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航空遥感技术摄制彩红外航片的特点是成本低 ,穿透力强 ,航片图面元素清晰 ,立体感强。但彩红外航片是假彩色 ,存在着一种视觉上的不习惯 ,特别是自然界中广袤的植被在彩红外航片中呈火辣辣地红色 ,镶嵌后的航摄图色彩单调 ,缺乏美感 ,利用计算机技术转换彩红外航片中的色相 ,使彩红外航片接近其自然色调 ,已成为当前各测绘行业处理彩红外航片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2.
李莉华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988,13(1):22-33
本文重点研究航摄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的测定及其应用,比较了两种滤波方法的作用,指出频率域滤波是行之有效的。在MTF应用方面,提出了以线扩散函数的等效宽度(EQW)作为像质评定的一个标准。试验表明,1/EQW与底片的目视分解力有着一定的近似关系。同时,对底片的复制质量也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数字航摄仪DMC的应用为研究对像,以某测量案例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基于DMC的内外业实施流程与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辽宁连山关地区是我国一个重要产铀区,在该区进行过详查找矿和长期地质研究工作。但应用我们开拓的“以航放为主的多源地学信息数字图像综合技术”进行找矿,即使在这个工作程度较高的老矿区,仍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首先是对航空伽玛能谱数据利用数字图像系统进行成矿有利多参数的“假彩色合成,”“均方差复合”和“加权叠加”等处理,提取航放最有利的多参数复合异常,并结合从遥感图像上提取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综合地质及重、磁等数据,进行找矿靶区的初选。 相似文献
5.
将常用的办公软件:Excel、Word等与CASS绘图软件相结合,提供了解决绘图中常见的批量标注、插值和参数计算等问题的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纯手式输入的方式,较好的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来,仪器法观测固体潮获得了广泛的发展。丰富的观测资料各有不同的重要价值。这不仅决定于仪器灵敏度和观测期限的长短,同时还取决于各测站的地理位置。众所周知,测站离海岸远,因海潮而产生的误差影响就小。所以大陆内地各测站的观测资料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基于对上述情况的估计,苏联科学和中国科学院决定在中国腹部地区共同组织了固体潮垂直分力的联合观测。观测地点选定为兰州市观象台。 相似文献
7.
8.
9.
10.
遥感作为一种新技术在中国受到特别的重视。该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并且已经足够成熟,已进入了生产性运用阶段。几年来中央气象局每日在电视台播出的天气预报中就播放有卫星云图,这就告诉亿万观众,遥感技术已进入了日常应用。从事遥感技术应用和发展的中级以上科技人员,已达3000多人,他们分布在中央各部和省的十多个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和一些大学和学院的教研室、研究室,以及传感器和遥感设备的研制部门。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县 (市 )挂图工程是以国家测绘局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及其他多种测绘资料为基础 ,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全数字计算机桌面制图新工艺 ,设计制作科学性强、艺术性高、制作精良的高技术地图产品 ,充分展现地图学理论、制作技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本文以分析西部地区县 (市 )挂图项目中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应用范围及数据适宜性评价为基础 ,提出了数据库应用于地图制图的方案 ,总结了若干技术问题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1月22日)我们召开全面培训县(市)、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干部工作(以下简称"全面培训工作")总结视频会议,主要是对全面培训工作进行总结,交流各地在全面培训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研 相似文献
13.
伴随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高层建筑物不断涌现,在施工和装修期间对高层建筑物进行必要的沉降监测,是控制工程安全的必要保障。但研究如何利用大量的、非等间隔采集的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更加优化数据处理方法,建立符合建筑物沉降规律的数学模型,科学的做好数据处理和预测工作,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针对传统GM(1,1)灰色模型理论在沉降数据处理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通过将数据采集间隔作为变量因数纳入加权处理,克服了传统灰色模型仅适用于等步长数据分析的弊端,取得了良好的数据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李芹;阳春花;梁雪松;王智甫 《测绘地理信息》2016,41(6):40-43
以西藏(东)地区为例,选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根据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选择地表覆盖分类中的水域作为分类研究目标,通过特征分析与流程设计,形成适用于该地区特定影像的面向对象的水域信息提取方案。生产应用测试验证了该方案在地表覆盖信息自动提取方面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应用空间技术研究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盐化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is study applied a computerized parametric methodology to monitor, map, and quantify land degradation by salinization risk detection techniques at a 1:250 000 mapping scale using geo-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haanxi province in China was taken as a case. Multi-temporal remotely sensed materials of both Landsat TM and thematic maps (ETM+) were used as the base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views of surface conditions such as vegetation cover and salinization detection. With ERDAS ver. 9.1 software, the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Salinity Index (NDSl) and Salinity Index (S.I.) were computed and then evaluated for land degradation by salinization. Arc/Info ver. 9.2 software was used along with field observation data (GPS) for analysis. Using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results showed that 19 973.1 km^2 (72%) of land had no risk of land degradation by salinization, 3 684.7 km^2 (13%) had slight land degradation by salinization risk, 2 797.9 km^2 (10%) had moderate land degradation by salinization risk, and 1 218.9 km^2 (4%) of the total land area was at a high risk of land degradation by salinization. The study area, in general, is exposed to a high risk of soil salinization.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目前灰色理论模型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本文分析了PGM(1,1)模型中的参数及其求解的方法;对于建模时前期观测值对后期预测值的影响,引入新陈代谢理论,通过整体最小二乘求解得到模型的背景值。结合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的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新陈代谢的PGM(1,1)模型相比于传统的GM(1,1)模型,在建筑物沉降预测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