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下水流系统特征——以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振宏  侯光才  王冬  陶正平  李瑛 《地下水》2007,29(3):14-16,27
以不同的研究尺度,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可以划分为若干地下水流系统.水流系统的发育受含水层补给和排泄条件及含水系统结构控制.每一个水流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结构性、时序性、动态平衡性、功能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红层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但因为红层内金属矿产分布少,地下水资源贫乏,因此红层和红层地下水的研究程度比较低。我国中新生代红层出露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红层分布区常是工农业生产基地,国民经济意义极大。红层分布区一般都是干旱  相似文献   

3.
正 众所周知,红层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但因为红层内金属矿产分布少,地下水资源贫乏,因此红层和红层地下水的研究程度比较低。我国中新生代红层出露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红层分布区常是工农业生产基地,国民经济意义极大。红层分布区一般都是干旱  相似文献   

4.
西南盆地边缘红层地区用水困难,通过研究重庆綦江地区岩性、地貌、构造、地下水流量等,总结了綦江红层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富集规律。研究区地层岩性以砂泥岩为主,地下水分为红层风化带裂隙水、红层承压水和红层基岩裂隙水三类,其中红层承压水富水性相对较好。研究区地下水根据不同的供水目标划分为水量丰富、水量中等、水量贫乏、水量较贫乏和水量极贫乏5区。总结了不同富水区的水文地质特点。  相似文献   

5.
经过野外现场调查和取样分析及室内研究得知南阳油田地下水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有机物污染,且污染范围可能进一步向油田南部扩散。根据近似地下水流线方向上地下水中总油质量浓度和Fe,Mn等无机组分的变化势态,结合含水介质化学分析结果,发现硫酸盐、Fe和Mn可作为地下水有机污染和地球化学标志物。在含水介质中Fe和Mn质量浓度较高的地方,地下水有机污染物降解速度快,含水介质中Fe和Mn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还原作用导致了含水层介质中Fe和Mn的缺乏和地下水中溶解Fe和Mn的积聚;在含水介质中Fe和Mn质量浓度低的地方,地下水中的有机物质量浓度并没有降低,相应地地下水中溶解Fe和Mn的质量浓度也很低。同时,由于有机污染物的存在使地下水中硫酸盐被还原,导致城下水中硫酸盐质量浓度偏低,且地下水中Fe对有机物污染的敏感性比Mn强。  相似文献   

6.
油类污染地下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各种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本文利用山东省淄博市某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油类污染事故的资料,通过地下水环境对照值的统计,首次研究了地下水油类污染与其他组分的关系,以及油类污染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地球化学的变化。提出地下水环境对照值可以作为地下水是否受到油类污染的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区中地下水油类重污染区的Cl-、COD、硬度和矿化度升高幅度较大,而轻微污染区则升高幅度较小;对于NO-3则在油类重污染区含量非常低,而轻微污染区则升高。研究区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是由于油类污染过程中离子交换作用和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等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2011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沂蒙山区组织实施了1∶5万标准图幅水文地质调查4万余km2,并在严重缺水村镇开展了大量的找水打井示范工作,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地质数据,对断陷盆地地下水流系统取得了新认识.受中新生代构造影响,沂蒙山区发生断裂褶皱、伸展滑脱及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一系列"南超覆北断陷"的地堑半地堑盆地,并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8.
黎涛  杨俊仓 《冰川冻土》2008,30(1):52-56
在分析石羊河流域昌宁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系统采集了不同深度(0~140 m)的8组岩土样,进行了重金属及盐分含量分析和室内吸附实验,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受区内包气带岩土层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作用的影响,废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微弱,包气带对地下水起到了很好的屏障作用;重金属及盐分在地下岩土中的分布明显受地下水、岩性及颗粒大小等影响,并存在两个峰值,即地下水位变动带(地下65~85 m深)和多层粉土、粘土层区(地下130~140 m深).  相似文献   

9.
徐娟  张冀  李玲  陈飞 《新疆地质》2023,(2):284-290
为进一步探究和田河流域绿洲区地下水化学演化规律,采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法定量分析该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过程。以绿洲区1980、2014和2017年地下水化学检测数据为基础,运用PHERRQC软件建立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对水-岩相互作用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浓缩作用、溶滤作用及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是控制绿洲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与变化的主要作用,气候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和地层岩性为主要影响因素。由强径流区到弱径流区,水动力条件逐渐变差,岩土溶滤作用逐渐变弱,蒸发浓缩作用不断加强,致使地下水的TDS、TH和主要离子含量逐渐升高,水化学类型以Cl·SO4·HCO3-Na·Ca型为主转变为以Cl-Na型、Cl·SO4-Na型为主。弱径流区内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显著,改变着地下水中Na+和Ca2+含量。  相似文献   

10.
陈倩  钟金先  李长顺 《现代地质》2012,26(3):607-613
通过对四川盆地大量浅层风化带裂隙水水化学数据的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结合盆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研究了浅层风化带裂隙水化学成分分布特征及形成作用。结果表明:区内浅层风化带裂隙水中主要阴阳离子为HCO3-和Ca2+,HCO3-、Ca2+、Mg2+在地下水中含量相对稳定,尤其是HCO3-绝对含量较大,相对含量差别不大;Na++K+、SO42-、Cl-在地下水中含量变化较大,是随环境因素变化的敏感因子;水化学成分特征的形成受大气降水和含水系统中岩石矿物成分的影响;总溶解固体值TDS<1 g/L的淡水在区内大面积分布,TDS值总体呈现出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的递增关系,表明溶滤作用由盆地周围向盆地中心的递增特点,但局部地区TDS值受大气降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兴国 《吉林地质》1992,11(2):71-78
本文阐述了环境同位素在地下水研究中的作用和饮马河流域水文地质概况。运用稳定同位素D和~(18)O千分偏差值分析了地下水成因、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采用放射性同位素~3H、~(14)C和地下水动力学等方法计算了地下水年龄。通过分析和讨论,对地下水成因和地下水循环周期有了新认识。因此利用环境同位素示踪地下水,对选择供水水源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德兴盆地大体上是一个岩层向北倾斜的单斜式断陷盆地。盆地北缘最高层位过去认为是“早白垩世”石溪组或火把山群。本文根据采得的轮藻化石证实为晚白垩世晚期红层。看来江西一些大型中生代红盆地沉降较早(早白垩世晚期开始沉积);而德兴这样的小型红盆地则沉降较晓,直到晚白垩世晚期才接受沉积。  相似文献   

13.
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的研究方法——以三姑泉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我国北方大型岩溶泉域有近百个,其汇水面积多在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泉域内岩溶地下水系统结构复杂、运动途径迂回曲折。搞清其结构特征及地下水运动途径是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资源评价数学模型的基础。本文以三姑泉为例,探讨了利用地质结构场、水化学场、同位素场、水动力场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多重信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建立较为逼真的岩溶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系统及各个子系统进行了水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14.
环境同位素在邢台煤矿放水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氧-18、氘、氚同位素在邢台煤矿放水试验中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奥灰水对大青水的影响程度、大青水的可能来源等,得出井田的3个水文地质单元富水地段以及补给源和补给强度。特别是用环境同位素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该井田是一个3面阻水、北面进水的断块岩溶水区。为煤矿防治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滕继硅 《吉林地质》1991,10(3):74-78
本文在获得大量的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运用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对吉林省具有供水意义的各类地下水进行了环境质量分区,共划分了五个水质区。论述了各类水质区的分布特点及地下水环境质量与背景特征。  相似文献   

16.
龚自珍  付利群 《中国岩溶》1994,13(3):306-313
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计算了山西省东南部辛安村泉域中奥陶统、奥陶-寒武系岩溶地下水年龄各为80a和84a,储量各为2.57×10 ̄(10)m ̄3和3.15×10 ̄(10)m ̄3;计算了泉域碳酸盐岩补给区降水入渗系数α=0.21;河流渗漏量为2.05m ̄3/s;泉域石膏剥蚀速率M=2.21mm/ka。   相似文献   

17.
包头平原地下水水循环模式及其可更新能力的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同位素研究表明,包头平原中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区地下水具有不同的水循环模式。山前倾斜平原中,潜水的补给来源为当地雨水的补给,具有大型冲洪积扇典型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特点;承压水来源于补给高程较大的基岩裂隙水,主要通过山前断裂侧向补给。在地下水位漏斗区中,承压水δ^18和^3H浓度较高的现象反映有潜水向承压水的越流补给。黄河冲积平原中,黄河灌溉水入渗补给是该地区潜水的重要来源。相比于承压水,山前平原潜水的更新时间较短,循环速度较快,潜水的更新能力明显大于深层承压水。  相似文献   

18.
叶伟鸿  沈军 《地质科学》1989,(2):201-208
通过范各庄老矿区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和δ18O值与Ca2+的活度积关系的研究,以及Na+、Ca2+和Mg2+浓度与其离子势关系的研究,可以判识各层地下水及其混合作用、地下水的补给和水力联系。  相似文献   

19.
福建邵武煤矿地下水系统分区的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闽北地区的邵武煤矿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因而矿井充水条件较为复杂.本文利用地下水动力系统的观点分析,在矿区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概化了矿井水文地质边界,分析了整个矿区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的关系,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径流模式,并进而进行了矿区的地下水动力分区,将全矿区分为强交替区、中等交替区和迟缓交替区,并根据三个分区的不同径流特征,提出"分而治之"的矿井防治水措施.  相似文献   

20.
龙作元 《物探与化探》2006,30(4):308-311
通过分析、总结电阻率测深法在青海阿拉尔盆地划分咸、淡水层的应用实例,着重论述了电测深曲线形态变化与含水层矿化度高低的对应关系,指出了曲线特征点(拐点等)是准确划分咸、淡水层的关键电性异常标志,阐明了该方法在划分第四系咸、淡水层的有效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