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岛生态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彬  俞炜炜 《台湾海峡》2006,25(4):566-571
从海岛生态状态及生态服务功能两个方面,探讨了海岛生态综合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其中海岛生态状态评价从海岛景观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进行分析.前者主要利用3S技术所获取的信息,从宏观角度定量分析海岛景观格局变化;后者从海岛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采用与历史资料及相关环境质量标准对比的方法,分析海岛岛陆、潮间带及近海海域生态系统现状.海岛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则从海岛物质生产、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及社会文化功能4个方面,分析海岛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文中提出的海岛生态综合评价的框架、方法,可为海岛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东海岛研究》是山东省海岛资料综合调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全面反映山东海岛情况的第一部专著。全书共分五篇,分别论述了山东海岛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及其综合评价和开发利用设想。系统地论述了山东海岛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气候、海洋水文、海洋化学、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海洋生物、环境质量等分布特征以及各种环境要素的变化规律。介绍了各种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状态。从乡镇人口、劳动力状况、工业、农业、贸易、交通、旅游等方面论述了海岛社会经济特点。本书将自然科学和社…  相似文献   

3.
李雪瑞  王娜  田松 《海洋通报》2019,38(4):472-479
本文以 1989-2014 年间 6 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提取研究区海岛及周边海域的土地利用信息,建立海岛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海岛的总体环境质量及空间分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影响海岛生态环境质量的驱动力因素。评价结果表明,永兴岛人为开发活动较强烈,建有机场、码头、防波堤等人工设施,岛内房屋建筑设施较多;1989-2014 年间永兴岛及周边海域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由良转为一般,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其中 1989-2013 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特别是 2012 年三沙市建市后下降明显,但到 2014 年生态环境质量又有所恢复。永兴岛石岛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人类的社会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填海造地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生态环境质量的破坏,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对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以及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 2014 年生态环境质量有了稍许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福建南海海岛周围海域的化学耗氧量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清海 《海洋通报》1998,17(5):40-45
根据福建省1990年海岛调查资料对福建澳岛海岛周围海域的化学耗氧量分布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海岛周围海域的环境质量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在某些局部地区,已受到了不同程度污染,化学耗氧量(COD)有少数海域超标。  相似文献   

5.
介绍广东省海岛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论述海岛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海岛的资源开发设想;最后提出广东省海岛、海湾、滩涂、浅海、港口等在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只要依靠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处理好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是可以逐步获得解决的。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沿海岛屿众多,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条件良好。在这些岛屿中,有军事战略要地的海岛,有发展水产养殖业条件优越的海岛,有较高旅游资源价值的旅游岛,有发展动物、植物资源潜力的海岛。特别是大部分海岛所处海区渔业资源蕴藏量较丰富、生产率也较高,且生物量较大,品种繁多。海南岛沿海60%~70%的海岛集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等优势于一身,因此将能在较大幅度内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业,开发海岛资源,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经济意义。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海洋局、农业部、总参谋部联合下文开展全国海岛综合调查。本项目列为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海南省海岛综合调查环境质量专业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舟山市海岛旅游开发为例,从分析海岛旅游开发现状入手,提出区域整合开发是舟山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用SWOT分析法,评价海岛旅游开发优劣势,指出要解决舟山市各海岛现存的资源破坏性的过度开发、各海岛之间的替代性竞争等问题,必须在外部建立舟山市海岛旅游联合区、内部进行旅游功能分区,发挥各海岛的优势,从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设计等角度对舟山市海岛旅游开发进行整体定位.  相似文献   

8.
2005年10月,908—02—04—08“海岛生态系统评价”项目组在厦门市召开会议。会议主要议题为:各专题工作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进展介绍:各分区海岛生态系统主要特征及重点海岛筛选;海岛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下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会议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主持,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共20人参加。  相似文献   

9.
全国海岛调查海南海岛调查“环境质量”课题组全体人员随海南海岛调查大队在开展海南海岛调查过程中,对西瑁洲(岛)进行了四天的考察、调查及取样分析。发现这个尚未引起人们十分重视的岛屿,生态环境已向全岛居民提出严重挑战,如果不对该岛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将给后代埋下难于挽回的祸根。撰写此文的目的是借此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把保护该岛生态环境及资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起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根据1990年2月8月宁波市海岛资源综合调查资料,从水质,底质和生物三个方面对石浦港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计算了石浦港的海水环境‘容量和底量环境容量,并预测了三门湾开发中的下洋涂围涂,岳井洋堵港两大工程地石浦港容量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90年7月辽宁省海岛调查资料,本文讨论了北黄海大鹿岛海水营养盐(PO4-P,SiO3-Si,NO3-N,NH4-N,NO2-N)分布特征,并对海域环境质量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海岛绿色发展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本文提出海岛绿色发展指数(IGDI)概念,从能源消耗与资源利用、环境管理与治理、环境质量与安全、经济增长质量、绿色生活水平、公众满意度等6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海岛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与AHP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岛绿色发展关键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并以12个海岛县(市、区)(以下简称“海岛县”)为例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1)经济聚集程度(2.15)、单位GDP能耗(2.01)指标影响度大于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碳排放强度、生态损害和环境污染情况、岛陆开发程度、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生活垃圾处理率等指标影响度均大于1,反映出环境管理与治理、能源消耗与资源利用、经济增长质量是决定海岛绿色发展成效的关键。(2)12个海岛县的海岛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值均值为74.37,其中嵊泗县的评价值最高(88.24),崇明区的评价值最低(65.57),反映出我国海岛绿色发展程度整体不高,海岛之间的绿色发展程度差异较大。(3)推动海岛绿色发展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海岛综合管理,推动海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实施海岛生态整治修复,提升海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13.
海岛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也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评价海岛的生态状况是海岛合理利用和保护管理的基础。文章选取77个海岛为研究对象,根据海岛生态指数评价方法,对2019年各海岛生态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海岛以生态状况优良海岛为主,乡镇级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生态状况显著好于村级有居民海岛,渤黄海区和东海区海岛生态指数分布相似,优良海岛比例高于南海区海岛。植被覆盖率、自然岸线保有率和污水处理率是影响海岛2019年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重视和加强村级有居民海岛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力度,合理利用海岛资源,优化保护与开发空间布局,尽可能地保留自然岸线,提高海岛污水处理能力,将有助于改善海岛生态状况,推动实现海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辽宁海岛自然概况和海岛资源的现状,对各种资源进行了简要评价,并结合海岛的地理位置及其拥有资源的特殊性,指出了加快海岛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海岛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提出应加强社会各界对海岛价值的认识,坚持因岛制宜、开发与保护并重、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原则,以维护海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珊瑚礁环境质量变化的价值评估——以涠洲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亮  吴姗姗 《海洋通报》2015,34(2):215-221
以涠洲岛为例,使用非市场价值评估手段对涠洲岛珊瑚礁环境质量进行了非使用价值评估,分析了珊瑚礁环境质量变化所产生的价值损益。2012年在涠洲岛通过模拟3种珊瑚礁环境质量变化,对上岛游客进行调访,游客从影响珊瑚礁环境质量的珊瑚礁覆盖度、珊瑚礁种类以及海水能见度3方面进行考虑,选择最终旅游目的地,共调查300位游客,收集有效数据900份。应用随机效应理论和混合对数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当涠洲岛珊瑚礁环境质量提升时,将会人均获益399元/年;当涠洲岛珊瑚礁环境质量略有下降时,将会损失人均561元/年;而当珊瑚礁环境质量下降较大时,人均损失将达到918元/年。同时,本研究的成果可以推广到其它海岛以及陆地进行环境质量变化评估,并且可以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价值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研究人类活动对舟山群岛的影响,促进人与海岛的和谐发展,文章分析舟山海岛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人类活动类型及对海岛生态影响方式、人类活动与海岛生态系统的相互效应,并提出舟山海岛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舟山海岛生态环境面临着污水固废污染、人口密度和用地结构变化的压力,人类目前对舟山海岛的开发活动主要以旅游开发、港口建设、工业开发、海岸工程、渔业开发及其相关产业为主,这些开发方式对海岛地形地貌、海岛岸线、海岛生物物种和淡水等的影响也不同。通过研究分析,人类与海岛生态系统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未来舟山预构建“海岛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人类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局面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加强污水固废治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环保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沿岸有居民海岛受台风影响极大,综合考虑台风对有居民海岛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素、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3个方面选取29个指标,建立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分析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应用。通过指标权重的排序明确了影响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的关键因子,为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防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推动海岛开发 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12次全国海岛市、县(区)长联席会议于2002年10月21日在浙江省岱山县隆重召开了。全国海岛联席会议是拓宽海岛市县之间横向联系,传递信息,加强协作,共谋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展示海岛特色和建设成就的重要舞台。自1990年召开首次会议以来,已经分别在我国沿海海岛市县(区)连续召开了11次联席会议。在这11年中,通过对海岛经济、产业发展和海岛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全方位探讨、研究和交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推动我国海岛的开发与保护,促进沿海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  相似文献   

19.
一、海岛的一般经济功能及其开发的制约因素1海岛的一般经济功能1海岛能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海岛作为联结陆域国土和海洋国土的海上基地,兼备丰富的陆海资源。海岛具有天然的港址资源,某些岛屿有建设深水良港的条件;海岛有一定的土地资源,可为各行各业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许多海岛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宜人的气候条件、平缓开阔的沙滩和浴场,可以发展旅游业;海岛周围的浅海和滩涂,是海水养殖的良好区域;不少岛屿还蕴藏着一些非金属和金属矿物,可提供一定的工业原材料;某些海岛及周围海域的油气资源,更为人们…  相似文献   

20.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无居民海岛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重要标尺,在现有的承载力条件下如何设计合理的海岛规划方案,如何分配各资源环境成为海岛健康发展的关键。文章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多目标规划方法,以海岛旅游人口和经济总量最大化为目标,从资源、生态、环境的有限性或限制性作为模型约束条件,以期为海岛规划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