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办公活动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选择广州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办公活动增长趋势的基础上,对广州办公活动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办公活动整体集聚程度有所下降,但市中心的就业密度集聚上升,就业密度增长速度在空间上不连续。广州市办公活动空间分布呈现出与西方国家大都市办公活动空间分布不同的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政策是形成广州办公活动空间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西方区位理论在目前阶段还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服务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服务业正在成为不同大洲和国家大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不同规模、类型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也被视为塑造大城市内部经济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基于此,本文从空间分布格局、区位选择偏好、主要影响因素等3个方面对国外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结论包含:①集聚与扩散的解读是区位研究的核心。②交通要素在集聚与扩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③研究视角趋向微观化。④强调地方政策、人居环境等非经济要素对于服务业的影响。⑤开始关注社会公平。最后,本文针对中国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研究与实践提出:应加强基于企业个体数据的演化规律探讨,推动地理空间分析的社会经济转向以及有机嵌入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北京城市办公活动空间集聚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秋  贾磊  孟斌 《地理研究》2010,29(4):675-682
运用空间分析技术,以北京城区范围内的976个写字楼点位为基础,辨析城市办公活动空间集聚区的存在状态、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为研究北京城市办公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提供方法借鉴。研究认为,北京城市内部存在明显的办公集聚区,并且空间偏向差异显著,一级集聚区多沿交通线分布且集聚方向与交通线方向一致,近3/4的办公活动集中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只有1/4分布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形成与西方国家大城市的办公活动集中分布在市中心的不同特点。究其原因,第一,经济功能分化催生办公活动空间集聚区的产生;第二,行政区界限成为办公空间扩展的天然屏障;第三,城市功能定位引导办公集聚区分布。CBD、金融街、中关村和上地是北京城市内部具有代表性的办公集聚区。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乡村景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西方国家近20多年来乡村景观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单回顾与总结:①乡村景观变化;②乡村景观感知;③乡村景观保护;④乡村景观评价;⑤乡村景观规划;⑥乡村景观中的性别研究.总的来看,欧美乡村景观研究融合众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围绕乡村发展中面临的生态与文化危机,从多个视角进行探讨,尤其是对景观的社会、文化解释以及人的行为研究近年来明显增多,扩大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值得我国学者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市办公活动空间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景秋  郭捷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225-1232
以北京城市办公集聚区为调查范围,选取公司周边绿化、交通、商业配套设施状况以及公司所在地整体环境感受4项主观评价指标,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城市以写字楼为载体的工作场所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认为,北京城区办公活动空间满意度综合评价良好,其中对商业配套设施最为满意,对绿化状况最为不满。从被调查的6个行政区看,位于前3名的分别是朝阳区、丰台区和东城区,海淀区因交通、商业配套不满意导致其综合评价为合格;从满意度的空间分布来看,北高南低,并向北和东北方向延展,形成岛状和片状高值区,与北京办公集聚区空间分布特点一致。城市工作者需要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对于北京城市工作场所的满意度研究,将有助于对城市从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出发进行规划和建设。北京城市今后应注重对办公空间的整体规划,并依据功能定位和作用进行重点建设,从地方文化入手建设有中国特色和北京特点的办公空间,以办公空间优化引导北京南北城区之间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办公空间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别从区位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等角度入手,总结了西方早期上述理论体系中办公空间研究的相关内容,并从办公空间的区位特征、集聚与扩散及其空间结构形成机制等方面对西方战后在办公空间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还对西方办公空间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西方的研究进行了述评,以期为我国相同领域研究的开展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国家中心商务区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简要回顾了西方国家大都市中心商务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了当代中心商务区的空间演变特征和规律,以期对中国城市的建设与规划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绅士化是城市更新的一种方式。对城市生活空间重塑、居住空间分异、社会组织结构变迁及城市中心城区复兴有深刻影响。西方社会的绅士化已经有过一段很长的历史,关于绅士化研究的文献也很多。这些文献试图从不同的研究角度阐释绅士化的机制、过程、影响等。本文旨在介绍西方学者在各个时期.从不同角度对绅士化现象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960年代以来西方关于城市蔓延研究的重要文献进行回顾,对于城市蔓延的定义、度量方法、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不同时期的动力机制解释以及对蔓延的控制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对西方城市蔓延研究的贡献与不足进行了评价,并就城市蔓延研究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并购投资区位选择机理与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加伟  陈雯  张鹏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1):1423-1434
全球跨境与本土并购活动日益频繁,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各类要素跨区域、跨部门流动,是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乃至重塑区域经济地理格局的重要动力。企业并购逐渐成为经济地理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相关研究利用经典区位分析、企业组织及空间扩张、产业地理集聚、全球生产网络(GPNs)等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企业自身组织与空间结构演化、企业间及地方多维临近性等角度,广泛探讨了企业并购投资区位选择的时空特征、形成机制及其空间效应等议题。主要研究结论为:①企业并购投资区位选择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均呈现“核心—边缘”结构,而企业所在区域和行业属性,企业间地理、组织、认知临近性,地方间经济社会联系等是其重要影响因素。②企业并购投资的空间效应主要体现在企业增长及其空间扩张、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就业、地方商业与制度环境、区域差异与区域一体化等方面。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中国经济地理学领域企业并购研究的不足和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西方人口迁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口迁移研究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体系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西方人口迁移研究的系统梳理.将研究重点概括为6点:人口迁移机制、人口迁移途径、人口迁移模型、人口迁移过程中的文化适应、国际移民研究和国内人口迁移研究。最后,归纳了西方人口迁移研究中重要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综述了西方国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进展,概括了城市空间结构各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观点,展望了城市空间结构未来研究的趋势和方向。工业化以前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主要侧重于城市表面形态的揭示,把城市空间结构同发展过程分离开来论述其特性。工业化以后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在研究中十分重视引入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学术派别,并总结出诸多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理论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社会性服务业的依托载体,是指城市中呈点状分布并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教育、医疗、文体、商业等社会性基础设施。西方国家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理论及研究主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确立社会公共服务的政府单中心供给模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区位、供给效率是研究重点:70年代至90年代,从公共服务的双主体联合供给理论出发,探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空间公平;90年代以来,在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理论基础上,从社会结构视角深层次研究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空间可达性差异及社会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14.
忠诚度概念自提出以来,便受到学术界和实业界的高度关注,被运用到广泛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里,国外学术界对目的地忠诚度的研究给予了高度关注。相较之下,我国在旅游领域的忠诚度研究还十分有限,关于旅游目的地忠诚度的研究则几乎处于空白。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一方面梳理国外旅游目的地忠诚度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最新实证研究成果,以便为国内相关研究奠定基本的学术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现有国外目的地忠诚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未来研究的方向,为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西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研究进展及理论脉络进行梳理。结果表明:战后西方国家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研究历经3个阶段:二战后至70年代,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政府单中心供给模式,布局区位及影响机制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研究的重点;70-90年代,从公共服务的双主体联合供给理论出发,重在探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空间公平;90年代以来,在公共服务多元供给理论基础上,从社会结构的深层次视角研究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可达性差异及社会空间分异。最后,从深化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改革、明确公共服务设施的市场化范围、与城市空间拓展相协调及保证公众参与4个方面,提出对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理论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6.
西方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金融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受到越来越多地理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图总结国外学者在金融地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当前主要研究议题,提出对我国金融地理研究的启示。国外金融地理学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理学家开始关注金融机构在引导特定地区资本流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80年代,学者们转向研究金融在西方社会中的角色、特定金融制度的空间组织与运作、金融中心的发展、金融流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等; 90年代以来,金融地理研究中出现了三个贯穿、且相互增强的研究对象,即解除管制、技术创新及全球化,相关研究中出现了文化制度转向。当前主要研究议题包括: 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及萎缩; 金融排除及其带来的地方货币系统的研究;货币地理学研究等。根据国外的研究进展及经验,我国可以在金融服务网络的空间格局、货币流地域差异、金融排除及其相关的社会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沙尘天气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尹晓惠 《中国沙漠》2009,29(4):728-733
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对沙尘天气时空分布格局的研究,非常重视对沙尘天气动力机制的分析,广泛采用多种方法分析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贯强调对沙尘天气发展趋势的预测,不断尝试对沙尘天气灾害与防治的探索。随着对沙尘天气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明确了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深刻揭示了我国沙尘天气的主要沙尘源地和移动路径,对沙尘天气形成机理与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化,沙尘天气的预报、预警及其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从发展趋势来看,建立有效的沙尘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沙尘天气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强化对关键区域沙尘天气预警预报与综合防治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