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宁南干热河谷内共有种子植物81科276属115种。当地拥有全部15类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其中以热带性质的属占优势,全热带分布的类型就有81属,比值32.0%,当地植物区系起源古老,与外地植物区系联系广泛。宁南(金沙江)干热河谷植物区系是热带植物界在当地的残存,并逐步演化而成。  相似文献   

2.
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运用植物学及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实地植被调查,对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库姆塔格沙漠区属于典型的荒漠植物区系,共有种子植物22科69属109种,其中被子植物占总数的98.13%。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是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的主体,是植物区系复杂性及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寡种属优势明显。中型科属和较大科属虽不占主体,但却往往是构成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植物区系的代表成分,对植物区系的构成及植被的分布格局都有很大的影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温带分布和地中海分布是本区系地理成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域植物具有典型的温带特征。受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的影响,区域植被分布随地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具有非地带性差异特征。库姆塔格沙漠草本植物占数量优势,木本植物以灌木为主,木本植物对区域环境影响作用较为明显。库姆塔格沙漠区植物地理成分及分布特征也说明气候、环境条件,植物种的生态幅度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植物地理分布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概要介绍江西云山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种的分布类型成分的基础上,将该区系的特点归结为:1.热带性科、温带性种占优势,热带性属与温带性属并重;2.地理成分复杂,区系联系广泛;3.华夏种类丰富,特有成分多样;4.区系相当古老,残遗植物众多;5.该区系属华东区系的一部分,具有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陕南化龙山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傅志军 《地理研究》1997,16(2):72-80
化龙山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温带成分为主(有428属,占60.62%),热带成分次之(有235属,占33.28%),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特征。本区集中了丰富的中国特有成分及大量原始的温带属和众多的古老孑遗植物,是我国第三纪植物区系的重要“避难所”.区系地理成分的比较分析表明,化龙山应位于华中植物区系的边缘地带,很可能是东亚植物区系东西两大植物亚区的交汇地。  相似文献   

5.
南太行——中条山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太行—中条山地区是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研究薄弱地区之一。本区约有种子植物1627种,隶属618属142科。通过该区种子植物各类地理成分分析及与相关地区的比较,得出:本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温带区系特点,又具有温带向亚热带区系过渡性质,是华北植物区系分区南部亚区的一条重要界线。该地区存在许多古老及残遗植物,表明该区系起源古老,同时也是产生新分化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调查和大量查阅植物区系资料基础上,运用植物区系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天山与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山区蔷薇科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出了两区该类植物区系显著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中国天山蔷薇科植物共有24属85种,植物区系以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属占62.50%、种占83.53%),兼有一定的地中海成分,与旧世界温带、温带亚洲植物区系联系较紧密;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山区计有该类植物85属118种,北温带成分同样占有很高的比例(属占50.00%、种占77.19%),旧世界温带、温带亚洲成分也占有较高比例,但其中旧世界温带分布成分的种类较丰富,与地中海区,西亚和东亚间断分布、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成分的关系较密切。吉尔吉斯斯坦天山蔷薇科植物的种类在属、种的水平上比中国天山要多,特别是中亚山地分布种明显多于中国天山。两地蔷薇科植物区系的共同特点是北温带成分都占有绝对优势;属、种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83.02%、54.90%,但特有性差异极为显著,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山区拥有13种特有种,而中国天山山区无种一级特有种,仅9变种为特有。  相似文献   

7.
调查的基础L,统计了太岳山种子植物有97科、316属、575种(含变种),分析了该区系的主要特征,即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温带成分占优势;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具明显的过渡性;植被类型复杂,具明显的垂直分布.对该区野生经济植物进行了分类统计,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穹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沙地低湿地维管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植物学及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毛乌素沙地低湿地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及水分生态类群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湿地共有维管植物59科182属323种,其中被子植物占总数的99.07%。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是低湿地植物区系的主体,是植物区系复杂性及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寡种属优势明显。中型科属和较大科属虽不占主体,但却往往是构成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为植物区系的代表成分,对植物区系的构成及植被的分布格局都有很大的影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温带分布型是低湿地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主要组成部分,低湿地植物具有典型的温带特征。低湿地草本植物占数量优势,草本植物以多年生为主,多年生草本植物对低湿地环境影响作用较为明显。低湿地植物地理成分及分布特征也说明气候、环境条件,植物种的生态幅度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植物地理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有的永瓣藤属植物区系地理性质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国文  孙叶根 《地理研究》1999,18(2):130-135
永瓣藤是卫矛科的单型属(Monimop etalum Chinese Rehd),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分布于北纬28°30'~30°10'和东经114°30'~118°10'的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区。文中研究了永瓣藤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群落特征,分布区的历史和分布格局的现状,探讨了它起源的时间、地区及区系地理性质。研究结果表明:(1)永瓣藤适应于温暖湿润和偏酸性(pH5.5~6.5)土壤的地理环境;它是群落的伴生成分,其分布受到杉木、马尾松、毛竹、赤杨叶等优势成分的影响。(2)其分布区的地史演变大概为:连续分布(新第三纪)→间断分布(第四纪及以后)→星散分布(现状).通山县的残存为湖北省植物区系地理分布新记录属(种).(3)它分布于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域,是一个具亚热带性质的华东特有属。(4)其起源地可能是扬子古陆的九岭-怀玉联合地体;起源时间大约在新第三纪中新世(或更晚),是被子植物一个起源比较年轻的属,并不是起源古老的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区东部沙地植被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野外样地调查资料,对青海湖区东部沙地植被从区系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青海湖东部沙地植被种类组成简单,共有27科58属71种。其中禾本科比重最高为22.535%,其次为菊科占12.676%;再次为豆科占9.8592%;桔梗科等14科比重较小均占1.4085%。②地理成分上,湖东沙地植物区系以世界分布为主,共有16科,湖区植物区系中的优势科均为世界广布科;其次是温带成分10科;热带亚热带成分仅有1科。③生活型以多年生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为主,两者种类系数之和达到76.06%,一年生植物所占种类比重最小。④湖东沙地植被群丛多以单一优势种为主,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R1和均匀度指数Jsw三者的变化趋势大致是一致的,即随物种的增多,他们的指数趋向增大;生态优势度C的变化趋势则正好相反。⑤湖东沙地群丛物种相似性差异较大。固定沙地之间植被群丛相似性较高,流动半流动沙地与流动沙地之间则较低。  相似文献   

11.
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沙地植被的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渭寿 《中国沙漠》1997,17(3):269-273
选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利用群落组种的相对盖度作为优势度指标,将该区沙地植被划分为22个群系,群系下又划分出了不同的群丛。同时,采用主分量分析(PCA)模型,对10个常见的群落类型进行了二维排序,比较直观和真实地反映了不同群落类型在土壤砾石化程度和土壤潜在肥力2个环境梯度上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南部及其毗邻地区沼泽植物区系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魁义 《地理科学》1994,14(3):217-224
  相似文献   

13.
雅鲁藏布江河谷风沙地貌分类与发育问题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李森  王跃 《中国沙漠》1997,17(4):342-350,T001
雅鲁藏布江河谷风沙地分类体系则4级21个类型组成,其中风积地貌划分为谷底与谷坡风积地貌2个亚类。河谷风沙地貌面积1929.946km^2,可称为“雅鲁藏布江河谷沙地”。河谷区具有沙源,风动力和堆积场地等风沙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方碧真  卓正大 《热带地理》1995,15(3):263-271
本文通过对有关资料的统计分析,从区系的组成成分、地理成分、古老成分及特有成分等方面论述了台湾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并简析了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土地沙漠化成因,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靳鹤龄  董光荣 《中国沙漠》1997,17(3):255-260
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河谷林芝地区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沙漠化土地集中分布于沿江河漫滩和阶地上。在对沙漠化土地类型、分布调查的基础上指出,自然因素是土地沙漠化的基础,处于主导地位,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加剧了沙漠化的正过程,沙漠化土地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呈发展的趋势。同时,还提出了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刘毅华  董玉祥 《中国沙漠》2003,23(4):355-360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代土地沙漠化变化的机制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更倍受关注。选择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为研究区域,依据该区1991年与1997年的两期土地沙漠化类型与面积数据,利用定量方法分析了同期土地沙漠化的发展变化与区内各种自然与人文因子间的数量关系,以定量辩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近期土地沙漠化的变化是在多种气候因子、社会因子与经济因子共同驱动下自然变化过程与人为变化过程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中,自然驱动因素主要是风力与干旱程度,人为驱动因素主要是农作物播种面积与牲畜(超载)数量,但比较之下自然驱动因素的作用相对稍重,具有相对主导性。  相似文献   

17.
塔吉克斯坦区系位置特殊、物种独特丰富,研究其植物区系特点对于进一步全面了解中亚植物资源现状、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搜集、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对塔吉克斯坦种子植物区系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塔吉克斯坦境内共有种子植物4 115种,隶属于110科864属,种子植物丰富、种类分布表现出多数种集中于少数科属中,同时单种及寡种科属多的两端分布的特点;植物区系主要表现为温带性质,但也受到热带植物区系的深远影响,区系成分复杂、过渡特征明显,特有属少。特有成分在种级水平上分化明显,种子植物区系性质表现出与所处自然地理条件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西藏“一江两河”中游地区风成地层沉积时代、沉积相和磁化率等研究结果表明,早在800KaB.P.前西南季风就已存在,受全球气候波动和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其盛行衰变与东南季风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主要表现为本区地层所记录的气候变化信息不如东南季风区详细;而且西南季风因高原屏障作用给本区带来的降水愈来愈少,气候明显地向干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雅鲁藏布江河谷黄土的沉积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西藏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河谷地区黄土的形成时代、物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该黄土是近源黄土,形成时代与青藏高原东缘武都黄土相近。黄土的重矿物组成明显受到雅鲁藏布江河谷第四纪碎屑物质的影响,其地球化学元素构成与黄土高原北部榆林剖面相近,粒度组成以100~50μm和50~10μm的颗粒为主,为沙黄土。该黄土是在雅鲁藏布江河谷丰富碎屑物质、宽谷与峡谷相间地貌特征的基础上,受冬季或寒冷时期西风急流和河谷与山地间热力差异产生的谷风搬运堆积,并在温暖时期经历生物、化学、粘化作用等过程共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