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渤海辽东湾区海底地形分区特征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辽东湾区海底地形,通过测深系统对辽东湾区海底地形进行了高进度、全覆盖测量,进而根据地形起伏特点对辽东湾区海底地形进行了分区,并分析了影响辽东湾地形发育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辽东湾区海底地形分为5个子区,地形发育受地质构造、水动力来源和沉积物供应的复合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水下沉井地形监测难题,给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扫描声纳的地形监测方法以及地形点云的高精度快速处理方法。首先,结合沉井特点,给出了一种悬挂式三维扫描声纳扫描沉井水下地形方法;然后,结合沉井形状及点云特点,给出由降采样点云抽稀法、基于欧式距离的区域自生长算法的点云去噪方法和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沉井水下地形分割方法等组成的水下地形点云处理方法,实现了基于声纳点云的地形点云快速获取及水下地形恢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用于沉井水下地形探测。  相似文献   

3.
海岸地形测量是海洋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业难度最大、技术能力最薄弱的环节。深入分析了海岸地形测量技术的现状、特点和不足,研究了卫星、航空、地面等多种新的测量技术应用特点,提出了海岸地形测量应用的初步方案,为推进海岸地形测量技术体系建设,提高海洋测绘技术水平,保障日益拓展的多样化需求进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洋倾倒区地形测量频次高、数据多的特点,利用Surfer软件对连云港倾倒区多次地形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分析,以了解不同时段内水动力影响下连云港倾倒区地形的冲淤变化过程和特点,根据Surfer软件的特点和倾倒区管理的现状,探讨Surfer软件在海洋倾倒区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航渡式水深测量资料海量、条带式分布的数据特点,提出了分块抽稀、区域建模、拼接整合的海底地形DEM建模思路,可有效提高不规则形状水深资料的建模效率,丰富海底地形DEM获取手段。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内存占用少、计算效率高等特点,能够实现基于航渡式水深数据的海底地形DEM建模。  相似文献   

6.
海洋测绘数据信息化是构建智慧海洋的基础, 而海底地形数据是海洋测绘数据中的重要内容。为更加便捷和高效地 管理与利用地形数据,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需求, 研发了海底地形数据管理平台。首先, 基于海底地形数据的特点, 提出多分 辨率海底地形组织模型, 对不规则区域的海底地形进行多分辨率模型构建, 实现了对多波束实测数据的组织管理; 在此基础 上, 提出了多尺度海底地形分级渲染优化算法与海底地形数据空间截取算法, 利用分级渲染与数据裁剪算法实现对海底地形 数据的可视化表达预览和选取服务; 最后, 以典型的多波束测深数据为例, 基于研发平台完成了数据从存储 、组织管理到可 视化预览选取的一体化管理与服务, 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同时可为海底地形数据管理服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钱塘江河口属于强潮河口,具有潮差大、流急、地形复杂和局地潮汐变化大等特点,对潮位控制设计与实施造成较大困难。为解决钱塘江河口水下地形测量潮位控制难题,针对强潮河口的水下地形和潮汐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潮位控制的潮位站布设方案与作业时间要求。实测数据表明,只要合理布设潮位站、选择合适的时间段作业,强潮河口水下地形测量的潮位控制可以达到规范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ERDAS的SPOT5卫星影像正射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岛海岸带卫星遥感调查与评价项目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项目区块地形有一半为山地和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常规的几何校正难以消除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影像几何变形,必须进行正射校正。根据现有数据特点和项目要求,提出了可行的正射校正流程,基于SPOT5物理模型对融合影像进行正射校正,实验校正结果完全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海岸地形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方案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申家双  潘时祥 《海洋测绘》2002,22(3):29-31,34
就海岸地形应用航空摄影方法实现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航空摄影测量中遥感器的选择以及海岸带航空摄影的特点与要求,并给出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海岸地形航空摄影测量的最佳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北高加索陆架边缘的地形特征Ф.А.Ш ербakoB等在陆架地形单元中它的边缘,向陆坡过渡的弯曲区最为独特。在边缘地形的形态构造和形态刻蚀特征中,反映出大陆浅滩的地貌和古地理特点。俄罗斯的某些研究者(其中包括本文作者之一)的论文涉及这些问题(,199...  相似文献   

11.
元建胜 《海洋测绘》2011,31(4):75-78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海岸带地形测量成为一种趋势,在分析现有海、陆图生产技术体系和海岸地形图表示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一体化测图技术进行海岸带地形数据生产的新思路.针对任务调度、立体采集、外业调绘、入库和制图编辑以及质量控制等海岸带地形数据生产的关键工序,进行了一体化测图技术实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海底地形多样化表示与服务,丰富海底地形图表示样式,分析了海底地形图的主要内容,研究了海底地形图可视化表达机制。结合多源海底地貌与底质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颜色扩展联合图形符号、可灵活组合的海底地形图表示策略,给出了水深注记、等深线、深度区、海底底质这4类主要海底地形要素的具体表达方法。试验表明,设计的可视化表达方法能实现不同类型、不同来源、不同质量差异的多类型海底地形数据的有效表达,为海底地形数据的多样化表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山东半岛西北海岸的蚀退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波浪输沙、地形对比等分析,对海岸的动态及变化趋势进行探讨,并根据该段海岸特点提出了防止蚀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水下地形、碍航物的搜寻方式已由过去的单一设备探测向多种设备复合探测转变。介绍了多种复合探测的基本方法和特点。通过沉船、飞机残骸和航道扫测实例,证明复合探测可大幅度增强水下地形测量结论和水下失落物搜寻判别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缩短了搜寻时问,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数字海洋虚拟水下数字地形实现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海洋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实现虚拟的三维水下数字地形模型尤其关键。但常规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ArcG IS等)尚不具备建立大区域数字海洋系统所需的一些关键功能。因此,根据数字海洋的特点,论述了数字海洋系统中实现水下数字地形的若干关键技术,即二重变换数字化技术,等深线到栅格数字地形直接生成技术,以及基于球面的三维地形显示技术等,并以数字南海系统开发作为实例,对提出的技术方法作了具体的实现验证。  相似文献   

16.
厦门岛东海岸的蚀退与防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智勇  蔡锋  和转  苏贤泽 《台湾海峡》2001,20(4):478-483
根据波浪输沙和地形对比,对厦门岛东部海岸的岸滩侵蚀动态及演变趋势进行探讨,并根据其海岸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连云港港区特殊的地理地形和西连岛的地理位置关系,研究了两地之间风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发现了港区内风受地形影响显著,无论风向,或者风速在各方位上分布和季节上分布都比西连岛风复杂,不均匀;两站风速之间对应关系不明显,而风向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港区风在地形作用下产生非线性效应,其结果跟西连岛风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为港区风研究工作开了先河,同时加强了对港区风特点的把握,有利于风灾的防范和风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徐双全  王波 《海洋测绘》2014,34(6):52-55
滩涂地形测绘产品精度直接影响资料分析和应用的准确性,确保滩涂地形测量成果的质量和精度,滩涂地形测绘产品检验工作就尤为重要。简单介绍了滩涂地形测量范围、测量方法、技术标准等,并以上海市滩涂地形测量产品为例,详细探讨滩涂地形测量产品质量检验方法,以指导今后的滩涂地形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19.
精确的海底地形测绘技术成果是人类研究海洋,开发海洋折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海底地形测绘一直采用效率低,成图精度差的单波束回声测量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研究海洋、开发海洋的需要,1994年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引进美国SEABEAM公司生产的SeaBeam2112多波束测量系统是当今世界先进的海底地形,地貌多波速宽幅测量系统,本文介绍多波束测量系统的特点、功能及资料处理方法、流程和参数。  相似文献   

20.
提出基于遥感的影像图和DEM影像图,进行海图地形和DEM等高线数据数字化提取并将提取结果导出到其他GIS系统中的新技术方法。该技术处理速度快,生成的影像图和提取地形数据具有精度高(可达到1 m)的特点。这项新的处理技术可达到提高实际测绘中的劳动效率,降低外业测量人员的野外工作强度,及时更新地理信息、简便地校验测量的质量精度和节省作业经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