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震(前)兆远场异常与德令哈6.6级地震临震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要叙述了2003年4月17日发生在青海德令哈6.6级地震及异常台站概况。采用甘肃省内11个地电台共61个测项(其中电阻率28个测项、自然电位28个测项、大地电场5个测项)及地震活动空间扫描图像(频度场、6值、GL值)进行筛选,从中检索到了15项异常指标。经对数据的处理与临震异常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震(前)兆异常信息的出现为6.6级地震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临震异常判据;这些异常判据也可为将来地震的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松潘7.2级地震前后四川省水氡点的测值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震前距该地震震中110公里范围以内的松潘川主寺和茂汶吉鱼寨两泉点的测值具有短期和临震异常,距该地震震中300公里以外的姑咱泉点测值具有区域性的临震突跳异常,康定泉点的测值具有区域性异常变化,并提出了松潘7.2级地震的水氡异常模型。文中还对上述四个泉点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水文地质条件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对玉门Ms5.9地震前的原震区历史地震进行了简要叙述,并用地震活动性各项异常指标作了趋势判定,对地电前兆临震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甘肃12个地电观测台32个测项中检索到了7个地电观测台13个测项电阻率(电磁波)有异常存在,同时地震活动性频度、C值、6值、GL值、η值在玉门5.9级地震前也出现了中、短临异常。利用这些异常现象分析研究了玉门5.9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趋势异常和前兆临震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10日台湾台东海外(23.1°N,121.4°E)发生MS7.0地震,福建水化地震台网震前有多项前兆数据出现异常变化,异常测项随着临震而增加。水化短临异常较为显著,出现趋势性上升的短期异常、震荡的临震异常、破年变异常、下降型异常等。除水温在震后1个月逐步恢复正常外,各测项或在临震或在震后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利用乌什地震台与阿合奇地震台形变和流体数据,采用动态分析、形态法,对新疆于田MS 7.3地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于田MS 7.3地震前,乌什地震台与阿合奇地震台形变和流体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趋势异常和短临震异常;趋势异常以趋势性转折和打破年变为主,短期异常表现为部分测项速率变化及倾斜矢量打结,临震异常以震前几天出现数据突跳、掉格和曲线畸变为主。  相似文献   

6.
朱成英  陈玲  崔勇 《内陆地震》2006,20(4):342-352
选取距卡帕尔-阿拉善4号井300 km范围内的3次5级地震,400 km内的3次6级地震,约600 km内1次7级地震、1次6级强震群作为震例资料,分析了这些地震前卡帕尔-阿拉善4号井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①对于5级地震,50.0%测项出现前兆异常,水化学、水动态异常各占50.0%。这些异常的58.3%表现为中期异常,41.7%表现为短期异常,无单独临震异常,也无叠加临震异常。异常变化幅度大而明显,且以趋势性上升或下降为主。硅酸和硫酸根在同一地震前异常时间与异常形态相似。②对于6级地震,33.3%测项出现前兆异常,其中水化学异常占38.9%,水动态异常占16.7%。出现的异常57.1%为中期异常,28.6%为短期异常,14.3%为临震异常。异常形态多为脉冲突跳,而仅有少数为趋势性高值异常。各异常项目之间有一定的同步性。③对于7级地震或6级强震群,37.5%测项出现前兆异常。出现的异常83.3%为中期异常,16.7%为短期异常。异常幅度大而明显,异常形态以单值突跳或趋势性为主。  相似文献   

7.
江西九江5.7级地震前宁波台水温、水位异常现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永平 《华南地震》2006,26(4):86-91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江西九江发生了5.7级地震,震前宁波地震台水温测值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短、临异常。短期异常首次出现在震前5个月,主要表现形式为脉冲式向上突跳,震前2个月另17天开始又出现了不规则“锯齿状”形态的异常,持续时间长达1个月半之久,出现了大小6次突跳,这是自该测项观测以来所没有碰到过的;据此,对此次地震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短期预报。临震异常表现为一个“方波”形态的异常现象。宁波台的水位也出现了临震异常。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讨论了某些强震和中等地震前有代表性的地电阻率临震突变现象。研究了地电阻率临震异常的时空展布特征,并将这些现象与地震活动性、应变资料、地下水位及水温等资料作了对比。还讨论了地电阻率临震异常与震源机制解、发震断裂等的关系。阐明这些事实与地电阻率临震异常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在空间上的一致性,从而对地电阻率临震现象作了某些解释,认为地电阻率临震异常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它们可能是构造应力场迅速变化及由应力变化而引起的地下水的组分和状态变化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时指出,由于强震前地电阻率临震异常分布的不均匀性,能记录到异常的台站仅仅是一部分,这就给捕捉临震异常增加了难度,必须建立一定密度的台网进行长时间连续的观测。至于中等强度地震的临震信息,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地震前,且在靠近震中的特定台站才可能记录到。  相似文献   

9.
朱航 《四川地震》2002,(4):19-21
在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特大震发生前数日内。攀枝花仁和地震台钻孔应变测值与应变仪钻孔内的水位测值出现大幅临震异常。叙述了对异常的发现,判断与地震预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地震震例异常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兆苾  张国民  何康  张来平 《地震》2006,26(2):29-37
以1986~1999年中国大陆地震震例为基础, 对中国大陆及其不同分区的测震和前兆异常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研究结果认为: 地震异常数目、 异常站点和项次百分比随着震级的增大而增多; 震级高异常出现的时间早, 异常范围大; 中期异常多于短期异常, 短期异常多于临震异常, 目前还缺少较多有效的观测到短临异常的方法。 测震中的频度、 空区、 b值、 缺震、 条带、 地震窗、 前兆震(群)、 地震活动分布、 应变释放测项和前兆中的水化学、 水物理、 地形变、 地电测项是出现较多的异常测项。 不同的区域异常出现率高的测震和前兆测项不同, 显示出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The data of hourly measurements of ionospheric parameters in Petropavlovsk-Kamchatsk are analyzed for the period 1998–2002. In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near-surface atmospheric quasistatic electric field Ez, earthquake precursors in the form of anomalous negative bays have been found earlier. In some cases, anomalously high sporadic layer Es, interpreted as an ionospheric precursor of an earthquake, was observed simultaneously with anomalous negative bays in Ez. All these cases were correlated with earthquakes of different magnitudes which occurred with a significant time delay (more than five days) after the precursor appearance. Based on the whole data set (including those for simultaneously measured Es and Ez), empirical dependences linking the prediction time of a precursor, earthquake magnitudes,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observation point to the epicenter, are presented. It is shown that these dependences are close to those obtained earlier for long-term earthquake precursors in near-surface geophysical fields of the same seismoactive region. Estimates of the prediction time for earthquake precursors on the boundaries of preparation zone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2.
西藏玛尼7.5级震与云南的远场前兆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继登 《地震研究》2000,23(3):307-313
远场前兆,是一种场兆,它是地壳构造活动的反映,往往也是强震连发的异常表现,它显示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增强作用。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大震后,云南省的前兆异常突出。前兆异常分布广,异常种类也多;有新的趋势性异常出现,持续多年的继承性异常也很多,有些前兆异常幅度类似于孟连、武定、丽江三次强震前的异常图象。1997年7~9月,这些趋势性异常或继承性异常出现转折与恢复,一些短期异常也趋于结束。如果说云  相似文献   

13.
姚安6.5级地震前云南倾斜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仲全 《地震研究》2001,24(4):301-306
对姚安6.5级地震前云南地区的地倾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论述了震前前兆信息的异常特点,总结了震前倾斜场的异常变化特征:1、异常幅度大、异常面积广;2、趋势性异常地域相对集中;3、短临异常出现的时间相对集中;4、震前异常具有明显的阶段性;5、异常方向具有一定的指示性。最后对倾斜观测及地震预报作了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甘肃省各种前兆资料的分析,发现玉门5.9级地震前地电、地磁、应力和应变、地下流体及水氡和气氡等多种测项都有异常显示。研究各个测项的异常时间、幅度和异常台项的分布后,得到此次地震的中期和短期异常特征,对中强震的短期预报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闫伟  王海涛 《地震学报》2019,41(6):769-777
本文将动态时间规整方法引入到地震观测资料的形态匹配分析中,以解决因时间尺度不一致的两列观测数据无法定量比对的问题。基于动态时间规整技术方法原理,通过测试数据验证了动态时间规整方法的可行性,并利用云南西部地区的断层实际观测数据,分析了1996年丽江MS7.0地震前的跨断层观测数据异常形态与当前数据异常形态的相似性问题。结果表明:① 动态时间规整方法可用于地震资料时间长度不一致时的相似性匹配;② 时间不一致的两列观测数据可用累积规整路径距离来定量表征,累积距离越短,曲线形态越一致;③ 动态时间规整方法可用于给定模板的前兆数据相似度的计算机自动提取,可提高当前仅依靠人工判别的工作效率;④ 从模式识别的角度考虑,当前下关跨断层水准观测数据变化形态与1996年丽江MS7.0地震和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的水准数据变化形态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body strain observation data at Liyang and Xuzhou stations, the Correlation Dimension D2 and the second-order Renyi entropy K2 of the attractor are calculated and studied. In addition, a new method of evaluating the longest predictable time of precursor attractor is advanc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certain anomalous criterion rule. 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the body strain precursor attractor is one of the chaotic attractors and it has some determinate change rules such as the dimension declines before an earthquake and the number of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on which the variation of the system depends is within the range of 5 - 12. The conclusion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longest evaluated predictable time of the body strain attractor is 213 days at the Liyang station and 342 days at the Xuzhou station. It is clear that this research can be of great reference value for recognizing the nonlinear behavior of precursor attractors and for evaluating the predictability of different precursor  相似文献   

17.
对2008年四川汶川8.0级、2010年山西河津4.8级、2009年原平4.2级和青海6.4级地震前,山西形变台网在水管倾斜仪、伸缩仪和体应变观测资料中出现的异常变化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总结震前形变数字资料中的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8.
地磁与地电混合观测台地磁的地电测数干扰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震前兆观测台网中地磁与地电观测仪器经常相距很近。 而地电台每小时加电观测一次, 由于电磁感应, 使得地磁观测资料有间隔为1小时的高频干扰, 使得地震前兆信息或其他地球物理过程产生的异常信息在地磁数据分析中难以分辨。 经过分析这些干扰信息特点, 提出了采用Fourier变换在频率域中将高频干扰进行滤除和采用与典型干扰波形相关的方法去除地电测数干扰, 该文对安徽蒙城地震台的观测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很多中国大陆地震前兆观测台具有类似的干扰, 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The MS=8.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west of the Kunlun Pass on November 14, 2001. It is the greatest earthquake occurred in China since the last half of the century and is an important event in recent seismic history of China. Some specialists consider that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area where the earthquake monitoring capability is lowest in Chinese mainland; no striking precursory seismicity was found. The study on the precursory seismicity before the earthquake has not b…  相似文献   

20.
金安忠 《内陆地震》1993,7(2):197-208
讨论了自1976年唐山地震后,在华东地区地电阻观测台网范围内发生6级强震前ρ_s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对观测值ρ_s的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性、岩石体积应变以及应力降等的关系作了对比。指出它们之间在空间上存在有一致性,且在时间上有同步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ρ_s的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性有关。这说明在某种程度上,ρ_s异常可视为异常信息。ρ_s异常持续时间较短,幅度较小,异常数目也相对较少,空间分布呈散射状,且异常形态的叠加小于唐山大震前的ρ_s异常叠加值。表明使用ρ_s观测方法预测中强地震比预测强震要困难得多,因此目前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观测台网的监测能力,增大台网的密度,并通过深入研究震源区周围异常特征、改善观测台站条件来完善地震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