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基于GIS的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宇  罗智勇  杨武年 《测绘科学》2008,33(1):126-129
经过认真分析传统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方法之后,本文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建立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GIS空间分析生成符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派生数据集,对该数据集重新分类后消除量纲的影响,使得各项指标之间具有量值可比性。最后按照评价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对各成本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专题图。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可视化分析研究,为城市总体规划,房地产开发、居民购房以及商业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艳  鲁小丫  李胜  陈勇 《测绘科学》2018,(5):62-67,86
针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的问题,该文研究了不同地表分类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套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的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集中于地下浅层区域,在未来规划中,结合地质环境,中层和深层的地下空间可充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新区在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带动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此,对广州南沙新区范围内居住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本文基于GIS缓冲区分析技术,以南沙新区的学校、医院、超市、公交站、地铁站、道路、公园等方面作为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GIS叠置分析功能,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加权叠加,并将叠加成果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生成南沙新区居住适宜性综合评价专题图.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可视化,为城市规划、居民选址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
兰州新区自2012年8月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区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本文从绿地/水面覆盖情况、道路通行能力、公园服务能力、居住适宜性分析等方面,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对兰州新区建成区内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以济南市为例,以适宜性理论为基础对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功能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并以MapInfo为平台,运用MapBasic语言进行二次开发,编写相关应用模块,将GIS技术应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功能区适宜度评价。评价中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同时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图形操作功能,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管理,加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准确性,其评价结果可为济南城市发展规划与用地布局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区域城市生长的研究旨在通过数学建模手段,透过复杂的城市现象,揭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内部机制,提炼决定城市生长的影响因素,构建区域地理空间格局。以浙江省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生长层次模型,并计算各地理要素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虚拟城市区位各地理要素的邻近性;利用加权和综合方法,将两者加权综合,得到虚拟区位的城市生长适宜性程度;对获得的适宜性数据进行空间插值,构建城市生长适宜性表面,并对其进行相应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城市生长地理适宜性表面模型与城市实际分布形态相符,可以满足城市生长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7.
以辽宁省某城市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为依托,选取几个与城市居住相关的因子进行研究。首先,应用排队法为各个因子确定权重;然后,采用GIS手段对各项数据进行提取和研究,将结果进行汇总;最后,获取该市的居住适宜性状况,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GIS支持下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点讨论影响城市建设的因素、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和确定权重的方法.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以昆明市为例,介绍如何利用GIS技术实现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今后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城市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和承载力评价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城市土地利用评价与空间监控预警系统的方法,并对系统建设目标、思路、架构以及相关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0.
以平顶山市为例,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在GIS和RS技术支撑下定量分析土地生态适宜性的方法。选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安全因素3个因素层12个因子层构成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关影响因子权重。在ENVI4.5支持下对平顶山市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提取林地、耕地、水体、建设用地多因子图层,在Arc GIS10.0支持下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高度等地形因子。最后通过Arc GIS10.0空间分析模块对相关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结果为:平顶山市最适宜用地占29.01%,较适宜用地占13.53%,基本适宜用地占14.71%,不适宜用地占16.05%,不可用地占26.70%。最后,结合评价结果,针对平顶山建设用地的特征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