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沙区仍属植物标本整理、鉴定和文献考证,认为中国沙区有杨属(PopulusL.)植物17种、5变种和1变型;《中国沙漠植物志》记载的青甘小叶杨应由变种提升为种;额河杨、伊犁杨、光应银白杨、辽东小叶杨和菱叶小叶杨等2种、2变种和1变型《中国沙漠植物志》应予收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沙区厚壁荠属Pachypterygium Bunge、四棱荠属Goldbachia DC.、菘蓝属Isatis L.和独行菜属Lepidium L.植物的研究,认为《中国沙漠植物志》收录的密花厚壁荠Pachypterygium densiflorum Bunge和多茎厚壁荠P. multicaule (Kar.et Kir.) Bunge实为一种植物;短梗四棱荠Goldbachia laevigata (M.B.) DC. var. ikonnikovii (Vass.) Kuan et Y.C.Ma应合并到正种四棱荠G. laevigata (M.B.) DC.中;毛三肋菘蓝Isatis costata C.A.Mey var.lasiocarpa (Ledeb.) N.Busch应改为毛果菘蓝I.tinctoria L.var. Praecox (Kit.) Koch.; 头花独行菜Lepidium capitatum Hook. f. et Thoms.中国沙区无分布。  相似文献   

3.
张秀伏 《中国沙漠》1995,15(1):71-78
通过对中国沙区植物标本整理、鉴定和文献考证,新增加了八宝属、合景天属、红景天属、瓦莲属、黄花瓦松、狼爪瓦松、库布齐八宝、白八宝、白花合景天、合景天、小花瓦莲、卵叶瓦莲、灰毛景天、堪察加景天和唐古红景天等4属、10种、1变种,并对紫八宝和狭叶费英的名称做了订正。  相似文献   

4.
化龙山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维管植物1 977种,隶属186科815属.化龙山是陕西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共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2科30属33种,其中属一级保护1种,二级保护11种,三级保护21种;属濒危2种,稀有14种,渐危17种.珍稀濒危植物古老成分较多,并以第三纪孑遗成分为主,单少型属和中国特有属分别是16属和10属(占53.3%和33.3%).在分析了化龙山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现状及濒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托陕西省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加强就地保护,积极开展迁地保护,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科学地进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沙区兰科植物标本整理、鉴定和文献考证,对《中国沙漠植物志》兰科的大花杓兰和十字兰的名称做了订正,补充了四裂红门兰。  相似文献   

6.
张秀伏 《中国沙漠》1999,19(1):91-93
通过对中国沙区厚壁荠属PachypterygiumBunge、四棱荠属GoldbachiaDC.、菘蓝属IsatisL.和独行菜属LepidiumL.植物的研究,认为《中国沙漠植物志》收录的密花厚壁荠PachypterygiumdensiflorumBunge和多茎厚壁荠P.multicaule(Kar.etKir.)Bunge实为一种植物;短梗四棱荠Goldbachialaevigata(M.B.)DC.var.ikonnikovi(Vass.)KuanetY.C.Ma应合并到正种四棱荠G.laevigata(M.B.)DC.中;毛三肋菘蓝IsatiscostataC.A.Meyvar.lasiocarpa(Ledeb.)N.Busch应改为毛果菘蓝I.tinctoriaL.var.Praecox(Kit.)Koch.;头花独行菜LepidiumcapitatumHook.f.etThoms.中国沙区无分布。  相似文献   

7.
张秀伏 《中国沙漠》1996,16(3):310-314
本文对中国沙区驴蹄草属(CalthaL.)、白头翁属(PulsatilaAdans)和毛莨属(Ranam-culusl.)的植物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沙区不产CalthapalustrisL.,PanamculuslongicaulisC.A.var.nephelegenes(Edgew.)L.Liou和PulsatilaambiguaTurcz.exPritz.,并认为ClathanatansPal.,Pulsatilachinensis(bunge)regel,P.sukaczeviJuz.RanamculusrigescensTurcz.exOvcz.,R.polyanthemusL.和R.platyspermus等在我国沙区有分布  相似文献   

8.
我国沙区6种蒿属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马骥  李俊祯  孔红 《中国沙漠》2002,22(6):586-590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沙区6种蒿属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其种子微形态特征在组间有一定分类学价值,近缘组和近缘种的种子微形态结构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其种子体积小、重量轻、种皮富含胶质、表面纹饰呈凹凸不平的沟槽状,有利于在沙区的传播与萌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沙漠植物学术语注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Ying心 《中国沙漠》1995,15(2):191-195
注释并举例说明我国沙区植物常用术语,如短生植物、类短生植物、替代种、特有种、属的起源中心、发展中心、演替、顶极、偏途顶极等。  相似文献   

10.
福州东湖湿地公园规划区位于福州滨海新城中部的核心区,维管植物资源丰富,然而本底资料不明,亟待开展植物区系研究,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撑。据初步统计,福州东湖湿地公园规划区共记录202种植物,隶属于74个科,166属。其中,蕨类植物5科6属6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68科159属195种,含双子叶植物57科124属150种,单子叶植物11科35属45种。菊科和禾本科是该区域植物区系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东湖湿地公园规划区维管束植物多为世界广布类型,其次为热带分布型,而温带成分在该区域也有一定的渗入。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属占明显优势,植物区系中属的温带性较弱,无中国特有科及属。说明规划区植物即使多数是世界广布科,但是也多分布偏向热带、亚热带性质的属。且人为因素在该区域植物区系组成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沙漠和沙地的资源优势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人口、粮食、土地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今后我国几十年的主要问题。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的68%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沙漠和沙地面积辽阔,类型繁多,涉及212个县(旗)、48×106人。我国的沙漠和沙地具备适度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依托,具有灌溉、雨养和高寒农业等特殊环境,是栽培作物和养殖家畜的集中区,许多尚无饲养或尚无栽培种类可以取代的野生动植物具有独特经济价值和高度的抗性。我国的沙地持续利用技术体系已初步建立,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流沙固定技术,结合各地的具体条件创建了许多成功的区域开发治理模式。沙漠和沙地开发必须摆脱传统的农业利用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多采光、少用水,结合资源条件、市场需求、投资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规模开发。  相似文献   

12.
甘肃沙区开发中果树资源的应用及良种区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隐生  曹来均 《中国沙漠》1998,18(3):263-267
在论述甘肃沙漠戈壁地区的自然概况及沙区果树发展的现状之后,提出了甘肃沙区果树区划、适宜的优良果树树种、品种和果树在沙产业开发中的技术要点,并对沙区果树资源开发中需重点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干旱荒漠地区沙地樟子松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荔克让  孙宏义  张华 《中国沙漠》2000,20(1):98-101
春季低温低湿、大风频繁,夏季干旱高温,土壤颗粒粗,持水力低是干旱荒漠地区沙地樟子松育苗的主要制约性因素。只要抓好土壤改良、春季苗床覆盖、灌水、遮荫、越冬覆盖和施肥施药等措施,即可保证沙地樟子松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半干旱地区现代沙漠化驱动因素的定量辩识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董玉祥 《中国沙漠》2001,21(4):412-417
现代沙漠化的成因是目前沙漠化研究中争论较大的问题之一,其根源在于对现代沙漠化驱动因素的辨识不清,难以确定现代沙漠化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对位于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沙漠化地区科尔沁、浑善达克、乌盟后山、共和盆地、藏北高原和藏南河谷地区内各选择一个典型区,分别是白音他拉、那日图、西井子、共和盆地、那曲地区和扎囊县,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定量方法,分析了6个典型区现代沙漠化过程中多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找出了现代沙漠化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6个典型研究区现代沙漠化的驱动因素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主导因素的差异性,说明在我国半干旱地区的现代沙漠化是一个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过程,其驱动因素有着较大的地域性和差异性。推广之,对我国沙漠化驱动力或成因的认识也不能一概而论,现代沙漠化的成因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区东部沙地植被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野外样地调查资料,对青海湖区东部沙地植被从区系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青海湖东部沙地植被种类组成简单,共有27科58属71种。其中禾本科比重最高为22.535%,其次为菊科占12.676%;再次为豆科占9.8592%;桔梗科等14科比重较小均占1.4085%。②地理成分上,湖东沙地植物区系以世界分布为主,共有16科,湖区植物区系中的优势科均为世界广布科;其次是温带成分10科;热带亚热带成分仅有1科。③生活型以多年生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为主,两者种类系数之和达到76.06%,一年生植物所占种类比重最小。④湖东沙地植被群丛多以单一优势种为主,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R1和均匀度指数Jsw三者的变化趋势大致是一致的,即随物种的增多,他们的指数趋向增大;生态优势度C的变化趋势则正好相反。⑤湖东沙地群丛物种相似性差异较大。固定沙地之间植被群丛相似性较高,流动半流动沙地与流动沙地之间则较低。  相似文献   

16.
30多年来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的演变特点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韩广  张桂芳 《中国沙漠》1998,18(3):221-225
采用遥感技术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3个典型小区对呼伦贝尔草原30多年来的沙漠化演变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樟子松林区发生着强烈的沙漠化逆转,许多地段已转变为非沙漠化土地;其它地区除部分地段由于人类的积极治理而发生沙漠化逆转外,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对于樟子松天然分布区,可充分利用樟子松的优良防风固沙特性和较强的扩展能力来防治沙漠化,而对其它地区则应以封育为主,加强人工抚育和草原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亚热带湿润地区河湖周边发育的灌丛沙堆形态与沉积特征,以南昌市厚田沙地为研究区,对其优势种蔓荆(Vitex trifolia)所形成的灌丛沙堆开展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部位的沉积物进行采样与分析,研究沙堆形态、沉积特征及其与植被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蔓荆灌丛沙堆形态大多为盾形,水平尺度大,高度矮,坡度缓。沙堆沉积物以中沙为主,分选性较差,呈正偏和窄峰态分布,沙源来自附近平沙地和丘间地,为近源沉积。平均粒径从迎风坡底部至背风坡底部呈现为先变细后变粗的趋势,体现了灌丛沙堆的防风滞沙功能和对沙粒的重新分选作用。灌丛与沙堆的各形态参数(灌丛高度除外)均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P<0.01),说明各形态参数在沙堆发育过程中得以协调发展。受植被类型和区域环境的影响,与干旱-半干旱地区直立生长且分支少的灌丛形成的椭球形或圆锥形沙堆形态不同,蔓荆匍匐生长且高度较矮的形态常形成低矮且范围较大的灌丛沙堆。亚热带湿润地区风力资源不丰富及厚田沙地沙源不足使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附近平沙地与丘间地,但不同坡位沉积规律与干旱-半干旱地区相同。  相似文献   

18.
景观格局在沙漠化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常学礼  赵爱芬 《中国沙漠》1998,18(3):210-214
应用景观生态学中格局分析的一些方法对4种典型沙漠化土地景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景观和景观中斑块的格局通过影响边界长度和组合状况,进而影响沙漠化过程中的各种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其中,分维数的变化可以反映景观和斑块格局的变化,分维数越大格局越复杂,两者关系呈正相关;修改分维数可以反映景观格局的多样性和景观中斑块之间的相邻性,两者关系也呈正相关;沙漠化土地景观格局的数量化分析和描述,为研究沙漠化过程和景观格局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指出了景观格局在沙漠化危害程度判定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风成沙地地形的共性—— 同一性作为切入点,探索了风成沙地地形高长比和深长比的变化范围以及它与气流流速结构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尽管沙积物尺度有大有小,形态繁简差异悬殊,但绝大多数风积地形,尤其在主风向单一地区,它们的高长比Kg存在着明显的变化范围,其界阈Kg≤1/10;而风蚀地形的深长比Ks也有相同的属性,只是Ks≥ -1/10。如果用K代表沙区正负两种风成地形的共同属性,则K=Kg=-Ks,即K≤|±1/10|。研究认为,风成沙地地表形态之所以具有这种共同特征,主要在于气流与沙质地表的相互作用中,地形的高长比同气流垂直分速与其水平纵向分速之比这两个比例之间相互制衡相互顺应的结果。野外试验证明高长比K≤1/10的沙质地表地形阻力最小、最适宜风沙流通过,因而形态比较稳定,且具有自修复功能,并在治沙工程中已经得到验证和广泛应用。因此称这种比例关系为1/10定律。以高长比1/10为界,对于比值远大于1/10的特殊的沙积物地形,我们以敦煌鸣沙山为例,根据外界山体对气流场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风速结构的变化,提出对鸣沙山成因的猜想。鸣沙山的形成从反面、从更广阔和更深的层次上证明了1/10定律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河北坝上风蚀沙化地区固沙造林植物种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河北坝上沙地植被的调查和固沙造林植物种的引种栽植试验,指出适于坝上沙地固沙造林的植物种有9种。适应性强的有褐沙蒿、山竹子两个乡土植物种和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沙棘、黄柳;适应性中等的有小叶锦鸡儿、沙柳、花棒;适应性弱的有沙地柏、紫穗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