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沙漠化指征、等级与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既然沙漠化(或荒漠化,下同)是环境退化过程,那么,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强度不同,在各地之间就存在这个过程是否发生以及发展程度的差异。客观地调查各地沙漠化发展程度并表示在沙漠化图上,是评估一个地区沙漠化现状、危害和治理的难易程度,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合理经济活动和防治措施方案的主要前提。而要准确地判断沙漠化过程的发展程度,必先确定足以反映沙漠化过程发展程度的指示特征即指征,据此对沙漠化发展程度进行统一的等级划分。理想的指征应该是对沙漠化发展反映敏感,容易测量,便于定量。因沙漠化概念不同,各人所采用的沙漠化等级和指征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2.
关于沙漠化的概念及其发展程度的判断   总被引:43,自引:10,他引:33  
当前,沙漠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本文简略介绍了联合国机构、美国、苏联有关科学家对"沙漠化"概念的定义和内容解释,重点从我国的科学实践出发,从时间、空间、分布、成因、景观及发展趋势上探讨了"沙漠化"的内容,提出了"沙漠化"程度的判断指标、指征和辅助指征。对"沙漠化"概念的讨论,可使开发活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以使沙漠化土地整治与恢复的实践能获取更为明显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沙漠化问题的研究中, 目前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沙漠化是指在干旱, 半干旱(包括部分半湿润)地区脆弱的生态条件下, 由于人为的经济活动破环了生态平衡, 使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质荒漠环境的退化。其内容包括①时间上, 发生在人类历史时期; ②空间上, 具有疏松沙质沉积物的地表和干旱以及大风存在; ③成因上, 以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为主; ④景观上, 风力为主要动力塑造了地表的形态特征; ⑤发展趋势上, 沙漠化在强度和及其空间上自行扩大和蔓延; ⑥沙漠化的结果是土地生物生产量急剧降低, 土地滋生潜力衰退和可利用土地资源丧失。山西省许多地区存在着疏松的沙质沉积物或沙质黄土;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少, 冬春干旱严重, 风大, 气候干燥。用狭义沙漠化指征衡量, 山西的北部地区确实出现了沙漠化的景观。  相似文献   

4.
杨祖成 《中国沙漠》1985,5(2):44-50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和制图所获资料,讨论陇东黄土草原区北部土地沙漠化的分布,特征与发生演变原因的基础上,进而依据土地沙漠化形成发育的阶段,划分土地生态质量区。这对我国黄土地区北部沙漠化土地的合理整治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陕北榆林地区土地沙漠化划分了四种类型及描述了沙漠化土地分布的特点,并对这一地区的沙漠化土地进行了防治区划,为全区制定综合农业区划提供科学依据。沙漠化是土地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植被和土壤逐渐衰退破坏导致沙地出现的过程。当今,沙漠化迅速发展和扩大的特征是以人口的迅猛增长及滥用土地为主要标志,它所带来的对人类生活及环境的威胁,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陕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化严重地区之一,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沙漠化土地的治理区划,对本区沙漠化土地整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纲要)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王涛  薛娴  吴薇  孙庆伟 《中国沙漠》2005,25(6):816-822
根据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代过程、分布特点、发展趋势及其综合防治途径和利用开发方向等,以"保护优先,重点防治,合理利用,协调发展"作为沙漠化防治的指导方针,在考虑自然条件、沙漠化发展阶段与程度和自然条件、资源利用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一致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将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划分为4大区22小区。为因地制宜地沙漠化土地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地沙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土地沙漠化动态研究有助于沙漠化灾害防治与国土资源空间开发。以2000-2018年MODIS-NDVI 1 km月数据为基础,运用栅格累加法与转移矩阵法对塔里木盆地土地沙漠化的变化速率、空间特征及其成因进行探索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沙漠化是一个具有年际波动和累积效应的动态变化过程;(2)栅格累加法具有较强的连续动态分析能力,能准确分析土地沙漠化变化速率、演变趋势、变化的空间特征,可以定量分析土地沙漠化原因;(3)塔里木盆地沙漠化退化主要是草地的退化,沙漠化改善则主要是林地和耕地的改善;(4)2000-2018年,塔里木盆地土地沙漠化整体呈极重度沙漠化逐级向非沙漠化变化的改善趋势,转移路径为:极重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轻度沙漠化→非沙漠化,改善区主要分布在绿洲区,恶化区主要在塔里木河中游与车尔臣河下游,土地沙漠化成因主要为人类活动。此文研究方法为土地沙漠化动态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其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盆地国土资源开发和沙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藏自治区沙漠化控制重要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区域沙漠化敏感性与沙漠化程度及其对人类生命安全、农田和草场损失、基础设施(交通、水利设施等)、环境等所构成威胁程度的轻重,划分不同沙漠化控制重要性等级。本文应用GIS技术,在对西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西藏自治区的实际,将影响目标层分为农牧业人口分布、城镇人口数量、居民点分布、草场分布、交通干线以及特殊区域(如重要的江河源)等,并确定评价指标,从而对沙漠化控制的重要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埒藏高原高寒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的沙漠化土地,根据沙漠化程度可划分为轻度、中度和严重三类。根据地表物质组成可划分砂质和砂砾质沙漠化土地两大类。本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860.9km^2,其中轻度、中度及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530.5km^2,752.9km^2和578.6km^2。砂质和砂砾质沙漠化土地分别为916.4km^2和944.5km^2。主要分布河谷地区,尤以雅鲁藏布江宽谷地段面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高寒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的沙漠化土地,根据沙漠化程度可划分为轻度、中度和严重三类。根据地表物质组成可划分砂质和砂砾质沙漠化土地两大类。本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860.9km~2,其中轻度、中度及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530.5km~2、752.9km~2和578.6km~2。砂质和砂砾质沙漠化土地分别为916.4km~2和944.5km~2。主要分布河谷地区,尤以雅鲁藏布江宽谷地段面积最大。并且从河谷地区的江心洲、边滩、阶(台)地延伸分布至山前地带的冲洪积扇及山坡等不同的地貌单元上。  相似文献   

11.
城区土地定级实践研究——以唐河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留科 《地理研究》1998,17(1):90-98
以GIS为基础,利用“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对城区土地定级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及唐河县土地具体的分等定级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城市间土地分等方法研究--以湖南省地级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国华  郑云有  朱翔 《热带地理》2000,20(3):238-242
针对我国城市间土地分等研究落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城市间土地分等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湖南省各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选用八类因素共26个指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湖南省12个地级市可为五等。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冠县城区土地定级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二勋 《地理科学》1999,19(3):258-264
以GIS为基础,利用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确定山东省冠县城区土地分等定级的因素、因子及其权重,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因素、因子的分值和土地定级单元分值,然后根据单元分值对土地级别进行初步划分并实地校核,最后对定级成果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定级研究——以益阳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是城镇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城镇土地定级因素所具有的空间特征和相关性,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和方法,运用空间数据库存贮、管理和操作各类与城镇土地定级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建立了一个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并结合益阳城区土地定级的实践,对城镇土地定级的有关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城镇标准地块空间配置线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重庆市标定地价空间组织研究,提出城镇标准地块空间的技术路线为:以城镇土地定级成果为基础,以标准地块功能特征为依据,揭示了城市土地级差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线性分布规律,建立标准地块线性计量模型。运用该模型编制的重庆市九龙坡区标准地块定量配置方案能很好地满足当地地价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城镇土地等别和基准地价更新体系是对区域城镇地价水平进行平衡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以江苏省为例,在综合分析原分等体系中"分等因素-分等因子-分等指标-等别指数"之间相关性及对应权重状况的基础上,得到全省城镇土地等别影响要素最小集及对应的权重集,据此构建省域城镇土地等别快速更新模型;然后,根据全省城镇土地分等指数与基准地价数据,建立了"基准地价-等别指数"耦合模型;最后对2个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江苏省省域土地等别和基准地价的快速更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该省城镇土地等别和基准地价适势监测与调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会宁县城镇土地质量的经济、社会、自然等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定城镇等级,揭示城镇之间以及城镇内部的地域差异.根据会宁县城镇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结合城镇土地分等规程,运用特尔菲法确定研究区域的因素因子及其权重,收集分等定级所需资料,计算了分等定级因素的综合分值,土地等级进行初步划分,最终取得会宁县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成果,把会宁县的城镇土地分为4等,并确定会宁县城区的土地级别,可进一步摸清各镇区的基本情况,掌握各城镇之间的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分析研究当前区域性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格局和态势, 研究其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东北地区为例, 利用“3S”技术, 着 重应用GIS 空间分析优势, 首先分层次开展耕地自然质量评价、耕地利用质量评价与耕地综 合质量评价, 分析耕地自然质量、耕地利用质量与粮食单产的关系, 研究区域耕地数量变化 引起的耕地综合质量空间分布变化; 然后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作物种植制度等方面, 探 讨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为本地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粮食生产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豫西北太行山地丘陵类型区为例,采用比较法和模型法探讨了耕地整理等级目标的确定问题。研究内容:(1)基于农用地分等的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耕地建设等级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研究,可以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的评价方法,进而确定耕地整理的质量等级目标。(2)根据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结合土地整理设计工作,确定出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所能达到的标准,该标准能够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工程标准编制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等别评价方法可作为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目标的方法与成果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不同等级耕地保有量的测算——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用分等成果为基础,探讨了不同等级耕地保有量预测方法.通过建立耕地利用质量等指数与单位标准量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各等别的理论单位标准量产量,将其与区域粮食需求量相对照,构建最优线性规划模型,求出不同等别耕地保有量的最优方案,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测算的耕地保护方案既体现了优先保护优等地的原则,又能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遏制耕地数量迅速减少,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耕地质量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