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喀斯特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宇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9,(4):5-10
中国碳酸盐岩分布区喀斯特水存在两种类型,即溶隙-溶洞水,溶隙水。秦岭—淮河以北广大地域属亚干旱-亚湿润·中暖温带气候区,第四纪以来溶蚀作用减弱,发育以溶隙水为主的喀斯特含水体;而以南的广阔地域则属湿润·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发育溶隙-溶洞水。溶隙水含水体的补给主要是通过降水入渗的形式。而溶隙-溶洞水含水体的补给除降水入渗形式外,主要是通过落水洞(或溶斗)的吸收形式。我国西南各省常见溪流潜入落水洞呈伏流,吸水量每天可述数万吨,多属瞬间补给特点。这样,溶隙-溶洞水含水体的吸水能量远大于溶隙水含水体,从而使其有别于孔隙水或裂隙水的。关于它们的水文学和水动力学特征,是学术界探讨的课题。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并综合了文献资料,初步概括其特征,供学术界讨论。 相似文献
2.
何宇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9,(04):5-10
中国碳酸盐岩分布区喀斯特水存在两种类型,即溶隙-溶洞水,溶隙水。秦岭—淮河以北广大地域属亚干旱-亚湿润·中暖温带气候区,第四纪以来溶蚀作用减弱,发育以溶隙水为主的喀斯特含水体;而以南的广阔地域则属湿润·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发育溶隙-溶洞水。溶隙水含水体的补给主要是通过降水入渗的形式。而溶隙-溶洞水含水体的补给除降水入渗形式外,主要是通过落水洞(或溶斗)的吸收形式。我国西南各省常见溪流潜入落水洞呈伏流,吸水量每天可述数万吨,多属瞬间补给特点。这样,溶隙-溶洞水含水体的吸水能量远大于溶隙水含水体,从而使其有别于孔隙水或裂隙水的。关于它们的水文学和水动力学特征,是学术界探讨的课题。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并综合了文献资料,初步概括其特征,供学术界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北方喀斯特水特征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比分析,论述我国南北方两大“自然喀斯特区”的含水介质类型、喀斯特水类型、水文特征、喀斯特水的排泄、水文化学以及河谷水动力特征等问题。由于两大“自然喀斯特区”的存在,在宏观评价各类喀斯特水文工程地质问题时,对该两大“自然喀斯特区”的各自特点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喀斯特水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北方喀斯特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南部、华东和中南北部以及西北东部,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广阔区域内。区内除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和淮河平原外,多为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形。有辽河、海河、黄河、淮河等水系。主要属亚干旱——亚湿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局部地区小于400毫米;蒸发量为1500~1800毫米(大部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5~70%。溶蚀量为10(晋北)及30(鲁中)毫米/千年。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服务的日臻完善,必定会越来越强调管理。所谓系统工程,就是多门类组织管理的技术的总称。本文试图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科学的技术方法,来探讨贵州地下水,特别是喀斯特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的某些问题,以期引起讨论,但限于笔者才疏学浅,谬误不当之处,渴望赐教斧正。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水动力剖面模式反映种类水文地质结构中喀斯特水的埋藏,迳流条件和水动力特点,由于地下水排泄形式不同,处于不同地貌部位的各类水文地质结构发育了复杂多样的水动力剖面模式,以5种排泄形式为基础,重点研讨了中国境内一些典型水动力剖面模式。 相似文献
7.
关于“喀斯特水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系统学观点研究“地下水”这一实体就是应用辩证唯物论思想阐述分析地下水系统的具体问题,属于方法论范畴。地下水系统由“结构与功能”两部分组成,它属于空间与时间的四维集合体。近十余年来,国内发表了数十篇有关论文并组建各种模型,但“重功能轻结构”的现象较明显,望学术界引起重视并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以1:5万松林幅、鸭溪幅及遵义市幅,遵义县幅区调成果为主,并结合金沙,道真和正安等地的一些航片影像特征,对黔北地区各时代岩石地层的航片影像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总结,可供开展区调和农、林资源调查等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水的特征与其他岩石中的裂隙水、孔隙水具实质性区别,主要原因是碳酸盐岩发育有多元空隙,导致喀斯特化岩体中的水介质复杂多样性。为便於深入研究,本文把喀斯特水运动归纳为两个类型:(1)不纯碳酸盐岩、结晶白云岩、中国北方的灰岩中的溶隙水,流态为层流运动;(2)中国南方的灰岩中的溶洞水(指Ⅲ水动力带),流态为紊流运动。 相似文献
11.
论贵州岩溶水赋存的地貌规律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贵州地处我国南方一个亚热带岩溶化高原,岩溶水丰富、赋存条件复杂,是在地质、地貌、气候三者长期共同作用下演变而成。本文从地貌侧面对岩溶水在上升地貌发育区的一系列表现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岩溶水的二元结构、三维空间规律、地貌富水面以及地下河系补给类型等新认识;对岩溶水开发利用也作了地貌条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北方岩溶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一、北方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 北方岩溶区,系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碳酸盐岩分布区。裸露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岩溶水资源极其丰富,据不完全的统计,在晋、冀、鲁,豫、辽、陕六省内,仅流量大于1米3/秒的岩溶大泉就有40余处,总流量达到150米3/秒(47.3亿米3/年)。 相似文献
13.
14.
贵州独山南部岩溶地下水系特征及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后岩溶地下水系是发育在云贵高原向广西过渡的高原斜坡地带上的一条典型地下水系,它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和地貌条件及其演化历史密切相关,反映出岩溶区地表水、地下水复杂的转变和演化关系,并参与了岩溶地貌的造貌作用。高原剥夷面上岩溶地下水比较丰富并具浅埋藏的特点,表明它与高原面同时形成的关系。目前,由于排泄基准面向上游的溯源侵蚀作用,使这种浅埋藏正在遭受破坏。在由溶蚀孔隙、裂隙、管道和溶洞组成的不均匀含水介质系统中,由枝状地下水系联结起来构成了具有良好水力联系的、有统一补给— 径流— 排泄的地下水系统,其主流和主要支流则发育成具有良好导水能力的快速排泄的地下河。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贵州喀斯特农业生态环境的类型划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多因子综合原则,以气候、地貌、土壤等条件及农业利用方式为依据,对贵州喀斯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分类,划分为15个类型,并概述各类型的分布、自然条例及农业利用方向。在此基础上对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