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谢忠奎 《高原气象》1990,9(2):169-176
通过一年的试验,初步得出参试各变量x_1(灌溉定额)、x_2(灌溉次数)、x_3(头水叶龄)和x_4(保苗株数)对产量y的多元回归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分析了各参试因子对产量的作用,并通过频数分析,筛选了地膜覆盖条件下玉米高于某一产量指标,同时限制灌溉定额或灌水次数的节水增产的优化措施组合。本文还分析了参试因子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评价了地膜的节水效果和增温增产效果,初步探索了地膜玉米的节水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2.
海拔2800m的山区地膜春小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海拔2800m以上的和田县喀什塔什乡科克阿依村进行地膜穴播春小麦与露地春小麦栽培对比试验。地膜覆盖技术改善了小麦生物性状,分蘖数和成穗率大大提高,千粒重也有所增加。除4月15日播种的外,株高、结实小穗数、穗粒数都比露地播种小麦增加,A、B、C三处理比对照籽粒产量分别增加75.5%、82.0%和52.3%,增产效果非常明显。能有效解决低温半干旱山区春小麦生产中存在的粗、旱、冻等突出问题,具有较好的保墒蓄水、增温保温效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是小麦生产再上台阶的一项有力措施,值得在南疆海拔2800m以上的山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1 前言 在朝阳市的“八五”规划中,把因地制宜地发展春小麦列为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首位,计划开发面积100万亩。春小麦生长期为3月中旬至7月上旬,此时正处于干旱阶段,降水量只有50~60mm,且蒸发量大。可见,通过灌溉这一措施来弥补水分不足,是减轻干旱的行之有效途径。这就涉及到在当前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如何灌溉才能达到节水、高产、稳产的目的。2 试验设计和方法 本试验是1993~1994年在建平县太平庄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棉花田间水分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找出了棉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及棉花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确定出新疆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棉田一次适宜灌溉定额。根据试验求算实际蒸散量,利用彭门公式及土壤水分平衡方程,计算求得棉花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及不同年型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棉田全生育期的适宜灌溉定额及最佳节水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5.
根据 1 997~ 1 998年观测资料 ,从热量平衡角度出发 ,论述了土壤深松保墒增墒的物理基础 ,初步探讨了深松条件下田间土壤有效水动态变化规律和保墒作用 .深松改变了近地层水热状况 ,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土壤孔隙度增大 ,可接纳的天然降水增加 ,30~ 50 cm土层含水量比对照提高 2 0 %以上 ,产量平均提高 2 0 %~ 30 % .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土壤深松保墒增产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土壤深松 45cm、30 cm处理打破犁底层 ,1 996~ 1 998年连续进行 2个年度的冬小麦保墒、增产效应田间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土壤深松处理后可减少冬小麦全生育期 0~ 1 0 0 cm的作物耗水量 ,促进根系对 1 0 0~ 2 0 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利用 ,提高冬小麦的产量耗水比 .土壤深松处理能明显增加 0~ 30 cm土层的土壤湿度和含水量 ,降低 0~ 5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 .有利于冬小麦根系、茎、叶的生长发育和总生物量的累积 .土壤深松 45cm处理 2年平均冬小麦增产 7.0 % ,土壤深松 30 cm处理第一年增产 7.7% .冬小麦土壤深松保墒增产效应的适宜深松深度为 30 cm.  相似文献   

7.
前 言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侧边坡区,大部粮播区海拔高度为1800~2600m,年降水量为293.1~622.8mm,年平均气温为5.0~6.8℃,≥10℃持续日数为100~130d,积温为1400~2000℃,山区积温不足1400℃,属高寒阴湿区和干旱少雨区。春小麦是临夏州主产作物,每年播种达4.5~5.7hm2,占全州总粮播面积的33%~40%。高寒阴湿,热量不足,农业气象灾害多,是制约本地春小麦稳定增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就临夏州地膜覆盖春小麦增温增产效应,进行了地温观测和对比试验。试验…  相似文献   

8.
1990~1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荐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晚播回荐小麦覆膜,增温保墒效应明显,可提高地温2~4℃,节水30mm以上,促进了作物早发,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比单作回荐麦增产53.0%,小麦返青揭膜覆于相邻作物带,做到一膜两用,集水调水效应显著,协调了不同作物需水的供需平衡,带田总产8212.5~9125.0kg/hm^2,比单作增产45%~166%。  相似文献   

9.
半干旱区不同颜色覆膜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甘肃省定西市以春小麦"定西新24号"为试材进行试验。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全黑膜覆土穴播(PM-B)、全白膜覆土穴播(PM-W)和裸地穴播(CK)。结果表明:(1)PM-B、PM-W全生育期土壤贮水量差异不明显(P0.05),春小麦生育前期,PM-B、PM-W土壤贮水量较CK分别提高8%和6%(P0.05),生育后期,PM-B、PM-W较CK分别下降13%和14%;(2)PM-B、PM-W春小麦全生育期较CK分别缩短6 d和5 d,开花期以前,各生育期PM-B较PM-W提前1~3 d;(3)拔节期PM-B、PM-W处理春小麦株高显著高于CK(P0.01),乳熟期不同处理则无显著差异(P0.05);(4)地膜覆盖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高于CK(P0.05),PM-B的WUE较PM-W提高1%~10%(乳熟—成熟期除外)(P0.05);(5)PM-B、PM-W单株干物重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接近,较CK分别提早8 d和9 d,最大积累速率较CK分别增大22%和18%,平均灌浆速率(Va)较CK分别提高0.36和0.19 g·千粒~(-1)·d~(-1);(6)PM-B、PM-W的实际产量分别为466.15和456.91 g·m~(-2),分别较CK提高16%和14%。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干旱综合防御集成技术推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底墒效应+土壤深松保墒增产效应+玉米千秆覆盖效应(分覆盖,粉碎还田处理)+有限水分胁迫高产效应集成技术的推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处理,粉碎还田处理的冬小麦发育期的根,茎,叶,穗,总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加,其中粉碎还田处理的增加量明显大于覆盖处理,666.67m^2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9.7%,35.6%,全生育期耗水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4.8%,12.1%,节约灌溉1-2水。  相似文献   

11.
干旱地区春小麦耗水量和节水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春小麦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及其耗水规律,分析了土壤湿度、耗水量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至抽穗是春小麦的水分临界期,抽穗至成熟期耗水量最多,耗水模系数最大;产量与耗水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适宜土壤水分下限为:出苗至拔节期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拔节至抽穗期为60%-65%、抽穗至灌浆初期为55%-60%.灌浆初期至成熟期为50%-55%,本文还对春小麦覆盖地膜的节水增产原因及效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黑河流域春小麦节水增产的技术措施及进一步研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膜下条播冬小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效应,充分利用晚秋和早春的光热资源,提高冬小麦产量,地膜冬小麦成熟较早,也为复播创造了条件。分析地膜冬小麦适宜的播种期和揭膜期。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冬小麦地膜复盖的农业气象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复盖是60年代国外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改善作物地段的土壤水分和热量状况,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在我国逐步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利用山西省两试验点,在1987—1988年冬小麦生长季进行复膜试验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其农业气象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高海拔地区复膜栽培冬小麦是提高其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北方冬麦区节水灌溉的关键时期,借助干旱和灌溉对冬小麦冠层光分布,获取本地化参数,为华北农业干旱预报模型的修正提供依据。采用美国CID公司生产的CI-110型植物冠层分析仪,对干旱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冠层内光分布进行直接测定。结果表明,干旱和灌溉条件下,无论是高氮还是低氮、中氮,平均叶面倾角(MLA)都随生育期的延长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高氮和低氮时,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干旱处理和灌溉处理的冬小麦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DP)都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中氮时,干旱处理和灌溉处理的冬小麦TCDP在开花期和灌浆期都呈现一直上升的趋势。无论高氮还是中氮、低氮,冬小麦直接辐射透过系数(TCRP)的值都随着天顶角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冬小麦TCRP的值随着冬小麦生育期的推进,都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高、中、低氮3种情况下,干旱和灌溉处理的冬小麦每个生育期均呈现随着天顶角角度的增加,消光系数K也增大;高氮时,多数情况下,冬小麦冠层的消光系数K干旱的大于灌溉的;中氮、低氮时,多数情况下,冬小麦冠层的消光系数K干旱的小于灌溉的。干旱和灌溉对冬小麦冠层光分布的影响:灌溉增加了冬小麦的平均叶面倾角(MLA);干旱和灌溉处理条件下冬小麦的TCDP差异较小,TCDP与MLA变化趋势相似,也都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规律;干旱和灌溉处理冬小麦TCRP,无论高氮还是中氮、低氮,都随着天顶角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在7.5°、22.5°时干旱和灌溉对冬小麦TCRP的影响较大,而在37.5°、52.5°、67.5°时对冬小麦TCRP的值影响很小;每个生育期消光系数K均随着天顶角角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the grain yield of irrigated wheat-maize cropping system has been steadily increasing in the past decades under a significant warming climate. This paper combined regional and field data with modeling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the climate in the last 40 year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hanges in crop varieties and management options to crop yield. In particular, w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a planned adaptation strategy to climate change -“Double-Delay” technology, i.e., delay both the sowing time of wheat and the harvesting time of maize, on both wheat and maize y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mproved crop varieties and management options not only compensated some negative impact of reduced crop growth period on crop yield due to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they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crop yield increase.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before over-wintering stage enabled late sowing of winter wheat and late harvesting of maize, leading to overall 4–6% increase in total grain yield of the wheat-maize system. Increased use of farming machines and minimum tillage technology also shortened the time for field preparation from harvest time of summer maize to sowing time of winter wheat, which facilitated the later harvest of summer maize.  相似文献   

16.
旱作春小麦农田蒸散与能量平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蒸渗计等仪器设备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旱作春小麦农田的蒸散耗水状况。得在降水基本正常的年份,农田水分收支基本平衡,农田休闲期蒸发耗水约占期间降水的70%。旱作小麦的实际蒸散耗水峰值期与小麦生理需水峰值期并不一定吻合。与有灌溉条件的春小麦相比,平均日蒸散量偏小。各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系数与平均日蒸散强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地表能量平衡分析表明:潜热耗能占主导地位,乳熟-黄熟生育时段以感热、潜热耗能为主的出现几率各为50%。由于旱作春小麦株冠不能完全覆盖棵间裸地,地表向下的热量传输耗能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地上部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麦-22”为供试品种,利用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大型根系观测系统,研究冬小麦在重度干旱胁迫(≤40.0%)、轻中度干旱胁迫(40.1%-55.0%)和适宜(55.1%-80.0%)3种水分胁迫条件下地上部分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以探索水分胁迫对华北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不同水分胁迫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冬小麦在轻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下,小麦全生育期的天数缩短,株高、叶面积及灌浆速率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3种水分胁迫的株高增长量为适宜>轻中度胁迫>重度胁迫,灌浆速率为适宜>轻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土壤水分胁迫引起冬小麦物质分配更多地向支持生长的茎秆转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水分胁迫,小麦产量将降低,重度胁迫条件下小麦产量为适宜水分条件的69%。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11-2013年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冬小麦种植试验,利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湿度、根长密度、株高、绿叶面积和产量等资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河北固城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2年固城站冬小麦0-50 cm土壤相对湿度>50%为冬小麦适宜土壤湿度。2012-2013年固城站冬小麦各生育期0-80 cm土壤相对湿度<55%时,尽管80-120 cm土壤相对湿度为55%-80%,但冬小麦根系和产量构成要素均较小。冬小麦各生育期0-80 cm土壤相对湿度为55%-70%时,冬小麦根系总量最多,则冬小麦生长发育最好,产量构成要素均较好,总产量最高。冬小麦各生育期0-120 cm土壤相对湿度<55%时,冬小麦根系总量最小,且根系集中分布的深度也较浅,总产量最小。冬小麦各生育期0-120 cm土壤相对湿度>80%时,冬小麦根系总量较多,但总体产量比0-80 cm土壤相对湿度为55%-70%时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