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区原岩建造是-套基性—酸性火山凝灰岩(主要)+铁硅质岩+沉积岩组合。整个层序反映了一个较完整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含铁建造与沉积旋回在时空和物源上存在着密切的成因联系。铁矿的形成及分布并非受控于某一种岩石,而是受控于火山喷发沉积旋回。本文从岩浆分异、火山活动、沉积作用及构造运动等的发生、发展、演化的角度较全面地分析了火山喷发沉积旋回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2.
Ree.  JH 叶玫 《地质科学译丛》1997,14(3):15-18,35
朝鲜半中部的构造,岩石和地质年代学资料表明,中国中东部的秦岭-大别山-苏鲁碰撞带穿越黄海延伸至临津江带。首次鉴定为临津江带西部的Yeoncheon杂岩,主要包含有向北倾斜的变质层序:(1)北部的Jingok单元,由巴罗型变泥岩组成;(2)南部Samgot单元,早钙硅酸盐岩和角闪岩组成;Jingok单元内,主要是具逆向剪切,向南倾倒的构造。  相似文献   

3.
层序地层学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威.  RCL 陈中强 《地层学杂志》1994,18(2):154-160,F003
层序地层学概述RCL·威尔逊著陈中强译(接上期第80页)层序(Sequence)不整合面是用来确定地震层序的主要标志。不整合面由反射波的尖灭显示(图2)。在一个层序的底部可见两类底超(baselap)(图3),它们标志着地层单元沉积的自然界限。上超(...  相似文献   

4.
中伊朗盆地卡尚地区库姆组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通过岩相、沉积旋回以及地震层序和地震相分析建立中伊朗盆地库姆组的层序地层系统、框架模式及沉积体系,岩性地层单元与沉积层序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库姆组沉积于一个受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及区域构造活动影响而与波斯湾间歇性相通的弧后大陆边缘海盆地,是一顶底面以不整合界面为界的构造层序(超层序组),其内部发育3个3级层序。依据库姆组沉积时的盆地形态和沉积环境分析将盆地分为岛弧、台地、斜坡、盆地4个次级构造一沉积单元。盆地南缘为障壁岛,由于陆源碎屑少,南带及中带沉积碳酸盐岩为主;而北东缘为陆地,陆源(火山)碎屑供应充分,发育扇、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南岛弧带则沉积碳酸盐岩夹火山碎屑岩为主。  相似文献   

5.
高州岩群分布于高州、化州、廉江一带,是被断裂所围限的古老构造地层单位。根据变形变质程度将其从下至上划分为三个组:(1)黄岭岩组,变形变质作用非常强烈,变质程度变麻粒岩相至角闪岩相,以片麻状混合花岗岩为主,见沉积变质岩残留体,地层层序已难予恢复;(2)莞塘组,变形变质作用强烈,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至绿片岩相,下部发生混合岩化,地层层序基本上可以恢复:(3)新安组,安形变质作用较弱,为绿片岩相,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板块西北缘石炭纪时期为一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通过对本区石炭纪沉积层序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层序界面(SB1,SB2),并据此划分了个4个二级沉积层序-超层序(Super-sequence)和8个三级沉积层序(Sequence),且在区域上或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可以对比。但由于所在大地构造位置不同,其沉积背景条件差异异很大,因而在不同地区可以形成不同样式、不同数量的沉积层序,海平面  相似文献   

7.
冀北晚侏罗世张家口组内岩石地层单位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个较统一的划分方案,使之划分较为混乱,影响了其合理地层层序的建立及区域地层对比。笔者通过“冀北中生代陆相火山一沉积盆地1:25万填图方法研究”项目的工作,提出张家口组内以相序的岩石组合为基本单元将其依次划分3个岩性段。一段主要为弱喷发相序的岩石组合;二段主要为爆发相序的岩石组合;三段主要为喷发沉积相序的岩石组合。三者分别代表该组某破火山的初始爆发阶段、大规模爆发阶段和破火口塌陷沉积阶段。由此划分的岩性段可以较好地反映火山构造特征,建立合理的地层层序,有助于火山演化历史的研究。使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与火山-沉积盆地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陆相盆地充填层序的类型--以辽西地区中生代盆地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程日辉  刘招君 《沉积学报》1997,15(3):166-170
辽西地区在中生代发育了各种类型的陆相盆地,形成各种类型的地层。在按层序定义识别出不同盆地、不同时间的层序基础上,根据地质作用营力(如水、风和火成作用)、沉积介质与地质环境的特点将该区盆地充填的层序划分为湖盆层序、冲积层序、沙漠层序和火山层序等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层序不仅其层序内部组成各异而且其层序控制因素也不尽相同。湖盆层序是指在湖盆地内由沉积作用形成的一类层序,表现为随湖水面的升降变化沉积体系或体系域在时空上的变化。一个完整发育的层序可以反映出一个水侵-水退的湖水变化周期。冲积层序是指在流域盆地中以冲积沉积作用为主而形成的一类层序,其不明显地受蓄水面的控制,但受潜水面的影响和地形及侵蚀基准面的控制。沙漠层序是指在风介质的条件下以沙漠沉积为主体的一类层序。火山层序是指由于火山作用导致的火山物质(包括沉积物)在盆地内的充填所形成的层序,通常发育在断陷盆地的早期阶段,由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和沉积岩所构成。在辽西地区中生代盆地和各类型层序的控制因素中,构造因素是第一位的,表现在层序界因多为构造界面,如区域角度不整合面、平行不整合面以及构造转换面等。但各类型层序的具体控制因素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9.
泌阳断陷湖盆陆相层序内部构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受权 《河南地质》1998,16(1):21-30
断陷湖盆陆相层序内部构型主要研究各级层序单元内部不同环境下形成的地质及其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盆地充填序列及构造层序可用沉积总体样式来反映其内部构型;地震层序(层序组)及层序可用沉积体系来描述其内部构型;体系域(小层序组),小层序及小层单元可分别用沉积相(亚相),微相及岩性相来刻划其内部构型。泌阳断陷层序组ⅡD(即核三上段)是其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段,其中包含三个陆相层序,在双河一赵凹地区表现为总和  相似文献   

10.
滇东曲靖地区志留系层序地层特征和年代地层界线再讨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曲靖地区志留—泥盆纪地层连续沉积,生物门类丰富,长期以来倍受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笔者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关底组至翠峰山组西山村段之间确定了3个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这些三级旋回(层序)和旋回边界(层序边界)与Vail等(1977)确定的全球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有很好的可比性。据此,结合生物组合分析曲靖地区志留系的年代界线为:(1)S D界线在玉龙寺组第二段之底(上易剥页岩之底、最大海泛面),但有一枚卢德洛上带化石Ozarkodinacrispa出现在于上易剥页岩的中部;(2)Pridolian Ludlovian界线置于妙高组第二段之底(第三个层序边界);(3)Ludlovian Wenlockian界线置于关底组第一段上部(第二个层序边界)。  相似文献   

11.
桂林泥盆纪碳酸盐台地礁组合的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林的泥盆系以发育碳酸盐台地和礁组合沉积为特征,岩相多样,地层对比和时代确定的难度较大。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特征,研究桂林泥盆系露头的相结构及碳酸盐台地礁组合不同亚相的9个剖面中的不整合界面,识别出该区中、晚泥盆世地层的5个层序界面:(1)牙形刺下varcus亚带和中varcus亚带之间;(2)牙形刺hermmani-cristatus带和disparilis带之间;(3)牙形刺下rhenane亚带和上rhenane亚带之间;(4)牙形刺expansa带内部;(5)牙形刺praesulcata带和sulcata带之间。这些层序界面在岩石学上的特征为具有生物铸模溶孔的白云岩和不同规模的暴露溶蚀面。比较明显的大的海泛面有2次:(1)牙形刺ensensis带和varcus带之间;(2)牙形刺linguiformis带和下triangularis亚带之间。  相似文献   

12.
造山带地区构造运动复杂、沉积体系多变,其层序地层划分往往被视为禁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前陆冲断带早二叠世发育了一套由火山-火山碎屑岩和正常碎屑岩互层的沉积组合,中晚二叠世主要发育了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给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带来很大难题.对前陆冲断带层序地层划分不能套用稳定地区的模式.本文通过地震、钻测井资料识别各类不整合面,并依据火山喷发方式、火山旋回、沉积旋回分析技术,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础上按照不同对比原则,进行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划分,建立了研究区前陆冲断带地区的层序时空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层序发育经历了强烈俯冲碰撞造山期-饥饿深水阶段、弱冲断夹短暂伸展火山期-复理石阶段、强烈冲断复活期-磨拉石阶段和冲断活动鼎盛期-水下粗粒沉积阶段(PSS4发育期).  相似文献   

13.
澄江组主要为底砾岩、含砾砂岩、中—粗~中—细粒杂砂岩、岩屑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岩石含较多火山碎屑,并夹凝灰岩、玄武岩等火山岩。在砂岩及粉砂岩中,发育大—中型板状、槽状及鱼骨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粒序层理及水平纹层等沉积构造。澄江组沉积主要由退积型基本层序构成,局部出露加积型层序。典型的基本层序由含砾中—粗粒杂砂岩→中—粗粒杂砂岩→中—细粒杂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所构成,但一般发育不够完整,常见由中—粗粒含砾杂砂岩~中—细粒杂砂岩→粉砂岩组成。晋宁运动末期,本区褶皱负地形区,风化、破碎强烈地段先后形成底砾岩、杂砂岩,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局部有湖泊相及三角洲相沉积。沉积物质来自下伏的昆阳群美党组。河流发展过程中,北东地区(大乐亩一带)火山活动强烈,落入河中的火山物质,与河流沉积物一起沉积;未落入河流的火山物质,则冷却成岩。从而形成合长石、火山碎屑的沉积岩;若火山物质较多,则形成火山碎屑岩;若河水对火山岩冲蚀不尽,则出现火山岩夹层。  相似文献   

14.
层序地层研究业已成为沉积地质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前人主要集中研究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条件的层序发育特点,而较少涉猎海相火山沉积盆地的层序地层探讨。新疆阿舍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火山沉积盆地是以火山岩为主,伴有陆源和内源沉积物的堆积场所,对其地层进行露头层序地层研究后发现,其沉积层序成的主控因素、发育特点以及层序界线的识别标志均有其独特之处,不公与海平面变化相关,而且与构造作用,火山喷发旋回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层序和体系域的有机相构成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层序地层学为沉积盆地的充填史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格架,但其在源岩评价和预测中的意义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视。本文对莺海、琼东甫盆地的各沉积层序进行了有机相分析,发现(1)浅水型沉积层序中各体系域的机相构成基本相同,且有机相的侧向变化不明显;(2)在深水型层序中,海进体系域上部和高位体系域下部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较好,有机相层序呈S性,但有机的侧向变化明显;(3)多层序有机相的总体演化趋势反映了盆地  相似文献   

16.
层序地层研究业已成为沉积地质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前人主要集中研究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条件的层序发育特点,而较少涉猎海相火山沉积盆地的层序地层探讨。新疆阿舍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火山沉积盆地是以火山岩为主,伴有陆源和内源沉积物的堆积场所,对其地层进行露头层序地层研究后发现,其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发育特点以及层序界线的识别标志均有其独特之处:不仅与海平面变化相关,而且与构造作用、火山喷发旋回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小层序(Parasequence)为Ⅲ级含煤层序的内部构成单元—体系域单元。研究表明,海陆交替型含煤层序可识别出稳定的能作为区域对比的周期性小层序,其顶底界面多为事件型海侵面和泥炭化事件界面。根据小层的成因特点和含煤情况,将小层序划分为:波浪作用为主形成的总体向上变细小层序、潮汐流作用为主形成的含煤小层序(有向上变细、向上变粗又变细两类)、河流作用为主受潮汐流影响形成的具有向上变粗又变细的二元结构的含煤小层序。小层序类型和小层序组的形成与内陆表海海平面变化特点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海水的退却致使沉积体系进入废弃阶段而泥炭沼泽化,标志着小层序发育的终结。因此,研究小层序的形成与研究煤聚积规律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地区南部和东秦岭北部是华北稳定陆块与秦岭海槽之间的过渡带.早古生代可划分为5个中层序(mesosequence).MS-1.包括下寒武统及中寒武统徐庄组,为混水台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在35Ma;MS-2.包括下寒武统张夏组、上寒武统和下奥陶统冶里—亮甲山组,为清水台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近37.9Ma;MS-3.包括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和峰峰组,为蒸发型台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近31Ma.三者组成显生宙第一大层序(megasequence),形成一巨大沉积旋回,为地壳动力伸张所成;MS-4.包括赵老峪组,为弧后盆地形成的斜坡沉积体系和盆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17Ma;MS-5.系上奥陶统,包括背锅山组、上店组、两岔口组等,为残留海台地型沉积体系.这两个中层序形成显生宙第二大层序的主体,形成一巨大沉积旋回,为地壳动力挤压所成.  相似文献   

19.
扬子板块石炭纪沉积层序及其全球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石炭纪扬子板块内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及扬子板块与欧美板块之间的不同级别沉积层序对比研究,编制了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欧美板块石炭纪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在扬子板块内部,上、下扬子区2级沉积层序可以进行对比,但下扬子区海进和海岸上超滞后于上扬子区,由于资料的限制,3级沉积层序的对比还有困难;华北板块Fusulina-Fusulinela带内的一个3级沉积层序和Triticites-Peudoschwagerina带内的四个3级沉积层序,可以和扬子板块同期的3级沉积层序对比;扬子板块和北美中大陆不仅3级沉积层序可以对比,而且在晚石炭世Gzhelian期4级沉积层序也可以进行对比,但由于它们大地构造背景的差异,导致沉积层序组成内容的不同。上述对比结果被认为是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所形成全球沉积记录同时性的证据。并以冰期与非冰期、联合古陆形成前后等方面对相同板块内和不同板块间沉积层序的数量和级别的异同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石炭纪冈瓦纳大陆冰川消长是控制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沉积层序应具全球同时性和可对比性,但局部沉积条件差异也将影响沉积层序组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华北地台二叠纪前陆盆地的发现及其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受宇地系统场控制的突发性海侵形成的碳酸盐岩-碎屑岩旋回层序界面进行的等时性旋回层序对比,建立了纵穿华北地台晚石炭世=二叠纪的等时性旋回层序格架,首次发现了华北地台从晚石炭世至二叠纪已经由稳定克拉通盆地转化为具冲断造山楔挤压的前陆盆地,主要证据有:从紫松阶中晚期,隆林阶至栖霞阶,北华北各旋回层序已成为具有前渊造山带物源性质的巨充填层序和反粒序层序(PS6-PS28),在南华北同时限各下超层序的底部均发现具补偿性的深海相泥岩和硅质岩,在南部出现属前陆前隆带的后阶型缓坡碳酸盐岩序;二叠纪沉积盆地的冲断造山带物源性质的普遍存在,似瘤状硅质结核,凝灰岩,凝灰质沉积,以及具有浊积滑塌重力流复理石的沉积共生序列;多期次广泛发育的火山岛弧-孤后火山喷发事件;反极性时和古纬度的变化等,以上证据均支持从早二叠世以来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兴蒙褶皱带发生聚敛碰撞形成冲断带和前陆盆地,证明了华北地台在二叠纪已成为具有弧后性质的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