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研究区,综合运用RS/GIS手段,分析1984~2011年近30年研究区耕地资源在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利用数量发生了一定变化,总体上耕地面积减少,主要转向林地、建设用地以及草地;耕地资源在空间变化上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为南部变化较大,中部和西部变化居中,北部和东部变化最小;各乡镇耕地相对变化率的总体差异不大,相对比较均衡。研究成果可以为研究区耕地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8年,我国矿产品价格总体处于高位运行态势,但波动十分剧烈。1~7月份,矿产品价格延续自2003年以来的上涨周期,各种矿产品价格屡创新高;但自8月份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能源、金属矿产品价格急剧下滑,煤、铝、铁矿石价格下跌过四成,石油、铜下跌过六成,预示着本轮矿产品价格上涨周期结束,进入回落调整期,非金属矿产品仍然保持缓慢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3.
怀仁县位于晋北高原腹地,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119个县(市、区)排名进入前10名,并跨人中国中部百强县和环渤海循环经济竞争力百强县行列。  相似文献   

4.
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计算得到各省综合发展指数(IDI),并建立IDI和平均灯光指数(ALI)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再利用回归模型估算1992年、2001年和2013年各省的IDI;然后对3个年份的IDI进行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分析,以研究20多a来中国省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①Moran’sI指数均大于0.3,说明IDI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IDI热点均集中于东部地区,冷点均集中于西北部地区,说明总体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②Moran’s I指数呈递减趋势,说明IDI的空间集聚程度降低,热点区向中部推移,冷点区缩小,表明20多a来中国经济发展集聚程度显著降低,贫富差距缩小,省域经济发展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5.
耕地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耕地经济效益的因素具有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本文以哈尔滨所辖市县为研究区,从"投入-产出"角度建立耕地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多层次评价模型计算2001~2009年耕地经济效益。通过2001~2009年评价结果,采用绝对和相对离散系数分析研究区耕地经济效益空间差异变化态势。结果表明,2001~2004年研究区耕地"投入"效益空间差异变化态势为先升后降、"产出"效益空间差异为先降后升、综合经济效益空间差异逐步扩大;2004~2007年"投入"效益空间差异为先升后降、"产出"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都处于下降态势;2007~2009年"投入"效益、"产出"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空间差异皆为先升后降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综合指标法、区位熵、基尼系数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建设用地变化特征和经济效率特征,并基于此划分了建设用地管制分区,提出了差别化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①我国建设用地增量与增速显著,省域差异明显,综合增量与增速可将我国划分为绝对活跃区、速率活跃区、总量活跃区和迟缓区;②建设用地经济效率呈"东—中—西"递减的格局,且研究期内高值区域优势降低,中值区域增速明显,部分低值区域略有上升,省际间总体差距相对合理并呈缩小趋势,带内差距小于总体差距,且东部差距大于中部与西部;③经济基础、产业结构、资本和科技投入强度对建设用地经济效率具有正效应,劳动力投入强度则存在负效应;④全国可划分为8种管控区域,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建设用地变化现状和经济效率水平制定差别化的管控策略。  相似文献   

7.
首先以Sentinel-1A数据为基础,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研究区2019年1月—2021年8月的地表形变信息。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获取8个评价因子的权重。最后基于ArcGIS平台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获取易发性评价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中部;地质灾害高易发性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东部地区以中易发性为主,西部则主要为低易发性区域。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9年与2014年深圳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布局,有利于实现区域土地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运用多种指标及模型从土地利用的综合程度、组合类型和各地类区位意义3个方面来分析深圳市10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交通用地、城镇工矿用地、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但总体变化不大,趋势放缓,各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组合类型上表现为整体功能较弱、类型数少,各区组合多包含城镇及工矿用地与林地,分布集中连片,主导着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程度变化上,整体综合指数较高并有所增加,表明利用程度高且处于持续发展中,但各区之间程度高低不一;区位意义在各区域地类上表现也不尽相同且变化不大。结论:研究区域土地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人多地少态势明显,区域间土地利用结构存在明显分异规律,区域发展协调性不够,利用布局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河北省沽源县1998年、2003年和2008年同期TM遥感影像,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和专家分类器,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图和野外考察资料,对该县近10 a来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参考统计数据,分析其生态治理情况。结果表明:在3个时间监测点内该县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度覆盖和较高覆盖水平,植被覆盖度总体得到提高;1998年9月~2003年9月间植被覆盖处于稳定状态,2003年10月~2008年9月间植被覆盖度提高;轻微提高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原农牧区,稳定区主要为南部低山林区;治理工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时空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粗放利用直接影响耕地生产力,从而危及粮食安全。分析粮食主产区中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对揭示未来中部地区耕地利用及生产力情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土地利用分类角度归纳总结出耕地集约利用内涵,选用全局主成分法评价了中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通过聚类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中部地区各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近10年来中部地区6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升;各省增幅差异较大,增幅阶段性明显;中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各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