制定地氟病的防治措施,寻找适用饮用的低氟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高密市地处胶莱盆地,南部为丘陵区,中部为缓坡区,北部为高氟地下水分布的平原区,属于盆地浅层地下水型饮水高氟地区,是全国氟中毒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区地势平坦,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蒸发强度较高。晚更新世以来,该区较为平稳,地表水、地下水径流滞缓,地下水以降水补给、蒸发排泄为主,目前兼有少量的人工开采。高氟地下水赋存于白垩纪火山碎屑岩风化残积形成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含水层以砂质亚粘土为主,在埋深0.5~1.0 m处普遍发育钙质结核,俗称姜石。靠近北部河流,第四系底部多发育一层厚度渐大的含砾砂层。随着砂层的出现、增厚,地下水中的含氟量逐渐降低。据此总结了高密市高氟地下水的成因模式,为溶滤富集型与蒸发浓缩碱化型的复合模式。通过室内淋溶试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提出“原位驱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阜阳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地质环境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珩 《地下水》1999,21(3):129-132
阜阳市松散岩土含水系统广泛赋存着高氟地下水,氟含量一般在1.0~3.80mg/l最高可达6.90mg/l,本文通过对高氟地下水赋存的地质环境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本区高氟水的形成与其赋存的地球化学环境及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莉莉 《地下水》2006,28(2):37-37,83
本文通过对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确认高氟是受在本区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富含氟化物的包气带土体、碱性的地球化学环境及独特的水文地质构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并详细地揭示了区内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0.
徐胜强  刘熙 《地下水》2011,33(2):28-29
氟元素对人体健康既有利也有害,一方面,氟元素是人体的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另一方面,饮用水中氟含量严重超标时,会导致氟斑牙,造成骨质疏松、变形等危害.通过对邯郸市地下水的水质分析,可知邯郸市属于高氟水区,特别是东部平原地区更为严重,为此对其成因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