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河西走廊中部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单个农田林网的防风度为28.2%,而大面积连片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成,区域性防风效应更加显著。与建设初期相比,张掖、临泽和高台3县(市)防护林网的总防风度为42.8%,年大风日数降低68.4%,年沙尘暴日数降低66.1%。  相似文献   

2.
层次分析法在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基于防护林的定位观测数据,利用AHP法建立了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数,并用该指数评价了民勤绿洲不同状态防护林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防风效益是决定民勤农田防护林的关键因素,林网内温湿度改变率、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水分的改变率等因素对防护效益的影响也较大。防护林层次结构和疏透度是影响防护效益的主要参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疏透结构、林下乔灌草结构完整的林网防护效益相对较高,而通风结构或紧密结构、林下层次结构不完整的防护效益并不高。  相似文献   

3.
克拉玛依新垦绿洲内部光、热、水、土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存在干旱、风沙和盐碱等生态问题,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通过建立有效的防护林体系来改善种植区生态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对研究区内绿洲防护林林带特征和现有防护林的防风效能、气温、相对湿度等小气候等指标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背风面随着距林带距离的增加,其防风效能呈现递减的趋势,随着防护林的生长,其防风效果也随之提高;在背风面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防风效能呈现递增的趋势,林带有叶期的防风效果明显优于无叶期。林带较之荒漠区具有一定程度的降温增湿作用,同时林带对于防护林内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4.
小网窄带防护林在干旱区防护林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小网窄带防护林叠加防风效果对指导防风固沙林空间配置与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两种典型小网窄带防护林网,对连续6个林网叠加的防护林开展基于流场分析防风效果的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小网窄带防护林叠加后随着林网数量的增加各林网内的风速逐渐减小且在中间林网位置趋于稳定,乔木纯林林网在第3林网基本达到稳定,乔灌混交林网在第2林网达到稳定;两种防护林各林网内风速均符合正态分布特征,风速稳定后多为右偏态高狭峰;16 m·s-1风速下,乔木纯林网叠加(0~252 cm)的防风效能分布范围为16%~74%,整体在60%防风效能下发挥着良好防风效果,乔灌混交林林网叠加的防风效能分布范围为15%~89%,整体在70%防风效能下发挥着良好防风效果;16 m·s-1风速下,乔木纯林林网叠加(0~42H,H=6 cm)的风速加速率为0.25~0.94,乔灌混交林林网叠加的风速加速率为0.1~0.94;根据风速加速率的分布特征划分出4个不同的风速分布区,分析还发现灌木对林带枝下高范围的近地层气流影响显著,对削弱近地层风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05年共完成营造林任务54.44万公顷,工程区20%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65%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1.6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6.3万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9平方米。但是人们在“植树种草”和“保护林地”却存在着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徐满厚  刘彤  赵新俊  张卫宾 《中国沙漠》2012,32(5):1224-1232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区,研究了该区防护林与其外围自然植被的协同防风效能,进而构建了二者协同配置的优化模式。结果表明:①在有障碍物(防护林、自然植被)存在时,风表现出显著的规律性,即在0.5 m和1.5 m高度处,防护林与自然植被协同后对风速起到了减弱作用。对于疏透结构林带,风速的减弱程度为自然植被内部>自然植被与防护林之间>防护林外部;对于紧密结构林带,当风速较小时,风速的减弱程度为自然植被与防护林之间>自然植被内部>防护林外部。②防护林带的冠层体积(V)、单位长度林带段胸高断面积(S)、株行距(Q)与自然植被的平均高度(H)、覆盖度(C)协同后和两高度处的相对风速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据此以编程运算得到最小相对风速下二者协同配置的优化模式,即在0.5 m高度处,当V=62.1476 m3、S=0.5756 m2/50m、Q=5.5645 m2、H=1.6889 m、C=0.2878时,二者的协同防风效能达到85.07%;在1.5 m高度处,当V=62.1476 m3、S=0.5237 m2/50m、Q=5.5645 m2、H=1.8154 m、C=0.3073时,二者的协同防风效能达到74.67%。对不同相对风速下二者协同配置的优化模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重点探讨了黄淮海平原地区几种主要防护林为在型对沙土的改良作用,结果说明:各防护林类型在降低风速、减少沙土风蚀、增加沙土的营养物质积累量,改善沙土的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方面均发挥着显著作用,万以刺槐固沙林和枣槐+波兰杨混交固沙林对沙土的改良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滴灌滴头流量一致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处理对绿洲防护林地土壤水盐随时间分布的影响,采用30L·株-1·次-1(处理I)、40 L·株-1·次-1(处理Ⅱ)、50 L·株-1·次-1(处理Ⅲ)不同处理对比试验,在塔里木河下游喀拉米吉镇绿洲人工栽培的防护林地进行了野外滴灌监测.结果表明:①处理Ⅰ、Ⅱ、Ⅲ的剖面平均含水量分别达6.68%、8.99%、9.92%,土壤湿润锋运移的水平距离分别为58、62、74 cm,垂直深度分别为40、50、67 cm,表明灌水量决定土壤含水量的高低,灌水量增加有利于水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渗透.②处理Ⅰ、Ⅱ、Ⅲ的盐分锋值水平方向位置为40、52、63 cm,垂直方向为41、45、55 cm,脱盐率分别为62.2%、67.0%、76.5%,灌水量的增加有利于土壤的脱盐.③随着时间的推移,处理Ⅰ、Ⅱ、Ⅲ土壤0~60 cm主要根系分布层分别在第5天、第11天、第15天土壤贮水亏缺度达到23.91%~59.25%,33.38%~51.75%,39.69%~56.53%,表层积盐同时达到最大.本研究认为防护林地滴灌水量40~50 L·株-1·次-1、滴灌周期以11~15 d比较适宜,可为极端干旱区防护林的合理灌溉和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防护林搭配灌草条件下的PIV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金文  王元  张玮 《中国沙漠》2003,23(5):600-603
在低速风洞中,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采用2帧-互相关的分析方法,对疏透度为30%、带前搭配灌草的防护林绕林流场的流动特征进行实验测量,获得其较大范围(11 H×3 H,H为防护林高度)绕林流场的速度矢量分布图、流速分布图和涡量分布图,与带前无草的防护林流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且利用CFD软件STAR CD对其数值模拟计算,从而发现防护林在搭配灌草条件下对防护林防护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9,(5):45-46
2008年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2008年完成造林477.1万公顷,同比增长22.1%。造林基地供种率达到63%,良种使用率达到51%,分别较5年前提高了26个和8个百分点;种苗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造林面积核实率、合格率较以往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三北“防护林地区土地资源特点及其质量数量构成,阐明了该区防护林体系合理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田防护林健康对维护绿洲生态安全、减少风沙灾害、改善局地小气候、提高农作物产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对河西走廊农田防护林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农田防护林整体上处于亚健康水平,瓜州县、酒泉市肃州区、嘉峪关市和临泽县的农田防护林处于健康水平,民勤、民乐、高台和阿克塞的农田防护林处于不健康水平,其余区县农田防护林处于亚健康状态。(2)林带连续性、疏透度、修枝情况和地区经济收入是驱动区域农田防护林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选取6个样地,以“空间代替时间”法研究了官司河流域的松柏栎混交防护林的优势种群动态。结果显示:各种群在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普遍更新欠佳,林木大小级结构呈不稳定或衰退状态,据非线性演替理论,并结合防护林现状,预测防护林的可能演替趋势为:今后人为干扰若能保持较长期相对稳定,则针阔叶混交的群落类型亦将保持基本稳定;但随土壤类型的不同,而渐分化成松栋混交林和柏栎混交林.  相似文献   

14.
防护林在削弱风速、减少风蚀的同时又可以影响近地层的大气降尘。为探讨防护林疏透度(β)对大气降尘的影响,对新疆杨防护林庇护区0.5 m和3 m高度降尘进行野外观测,并分析了两个高度降尘量空间分布。结果表明:β大于0.47时,防护林对降尘空间分布没有明显影响,0.5 m高度降尘量大于3 m高度,且林后3 m高度降尘量比较平稳,而林后0.5 m高度降尘量出现较大波动;β从0.47下降到0.2时,防护林可以明显影响林后降尘,两个高度降尘量变化趋势相似且平均降尘量差距减小;此段时间,林后两个高度均出现高降尘区,且0.5 m高度的高降尘区滞后于3 m高度。防护林在中等疏透度时(0.2~0.47)可以明显影响林后水平和垂直方向大气降尘,导致林后出现高降尘区,并促进3 m高度降尘,减小两个高度降尘量的差距。因此,应避免将易受降尘危害的作物种植在林后高降尘区。  相似文献   

15.
共和盆地不同类型防护林的改善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防护林是荒漠生态系统中绿洲的生态屏障。本文在青藏高原共和盆地的沙丘和丘间地生境中,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防护林,在春季和夏季测量它们的风速、气温、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据此选择改善小气候效应较好的防护林类型。结果表明:与流动沙丘相比,沙丘上栽植柠条和沙蒿均能够明显降低风速和气温,增加相对湿度,降低土壤温度,并且增加土壤体积含水量;柠条改善小气候的效应优于沙蒿。与赖草草地相比,丘间地各种类型的防护林均能够降低风速和气温,增加相对湿度,降低土壤温度,但是大部分防护林会降低土壤体积含水量,仅小叶杨林带能够在7月增加土壤体积含水量;小叶杨+乌柳混交林和乌柳+沙柳混交林改善小气候的效应优于柽柳和乌柳。  相似文献   

16.
草牧场防护林综合效益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牧场防护林是为改善草牧场小气候、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增加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提高整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而营造的防护林。由于其具有多种功能和效益,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发表的有关草牧场防护效益的大量文献,综合论述了草牧场防护林气象效益、改良土壤效益、生物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牧场防护林效益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阴山北部农牧交错带沙尘暴特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以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北部农牧交错带30年(1971~2000年)气象资料为基础,运用随机统计理论。探讨阴山部沙尘暴、沙尘天气与降水量、地温、大风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初步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北部沙尘暴的成因与自然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干旱、地温快速回升与大风在时间上的一致性,是阴山北部农牧交错带发生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每年4月到5月的平均降水量是年均降水量的11.2%,大风日数为全年的41.8%。这一时段地温的月平均上升幅度为8.5℃,而沙尘暴发生日数占全年的85.7%;同时沙尘暴的发生日数与大风日数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与地温呈正相关。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讨论,以期揭示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农田防护林林带疏透度数字化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万猛  潘存德  王梅  晋瑜 《干旱区地理》2005,28(1):120-123
疏透度不仅是评价防护林林带结构的定量化指标和表征林带结构的重要特征参数,同时也是区别林带结构优劣的最主要指标之一。通过运用“数码相机”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相结合的林带疏透度数字化测定方法,表明其是一种操作程序简便,实用性强,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林带相片疏透度的方法。得出将该方法应用于新疆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农田防护林疏透度的测定,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林带疏透度(β)与林带行数(N)和树木株距×行距(Q)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绿度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绿度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可为该区植被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0—2015年的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通径分析法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气温和降水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绿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发现:生长季多年平均植被绿度整体上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格局,且林地>耕地>草地;生长季植被绿度呈现增长趋势,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改善,其中耕地植被增长趋势最大。生长季升温抑制植被生长,降水量增加促进植被生长,降水量是影响三北防护林工程区生长季植被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在不考虑降水变化影响时,升温促进植被生长,但生长季温度升高带来的降水量减少使得升温对植被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生长季不同时期降水量增加对植被生长均是促进作用,表现为末期>中期>初期;而气温的影响则表现为生长季初期升温促进植被生长,中期和末期升温不利于植被生长。生长季末期升温对植被生长的负效应以直接作用为主,而中期主要通过降水量变化的间接作用体现。识别生长季不同时段气温和降水对植被绿度影响的差异性,有助于全面认识和评估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河下游不同覆盖度灌木防风固沙功能野外观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程皓  李霞  侯平  裴玉亮 《中国沙漠》2007,27(6):1022-1026
 对塔里木河下游50%、25%、10%三种覆盖度灌木降低风速观测结果表明: 50%覆盖度灌木降低风速最明显,防风效能为49.21%;25%的覆盖度灌木降低风速较明显,防风效能为24.44%;10%的覆盖度灌木对风速降低有一定作用,防风效能为9.15%。在7.7 m.s-1风速下,植被覆盖度为10%、25%的沙地输沙率分别是无植被覆盖沙地的62.44%和8.37%;在10 m.s-1风速下,植被覆盖度50%的沙地仅有轻微的风蚀。根据塔里木河下游不同覆盖度植被与降低风速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不同风速条件下的有效植被覆盖率,在研究区常见10~15 m.s-1风速条件下,要达到有效阻沙效果,植被覆盖率应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