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黄鱼病原菌──溶藻弧菌的ELISA快速检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灭活溶藻弧菌(0.05%甲醛,30℃,8h)制成菌苗,注射免疫实验兔获得抗血清。该抗血清经吸附后与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等10株对照菌株无交叉反应,用该抗血清进行溶藻水中溶藻弧菌浓度均低于最低检测限、外观健康大黄鱼肝脏中溶藻弧菌的阳性检出率为20%、患病大黄鱼的阳性检出率为80%,表明ELISA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大黄鱼的溶藻弧菌病,也可能检测无病症带菌大黄鱼。  相似文献   

2.
大黄鱼病原菌——溶藻弧菌的EuSA快速检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灭活溶藻弧菌(0.05%甲醛,30℃,8h)制成菌苗,注射免疫实验兔获得抗血清.该抗血清经吸附后与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等10株对照菌株无交叉反应.用该抗血清进行溶藻弧菌ELISA检测,其最低检测极限为97000cfu/ml.将该方法应用于养殖现场,检测结果为海水中溶藻弧菌浓度均低于最低检测限、外观健康大黄鱼肝脏中溶藻弧菌的阳性检出率为20%、患病大黄鱼的阳性检出率为80%,表明ELISA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大黄鱼的溶藻弧菌病,也可以检测无病症带菌大黄鱼.  相似文献   

3.
溶藻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建立了大黄鱼病原溶藻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方法,溶藻弧菌的特异性抗血清由新西兰兔制备,试管凝集法测定抗血清及交叉反应效价,吸附离心法去除交叉反应,荧光抗体为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现场检测对具典型弧菌病表症大黄鱼病原检出率为100%,表观健康大黄鱼病原检出率为30%,养殖海水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法不仅可以用于已感染发病大黄鱼的快速检测,而且还能用于已感染未发病大黄鱼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溶藻弧菌脂多糖对大黄鱼的毒性与免疫保护性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酚水法从20dm3大黄鱼的病原菌--溶藻弧菌菌液分离出脂多糖(LPS)溶液380cm3,冻干后得到LPS粉末97.6mg.在注射剂量为0.2cm3不同浓度LPS溶液对大黄鱼肌肉注射毒性试验中,LPS注射浓度为0.5 mg/cm3 时, 5d内能引起大黄鱼死亡;当LPS浓度提高到2 mg/cm3时,大黄鱼的死亡率达到100%.以剂量为0.2 cm3、浓度为0.2 mg/cm3的LPS溶液对大黄鱼进行免疫注射,15d后用0.2cm3浓度为9×108 个/cm3的溶藻弧菌进行攻毒试验,40%的大黄鱼获得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5.
大黄鱼溶藻弧菌病细胞病理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患有典型弧菌病症状的养殖大黄鱼(Pseudociaena crocea)的主要组织进行了细胞病理研究,结果显示,患病鱼的肝、肾、脾等组织细胞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坏死现象,严重时整个细胞呈溶解状态。在此基础上对该病的致病机理和致死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黏液的黏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黏液的黏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经营养饥饿、热处理、抗体处理、蛋白酶及高碘酸处理后黏附作用明显下降;在8种碳水化合物的干扰下溶藻弧菌的黏附作用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葡萄糖、果糖、甘露糖能明显促进溶藻弧菌的黏附作用;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黏液中较大分子量的物质有较强的亲和力.这些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黏液存在特异性黏附作用,这种黏附与细菌活力、其表面的蛋白类、糖类等物质以及黏液的化学组成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健康大黄鱼和患溶藻弧菌病大黄鱼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蛋白进行了检测,以研究溶藻弧菌病大黄鱼组织中MIF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MIF在健康大黄鱼头肾、脾、肠各组织中均无表达;MIF在溶藻弧菌病大黄鱼各组织中高表达,表达强度从弱到强依次是肠、脾、头肾,MI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4%、92%。推测MIF在大黄鱼溶藻弧菌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蛤副溶血弧菌间接 ELISA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患病文蛤组织内分离出一株细菌,回归感染试验证明是文蛤的致病菌,经鉴定为副溶血弧菌,灭活后(56 ℃,1 h)制成菌苗,用该菌苗制备兔抗血清,以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HRP-IgG)为酶标二抗,对副溶血弧菌进行间接ELISA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应用间接 ELISA 技术检测副溶血弧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最低检测极限为 1 × 105 cfu / mL.患病文蛤内脏团中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为 80 %,无病症带菌文蛤中的检出率为 15 %,海水中副溶血弧菌的浓度低于最低检测极限.表明间接 ELISA检测法不仅可以用于发病文蛤的快速检测,而且能够检测出无病症的带菌的文蛤,为有效预防副溶血弧菌病的暴发提供了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弧菌病的病原菌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林克冰  周宸  何丽斌  曾志南  陈木  刘家富  周胜利 《台湾海峡》1999,18(3):342-346,T001
从网箱养殖患病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肝、肾、脾等组织分离两株病原菌,进行纯化培养、人工感染、药敏试验及菌种鉴定等研究,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致病菌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药敏实验的结果表明,氯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对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溶藻弧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PCR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弧菌toxR基因的高变区序列设计1对扩增片段为161 bp的引物,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地检测溶藻弧菌,每个PCR反应检测的敏感度为0.01 pg的DNA和3.7CFU的细菌.用溶藻弧菌人工感染大菱鲆,以建立的PCR方法检测感染鱼的肝、脾、肾阳性检出率为100%.该方法可用于对感染溶藻弧菌的水生动物疾病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1.
养殖大黄鱼副溶血弧菌的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军  鄢庆枇  苏永全  马梁  邵勋 《台湾海峡》2001,20(3):346-351
本文建立了网箱养殖大黄鱼病原菌--副溶血弧菌酶联免疫吸附法,也即间接ELISA快速检测方法.用0.5×10-3(V/V)甲醛、30℃作用8h灭活病原菌制成菌苗.用该菌苗免疫新西兰兔获得特异性抗血清,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IgG为标记第二抗体,对副溶血弧菌进行间接ELISA快速检测,其最低检测极限为5×104CFU/cm3.现埸检测养殖水体中没有副溶血弧菌检出,患病大黄鱼肝脏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为70%,外观健康大黄鱼肝脏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为20%.现埸检测结果表明间接ELISA检测法不仅可以用于患病大黄鱼病原菌的快速检测,而且能够检测出无病症带菌大黄鱼.  相似文献   

12.
3种致病弧菌感染对大黄鱼7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溃疡病主要由3种致病弧菌引起: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弧菌V. harveyi和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olyticus。为了解大黄鱼抗病原菌感染的免疫反应机理,对其疾病防御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实验将健康的大黄鱼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注射0.2 mL的哈维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及灭菌生理盐水。在人工感染后的第0,1,2,4,7,10,13,16,20天分别采样,通过测定每组大黄鱼血清中7种免疫相关酶活性,比较这3种致病弧菌对大黄鱼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感染后的1~10 d,实验组大黄鱼血清中血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变化,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逐渐升高最后趋于-致的现象,且不同病原菌之间存在-定的时效差异。 碱性磷酸酶(AKP)对入侵体内的哈氏弧菌反应较敏感,ACP、POD和MPO对溶藻弧菌反应较敏感,LSZ和PO对副溶血弧菌反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3.
海洋放线菌对大黄鱼病原弧菌的拮抗作用和抗菌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病原弧菌的拮抗放线菌筛选和人工诱变基础上,选择出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副溶血弧菌(V.paradaemolyticus)同时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4株放线菌,采用琼脂块法测定4株放线菌的抗菌谱,并检测4株放线菌分别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液中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4株放线菌的抗菌谱均较窄,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对2种病原弧菌都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从福建宁德地区患病大黄鱼肝、肾、脾等组织分离出3株病原菌,进行纯化培养、人工感染、药敏试验及菌种鉴定等研究,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其中2株致病菌归为哈维氏弧菌,另一株为腐败假单胞菌。药敏实验的结果表明,氟哌酸、环丙氟哌酸、氯霉素、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对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官井洋野生与养殖大黄鱼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应用矣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对取自福建宁德官井洋海区养殖群体和野生种群各20尾大黄鱼的9种同工酶15个基因座位于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眼球中浮酸脱氢酶(LDH)酶谱表现为LDH的经典模式即有5种谱型LDH,在氙检测出的15个基因座位中,野生种群样品的编码苹果酸怪酶(sMDH),苹果酸酶(ME)和琥珀酸脱氢酶(IDDH-1)的3个基因座位具有多态性,养殖群体中仅发现1个基因座位具有多态性(IDDH-1)所检测的野生种群比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高,但从总体上平高,但从总体上来说,官井洋大黄鱼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表明该种群已出现了种质退化现象,因此,进行科学的遗传管理对保护和恢复大黄鱼资源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养殖大黄鱼生化组份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测定了厦门火烧屿养殖大黄鱼成、幼鱼肌肉中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生化组份,并计算其比能值;分析了肌肉蛋白南中17种常见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成鱼肌肉蛋白质占18.9%(湿重比,下同)脂类为3.11%,糖类为1.62%,水份占75.30%,灰份为0.95%。比能值为5.97KJ/g,E/P值为31.62KJ/g。幼鱼肌肉中占75.30%,灰份为0.95%。比值为5.98KJ/g,E/P值为3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