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次国际金伯利岩会议(4thIKC)于1986年8月11日—15日在澳大利亚的佩思市(Perth)举行。有18个国家、约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了156篇论文。我国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向大会提交了7篇论文。本次会议由D·M·Boyd教授主持。会议的中心说题是讨论金伯利岩及其有关的岩石。所提交的论文题目  相似文献   

2.
国际矿物学协会(IMA)第十三届大会于1982年9月19—25日在保加利亚的瓦尔纳举行。33个国家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共提交论文407篇。我国的谢先德、张培善、郭宗山和秦淑英首次以正式会员国代表的资格出席了大会,提供了6篇论文摘要,并都作了口头报告。 会议开了7天,按专业分为四个大组和三个专题讨论会同时进行。 1.第一大组:综合组,又分四个小组。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古生物学会成立大会”和“古生物学地层学研究和发展方向学术讨论会”,三月五日至十日在武汉地质学院举行。来自湖北省和全国其他省市90多个单位从事地层古生物工作的武汉地质学院校友及特邀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地质矿产部、中国古生物学会和兄弟省古生物学会都派代表光临。大会由学部委员、武汉地质学院前院长王鸿祯教授主持。大会共收到论文及摘要110多篇,在会上宣读了60多篇。  相似文献   

4.
由英国地貌研究组发起的第一届国际地貌学大会(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morphology)定于1985年9月15日至21日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市举行。大会的目的是:(1)讨论地貌学的发展及其未来的研究课题;(2)讨论地貌学如何在  相似文献   

5.
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于1986年10月20日至24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这次大会共有36个国家的450名代表参加。会议论文集共编入265篇论文,列入大会宣读的论文计148篇。我国由11个部委系统的2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国共有70篇论文编入文集(占25%强),有22篇论文在大会宣读。 这次会议共分成六个专题组,即为土木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岩体工程地质研究;与软岩地基和开挖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土体地基的工程地质研究;与水利水电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公路、铁路和海岸工程的工程地质;环境规划和城市区的工程地质。另外,还举办了地热工程方面的工程地质和与核废料处理有关的工程地质两次专题讨论会。 会议决定,第六届工程地质大会将于1990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 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只发表孔德坊和陈德基、许兵撰写的两篇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1978年8月 以杨式溥教授为团长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参加了在英国布列斯托大学举行的“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纪座谈会”.会上,杨式溥教授宣读了论文《中国的泥盆系》.1978年11月 陈光远教授参加了在墨西哥举行的“联合国小矿山远景国际讨论会”,作为大会顾问,并作了《北京铁矿与小矿山开采》的学术报告.1978年11月 傅良魁教授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物探专家组出席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第48届年会.1979年2月 池际尚教授代表我国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执行局会议”.1979年5月 杨式溥教授参加中国地质代表团出席了在美国华盛顿和伊利诺斯州举行的“第九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中国的石炭系》.  相似文献   

7.
这次会议于去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有卅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76篇(我国提交16篇)。按论文的内容可分为:现场勘测及评价;地表及近地表开挖;深部地下开挖;岩石动力学及岩石力学专门论题等五方面。 本届大会除按贯例将英、法、德三国语言列为大会语言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国际地貌学大会(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morphology,简称21CG)于1989处9月3—8日在西德Fankfurt举行。我承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的资助,专程前往参加,在会上宣读了《青藏高原末次冰期与最大冰期》论文得到好评。此外,我还参加了美国Seaffle举行的冰与气候会议(见另一报告)和西德Bremen举行的极地地貌(Polar Geomorphology)会议,本报告主要叙述在西德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9.
第二届国际地貌学大会(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morphology,简称21CG)于1989处9月3—8日在西德Fankfurt举行。我承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的资助,专程前往参加,在会上宣读了《青藏高原末次冰期与最大冰期》论文得到好评。此外,我还参加了美国Seaffle举行的冰与气候会议(见另一报告)和西德Bremen举行的极地地貌(Polar Geomorphology)会议,本报告主要叙述在西德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由IGCP国际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联合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13日在长春市地质宫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芬兰、印度、伊朗、美国、苏联和中国十三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58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11.
1988年10月10日—13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的全国事件地层学讨论会已园满结束。它在我国地层学发展历史中,是一个重大事件。大会收到论文123篇,代表共153名,他们来自全国22个省、市及自治区。还有一名西德教授参加了大会。杨遵仪教授参加了整个会议,王鸿祯教授虽因公未能出席大会,但专门为会议写了论文并送来了贺信。这是自197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地层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2.
1986年8月1日至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举行了第九届国际洞穴学大会,同时还召开了国际洞穴学会成员国代表会议。共有35个国家的代表450余人参加了大会,中国有3名代表出席。 会议论文集共2卷,纳入论文256篇,近30个国家提交了论文。中国共提交论文16篇,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地理所,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及四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  相似文献   

13.
第二十九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京都市国立京都国际会馆举行了。大会收到论文摘要7028篇,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地质学家参加了会议。大会设26个专题,226个子专题。本次大会有以下几个特点:1.开拓出一些崭新的学科。例如:地质的韵律  相似文献   

14.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5):648-648
2006年9月6~11日在英国诺丁汉召开了第十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IAEG 2006)。本次大会共有400余位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代表参加,其中IAEG中国国家小组20余人参会。本次会议共收到投稿833篇,其中论文集中收录论文450余篇,中国大陆内地论文有65篇,海外中国作者有9篇,位居全部论文总  相似文献   

15.
1985年4月27日到5月3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了第十一届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沦会,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位代表参加(苏联及东欧等国未派代表参加本届会议)。会议包括专题讨论,大会宣读论文,参观试验室、成果展览及测试展览等内容,会前会后还组织了地贡旅行。会议收到论文摘要和成果摘要共98篇,大会宣读了论文55篇。综合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当前化探各种方法的进展,特点和动向(不包括苏联)。  相似文献   

16.
由美国月球和行星研究所、美国宇航局约翰逊空间中心主办的“第38届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于2007年3月12~16日在美国休斯敦召开。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英国、芬兰、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国家的近30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录论文约1500篇,会议交流论文约1400篇,其中500余篇进行了口头报告。  相似文献   

17.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89年7月9日至7月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参加本届大会的代表共5888人,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地质代表团由地矿部、中科院、国家教委、冶金部、化工部、统配煤矿总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国家建材局、国家地震局和国家海洋局12个部门60名代表(其中煤炭系统3人)组成。本届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4000多篇,列入报告和展讲议程的3000多篇。我国代表团向大会提交论文集(英文版)4册,共120篇论文,其中50篇论文进行了宣读和展讲。  相似文献   

18.
1987年9月21—25日在贵阳举行了第二届矿物物理、矿物材料和宝石学会议。参加人员159人,包括科研、高校、地质队、公司、厂矿等94个单位。会议收到论文118篇,在会上宣读99篇。会议由矿物物理和矿物材料委员会主任王之祯主持。国际矿物协会秘书长Hafaer教授在大会上作了“50年来矿物学鸟瞰”的报告,着重介绍运用穆斯堡尔谱研究金的价态、长石  相似文献   

19.
《地球科学进展》1991,6(2):87-87
第13届国际沉积学大会(IASC)于1990年8月26日至31日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举行。这是由国际沉积协会组织的四年一度的国际性学术大会。会议代表共1200多人,其中我国代表40余人。 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1200余篇。在大会期间有700余人在12个分会场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另有330人以展板的形式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会议于1991年9月22日~27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20多个国家的21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科委和地层委员会领导武衡、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杨遵仪教授,以及科学院、地矿部、煤炭部共8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的议题十分广泛,包括生物地层、区域地层、古生代构造、古植物、古动物、古生态、古地理、古生物地理及古生态、冰川事件等13个专题。会议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