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瞬变电磁法在阳泉二矿探测积水采空区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瞬变电磁法(TEM)具有简便、快捷、对低阻体敏感等优点,在寻找地下水,查明采空区,探测岩溶发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以TEM法在阳泉二矿的应用为例,分析了其探测积水采空区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瞬变电磁法是目前工程勘察中应用较广的物探工作方法之一。利用瞬变电磁法对河南某煤矿采空区进行探测,在已知采空区及非采空区进行了方法有效性试验,发现工区内低阻异常为积水采空区反映。对探测区二1煤进行视电阻率顺层切片图,根据各测线异常情况,最终推断区内采空区范围,基本查明测区内含水采空区的分布范围、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群 《物探与化探》2012,(Z1):107-110
云支线旧高山段某处出现大面积的采空塌陷区。为确保安全运输,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通过方法有效性实验,确定了勘探方法及工作参数,决定主要采用工作效率高、探测效果好的直流高密度电测深法,在有条件的地段辅助瞬变电磁法探测,进一步确定异常区的范围和性质。勘探结果表明,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确保了解释结果的可靠性,提高了物探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瞬变电磁法对襄垣煤田采空区及塌陷区进行探测,在已知采空区及非采空区进行了方法有效性试验,发现工区内低阻异常为积水采空区反映。结合已知资料,判断区内可采煤层(3号煤层)采空深度为144~324 m,采空区东侧较浅,西侧较深,与煤层倾向相吻合。在3号煤层埋藏深度260 m处作视电阻率水平切面,并根据各测线异常情况,最终推断区内采空区范围,也初步查明了煤矿附近居民房屋出现裂缝、地面下陷等地质灾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灵石县宏石煤矿是由四家独立的小煤矿整合而成的新型股份制煤矿,区内可采煤层为5层。由于前期的开采,遗留下大量的采空区及小窑。为查清采空区范围及其富水状况,采用瞬变电磁法对矿区实施了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查工作。根据现有物探资料可知,该区的视电阻率曲线类型为HA型,其中第四系底界面为低阻分界面,奥陶系石灰岩的顶界面为高阻界面。通过建立已知充水与未充水采空区的地电模型,总结出该区煤层采空充水区与导水断层裂隙带的电阻率变化规律,并以10、17、25Ω·m作为确定各煤层采空区与断层强、中、弱富水性的阈值,推断出2号、4号、6号、9号、10号各煤层采空区范围及富水性。经验证,解释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煤矿老窑采空区探测一直是煤田地质勘探的难点。文章从目前探测老窑采空区的主要工作方法研究入手,分析了采空区地质及电性特征,采用瞬变电磁法对甘肃河西某煤矿浅部老窑采空区进行了探测,合理解释了低阻异常,圈定了采空区边界。结合二维地震解释成果及区内其它已知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方法分辨率高、对低阻地质体反应灵敏,能够较好的解决采空区探测等地质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活性炭测氡法探测采空区的基本原理。用测氡仪器测量其氡的衰变子体放射出伽马射线的强度,从而了解氡气浓度的高低,便可知采空区的位置。根据采空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利用瞬变电磁法,通过分析拟视电阻率断面图,准确地探测出了采空区的位置。以探测山西省西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东曲矿采空区为例,来说明活性炭测氡法和瞬变电磁法在探测采空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孔中物探方法是近几年行业研究的热点,考虑到金属矿上应用较成熟的地-孔瞬变电磁法具有径向探测距离远,数据信号不易受地面电磁干扰影响等特点,将其应用到煤矿积水采空区探查领域。采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对钻孔不同方位的积水采空区模型的总场响应、异常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总场三分量对积水采空区反映明显,异常场三分量形态组合能判别异常体的方位。采用等效涡流原理,研究了利用异常场三分量来反演异常体的位置、倾角和规模等参数的空间定位算法。通过不同方位的理论模型测试,不同时刻的反演等效电流环大小、位置的组合能反应含水采空区的空间位置及规模。最后在陕北某矿针对已知含水采空区开展地-孔瞬变电磁法探测试验,采集的三分量信号光滑可靠,且异常反应明显,并对不同时刻的异常场三分量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反演结果与实际采空区位置和规模基本一致,证明该方法可作为煤矿钻孔中探查积水采空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瞬变电磁法的原理及应用,并解译了在探明采空区工作中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调查和监测山西省中部某个变电站周边采空区的活动情况,使用瞬变电磁中心回线法前后三次进行探测,探测结果显示每次采空区范围在不断扩大,地面出现明显的下沉和塌陷,说明该地区极不稳定。通过瞬变电磁法可以快速获得浅部至中、大深度地层的电性信息,能够较好地解释采空区地质问题,取得令人满意的探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刘益永  董哲 《吉林地质》2012,31(1):93-97
瞬变电磁法在煤炭勘查工作中应用已经很普遍,特别是在煤矿采空区及积水采空区勘探中应用效果更加明显。瞬变电磁法在煤炭勘查工作中应用要从孔旁实验入手,了解全区地质概况,为异常解释建立理论模型,结合实测数据处理,获得大量的定性、定量数据,通过图件上的异常特征分析,局部异常的认识,结合煤系地层的物性特征分析解释其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12.
瞬变电磁法(TEM)具有施工方便、快捷、对低电阻率地质目标体反应敏感等诸多优点,在寻找地下水源、查明采空区及探测岩溶发育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简述TEM工作原理、方法的基础上,论述了TEM法在我国多个矿区复杂条件下,对积水采空区和地层富水区的水文地质勘探实例。结果表明,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后,勘探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为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海燕  周志林  董哲 《吉林地质》2012,31(1):88-92,106
应用瞬变电磁法确定煤矿采空区及积水采空区十分准确,本文介绍了应用该方法确定某煤矿采空区及积水采空区。首先确定煤矿各种围岩阻值,通过钻孔孔旁视电阻率ρτ曲线与钻孔柱状对比,为异常解释建立理论模型,根据瞬变电磁实测数,通过分析,结合煤系地层的物性特征分析,确定煤矿采空区及积水采空区。  相似文献   

14.
瞬变电磁法在红柳园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希刚  贺建国  赵翠萍 《铀矿地质》2009,25(4):228-235,252
通过对红柳园地区瞬变电磁测量结果的分析,结合地质、重磁等资料,划分了测区盆地基底构造单元,查明了找矿目的层的地层结构、埋深、厚度及空间展布特征,解释了断裂构造。后期钻探验证表明,所提供的测区深部地质资料准确可靠,节省了大量的钻探工作量,达到物探先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16.
天然源面波勘探是从自然界的各种微小振动中提取出瑞雷面波,经过面波频散曲线的反演得到岩层速度结构,达到推测地下岩层和构造分布状况的目的。该方法克服了人工源激发困难的问题,对场地适应性强,有效探测深度较大,探测结果具有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文章以扎西康矿区采空区勘察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天然源面波法特点、优势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浅析小浪底水库蓄水对库区济源段煤矿采空塌陷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浪底水库建成运行后,引起区域地下水位抬升,库水通过一1煤底板和其采空区顶板裂隙进入其它煤层和采空区,造成采空区顶板岩石的软化,引发地裂缝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煤矿生产的安全。本文就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对库区济源段煤矿采空塌陷区及煤矿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申建平 《地质与勘探》2016,52(6):1147-1151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前生产过程中遗留的煤炭采空区是目前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发展现状,接着从煤层被采空前后力学变化特征的角度分析了煤层不同开采程度下力学性质的变化,并结合煤矿生产经验给出了煤层不同开采程度下的采空区填充属性,为煤炭采空区电性特征的定性分析打下了基础。然后,对煤炭采空区的电性特征进行了定性分析,总结出5种煤炭采空区的电性特征,即1)电性层横向不再连续,出现局部低阻和高阻异常;2)煤层对应的低阻区域呈现出纵向扩展的趋势;3)煤层与围岩电性界面紊乱;4)低阻区向上延伸形成纵向低阻带;5)电性层不再具有层状特征,电性层序与正常地层层序不再对应)。最后,利用郴州市鲁塘煤(石墨)矿区采空区的实例,说明本文煤炭采空区电性特征的定性分析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符亚鹏  姚志刚  方勇  陈先国 《岩土力学》2016,37(Z1):117-125
为探明下伏薄煤层采空区地层中隧道施工对地层的扰动以及衬砌结构受荷特性,采用离散元颗粒流软件,从细观角度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应力变化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在室内开展模型试验量测了下伏煤层采空区地层隧道衬砌背后土压力以及二次衬砌结构内力(轴力、弯矩),分析了特定围压下间距对土压力和二次衬砌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下伏煤层采空区地层因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松动区呈“O”形分布,隧道下伏围岩颗粒接触力反而小于隧道上覆围岩;洞周允许位移越大,颗粒接触力链间断区域越大;间距越小,颗粒接触力链间断区域越大,当间距大于2.0D(D为隧道跨度)时,下伏采空区对隧道围岩颗粒接触力影响逐渐消失,降低了地基反力,间距越小,降低程度越高;二次衬砌内力分布有一定的离散性,二次衬砌裂缝最先出现在拱底,是隧道主体结构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