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洋调查船是专门进行海洋调查研究的工具,研究内容囊括了海洋气象、水声、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和水文等诸多学科,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以及"一带一路"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海洋调查船按照使用的目的分为综合调查船、渔业调查船和极地调查船等。文章在各类调查船中分别选取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船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国内各类型调查船的优势和不足,对我国各类调查船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同时,文章根据对国内外调查船调查能力的对比,提出了我国调查船发展的建议:(1)完善调查船类型;(2)提高各类型船舶调查能力;(3)增加相应类型船舶数量,达到我国海洋调查需求;(4)推动海洋调查仪器设备的国产化进程;(5)加强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运行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2.
为厘清当前海洋垃圾研究现状和热点,本文以1987—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2884篇海洋垃圾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海洋垃圾发展阶段、科研力量和研究主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全球海洋垃圾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期;(2)欧美等发达国家科研力量较强,但中国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愈加重视海洋垃圾研究;(3)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海洋垃圾来源、分布及治理研究;海洋微塑料分布特征研究和生物效应研究。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本文勾勒出我国海洋垃圾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正斌 《海洋与湖沼》1987,18(5):509-514
本文对近十年来海洋化学的若干新进展作了总结,主要包括下述7方面:(1)海洋调查,包括中国近海、太平洋和南极等;(2)海水中微量元素-固体粒子的相互作用和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理论;(3)有机物对液-固界面交换的影响和S-型曲线左右移动规律;(4)海水化学模型发展的三个新趋势;(5)海水中金属的络合容量和金属-天然有机配位体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6)海洋有机化学和海洋生物化学;(7)结论,对海洋化学发展的四个特点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国际海洋浮游动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国际上有关海洋浮游动物种群、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浮游动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等方面研究进展。海洋浮游动物种类繁多, 数量丰富, 分布广泛, 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在海洋食物网中, 浮游动物通过摄食浮游植物控制初级生产力, 同时, 又被更高营养阶层的动物(鱼、虾、鲸、海鸟等)捕食, 充当次级生产者的角色, 其群落结构、种群动态和物种多样性影响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资源量, 浮游动物是海洋食物网中关键环节。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是浮游生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 多项国际研究计划以生物多样性和年际变化趋势为研究重点并联系全球变化及响应, 因此, 浮游动物的研究已成为海洋生态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国际上对浮游动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向:(1)浮游动物生境、种群的分布和扩散动力学研究;(2)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3)浮游动物的实验生态和现场受控生态研究;(4)浮游动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5)深海、南北极、低氧区等极端生境的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6)浮游动物研究新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莫杰 《海洋科学》1990,14(1):54-58
8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地质科学技术取得最重要的进展主要有:(1)区域海洋地质调查;(2)基础理论(海洋沉积、板块构造、古海洋学)的研究;(3)大洋钻探计划的实施;(4)海底矿产资源的发现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设计了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实施效果评估步骤和评估方法,以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为例,系统分析了山东海洋功能区划的生态环境目标集、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对应分析,得出评估结论:(1)区划生态环境目标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相关度高;(2)部分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和海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设置不足;(3)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完成对海洋生态环境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并提出:(1)进一步加强改善作用明显的生态环境目标,增设缺失和不足的生态环境目标;(2)因地制宜,加快功能区划实施;(3)严格控制陆地排海污染源,加强海上安全作业;(4)加快海洋生态环境修复;(5)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实现数据共享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环境软法的哲学理念:(1)地球一体性的原则;(2)防止污染和公害、保护和改善全球生活环境的原则;(3)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原则;(4)"自然资源共享"原则;(5)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原则;(6)不得损害国家管辖范围外的环境原则:(7)区域共同治理的原则;(8)加强国际协商、合作、交流的原则;(9)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原则等,不仅为各国的环境硬法提供基本的哲学理念,而且成为海洋环境保护的理念生成的思想来源,(1)一个海洋原则;(2)人海和谐原则;(3)"海陆一体原则";(4)公众参与原则等,就是环境软法在海洋领域的应用与拓展.  相似文献   

8.
郑贵斌 《海洋科学》2005,29(4):11-16
以“解剖态势、研究机理、寻找对策”为旨意,对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增长点进行走势分析与规律研究,探讨发展的机理,分析障碍因素,提出产业政策和发展途径。作者认为,我国海洋新兴产业的增长点,已经进入成长期,具备了规模化、社会化发展的条件。要使其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深入研究其演进中独具特点的众多因素、条件的运作机理。从海洋资源、环境、技术、产业所形成的供求约束综合分析,应认识和掌握三方面的运作机理:(1)资源不确定性、环境外部性对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其校正;(2)海洋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社会化的依次递进与协调运作机理;(3)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引导海洋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协调机理。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增长点的规模化、社会化发展,必须制定科学的扶持政策体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气沉降能够为上层海洋提供氮、磷、铁等物质,进而影响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洋初级生产过程和碳封存能力。近几十年来,海洋大气沉降研究一直为大气-海洋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深化认识。本文从大气沉降物质的生物可利用性、大气沉降的营养物质和金属元素供给与海洋初级生产过程响应等方面阐述了海洋大气沉降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1)大气沉降对海洋初级生产的影响并不决定于沉降物质的总量,而是溶解态物质的入海量;(2)大气沉降对海洋的影响体现为营养物质和金属元素供给的多样性和海洋初级生产响应的多样性;(3)大气沉降可分为直接大气沉降和间接大气沉降,它们对近海水质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最后指出,未来的海洋大气沉降研究需围绕以下两个核心命题:(1)大气沉降如何影响近海富营养化过程?包括定量大气沉降对主要海水水质指标的影响;(2)大气沉降如何改变海洋储碳能力、缓解气候变暖?包括定量自然物质和人为物质加富的海洋"施肥"过程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要素投入-结构水平-功能绩效"的分析范式,构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能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能力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能力差异明显,广东、上海、山东的创新发展能力强,其他地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能力相对较弱;(2)造成这种省际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海洋科技创新经费不足、人才稀缺和环境污染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3)通过对创新的功能绩效进行分析得出海洋经济的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的。最后针对我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提升海洋科研水平;加强海洋专业教育,培养高端海洋人才;推动海洋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保护海洋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高光谱遥感特点的基础上,从其在海洋应用的基础研究和在海洋与海岸带资源环境监测研究2个方面,论述了高光谱遥感在海水叶绿素浓度、悬浮泥沙含量、污染物和表层水温、海冰、海岸带探测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本文提出了高光谱遥感在海洋研究中着重发展的几个问题:(1)建设海洋及海岸带要素的地物光谱数据库;(2)开展海洋遥感信息系统建设;(3)开展基于高光谱遥感数据的海洋系统光学特性提取模型的研究;(4)开展基于高光谱遥感数据的海陆系统交互作用的环境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2.
70年来中国化学海洋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我国的海洋化学工作者通过70年来,特别是近30年来的化学海洋学研究,实现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进入同步发展的快车道,其显著的特点是:(1)化学海洋学研究从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系统转向了以揭示深层次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核心的研究;(2)化学海洋学研究实现了多领域、多视点的综合交叉研究;(3)更加关注了人为影响与自然变化共同作用下的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研究,对近海和海岸带而言,更加注重从海陆统筹一体化角度探析化学物质的分布迁移特征。本文从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微/痕量元素与同位素的海洋化学研究、生物过程作用下的化学海洋学过程等角度,重点总结归纳和分析了30年来我国海洋化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和发展状况,以期对化学海洋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3.
以碳排放为非期望产出,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2006-2014年的海洋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表明:(1)中国海洋经济平均效率在研究期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整体上处于下降态势,但在研究期末有所回升;空间上,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值与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效率值相比始终处于最低状态,但三大经济圈差距明显;(2)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期内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8%,主要由于海洋经济技术效率的下降;空间上由研究期初的中部高、两端低演变为期末的全国均衡发展,但南方差异较大;(3)通过Tobit模型对影响因素做出回归分析,得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和海洋科研人力资本水平是海洋经济效率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出发,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价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能力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实证结果显示:(1)五大准则层指标按权重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海洋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海洋经济结构、社会民生、海洋生态环境;(2)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考察期间为波动上升趋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间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差距在逐渐变小;(3)影响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各子系统中,北部海洋经济圈在5个子系统评分中均处于较低水平。为此,提出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路径: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等。  相似文献   

15.
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人类活动导致的海洋污染与海洋生态损害日益加剧,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是解决海洋生态损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温州市旧城改造工程临时性海洋倾倒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水质、沉积物、生物等监测数据,基于倾倒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实际损害程度,构建生态服务价值损害评估体系和生态修复海洋损害评估框架,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成果参照法等模型计算倾倒活动对海洋生态造成的损害,并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1)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损害为1 332.61万元,一级损害类型中支持服务价值损害最大;(2)鱼卵和仔鱼、生物多样性及基因资源、气候调节和维持空气质量为倾倒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损害类型,损害价值分别为251万元、379.26万元、342.18万元,三者之和比重达73%;(3)基于生态修复海洋损害价值为1 522.37万元,其中海洋生态修复费用最高,为1 167.65万元;(4)将两种评估体系的海洋生态损害价值的平均值作为温州市旧城改造工程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的补偿标准,为1 427.49万元,单位面积补偿标准为0.79万元/hm~2·a。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决定贸易结构,产业升级对贸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以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基础、外贸规模、外贸竞争力、外贸结构和外贸效益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物元模型测度三大海洋经济圈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1-2019年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显著上升趋势,高质量发展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2)三大海洋经济圈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效果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化较为缓慢。整体上南部和东部海洋经济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果较优,北部经济圈近年出现下滑;(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三大海洋经济圈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现阶段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为单一门槛效应的非线性影响,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呈现“U”型影响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门槛效应尚不明显。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扩大地区外贸发展规模、提高地区创新能力对促进三大海洋经济圈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经前教育部和有关领导批准,我院和法国科研中心海陆相互作用委员会合作进行黄河口海域科学考察,合作的题目是“黄河口痕量金属和有机物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这是一次以河口化学和地球化学为主的海洋水文、海洋地质、海洋生物等四个学科的综合考察。合作考察的内容是:(1)重金属及痕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2)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3)有机物质测定;(4)碳酸盐体系测定;(5)营养盐的测定;(6)溶解氧的  相似文献   

18.
青岛海洋旅游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平  董玉明 《海岸工程》2001,20(4):69-76
讨论了海洋旅游深度开发的内涵 ,结合青岛海洋旅游开发现状 ,分析了青岛海洋旅游深度开发的必要性 :(1 )海洋旅游资源的可替代性强 ,海洋旅游竞争激烈 ;(2 )旅游业要持续发展 ,必须发挥海洋特色 ,进行海洋旅游的深度开发 ;(3 )旅游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 ,结构单一 ;(4 )旅游形象定位模糊 ,宣传力度不够 ;(5 )海洋旅游规划不合理 ,景区布局分散 ,未形成整体优势 ;(6)海洋旅游设施建设滞后 ,管理体制混乱。提出了青岛海洋旅游深度开发战略 :(1 )产品多元化与精品化相结合战略 ;(2 )市场细分化与营销网络化战略 ;(3 )形象以名定位化战略 ;(4 )服务优质化和环境舒适化战略。  相似文献   

19.
莫杰 《海洋科学》1988,12(6):48-50
当前世界海洋地质科学领域中,最令人瞩目的有三大新进展:(1)国际性联合大洋钻探计划(ODP);(2)板块构造理论研究;(3)古海洋学的发展。 近年来,现代海洋地质科技不仅在沉积、构造和矿产的基础理论方面,而且在应用研究和  相似文献   

20.
航运是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海洋经济的关键一环。要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上贸易,必须要有海洋航运做基础。贸易与世界经济的状况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航运业的发展与经济周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航运业需要得到来自金融层面的一系列支持,使其在不断波动的市场环境下保持稳定、有序的发展,打造有竞争力的全产业链体系。同时,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面临巨大的专心压力,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继续保持商业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文章对商业银行发展航运金融业务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商业银行发展航运金融服务的问题提出了(1)积极投入产品设计,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2)加强人才储备和人才队伍建设;(3)把握政策扶持优势;(4)进行管理制度改革;(5)及时分析市场需求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