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涡阳-凤台地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研究,结合历史地震资料、中强震观测资料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探讨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韵律的研究途径,以涡阳~凤台地区为例,对其进行综合剖析,推演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并预测该地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长轴衰减方向、发生时间等参数。  相似文献   

2.
中卫县南“地震沟槽”,通过地质调查和化探剖面分析,说明其不是由地震形成的。根据沟槽及周围的地质地貌特征,应用流体力学理论,分析得出沟槽是由风蚀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地震记录下延拓过渡矩阵的建立,给出了地震记录下延拓的求解方法及稳定性条件,从而解决了在地震参数分段反演时,延拓深度点上的记录无法测定的问题,提高了反演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陆相储层分布广泛,类型复杂,横向变化大,勘探开发成本高,进行储层分析要求采用高新技术和综合利用多种方法,本文总结了在我国几个油区进行陆相储层分析的几项地震技术即:垂直地震剖面(VSP)技术,多偏移距和井间层析成象技术以及多参数分析和综合解释技术,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现状的条件下,用以解决我国复杂的陆相油气储层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贵州矿山地震活动浅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吴淑才  覃子建 《贵州地质》1996,13(3):287-294
从1977-1991年的14年间,贵州发生8次矿山地震,涉及矿区11个,其中煤矿10个,磷矿1个。此外,还有两次自然构造地震也波及到一些煤矿。本文仅对贵州矿山地震活动,典型震例,矿震特点及破坏特征、矿震成因类型提出一些看法,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确定井间岩石属性,特别是进行府层研究的需要,已经导致不断利用地震首属性作为岩石属性的标记,加果在井位能够确定地震和岩石属性的有效的关系,可以大大地降低井间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对唐山地区采矿和抽取地下水卸载作用的计算,坑道渗漏和采矿对断层弱化作用的分析,采矿对地壳整体结构破坏作用的讨论等方面,提出了一种新观点: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是人类工程活动激发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正在出现一种新的地震解释技术,它利用三椎体积单元或者“Voxel”建立三维数据体,并且进行可视的“构件”,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检测和创造性地研究储层特征。在高性能图形工作站运以Voxel为基础的软件,地质学家可以更准确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同时可直接在三维空间交互解释和观察资料。  相似文献   

9.
用黑白同相轴的时深地震剖面来解释沉积相和研究层序地层时,由于分辨率低,难于正确分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地震剖面经过线性化处理后,将黑白同相轴变成线状剖面图,相对提高了剖面的分辨率,使研究与解释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作出若干沉积相和火山相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地震地层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识别和分析与地质环境腾的地震相,因此第一个问题是确定对于表征地震相来说,哪些地震参数具有判别能力,进而对所有这些地震参数同时给以考虑,第二个问题就是应确定地震参数和我们所勘查的地质相之间的联系,本文给出了一种建立在两步法基础上的自动相识别方法;第一步,即分析步,首先就每一个希望识别的相给定某些分析的地震道,这些分析地震道的选择是依据井数据或地震地层学解释,其次由这些分析地震道计算出大量的地震参数,通过多维分析以证实分析道的选择是合理的并从所有可利用的参数中挑选出那些最佳判别参数。到此,模拟也许能把地震参数和地质特征联系起来,第二步是预测某个能够自动相识别的参数,我们在未知的地震道上计算了先前所选择的判识参数,并把分析道有关的未知的道进行分类,我们发展了这种方法并成功地把它应用于储油层相识别的两个例子中。我们的主要结论是:地震道包含有地质信息,而这些信息可通过大量地震参数的多元数据,分析而提取出来,自动相识别不仅可靠而且速度快,所得出的相图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同时综合了数个判别参数。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上海地区地震概述及地震活动与断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上海地区的地震情况对认识上海的地震强度和活动规律裨益较多,本文在分析历次地震对上海的影响后认为,地震损失轻微,最大地震烈度仅五工强,时间分配上有强弱,多寡的间隔。由地震活动推断上海及长江口地区可能存在的断裂构造,可供今后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Bridg.  R 《国外石油地质》1995,(1):36-40
三维地震技术的应用在亚洲各国方兴未燕,它不仅对二维地震进行补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正在聚代二维地震,尤其是在海上油田。文莱和马来西亚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在采集三维地震资料,其数量已超过二维资料。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多参数地震反射波特征分析的原理,利用地震波的振幅、连续性、波形和速度等变化特征,在常规地震叠偏剖面和G-Log剖面上加里东期古隆起风化壳划分七种微地震相。表明,风化壳上为古岩溶发育和含油气有利的微地震相,风化壳外古隆起储层为有利于孔隙裂缝发育的微地震相。  相似文献   

14.
经过约25个世纪的时间,人们观察到了大量的地震前兆现象,并收集和记录了有关的资料,有的工作是专门的人员完成的:有的是由于偶然的机会或者由间接的原因形成的。最近120年以来,这方面的资料得到了系统的收集;近30年来,这项工作和深入地研究与地震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相结合,成了地震预报应用研究的一项工作。引入时间、空间的概念,重新建立了详细记录地震、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研究的主要方法。在地震前兆的研究中,对起促进作用和阻力作用的科学上和经济上的限定因素已经有所考虑及评论。  相似文献   

15.
爆破地震与围岩类别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破地震是城市岩石地下工程施工的重要灾害之一。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围岩分类因素对围岩类别及爆破地震传播影响的内在关系分析,在对城市地下工程现场围岩分类及爆破地震量测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围岩类别与爆破地震之间的关系,为爆破地震灾害的预测和爆破设计提供了更切实可行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在地震勘探过程中,由于地形、设备、人员疏忽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炮点的实际位置与最终输入到计算机建立空间属性的位置有所偏离。这不仅影响到静校正、动校正的精度,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抽道叠加,使来自地下不同反向点的信号叠加在一起,导致错误的结论。本文对炮点位置偏离对叠加的影响作了具体的分析,并介绍了炮点位置检查和校正的方法,这对地震勘探信号的精确处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地震勘探的日益深入,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即并行处理与交互处理,与之相应的各种地震处理系统也不断推出。本文目的在于对处理技术发展的两种趋势加以分析,并对目前推出的主要处理系统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应用浅层地震技术勘查岩溶及溶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工程勘查实例,介绍了浅层地震技术(高密度地震映象法和横波法)在解释工程勘查中探岩溶,溶洞问题的应用,分析岩溶,溶洞等在浅层地震勘探中表现的特征和规律,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地震教育工程(EDUSEIS)是一个研究和实验项目,包括研究中心、大学、科学展览馆和中学。在统一地震记录网络系统的标准上,要求高技术而且是低花费。他们可以使用永久性的设施为了教育、培训的目的,建立已知地震灾害的地质科学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0.
浅层地震反射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各种不同地质条件的环境问题,提高记录仪器的动态范围和降低处理硬件和软件的成本,使得到震反射法成为对浅层地质目标成像的节省成本的方法。地震资料在许多地区具有足够的分辨率,中以探测出位移小于3m的断层和薄到1displaysta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