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奕年 《气象科技》2007,35(5):735-735
根据最新的关于北大西洋飓风和热带风暴的统计分析,目前年均飓风爆发次数比一个世纪前增加了1倍。该项研究还表明,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的海面温度(SST)升高与风场改变是飓风发生频次增加的主要原因。该文作者是美国国家气候研究中心的Greg Holland和佐治亚技术研究所的Peter Webster,刊载于2007年7月30日的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the RoyalSocietyof London杂志上。分析表明,20世纪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飓风和热带风暴的数量戏剧性的上升、保持在较高水平、相对稳定。第1个时期为1900~1930年,平均每年有6个热带风暴,其中4个是飓风,…  相似文献   

2.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06,34(5):520-520
美国国家科学院2006年9月11日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西洋与太平洋飓风生成关键区海洋温度的上升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造成。该研究使用了22个气候系统模式,结果表明上个世纪热带大西洋与太平洋海面温度(SST)升高与人类活动有关。该研究由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的Benjamin Santer等6人以及NCAR的Tom Wigley、Gerald Meehl、Warren Washington等完成,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Santer说他们几乎使用了世界上所有的气候模式来研究飓风源区SST变化的原因。2005年已有研究揭示海温升高与飓风强度增强有联系。…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由于飓风影响所遭受的经济损失的增长趋势无法用我们惯常所说的"受灾地区设施脆弱以及暴露的程度不断增加"来解释,《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布的一项研究得出上述结论。损失的增加与全球变暖对飓风发生的次数和强度的影响成正相关,仅2005年,美国因飓风而遭受的损失中有2%~12%与全球变暖的影响有关。自然灾害特别是飓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在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静止卫星大气温度廓线产品资料同化对飓风预报的影响,以2018年飓风“迈克尔”为例,选用GOES-16温度廓线产品,开展静止卫星资料同化及其对飓风预报影响的研究。首先,通过评估温度廓线产品精度,选取质量较好的高度层并以统计的各层均方根误差作为观测误差用于同化试验;然后,利用WRF-3DVar系统进行不同稀疏化及不同同化频次的循环同化敏感性试验;最后,利用WRF模式开展24 h数值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在飓风“迈克尔”期间温度廓线在200~1 000 hPa之间的误差在2 K以内,将水平分辨率稀疏化为模式分辨率的6倍且循环同化频次为6 h时同化该资料对模式的初始场有最为合理的改进,从大尺度环境场上看使模式具备更合理的环流形势,能够有效提高对飓风的路径及强度的预报效果,更准确地模拟降水落区及美国佛罗里达州等降水关键区域的雨强。   相似文献   

5.
2017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孙劭  王东阡  尹宜舟  王国复  柯宗建 《气象》2018,44(4):556-564
2017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攀升,地表温度相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位列2016年之后,为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第二高值,也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全球冰冻圈持续萎缩,冬季北极最大海冰范围创历史新低,南极海冰范围全年处于历史低位。全球海表面温度显著高于常年,海平面持续上升,海洋热含量创历史新高,海洋酸化的影响持续加剧。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异常活跃的北大西洋飓风、印度次大陆的季风洪水、东非部分地区的持续干旱,以及全球多地的暴雨洪涝、高温热浪、低温寒流和强对流天气,2017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气象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年份。本文总结了2017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大西洋飓风季异常活跃和美国西海岸高温热浪天气两个典型事件的形成原因。分析表明,8月底至10月初,加勒比海和热带西大西洋海温偏高,对流活动旺盛,风速垂直切变偏小,为飓风的发展加强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加之北美副热带高压出现阶段性减弱,导致4个强飓风接连登陆美国和加勒比海地区;7月上旬,受副热带西风急流加强东伸,东北太平洋切断低压维持影响,北美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美国西南部地区,是当地高温热浪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登陆台风引发的暴雨过程之诊断研究   总被引:62,自引:10,他引:52  
孙建华  赵思雄 《大气科学》2000,24(2):223-237
对9406(Tim)台风登陆北上并与西风带槽相互作用,引发我国东部大暴雨的过程进行了诊断研究,并与北美的个例进行了对比。发现Tim与北美的Hazel、Agnes、Camile飓风虽同属于低纬度系统北移被中纬度西风槽所“捕获”,但上述北美飓风均转变为锋面气旋,发展过程基本上与挪威学派经典的A类气旋及Petterssen定义的B类气旋相似,而Tim不属于上述两类情况。对涡度方程的诊断表明,此过程在低层除平流项外,散度项也比垂直输送项和扭转项大一个量级。而高空散度项、垂直输送项和扭转项同量级,此时扭转项的贡献也不可忽视。对水汽来源的诊断表明,对华北和东北的降水而言,尽管孟加拉湾有丰沛的水汽输送至东亚,但是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仍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小男孩”暖流持续长全球气候将有大变化美国气象学家1996年2月4日说,北美今冬气候异常及去年秋天超纪录频繁的大西洋飓风,可能预示着全球气候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专家说,厄瓜多尔和秘鲁北部附近洋面上最近一次的“小男孩”暖流持续了5年时间(1990-19...  相似文献   

8.
《浙江气象》2007,28(3):F0003-F0003
20世纪大西洋飓风频率加倍,气候变化难逃其责即将在《伦敦皇家哲学学会学报》上发表的,由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乔治亚理工学院学者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指出,和一个世纪以前相比,现在大西洋平均每年生成的热带风暴大约增加了一倍。研究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带来的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和风分布的变化。这项研究所用的数据始于1900年,按照每年飓风和热带风暴的个数,过去100多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900-1930年,平均每年6个热带气旋;1930-1940年上升到10个;而从1995-2005年,个数上升到15个,其中8个达到飓风量级。研究发现,目前所…  相似文献   

9.
2003年全球重大天气与气候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华 《气象》2004,30(4):25-28
全球气候持续偏暖。南亚、欧洲大部和北美洲冬季出现异常严寒 ,许多地区遇到数十年未见的暴风雪 (雨 )天气。夏季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多个国家出现持续高温酷热天气 ,严重干旱导致森林火灾频发 ,经济损失惨重。南亚、东南亚夏季暴雨频繁 ,造成严重洪涝灾害。非洲干旱持续 ,局部发生洪涝。美国 5月遭受特大龙卷风袭击 ,北大西洋飓风较常年显著偏多。  相似文献   

10.
陆奕年 《气象科技》2007,35(5):718-718
飓风Katrina(卡特里娜)造成的灾难以及最近有关飓风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引起科学界关于热带气旋强度及其破坏潜力的讨论。气候学家试图搞清楚飓风发生是否越来越频繁,由于沿海地区变得越来越脆弱,飓风的影响是否变得越来越具有破坏性。飓风Katrina影响地区的人都在纳闷,为什么一个比飓风Camille(卡米尔)还弱的风暴会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尽管飓风强度可用来比较不同飓风的最大持续地面风,但不能用来量度飓风的破坏潜力,因为它没有考虑风暴影响范围大小。在2007年4月的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杂志上Mark Powell与…  相似文献   

11.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10,(2):273-273
NOAA将启用Gulfstream IV型研究飞机在北太平洋上空获取资料,欲通过改进计算机模拟加强整个北美大陆的冬季风暴预报。此前NOAA的Gulfstream IV飞机只用于大西洋飓风探测。这架经特别改装的双涡轮喷气飞机将在2010年2月停靠在日本的横田空军基地,3月转到美国火奴鲁鲁,从此飞往资料稀少的海域获取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湿度等资料。这些资料将通过卫星进入各全球业务天气预报中心,为计算机预报模式所用。  相似文献   

12.
程也 《气象科技》2007,35(4):601-601
NASA新的研究发现,飓风眼内及附近区域十分微妙的空气运动为这一“能源中心”提供动力。研究人员通过观测与模拟1998年Bonnie飓风,得到了飓风加强过程中的一系列湿暖空气块从飓风眼向眼壁强雷暴区移动的螺旋形图像。分析结果表明,过去认为并不重要的飓风眼与眼壁之间空气块的流动,是飓风加强的重要因素,并不完全符合“进-上-出”模型。  相似文献   

13.
2018年10月15日,超强飓风“迈克尔”在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北部登陆后,重创沿岸地区。美国气象部门称,这是佛罗里达州超过80年来遭遇的最强飓风,同时是有记录以来美国大陆遭遇的第三大飓风。2018年9月,影响中国的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堪称年度风王,为华南沿海带来了强风暴雨的巨大考验。  相似文献   

14.
2018年,热带风暴联合一股高温热浪提高了后续飓风的强度——随着地球变暖,这种“风暴燃料”的情景也会逐渐频繁上演。这次飓风季己经被记入史册。此次飓风季的第25个被命名的飓风“德尔塔(Delta)”正在步步逼近于已经遭受重创的墨西哥海湾(Gulf Coast),然而此次飓风季还有几周才到尾声。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墨西哥湾的高温海水对飓风“德尔塔”进行“燃料超能补充”的这种情况正变得越发平常,正因为这些因素的组合使得快速发展的强风暴变得更加危险。  相似文献   

15.
1992年AndreW飓风的中尺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陆汉城  钟科  张大林 《大气科学》2001,25(6):827-836
根据PSU-NCAR中尺度模式(MM5)对1992年Andrew飓风数值试验的高分辨率输出资料,分析了Andrew飓风的中尺度特征,研究飓风中的眼区、眼壁区及螺旋性雨带区不同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构.轴对称的物理量分布展现了眼壁区区别于眼区和螺旋性雨带区的动力学特征,非对称的物理量分布则表明眼壁区的强风暴天气发生在飓风的西北侧区域,揭示了飓风眼壁区的强倾斜上升气流与外围的螺旋性雨带具有不同发展机制的天气学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6.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10,(2):269-269
美国国家天气局将启用新的飓风风级,原来的风级名称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将改为Saffir—Simpson Hurricane Wind Scale(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级)。新的飓风风级与原来的风级一样,根据飓风的强度把飓风分为1~5级,但不再将风暴潮及洪涝影响与各风级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王丽华  李晓燕 《气象》1996,22(4):24-26
1995年,世界气候普遍偏暖。欧亚大陆大部、北美大陆中部、南美大陆中部、非洲西北部的年平均气温大多偏高1-2℃,其中俄罗斯大部、美国西南部显著偏高,部分地区偏高4℃,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冬暖非常显著。由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许多测站气温高达35-40℃,为近几十年乃至百年一遇。年内,全球许多地区旱涝频繁,诸如年初欧洲的暴风雪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特大洪水及夏季朝鲜、与中南半岛的大水灾、加勒比海的飓风等危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小玲  郭艳君 《气象》2009,35(4):108-111
2008年,全球表面气温为有器测记录以来的第十暖年.年初,暴风雪、严寒、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席卷欧洲东南部经中亚至中国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北美也频繁遭受暴风雪的袭击;中国北方出现严重冬春连旱;夏季,东亚、南亚、欧洲中东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等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年内,澳大利亚持续干旱.5月,拉尼娜事件结束.1月,北半球积雪面积达到历史最大值.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常年异常偏少,大西洋飓风活动接近常年.  相似文献   

19.
《浙江气象》2013,(3):F0003-F0003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4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气象局最新研究发现,在20世纪大部分时候,较高浓度的空气污染降低了北大西洋的飓风和热带风暴频率,首次证明人为气溶胶和大西洋热带风暴之间的联系。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美国的飓风研究工作,主要在下列六个方面取得一些进展。 1.飓风模式:五十年代认识到飓风风力的能源来自眼壁区塔状积云。六十年代开始用动力模式来模拟飓风,发现在模式中需要考虑云如何增暖飓风中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