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福建琅岐岛土地演化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了闽江口琅岐岛的土地分异、土地演化与地质构造和构造运动、水文泥沙运动以及历史因素的关系,分析了今后该岛土地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大连市沿海滩涂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耕地稀少矛盾尤为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滩涂资源的持续利用已经成为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对滩涂地区的开发利用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滩涂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水深15m以浅的浅海和滩涂面积约1238.02万hm^2,仅占世界浅海和滩涂面积的0.4%。我国沿海滩涂资源为208万hm^2,这是发展我国海洋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大连市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海滨城市,人地矛盾突出,丰富的滩涂资源也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文章在深入阐述大连市滩涂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如何保护利用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研究了闽江口琅岐岛土地资源的形成与特点,把它划分为“1纲3类10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开发利用的原则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田横岛旅游业近年来获得迅速的发展,已从一个荒岛渔村变成了山东沿海旅游景点。为了充分挖掘该岛旅游资源,使旅游业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据该岛的自然环境 及旅游业产业化的经济活动规律,进一步发展田横岛旅游业。本文将从以上两方面论述田横岛旅游业的未来及其产业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岛土地资源的特殊性,制定了适合于有居民海岛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评价流程,给出了有居民海岛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评价方法,并以东海岛为例,对其2006—2010年的土地资源开发强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为弱、较弱、中、较强、强和极强6个等级,各等级所占比重分别为94.00%、3.28%、1.98%、0.59%、0.04%和0.11%。评价结果表明,东海岛2006—2010年土地资源总体开发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海洋盐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产条件,但其整体优势并未得以凸现。文章就河北省海盐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海盐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7.
占全国海涂面积1/5的江苏省海涂,对于人多地少的江苏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科学、合理、综合地开发利用海涂土地资源,将为发展苏北,振兴江苏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东棉花原种场较为成功的开发经验,论述综合开发利用海涂资源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滨海滩涂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提出了滩涂开发利用特征遥感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先利用阈值分割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式解译人工岸线,再定位滩涂开发利用区并对其土地利用进行分类识别,然后通过人工岸线和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揭示滩涂开发利用特征。采用2002—2018年五个时期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天津市滨海新区滩涂开发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潮位影响,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滩涂开发利用特征。截至2018年,滨海新区人工岸线由2002年的146.22 km增加至315.69 km,增加了115.9%;累计围填海350.76 km~2,为滨海新区增加了15.5%的土地资源;滩涂开发利用区新增的建设用地面积为63.43 km~2,超过滨海新区新增建筑面积的20%;陆地区域未利用土地面积仅3.58 km~2,而滩涂开发区内尚未利用的土地为228.05 km~2,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时间上,滩涂开发利用从2002年起步,2006—2014年扩展速度最快,此后明显回落,主要集中于2006—2014年;在空间上则以天津港与南港工业区附近为主。  相似文献   

9.
滩涂围垦是浙江省扩大土地资源的主要出路.通过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土地利用状况、建设用地与滩涂围垦关系等的论述与分析,指出了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建设用地的增长为基础;土地供求矛盾,需要以滩涂围垦来缓解;从而阐明了浙江省滩涂围垦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若干关系.并对浙江省滩涂资源的4个方面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浙江省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5项保障措施,以利于促进浙江省滩涂围垦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中期吴宝华曾对舟山群岛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作过报道,其中提到有数种分布于朱家尖岛潮间带;八十年代初蔡如星等在进行全省海岸带生物调查过程中就该岛潮间带动物做过定点观察。但是对该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生态学研究尚未见专题报告。随着朱家尖旅游胜地的开发和对外开放,搞清该岛生物分布及其资源状况,进行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就显得十分紧迫;在动物区系划分上,该岛正处在北太平洋区的远东亚区和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国—日本亚区的过渡带上,了解该岛的生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在区系区划上也具有一定意义。为此我们于1986年2月到1987年1月对该岛潮间带的软体动物进行了逐月连续采集,获得了丰富的生态学资料。现就该岛潮间带岩相软体动物的群落组成、垂直分布以及数量的季节变化提出报告,以供水产和环保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福建沿海岛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平潭岛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平潭岛为例,分析了平潭岛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土地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福建沿海岛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海洋空间利用年度计划是自然资源部“三定”职责之一,是应对海洋空间资源短缺、空间利用效率低、海洋资源环境损害等的有效措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总量和规模控制,强化自然岸线保有率的约束作用,重视国土空间整治修复和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基于以上自然资源管理改革精神,研究提出了海洋空间利用年度计划的概念,结合海域使用分类对海洋空间利用年度计划的管控类型进行了判别和分析,并构建了海洋空间利用年度计划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福建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福建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基本状况和特征,并对其进行综 合评价。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4.
海岸带土地在高强度开发下变化显著,明确其演化规律和驱动因子,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合理利用海岸带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基于1990-2020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同时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25年和2030年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耕地,土地利用格局演化明显,其中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发生小幅度动荡,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长。(2)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研究区北部增长趋势明显,而南部增长速度缓慢。(3)地形和坡度是影响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但影响程度不断减弱;GDP密度和人口密度是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影响强度逐渐增强;因子间交互作用类型主要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社会经济因子与自然因素中的海拔和坡度交互作用最为强烈。(4)未来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区域将集中于杭州湾南岸、象山县东北部和宁海县南部,生态保护情景能最大程度保持土地利用结构稳定,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相似文献   

15.
台湾海峡海洋捕捞业管理策略和投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天元 《台湾海峡》1997,16(2):239-244
本文收集了1985 ̄1994年福建省在台湾海峡生产的具有代表性的50对拖网渔船、120艘单拖渔船、48组灯光围网渔船、38对大围缯渔船、31艘定置网渔船的技术参数及生产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其适正捕捞力量、经济指标,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1)根据台湾海峡渔业资源,把握正确的投资方向,已成为进一步发展海洋捕捞业的关键。(2)由于台湾海峡的渔业资源正遭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应当限制捕捞力量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环境经济手段。文章结合新时期海洋生态文明领域政策演进的新动向,梳理近年来我国主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实践的进展情况,从系统性视角总结分析国家和地方层面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与法律制度建设的经验和差距。着眼于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完善和地方管理机制的改进需求,从统筹协同角度,建议未来从政策协同、多元机制协同、跨部门协同、跨区域协同和信息资源协同等方面,推动建立完善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补偿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备受瞩目,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得如火如荼,为北极国家能源产量增长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以北极国家为出发点,采用文献梳理法,系统研究俄罗斯、美国、挪威、加拿大等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情况;采用统计分析法,分析北极地区待发现油气资源与已发现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在空间上呈现出极不均衡的特点。伴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突破以及北极航道的逐渐开通,北极国家纷纷加快北极地区油气开发活动的进程,目前北极国家油气开发活动主要在陆地,而未来将逐步迈向北极近海。中国作为北极事物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可以积极与北极国家开展合作,进而参与到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