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内蒙古阿拉善盟建设的规模最大的年产300万吨洁净煤项目,日前在额济纳旗策克口岸建成,进入试生产阶段。策克口岸北与蒙古国南戈壁省西伯库伦口岸对应,对外辐射蒙古国南戈壁、巴音洪格尔、戈壁阿尔泰、前杭盖、后杭盖五个畜产品、矿产品资源较为富集的省区,是内蒙古、陕、甘、宁、青五省区所共有的陆路口岸。近年来,额济纳旗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2.
为与蒙古国开展矿产资源合作勘查,我国对蒙古国及中蒙边境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矿产科学研究工作。本次研究是在充分收集分析资料基础上在蒙古国南戈壁省汗宝格德苏木进行了野外实地踏勘调查,最终划分了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矿产勘查选区。选区周边有欧玉陶勒盖超大型铜金矿,查干苏布尔加大型铜钼矿和鲁根高勒中型稀土矿;区内为丘陵残山地貌特征,基岩露头较好,有铜、钼和钨高值异常,具有寻找斑岩型铜钼矿的前景,建议开展全面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普氏野马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和蒙古国干旱荒漠草原地带,故又被称为准噶尔野马或蒙古野马。随着畜牧业快速发展、草原的过度开垦、矿业开采侵占和破坏野马的栖息地等多方面因素,普氏野马种群数量不断降低。最后一次野外观察到普氏野马是1969年在蒙古国Dzungarian戈壁。自此,普氏野马仅圈养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动物园内。自1985-2005年,中国从西方动物园共引入24匹普氏野马,放入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新疆吉木萨尔野马繁育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杨维康研究员课题组首次发表文章详细报  相似文献   

4.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734.705公里。全盟东起贺兰山、西至马鬃山,北起嘎顺淖尔,南至腾格里沙漠南缘,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为沙漠、戈壁和荒漠半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共有24个苏木(镇),191个嘎查(村),有人口22.39万。地广人稀,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勘查程度较低资源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理分区的蒙古国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是当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地区。认识本区域的地理分区特点和景观格局对于我国在此区域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分界为基础将蒙古国分为五大地理分区,基于2010年30 m分辨率土地覆被数据和实地调查,得到包含草地景观二级分类的蒙古国景观的空间分布,并依此获取并对比了蒙古国整体及各分区在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上的多种景观指数。分析指出蒙古国整体上呈现由北向南从森林景观,到典型草地景观和荒漠草地景观,再到裸地景观的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纬向递变规律,各分区呈现出与其雨热、地形特点适应的格局分布;在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双重影响下,各分区在地理分异规律、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上有显著差异。基于这一认识分区,还在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和城市发展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资源环境调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蒙古国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区段,但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而蒙古国中部草原地区是主要的荒漠化新扩展区,正经历强烈的草原风蚀沙漠化过程。以戈壁苏木贝尔省首府乔伊尔市为研究区,利用自建自动气象观测站(2019年5月—2020年7月)、集沙仪观测站(2019年8月—2020年8月)及当地气象站(1990—2018年)数据,对当地风蚀沙漠化的风动力条件、风沙流输沙及其他影响因素等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乔伊尔市具有强劲的风动力条件,年输沙势可达735.96 VU,合成输沙势为428.76 VU,合成输沙方向为SSW(195.06°),风向变率指数为0.58,属高风能环境、中等变率双峰风况。(2) 临界起沙风速因受土壤水分和植被盖度的共同影响而随季节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与秋季居中,且相差较小。(3) 地表具有强烈的风沙活动,年风沙流输沙通量可达2.135 t·m-1·a-1,Owen最大输沙量模型适于该区风沙流模拟。研究结果对于蒙古国中部草原区防沙治沙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戈壁分类体系与编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统一的戈壁分类和编目体系,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戈壁的理论基础,也是合理开发利用戈壁资源的前提。到目前为止,只有少量文献或著作提到戈壁或戈壁类型,关于戈壁编目的研究更鲜有报道。为了促进戈壁研究的规范化,本文在参照现有戈壁分类基础上,结合戈壁科学考察成果,根据戈壁的形成原因、地表物质组成与植被类型,分三级建立了戈壁分类体系,并对每一级每一类的戈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在戈壁分类基础上,提出戈壁编目设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戈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蒙古国苏赫巴托省乌波尔塔拉金多金属矿区地质勘查,分析矿区找矿地质特征,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环境和成矿地质条件,为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982-2006年蒙古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HANTS方法对GIMMS NDVI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平滑处理的基础上,对蒙古高原1982-2006年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年平均上升趋势为0.0004·a-1,其中蒙古国的上升趋势(0.0005·a-1)比中国内蒙古(0.0003·a-1)更加显著,而内蒙古多年平均NDVI比蒙古国高0.0433;从不同类型植被NDVI变化趋势看,除森林和戈壁荒漠的NDVI变化趋势较平稳外,草地、农田和灌丛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趋势看,在过去的25年内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原南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和蒙古国中、西和北部的山脉及其环抱的大湖盆地地区,而植被覆盖呈下降趋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高原中部的干旱地带和东部呼伦贝尔地区;从时间推移规律看,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在4个不同研究时间段内(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初和过去25年间)呈增加(包括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均大于呈下降趋势的面积,且其面积按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初的顺序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沙漠》1992,12(2):1-14
兰新铁路通过戈壁地区线路长达1050km,铁路营建后受到戈壁风沙流危害,兰铁玉门段向阳湖、垦场区间长约30公里,危害尤烈。产生的原因是戈壁铁路修建中,破坏地表使蕴藏的沙粒失去掩蔽,成为风沙的来源和加强风沙流活动,并在铁路上形成积沙。经二十多年努力,采取"以林养障(沙障)","林外截沙源,路内消积沙"的防护措施,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区域重力场分为东、中、西三大部分,大兴安岭及其以东地区为镜像异常区,山体重力低,平原区重力高,艾里模式成立;大兴安岭到宝音图—巴彦乌拉山—雅布赖山—阿尔腾山为内蒙中部区,山形异常区,山体重力高,平原区重力低,普拉特模式成立;宝音图—巴彦乌拉山—阿尔腾山以西为内蒙西部区,亦为山形异常区,山体重力高,平原区重力低,普拉特模式成立。  相似文献   

12.
蒙古国是"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的区域,草地产草量的变化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探索适合于蒙古国地区特征的产草量估算最优模型,并对该地区产草量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基于EVI、MSAVI、NDVI和Psn Net四种遥感指数,结合地面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三种产草量估算模型。在模型评价基础上,选择模拟效果最好的基于MSAVI的指数函数模型(模型精度78%),完成2006-2015年蒙古国中东部6省产草量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10年间产草量具有明显的波动趋势,前5年产草量缓慢下降,后5年则波动较大,总体略呈上升趋势。研究区产草量(单产)自西南向东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大部分省份单产均在1000 kg ha~(-1)以上,最大单产地区为肯特省,为3944.35 kg ha~(-1);各省产草量(总量)差异较大,其中肯特省的产草量(总量)最高,为2341.76×10~4 t。研究还发现,中蒙俄铁路沿线产草量变化趋势与研究区6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影像识别的戈壁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戈壁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一种主要地表景观类型。由于戈壁所处地带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不便于实地调查研究的开展,所以目前关于戈壁的研究资料非常少,就现有为数不多的研究来看,现有戈壁类型划分存在交叉问题,难以将戈壁分清,且分类没有从全局考虑。为了促进戈壁研究的规范化,本文首先对戈壁进行明确定义,然后从戈壁分布的气候区、动力条件、地貌特征、地表物质组成、植被、水文与土壤等7个方面,对戈壁内涵进行界定。同时,本文在参照现有戈壁分类基础上,从戈壁的形成原因、地表物质组成与植被盖度角度,分三级建立了一套既考虑戈壁区生态保护与利用,又易于遥感影像识别的戈壁分类体系,对每一级每一类戈壁在影像上表现的特征以及通过遥感影像如何提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2月17~18日,应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亚洲办事处的邀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蒋进研究员参加了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办的"梭梭林可持续管理的最佳实践技术研讨会"。会议旨在交流梭梭林可持续管理的经验和技术,建立梭梭林可持续管理的技术平台,为蒙古国逐渐退化的梭梭林及环境恢复提供服务。会议由韩国森林服务局、蒙古环境和绿色发展部、东北亚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网络(dldd-nean)、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UNCCD)以及韩国-蒙古  相似文献   

15.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产业发展很快,近些年来在我国西北沙漠、戈壁地区也建立了一批光伏发电厂。那么,在沙漠、戈壁上建造光伏电厂有无生态学意义,有何生态学意义呢?本文运用河西走廊的气象资料和民勤沙区的光照观测资料以及植被观测资料,对此作了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1 m~2的光伏电池板转换的太阳能相当于民勤沙区260.75 m~2沙漠植被利用的太阳能。我国沙漠、戈壁面积广大,沙尘暴和风沙流发生频繁。沙漠、戈壁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在沙漠、戈壁上发展光伏产业,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显著的生态学意义:一方面能有效调节地表的热力平衡,防止和减少沙尘暴和风沙流,光伏发电与防沙治沙相得益彰,是一种经济产出和生态防护双赢的产业。另一方面,无需占用耕地和其他可用土地资源,有利于保护国家的耕地"红线"。沙漠、戈壁地区也是多风的地区,光伏发电厂辅之以风力发电均有利于转化、消耗沙漠、戈壁地区沙尘暴和风沙流的动力源,由此减少沙尘暴和风沙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核集团蒙古项目公司日前与蒙古国核能署签订了《古尔万布拉克铀矿开采前期工作协议》。这一协议的签订,为中蒙铀矿资源进一步合作开发奠定了基础。2010年,中核集团与蒙古核能署签订了铀矿资源和核能领域合作备忘录。2011年,古尔万布拉克铀矿床储量报告通过蒙古国矿产资源委员会评审并获得批准,中核集团蒙古项目公司开展了项目可研工作。2012年,项目公司启动环评工作,并根据蒙古《矿产资源法》向蒙古核能署提出了签订《开采前期工作协议》申请,双方经过反  相似文献   

17.
浅谈蒙古国铜矿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安全、稳定的境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落实重要矿产资源储备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周边国家是我国走出去开发利用全球矿产资源的最佳地域选择。蒙古国铜矿是蒙古国的优势矿种之一,本文对蒙古国重要铜矿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勘查与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地位显著,研究其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机理,对亚欧大陆复杂巨系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全球土地覆盖遥感数据和实地考察,对自苏联解体及蒙古私有化以来的1992—2019年,中蒙俄经济走廊土地利用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和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1992—2019年,中蒙俄经济走廊土地利用变化活跃,土地转换面积为361954 km2,主要表现为林地持续下降,建设用地、耕地面积迅速扩张。② 中国部分的林地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2000年后东北平原北部林地增加显著,灌丛与草地、裸地分别净减少13325 km2、16632km2;蒙古国部分的林地、灌丛与草地均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而裸地面积先增后减,苏赫巴托尔省、肯特省、东戈壁省和戈壁苏木贝尔省四省交界地带裸地增加明显;俄罗斯部分的林地持续下降,共减少46742 km2,耕地面积增加8478 km2,贝加尔湖周边裸地增加41417 km2;俄蒙边境、色楞格河流域以及中蒙俄铁路沿线地区存在沙漠化风险。③ 人口、经济、产业结构以及政策等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2010—2018年,人口密度对转为林地的土地影响最大,其解释力q值为0.2597,GDP总量对转为建设用地、裸地、耕地的影响最大,其解释力q值分别为0.9094、0.2234、0.5518。就三国而言,中国部分主要受人口和经济因素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而蒙古国部分则受私有化后超载过牧及开垦耕地的影响,俄罗斯部分主要是砍伐林地和开垦耕地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旨在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部资源》2009,(4):55-55
汉武帝时,曾两次在现内蒙古地区修筑长城。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27年,修缮秦朝的旧长城。第二次是公元前102年,在阴山北部修筑长城,史称"外长城"。在包头北部阴山以外,两条近似平行的长城遗迹向西北延伸。南边一条起自包头市固阳县境内,西越乌拉特中旗、后旗,向西北伸展,进入蒙古国境内;北面一条东起达茂联合旗,西经乌拉特中旗、后旗入蒙古国境内,  相似文献   

20.
蒙古国省级行政单元投资环境评价与投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倩  李富佳  庄岩  程昊  齐晓明  杨洋  季梦晨 《地理研究》2021,40(11):3046-3062
蒙古国作为中国的邻国,两国之间的资源和产业互为补充,贸易合作前景广阔。选择最佳区位和产业来加强对蒙古国的投资,对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是目前研究较为有限,存在着投资环境不明确,投资风险未知,严重限制了对蒙投资和贸易合作。本研究团队对蒙进行了十数年科学考察研究,获得了大量一手调研数据。根据对调研数据及蒙古国区域政策的分析,本研究构建了投资环境评估模型ESE-PRT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资源、交通、政策等方面科学评估了蒙古国22个省级行政单元投资环境,划分了四类投资区,进一步揭示了优先投资区的投资优先产业及主要的投资风险,并针对蒙古国投资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投资对策。本研究结果将为蒙古国重点投资区位选择、中资企业海外布局及中蒙双边经贸合作提供科学支撑,并将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