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隐伏矿床的定义和分类 ,介绍国内外寻找隐伏矿床的理论和方法 ,提出综合预测和找矿途径 ,提高找矿效率 ,以满足国家建设对矿产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南秦岭古生代隐伏基底分布特征及对金属成矿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深部构造与大陆块体边缘成矿作用成为区域成矿学及成矿预测研究的新领域。通过对南秦岭古生代盆地隐伏基底分布与矿床分布空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南秦岭古生代盆地成矿带的矿床分布,与隐伏基底分布有关,特别是受隐伏基底边缘控制明显,或位于隐伏基底内部深大断裂附近。隐伏基底的边缘,也即基底与沉积盆地的转换部位,属地球化学边界,深大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剧烈,物质来源丰富,容易形成最佳的控矿地质条件组合;隐伏基底边缘为重要的地球化学急变带,对寻找大中型矿床,具有重要的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花岗岩型矿床进行了分类,并总结归纳了其地质特征及规律,认为地质条件复杂、矿床类型和矿种多的地区,其深部极有可能存在有隐伏花岗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南秦岭古生代隐伏基底分布藉征及对量属成矿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深部构造与大陆块体边缘成矿作用成为区域成矿学及成矿预测研究的新领域。通过对南秦岭古生代盆地隐伏基底分布与矿床分布空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南秦岭古生代盆地成矿带的矿床分布,与隐伏基底分布有关,特别是受隐伏基底边缘控制明显,或位于隐伏基底内部深大断裂附近。隐伏基底的边缘,也即基底与沉积盆地的转换部位,属地球化学边界,深大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剧烈,物质来源丰富,容易形成最佳的控矿地质条件组合;隐伏基底边缘为重要的地球化学急变带,对寻找大中型矿床,具有重要的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5.
范启灏 《国土资源》2009,(11):36-39
探索热液矿床成矿作用的方向性,是勘查矿床和寻找盲矿体时,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研究课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地矿界便面临寻找隐伏矿、半隐伏矿的挑战,就需要开展"区域成矿作用方向性的理论找矿",以已知预测未知.  相似文献   

6.
马头山铜矿床为矽卡岩型深部隐伏矿床,通过井中物探测量,发现了井中地缓弱异常,并经过钻孔验证发现了异常旁侧磁性体的存在,在该处寻找深部隐伏矿体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湘南地区找矿实践证明,就矿找矿、按成矿模式找矿、用新技术、新方法综合找矿及成矿预测与靶区验证相结合等,是勘查隐伏矿床的有效方法.隐伏矿床的找矿勘查,要以全新的观念和思路,应用新理论、新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和预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野外调查和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新昌拨茅白垩纪火山盆地千官岭金银矿区深部隐伏矿体作了立体评价,指出了千官岭矿区具有2个成矿构造层;预测了深部隐伏矿体的可能位置;提出了在火山洼地中找矿,应注意在不同火山构造层中寻找不同类型矿床的观点,初步形成了陆缘火山盆地中金银矿床立体评价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马鞍山银铅锌矿床是芒场锡多金属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矿田之下存在多期次的隐伏岩体。隐伏花岗岩既是w.Sn、稀有、多金属矿的成矿母岩,也是银的主要来源。该矿床以银为主,银、铅、锌、锑共生。银主要赋存在锌银黝铜矿、硫锑铅银矿、深红银矿等矿物中,成因类型为混合热液叠加型。据隐伏花岗岩体平均含银0.932×1O ̄-6,为世界花岗岩Ag平均含量的18.64倍等资料分析,马鞍山银铅锌矿床中的银绝大部分来自岩浆岩,即矿田下隐伏伏岗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潭玉沟地区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本区银矿的形成与区内的隐伏岩体有关,并且构造运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和场所,熊耳群地层为矿床的有利矿源层.  相似文献   

11.
焦家金矿田内矿体稳定、规模巨大,勘查深度已超过2000m,探获金金属量已超千吨,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地。矿体严格受NNE向焦家断裂带控制,产状与构造面产状基本一致。从断层岩岩性和构造面表面形态入手,构建了三维构造模型,研究了断层面形态和断层岩岩性差异对成矿的约束作用。系统收集焦家金矿田内500个钻孔地质资料,通过二维三维相结合方式,发现断层岩岩性从浅部向深部发生明显变化,由断层泥渐变为糜棱岩,而上盘矿体数量和蚀变分带也随着断层岩的改变发生明显变化。对构造面进行表面坡度分析,发现矿体主要赋存在表面坡度较小部位,且沿倾向上表面坡度由陡急速变缓部位易于形成厚大矿体。  相似文献   

12.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产于拆离断层附近陡倾斜破碎带中 ,矿体定位明显受控于拆离断层。文中分析了不同成矿阶段、围岩蚀变和含金破碎带产状变化对矿化富集的影响。根据矿化和主要蚀变类型的对称分布特点 ,认为拆离断层是金矿的直接导矿构造。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from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scour around submarine pipeline under steady current conditions.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scour process takes place in two stages: the initial rapid scour and the subsequent gradual scour development stage. An empirical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equilibrium scour depth (the maximum scour depth) is developed by using the regression method. This formula together with the maximum entropy theory can be applied to establish a formula to predict the scour process for given water depth, diameter of pipeline and flow velocity.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measured scour depth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4.
在D.G.Fredlund等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及其延伸的Rankine土压力公式以及国内学者卢肇钧等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用膨胀力代替基质吸力来刻画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的基础上,推导了含膨胀力的非饱和土竖直边坡临界高度的计算公式,初步探讨了非饱和土基坑无支护开挖深度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法是将各类简柱体(含拟柱体)的内插面积和体积计算通式表示为一个简单的二次三项式及其定积分形式,实现了一式多用和有关的直接复合运算,可使常规的复杂定积分近似计算转化为简单的精确计算。本法可广泛用于解决不同行业中的同类问题和与之有关的各类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6.
???????????к???????????е????GM(1,M)?????????????????????????????????????????????????????????????????????????????????????????,????С??????????1??????????GM(1,M)???????????????????GM(1,1)?????GM(1,M)??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传统越流理论导出了第一类越流系统井涌水量组成计算式。通过实例对该式进行了机上验算,并绘制出了相关曲线。该式表明,第一类越流系统井涌水量由含水层弹性释放补给量和补给层越流补给量两部分组成;此两种补给量随抽水时间的延续而变化,前者逐渐减少,后者逐渐增大;含水层的导水系数、释水系数和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厚度是影响井涌水量的两大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物探方法在寻找苍山县王埝沟隐伏铁矿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矿体、围岩及盖层的磁性、电性差异特征,选用磁法测量和激电测量,在苍山县王埝沟铁矿区寻找隐伏铁矿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求得铁矿石资源量14601.7万t,平均品位TFe31.48%,mFe18.77%,说明磁法测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一九八三年地质矿产部颁发的《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规定》(似下简称《规定》)的要求,全国各省对以往的重力资料均要统一在“规定”的基础上。众所周知,重力资料的整理及计算任务之繁重,工作量之大,人员之多,给实际整理计算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为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