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浙江天台盆地蛋化石与恐龙的绝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综合报道了浙江天台盆地产出的蛋化石,其中包括新建立的龟鳖化石蛋科(新科)Tesmdoolithidae ram. nov.和天台蛋属(新属)Tiantaioolithus gen. nov.,以及5个新种:Dendroolithus shuangtangensis sp. nov.,Elongatoolithus chichengshanensis sp. nov,Elongatoolithus laijiaensis sp. nov,Spheroolithus jincunensis sp. nov,Tiantaioolithus jiangi sp. nov。这批蛋化石以赤城山组出现的类型最为丰富,有长形蛋、树枝蛋、圆形蛋、龟鳖类化石蛋等;赖家组蛋化石数量少,仅见长形蛋和圆形蛋类,其时代均为晚白垩世。推测天台蛋化石消失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冷,受精卵不能正常孵化所致。孵化率降低,生殖链打断,可能是引起恐龙绝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恐龙的绝灭,一直是科技界的热门话题,国内外学者提出过许多假说。从早期的“气候恶化说”、“竞争失败说”、“生殖单性说”,到近年风靡一时的“陨星撞击说”。其中“陨星撞击说”最为流行。但笔者认为: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恐龙蛋不能孵化或只有少数能孵化,使得恐龙越来越少,直至最后绝灭。其理由是根据恐龙并非突然绝灭和恐龙蛋化石在地层中越来越多这两个事实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恐龙蛋类型及古生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世全  罗铭玖 《河南地质》1996,14(3):186-194,T001
河南省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龙蛋化石产地之一,具有含蛋层位多,数量大,类型全,原始状态保存以及可供研究的K/T界线等特点,据初步统计,已有7科,10属,19种之多,且与霸王龙,鸭咀龙,蜥脚类及轮藻,孢粉,痕迹化石等共生。本文评述了恐龙蛋化石的分类系统,地层划分与时代,古生态物特征及古气候等,并论述了恐龙绝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罗茂  时国  龚一鸣 《古地理学报》2007,9(5):519-532
报道了贵阳花溪下三叠统大冶组中14种遗迹属,它们包括Beaconichnus、Cosmorhaphe、Dendrorhaphe、Gyrochorte、Gordia、Micatuba、Mammillichnis、Megagrapton、Planolites、Palaeophycus、Phycodes、Phycosiphon、Rhizocorallium和Undichna。遗迹化石产出特征为以水平潜穴为主、浅的阶层分布(<4mm)、以觅食迹为主的遗迹组合和小型化的Planolites,这些特征表明经历了P-T事件之后,华南早三叠世浅海生态环境仍处于缺氧异常环境,这种环境直到早三叠世晚期才趋于正常。大冶组遗迹化石发展模式体现出海洋环境群落生态演替特征,造迹生物由早期单一多毛类蠕虫向物种丰富的多毛类发展,再到以甲壳纲动物在沉积物中开辟更大的生态空间和定居。这种绝灭后软躯体动物在崩溃生态系中的发展模式与贵州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绝灭界线之上遗迹化石所表现的软躯体动物的演化特征相似。向三度空间开拓发展的复杂遗迹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在绝灭前后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表明,高纬度区软躯体动物的复苏比低纬度区要快。  相似文献   

5.
回顾二十年来我国古生代鱼类微体化石的研究工作,该项研究由起步而后成为我国古生代鱼类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填补了鱼类大化石涉足不到的许多研究领域、也填补了我国古生代微体化石研究中脊椎动物微体化石(主要指无颌类和鱼类,也简称为鱼类)这一重要的空白。我国已发现的古生代鱼类微体化石产自属于不同相区的54个岩组中,包括无颌类和鱼类共7个亚纲的化石。对这些鱼类微体化石进行了形态学、古组织学、生物矿物学、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物年代学、生物地层学和界线层型的研究,特别是建立了志留纪、泥盆纪和石炭纪鱼类微体化石组合序列,个别成熟的岩段建立了生物带;研究了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和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下的鱼类微体化石;长兴煤山二叠纪末鱼类的集群绝灭发生的很晚,持续的时间很短,规模很大,绝灭率高达93%;华南早三叠世鱼类的复苏和辐射相当快,从绝灭期到辐射期仅用了1.3Myr到4Myr;塔里木盆地中古生代红色岩系应属于一种滨海环境、塔塔埃尔塔格组和依木干他乌组含软骨鱼群地层的时代为早志留世特里奇期(Telychian);利用贵州和塔里木盆地存在相近的软骨鱼群成功地进行了海相—非海相对比研究,从而判定软骨鱼群中至少存在一部分广盐性鲨类,两地具相近的软骨鱼群和塔里木盆地含有华南中古生代普遍存在的盔甲鱼类进一步表明华南板块与塔里木板块在中古生代应属于同一个古动物地理区。在综述所取得的成果的同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古植代陆地维管植物的多样演化和绝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中明 《地质论评》1994,40(3):237-244
本文描述了石炭-二叠纪陆地维管植物在物种,生态和遗传方面的多样性,并根据古生代末这些植物在时空上的演化过程和数量统计数字,确认二叠-三叠纪集群绝灭事件同样在植物中存在,进而还探讨了植物集群绝灭事件发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其直接外部原因,可能是局部地质事件(如:构造活动,火山爆发)引起热带雨林大面积消失,使气候变干埋所致。又根据当今对化石植物生殖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认为当时大部分植物(即古植代植物)的生殖  相似文献   

7.
二叠纪-三叠纪(P-T)绝灭事件,通过对不列颠歌伦比亚东北部威尼斯顿湖盆地海相层序中,保存完好的沉积岩的元素和同位素有机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到了地球化学方面的证实。岩石中干酷根的δ^13C值,在P-T界线上显示出突然的漂移,即从晚二叠世最晚斯的-29‰±1‰(PDB)到P-T界线之上约2m处一32.6‰的最小值,接着在P-T界线之上4m处恢复到二叠纪的δ^13C。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我们认  相似文献   

8.
古生物大量绝灭——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划分的基本标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显生宇中最重要的三个地层界线是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和白垩系—第三系界线。对中国和世界上这三条界线的研究表明,它们具有下列相似特征:许多生物门类大量绝灭、铂族元素的正异常、稳定同位素(δ~(13)C)的突然变化等。这些观象很可能是由于地外的稀罕事件造成的。因此,上述三次生物大量绝灭可看成为显生出地质历史阶段划分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9.
赵汝旋  张显球 《广东地质》1997,12(3):67-76,T002
广东乐昌泥盆-石炭系界线上、下各约100m碳酸盐岩中的介形类化石比较丰富,据73个样品获得的介形类化石统计,有2目8科共17属42种。据它们的纵向分布规律,以乐昌大赛坝剖面为层型,自下而上划分为Spinobairdia yuebeiensis-Primitia quadrata组合带和Bairdia nikomlensis-Rectobairdia korzenewskajae组合带。它们恰好分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四川龙门山地区D-C界线附近的微体化石新材料,计描述9属(1新属)、8种(4新种)、3亚种(新亚种)。  相似文献   

11.
杨瑞东  颜承锡 《贵州地质》1995,12(4):290-297
本文是在对贵州石炭系地层岩相古地理研究过程中,采集了大量遗迹化石,共11属11种。根据这些遗迹化石的古地理分布特征,建立了贵州石炭纪遗迹化石群落与岩相古地理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石炭系地层中大量的Zoophycos产出层位岩相特征以及国内外已有Zoophycos产出层位岩相古地理情况,总结出Zoophycos的地史时期古地理变迁史,即C-P为浅海环境,T-J为浅海-深海过渡的半深水环境,K-E为深水  相似文献   

12.
记录于日本远洋放射虫燧石中P/T界线附近的深海缺氧事件IsozakiY显生宙最大的生物绝灭事件发生于P/T之交,约95%的海洋生物消失。日本远洋放射虫燧石记录的P/T界线附近岩相变化证明,深水环境发生了异常海洋缺氧事件,并与生物绝灭有关。在日本中部侏...  相似文献   

13.
1998—2004年间在西藏聂拉木、林周、墨竹工卡和洛扎等地进行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研究表明,西藏隆子县和洛扎县尚未发现具有连续菊石层序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剖面。拉萨以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火山岩时代确定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这有助于解释晚三叠世末期生物绝灭与晚三叠世岩浆侵入和大规模的火山活动有关,但T/J界线尚待精确限定。聂拉木县格米格剖面是特提斯地区唯一未曾“压缩”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剖面,具有瑞替阶MARSHI菊石带、赫塘阶Tibeticum、Callyphyllum和Pleuro-notum菊石带。格米格剖面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碳稳定同位素曲线记录了晚三叠世瑞替阶末期(Marshi菊石带)突然的负偏移,它很有可能和晚三叠世末期的由超级温室效应所产生的生物绝灭事件相对应。  相似文献   

14.
贵州独山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独山地区的革老河组和汤粑沟组中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可分为:Skolithos-Diplocraterion,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Chondrites-Palaeophycus,Teichichnus-Planolites,Planolites-Cochlichnus等5个反映不同沉积环境的遗迹组合,并在剖面上展现出较好的海平面变化。通过对遗迹组合所反映环境的研究,独山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的沉积环境受脉动式海平面升降的影响和控制,界线可能在汤粑沟组底部钙泥质条带灰岩明显海退事件之上的第一次海进层附近。  相似文献   

15.
贵州独山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约  王训练 《地层学杂志》1996,20(4):285-290
独山地区的革老河组和汤粑沟组中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可分为:Skolithos-Diplocraterion,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Chondrites-Palaeophycus,Teichichnus-Planolites,Planolites-Cochlichnus等5个反映不同沉积环境的遗迹组合,并在剖面上展现出较好的海平面变化。通过对遗迹组合所反映环境的研究,独山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的沉积环境受脉动式海平面升降的影响和控制,界线可能在汤粑沟组底部钙泥质条带灰岩明显海退事件之上的第一次海进层附近。  相似文献   

16.
除P/T界线间菊石类几乎全部绝灭之外,在二叠纪Guadalupian世Capitanian期与Lopingian与Wuchiapingian期之间,存在着另一次菊石类的全球性大规模选择性绝灭高峰。即菊石类由Guadlupian世Roadian-Capitanian期(茅口期)的高度繁盛阶段,历经高速度、大规模选择性灭绝、因而,Guadalupian世Capitanian期与Lopingian世Wu  相似文献   

17.
殷继成  李大庆 《地质学报》1993,67(2):146-158
滇东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含有丰富多样的遗迹化石,经对27条剖面系统地采集化石和研究,共鉴定有遗迹属45个,遗迹种87个。其中新属2个,新种7个,已知属在本区首次发现的有31个,已知种在本区首次发现的有38个。根据不同遗迹属在界线层中出现的顺序和组合特征,将本区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遗迹化石由老到新划分为4个遗迹化石组合带,并与国外相当层位的遗迹化石进行了对比,对地质意义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8.
河南西峡恐龙蛋壳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恐龙蛋壳化石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特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了恐龙蛋壳化石的组织结构。对恐龙蛋壳化石做了碳、氧同位素分析,经研究发现,恐龙蛋壳化石碳、氧同位素异常主要与成岩次生变化有关。要从恐龙蛋壳化石的碳、氧同位素上去追索恐龙的食物类型、生态环境及其绝灭原因等,必须对恐龙蛋壳化石的原生碳酸盐矿物和次生碳酸盐矿物加以分离。  相似文献   

19.
电子自旋共振化石测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培华 《地球化学》1994,23(4):378-385
对ESR测年样品的累积剂量和剂量率测量进行了讨论,并对化石样品年龄及其误差计算模式进行了探讨。对北京猿人洞牙化石釉质层的测年研究表明,年龄数据稳定可靠。可与有关测年法结果对比。ESR化石测年法已成为当前唯一能直接测定化石年龄大于40万年的测年方法,对古人类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铁汾  赵江天 《地球科学》1994,19(4):421-426,T001
在甘肃合作地区早三叠世地层中发现了钙质超微化石,共属3种,共文描述了2个新属3个新种。它们位于斜坡脚-盆地的深海沉积环境中,与早三叠世早期双壳类Claraia共生,其下部有具早三叠世面貌的孢粉组合。经能谱成成分分析,这些化石为钙质。这些钙质微化石的发现使钙质超微化石的时代分布的可靠记录延至早三叠世。为今后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及钙质超微化石的演化研究提供了较好的资料。文中依据所发现的钙质超微化石对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