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沙漠化的土地系统模拟为振子系统,对Duffing方程讨论基础上,分析了这一特殊振子的结构组成是造成生态系统脆弱的根本原因,并依据混沌振动规律提出了防治沙漠化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土地沙漠化的形成是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不仅是促进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因 ,同时也是沙漠化的受害者。只有采取合理的符合生态原则的治理活动 ,诸如一系列政策保护与技术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才能实现土地沙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3.
西藏日喀则地区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日喀则地区是西藏自治区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332.89万hm2,沙漠化对区内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及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初步估计全区由此而造成的直接损失,折合人民币约5亿元以上。区域沙物质除来自周围山地外,冰川后退形成冰碛屑物质及冰川运动产生的大量沙物质,是沙漠化土地在河流上游宽谷地区得以广泛分布的重要物质基础。论文从自然和人为沙漠化过程方面进行了成因及趋势的分析。同时,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完整的防护体系,改变生产方式,防止农田土壤风蚀,将减轻冬春草场载畜压力作为防治草场沙漠化的重点及多能互补等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对陕北榆林地区土地沙漠化划分了四种类型及描述了沙漠化土地分布的特点,并对这一地区的沙漠化土地进行了防治区划,为全区制定综合农业区划提供科学依据。沙漠化是土地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植被和土壤逐渐衰退破坏导致沙地出现的过程。当今,沙漠化迅速发展和扩大的特征是以人口的迅猛增长及滥用土地为主要标志,它所带来的对人类生活及环境的威胁,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陕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化严重地区之一,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沙漠化土地的治理区划,对本区沙漠化土地整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土地沙漠化过程中的人类活动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简要回顾了土地与土地沙漠化过程中,指出了人类对土地的特殊需求.引起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土地沙漠化。从三个方面剖析了人类在土地沙漠化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土地沙漠化问题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了人类在土地沙漠化过程中的地位与其主观能动性,给出几点防治沙漠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区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毛乌素沙区在自然条件、沙漠化程度和变化趋势及产业经济发展特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合理地进行区域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是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沙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选取自然条件、沙漠化发展过程及人类活动等方面12个指标,将毛乌素沙区划分为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过渡区、毛乌素沙地腹地典型草原区和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区3个区、7个亚区、12个小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亚区和小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沙漠化土地的防治,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典型区域土地沙漠化综合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胜  李锋瑞  王涛 《中国沙漠》2005,25(5):769-774
土地沙漠化过程是一个由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驱动的复杂过程,因此,沙漠化防治策略的制订必须综合考虑沙漠化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科尔沁沙地为典型研究区,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构建了这一地区土地沙漠化综合管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了该模型的主要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和绘制了人口、种植业、畜牧业、水资源和土地沙漠化5个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流图,阐明了各子系统内部不同变量之间的反馈关系,为进一步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确定该区域土地沙漠化综合管理的优化策略和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灰色预测理论在沙漠化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国定  姚发芬 《中国沙漠》1995,15(4):353-356
本文在农牧交错带沙漠化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库中的部分内容,以榆林县为例,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及GM(1,1)预测模型,分别对该县的人口及沙漠化土地进行预测研究,研究结果为;到2000年,榆林县人口为44.03万人,比1975年净增人口18.05万人,占1975年总人口的69.49%,人口密度达62.39人/km ̄2,比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提出的20人/km ̄2,为干旱地带的人口对土地压力的临界值高42.39人/km ̄2;榆林县重度、中度、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20.6965万ha,15.0126ha和10.7105万ha。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比1975年减少约19万ha,中度沙漠化土面积比1975年增加约4.8万ha,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比1975年增加5.6万ha,总的趋势是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最新的普查数据,首次详尽分析了该区土地沙漠化的类型、面积、分布及危害,通过对其沙漠化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辅以定量方法系统阐述了该区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并探讨了藏南河谷农牧区人为因素在沙漠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分歧由来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陈广庭 《中国沙漠》2001,21(2):209-212
自从Desertification-词引入我国以来,对其概念一直争论不休,尤其含概的范围没有定论,各家所发表的沙漠化国土面积差额甚大,有几倍之巨,使人莫衷一是,也给有关部门决策带来困难,作者认为中国各种风蚀荒漠和荒漠化土地的基本数字是清晰的,只是因为对概念的理解不同,导致究竟哪一部分算做沙漠化土地有争论,其中,最主要的有偏重自然因素的地质历史和偏重人为因素的历史观点的区别,可以通过有益的讨论,统一对概念的认识,求得一致,另外,作者提出把从17世纪初开始的小冰期,气候干冷,沙尘暴频发作为现代沙漠化过程开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纲要)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王涛  薛娴  吴薇  孙庆伟 《中国沙漠》2005,25(6):816-822
根据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代过程、分布特点、发展趋势及其综合防治途径和利用开发方向等,以"保护优先,重点防治,合理利用,协调发展"作为沙漠化防治的指导方针,在考虑自然条件、沙漠化发展阶段与程度和自然条件、资源利用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一致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将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划分为4大区22小区。为因地制宜地沙漠化土地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NDWI的海南岛西部沙漠化信息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海南岛西部沙漠化土地的光谱特征,主要表现为沙漠化土地整体反射光谱率偏高,在TM3和TM5波段表现尤其突出,反射光谱曲线的波峰形态也比其他背景地物更为明显。选择能较好反映沙漠化土地的植被信息(TM4)和土壤水分信息(TM5)的波段,经波段运算得出归一化水指数(NDWI),用以自动提取沙漠化土地信息。运用海南岛西部典型沙漠化区域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利用NDWI自动提取沙漠化土地信息是可行的,正确率达到89.71%。为快速自动提取沙漠化土地信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以期能更快捷地为沙漠化治理决策提供准确的时空变化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陕北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土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1986年、1993年及2003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建立目视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陕北农牧交错带1986—2003年土地沙漠化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土地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了11 843.43 m,面积减少了206 655.21 hm2,表明该区沙漠化面积扩大的态势得以控制并趋于减少;沙漠化程度明显减轻,严重、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逐渐减少,转化为中度和轻度沙漠化,但在区域气候趋于暖干的情况下,面临着沙漠化发展的潜在危险;同时,近17 a来有近291 826.1 hm2非沙漠化土地变为沙漠化土地,沙漠化速度为17 166.2 hm2·a-1,以草地、耕地、林地等土地沙化现象较严重,土地沙漠化的形势仍然较严峻。  相似文献   

15.
阿里地区狮泉河谷、日喀则江当河谷阶地和安多错那湖东侧是西藏自治区沙漠化土地分布比较集中的3个典型区,并代表了西藏高原3个不同的生物气候带。为确定沙漠化对植被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选择这3个典型区内代表沙漠化发展过程的不同地貌类型为调查样地。结果表明:沙漠化造成3个典型区植被盖度显著降低,尤其从潜在沙漠化土地到固定沙丘或半固定沙丘,植被盖度下降幅度最大;3个典型区的现存生物量同样随着沙漠化过程显著降低。同时,沙漠化造成狮泉河谷和江当河谷阶地多年生灌木物种消失,流动沙丘仅有少数一年生植物分布;沙漠化造成原有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发生变化,尤其在固定沙丘逐渐活化,形成流动沙丘的过程中,丰富度指数显著下降。3个典型区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沙漠化前期和后期表现不同,但从固定沙丘至半流动沙丘均为显著性下降趋势。总体而言,从潜在沙漠化土地到流动沙丘,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沙漠化土地治理程度等级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闫德仁  杨文斌 《中国沙漠》2006,26(5):698-703
沙漠化土地治理等级评价指标研究就是对沙漠化土地治理程度分等定级,进行质与量的界定,为科学治理、评价、合理利用和监测提供标准,同时,也是建立防沙治沙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野外调查和有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植被覆盖率为主导因素,以主要建群种的生活型、结构配置、生物结皮和土壤发育等作为辅助性指标,分别制定了我国不同气候区沙漠化土地治理程度指标。体现了指标的区域性、不可替代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对评价我国防沙治沙成果和监测沙漠化土地动态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岩溶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与过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中国南方岩溶区是石漠化广为发展的脆弱生态区域。南方岩溶区土地石漠化的起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地质历史时期其自身环境孕育和存在着自然石漠化过程,在历史时期—现代自然石漠化过程又叠加了人为石漠化过程,人为活动加速、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清朝初、中期是人为活动影响石漠化的重要转折时期,此后人为因素作用比重逐渐超过自然因素的作用比重。岩溶区土地石漠化过程是由植被退化丧失过程、土壤侵蚀过程、地表水流失过程、基岩溶蚀侵蚀过程、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过程合成的地表生态过程,其实质是形成石质荒漠的土地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李振山  包慧娟  王涛 《中国沙漠》2006,26(3):432-439
 沙漠化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沙漠化的治理需要改善社会经济条件,消除不合理人类活动,遏制风沙过程和减少风沙危害。这四方面内容与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态健康一致。沙漠化全面治理的过程正是沙漠化地区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以沙漠化治理为主线,可以构建适合沙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的目标层是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控制层为沙漠化现状、自然条件、人类活动水平、社会经济条件,具体指标共28个,分别用来描述不同控制层的水平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