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棘头梅童鱼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6~2007年4个季节的底拖网捕捞渔获调查数据,对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底拖网鱼类中的棘头梅童鱼的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在春季和冬季的渔获质量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2%和4.8%;而夏季和秋季的渔获质量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8%和1.5%.优势体长组为110~120mm;4个季节的资源密度波动于1.44~38.61kg/km2之间,其平均值为16.14kg/km2.4个季节的平均资源现存量约为58.09t,其中冬季资源量最大(138.99t);资源密度在春、冬季明显高于夏、秋季;资源分布与水温、水深及盐度等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其喜栖息于低温、低盐和浅水海域,秋、冬季分布较广,部分出现离岸及南移现象.文中还应用ELEFAN技术分析了棘头梅童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K)、极限体长(L∞)、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和开发率(E),各指标值分别为0.60、183.75mm、2.42、0.69和0.71.这说明其生长较为迅速,但捕捞死亡率过高,已出现过度捕捞现象,应该加强保护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再生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9—2020年珠江河口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实测环境数据和遥感环境数据,建立以资源密度为响应变量的珠江河口棘头梅童鱼的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分析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 lucidus)时空分布规律,筛选影响其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主要分布在伶仃洋海域,相对于冬、春两季,秋季棘头梅童鱼向南移动。构建最佳GAM模型的变量组合为底层盐度、叶绿素a浓度、底层酸碱度和季节,该模型对资源密度的累计方差解释率为96.8%,其中叶绿素a浓度对资源密度的贡献率最高,为58.2%,季节、底层盐度、底层酸碱度对其资源密度的贡献率分别为21.1%、14.8%、2.7%。研究结果可为棘头梅童鱼资源保护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AFLP技术分析了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8个地理群体(山东荣成、江苏南通、启东、上海芦潮港、浙江温州、瑞安、福建福州和广州番禺)的遗传结构特征。10对引物组合在8个群体160尾个体中共扩增出272个位点,多态位点72个,多态位点比例为26.47%。8个地理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8.82%-15....  相似文献   

4.
舟山近海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DN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6对可在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 lucidels)中扩增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微卫星引物对浙江舟山近海的棘头梅童鱼群体进行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6对引物在群体中共扩增出4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得到5.308 0个有效等位基因,各位点的PIC值为0.412 6~0.893 5(平均值0.670 8),PC1C4和PC8F5为中度多态性位点,PC4H12、PC5E11、PC10F10及PC10G6为高度多态性位点,这些位点可以做为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学研究的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6个位点的连锁分析显示,各位点间不存在明显的连锁关系.各位点在群体中的观测杂合度(Ho)为0.454 5~0.916 7(平均值0.659 1),期望杂合度(He)为0.468 0~0.901 9(平均值0.699 7),与其他海水鱼类比较,浙江近海的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偏低.对各位点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表明,PC4H12、PC10F10及PC10G6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偏离了平衡,综合现有的资源调查资料,遗传多样性的降低与近年来棘头梅童鱼资源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5.
测记耳石生长轮纹数量,依据耳石日轮对采自珠江口的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日龄进行了鉴定、并据此研究了其产卵期和生长特性.棘头梅童鱼的产卵期为12月至次年的7月,主要集中在2、4、5月,产卵高峰出现在5月,占样本总数的27.27%;其次为2月,占18.18%.用直线、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关系对棘头梅童鱼的生长特性进行回归分析,体长范围为29.8~104.0 mm的棘头梅童鱼的体长与体重关系为幂函数关系,体重生长为匀速生长;体长随日龄的生长关系以幂函数模型符合程度较好,体重与日龄的生长关系则符合指数关系和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耳石日龄来推算棘头梅童鱼的产卵期是可行的,并可用于研究一定体长范围内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过荧光染色、自身基因组原位杂交(Self-GISH)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首次研究了棘头梅童鱼(Richardson,1844)的核型特征。雌性核型有24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n=48a,NF=48),而雄性核型包含22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单体和1条中间着丝粒染色体(2n=1m+46a,NF=48)。雌性和雄性核型之间的差异表明,棘头梅童鱼的性染色体系统为X1X1X2X2/X1X2Y型,其中Y为雄性中特有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三色FISH结果显示,5S rDNA和18S rDNA位点定位在最大的端着丝粒染色体(X1)以及Y染色体的短臂;X1染色体上有一个特异的臂间端粒信号(ITS),与5S rDNA位点部分重叠。Self-GISH结果显示,在推定的性染色体DNA重复序列聚集。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关于棘头梅童鱼Y染色体起源的假说:Y染色体起源于祖先核型(2n=48a)中的两条端部着丝染色体融合,并且在此过程中伴随着片段缺失。本研究首次在石首鱼科中描述了异形的性染色体,将为其他石首鱼的性染色体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6年4月和2008年10月分别采自南海北部湾和渤海长岛海域的119尾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和57尾黑鳃天竺鱼(Apogonichthys arafurae)标本,以耳石长、耳石宽、周长、面积、矩形趋近率、充实度为基本形态学参数,结合傅立叶变换获得的形态特征变量,研究了两种天竺鱼耳石形态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天竺鱼耳石在整体轮廓、听沟形状、边缘形态等方面较为接近,细条天竺鱼耳石整体形态较为卵圆,后部较宽;黑鳃天竺鱼耳石整体略细长,后部较窄。利用耳石形态学特征变量对两种天竺鱼的判别分析成功率分别高达82.5%和88.2%,显示耳石形态学分析是天竺鱼鱼种识别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8.
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3种方法,对大连、威海、青岛、嵊泗和南麂5个地区的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群体(125只)的13个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大连、威海、青岛地区的马粪海胆样品13组数据特征比值参数与另外2个地区的均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贡献率最大的3种主成份的累计贡献率为75.59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大连、威海和青岛地区马粪海胆聚为一支,南麂地区的马粪海胆与嵊泗地区的聚为一支;根据Mayr等提出的75%原则,大连、威海、青岛地区的马粪海胆和南麂、嵊泗地区的马粪海胆的形态差异属种内不同群体间的差异,未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9.
斑尾复鰕虎鱼群体的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丹东、大连、东营、青岛、赣榆、舟山、厦门7个斑尾复鰕虎鱼群体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东营和赣榆群体为一组,而其它群体为另一组.2组差异极为显著.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41.30%,8.92%,8.08%和7.31%,累计贡献率为65.60%.第一主成分主要受尾柄长/尾柄高、体高/体长、头长/体长和吻至背鳍起点/体长的影响.判别分析也可将两组群体分开,东营和赣榆组与另一组没有误判,对于样本所属海域的判别,其中东营为100%,最低为青岛群体66.7%,综合判别率为85.5%;选取贡献较大的14个特征值建立判别公式,利用判别公式计算各群体的差别准确率为62.1%~100%.对形态特征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计算差异系数,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两组群体已达到亚种水平,而两组群体内的形态差异为种内不同群体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日青鳞小沙丁鱼形态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多变量解析和单因子方差分析方法对青岛、舟山以及日本爱知、香川4个群体的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125尾)5个分节特征和15个量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多重比较和单因子方差结果显示4个群体在6~8个形态特征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中、日群体间有明显的差异,且分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南北或东西的地理变化.通过计算差异系数,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它们的形态差异仍然是种内不同地理种群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棘头梅童鱼5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学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2010年-2013年采自丹东、长江口、宁德、福州和厦门附近海域的5个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群体共177个个体的16个量度特征和12个分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判别分析的综合判别率为89.8%,其中福州群体判别率最高(97.0%),宁德群体判别率最低(79.3%)。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单因子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显示福州群体与其他4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区毛蚶群体的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13个形态性状,对山东省4个地区:青岛红岛、威海乳山、东营河口、东营广饶,以及辽宁省葫芦岛和海南省三亚6个不同地区的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河口群体和广饶群体形态最为接近,海南群体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建立了3个主成分—壳质量、楯面长、前端到腹缘,其贡献率分别为:31.25%,24.46%,12.39%,积累贡献率为68.10%。判别分析结果显示,6个毛蚶群体的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了6个毛蚶群体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82.76%~98.63%,P2为80.00%~100%,综合判别率为91.7%。研究结果为毛蚶的地理群体识别、遗传特征研究、种质资源保护与恢复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沿海管角螺4个自然群体形态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采用7个形态性状对中国北海、温州、湛江、连云港4个管角螺自然群体的形态变异进行分析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北海群体与湛江群体形态最为接近,而温州群体与连云港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42.74%,主成分2为18.23%,主成分3为15.83%,主成分4为11.83%,累计贡献率为88.63%.建立了4个管角螺群体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_1为81.3%~95.6%,判别准确率P_2为75.0%~93.3%,综合判别率为87.3%.3种多元分析结果均认为,4个群体在形态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与地理分布、环境、气候、生物饵料等因子有关,但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形态及其变异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青岛、浙江、上海和厦门四地的三角褐指藻藻种及单个细胞克隆后多个藻株的形态及其变异现象进行了比较研究。青岛、上海藻种短期培养后,培养液细胞基本由梭形细胞组成;浙江和厦门藻种则基本由三出放射形细胞组成。正常培养液中卵形细胞比例均在0.1%以下。特定条件下,梭形和三出放射形细胞均能产生卵形细胞,卵形细胞也能发育成梭形或三出放射形细胞;三出放射形细胞可能经“突变”或“定向变异”转变成梭形细胞,而梭形细胞培养液中没有出现三出放射形细胞。培养液比重、温度及光照条件的改变短期内对细胞形态类型的转变没有明显影响;淡水和低温(4℃~8℃)的长期胁迫能使梭形和三出放射形藻株发生高比例的卵形细胞。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 ,研究超低温冷冻前后太平洋牡蛎精子形态与超微结构。结果发现 ,受伤精子被膜肿胀、皱褶、破裂 ;顶体变形、囊泡化 ,顶体膜肿胀、局部断裂 ;核膜肿胀、破裂 ,核空泡化 ;线粒体嵴变形、消失 ,基质电子密度降低 ,结构模糊 ;精子鞭毛被膜膨胀 ,鞭毛自精子基部或主、末段断裂。结果表明 ,超低温冷冻和升温解冻 ,对牡蛎精子的膜结构损伤严重 ,导致精子活力和受精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沿海梭鱼群体的形态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营口、东营、青岛、温州和广州近海的5个梭鱼(Liza haematocheilus)群体、164个个体进行了7个可数性状和33个可量性状的测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群体间形态差异比较研究。各个群体的分节特征值存在较大程度的交叉,群体间无明显差异,难以作为梭鱼群体划分的依据。对可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9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9.6%,根据第1和第2主成分绘制的散点图显示,各群体之间有较大程度的重叠;采用对判别贡献较大的8个变量,分别构建了5个梭鱼群体的判别公式,其综合判别准确率达83.5%;在单因子方差分析中,各群体在大多数变量中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梭鱼各个群体间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形态特征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划分为2大组,但聚类的结果与地理分布不一致,这种现象可能是由梭鱼的形态差异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大于受地理距离的影响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北京明陵地磁台2010年观测数据,采用磁静日数据,选用其特征值——日变幅度和相位,对太阳静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用调和分析方法将其分解为3个周期的谐波分量。对地磁数据的分析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