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诗经 《福建地质》1995,14(2):118-131
福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以陆相盆地沉积为主,仅闽西南局部有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分区大致以政和一大埔断裂为界,分为闽西地层小区和闽东地层小区。根据各盆地地层序列及岩石组合特性,岩石地层单位可划分为陆相沉积的大坑村组,文宾山组、焦坑组、梨山组及漳平组和以海陆交互相沉积的象牙群,包括下材组和藩坑组。其中大坑杆组相当于年仝层单位的上三叠统卡尼一诺利阶,文宾山组、焦坑组相当于诺利阶上部一瑞替克价,梨山组相  相似文献   

2.
张万良 《铀矿地质》2002,18(3):144-149
查干德勒苏地区位于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东部,早白垩世在伸展构造体制下于断陷盆地内形成了厚度约1000m的巴音戈壁组碎屑岩系地层,该层位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可划分为3个岩性段,下段为洪(冲)积相,水下扇相和扇三角液相沉积,中段段为浅湖相-半深湖相-较深湖相沉积,上段为滨浅湖或三角液相沉积,巴音戈壁组从下往上由洪(冲)积相,水下扇相,扇三角液相到浅湖较深湖相又到滨浅湖,三角液相的相序结合,反映湖盆水体从浅到深又变浅的演化过程,巴音戈壁组构成三级层序发育完整的低位,湖浸和高位体系域,中还对砂质岩的渗透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三角洲相,滨浅湖相砂质岩对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以泰州地区TZK10孔沉积物的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学为基础,重新厘定了该地区第四纪以来的年代地层框架。研究结果显示,下更新统和中更新统的界线位于84.45 m,第四系与新近系的界线位于205.23 m,根据沉积速率外推获得该钻孔的底界年龄约为3.4 Ma。通过钻孔间的岩石地层及磁性地层对比,将启东组上段修订为启东组,启东组下段修订为海门组的上段,海门组的上段和中段合并为海门组的中段。结合已有的钻孔资料,总结了长江三角洲北翼早更新世地层的特征,沉积物以细颗粒的黏土为主,局部段为砂砾层,早更新世研究区经历了河流冲积平原—冲洪积平原—泛滥平原的演化过程;埋藏深度为160~200 m的砂砾层可作为区域上海门组中段的标志层,沉积时代为1.77~1.9 Ma。  相似文献   

4.
对南京—仪征地区新近纪砂砾层层序、时代进行了讨论。该地区新近纪砂砾层地层层序为中新世中期的洞玄观组(Nld)、中新世晚期的六合组(N1l)、黄岗组(N1h)及上新世的雨花台组(N2y),认为雨花台组沉积是位于六合组之上的另一套砂砾层,其沉积时代为上新世晚期。还分析了新近纪砂砾层在中新世中期、中新世晚期、上新世的沉积环境,探讨了区内古长江的形成与演化,认为古长江是在古近纪断陷盆地的基础上,经历了中新世多个汇水盆地的发育阶段至上新世形成古长江雏形,并于更新世早期基本定型,其形成及演化过程均与新构造活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豫西卢氏县朱阳关组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南省卢氏县朱阳关一带,发育一套陆相碎屑岩建造,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展布范围,上下界线清楚,为一独立的岩石地层单位,代表北秦岭地层分区晚白垩世地层沉积。过去未曾有人对该套地层命名,经研究,认为符合建组条件,故将其建组,命名为朱阳关组。本文还对朱阳关组层型剖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冀北早白垩世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东昂  国继华 《中国区域地质》1997,16(3):315-320,328
从陆相火山-沉积地怪中火山岩层与沉积岩层互为楔状(指状)交互关系这一基本特征出发,提出岩石地层单位划分的新思路,并将冀北早白垩世地层划分为西瓜园组,化吉营组及其上覆的青石砬组。化吉营组是在西瓜园组沉积过程中,盆地内叠加了中-中基性及少量酸性-亚碱性火山岩所形成的,故两个组是同期异相的产物,在地层表上表现为并列关系。  相似文献   

7.
南天山造山带中段古生界构造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南天山古生代地层的三度空间位置因造山作用改造而发生结构性重组。以测制综合地质构造剖面为纽带,将变形构造解析、沉积序列分析和微体古生物研究有机结合研究阿拉塔格组、查汗沙拉含矿岩系的地层序列与时代归属,取得两个主要进展。①阿拉塔格组为一套连续沉积的单向型旋回,下部以火山岩为主,向上碳酸盐岩-硅质岩比例逐渐增大,碎屑岩颗粒向上逐渐变粗,它的地质时代至少可从早泥盆世延续至晚泥盆世;②查汗沙拉地区出露异地志留纪生物碎屑灰岩和原地志留纪-石炭纪地层,赋矿地层位于浊积岩系上部,时代为中、晚泥盆世。以此研究为基础,探讨、提出了重建造山带地层序列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依据大量实测剖面资料初步建立了滦平盆地侏罗-白垩系大北沟-大店子组地层格架,证明盆地在两组沉积期为西南高、东北低的簸箕形,两组地层从西南向东北在地层厚度、沉积旋回组成、相序与环境和标志层的分布等方面均发生规律性变化。地层格架不仅有助于研究盆地形成演化、构造应力条件和火山活动,而且可以确定盆地沉降中心,确定建立地层层型的候选剖面。位于盆地沉降中心的张家沟剖面大北沟组-大店子组以扇三角洲前缘半深湖-深湖相深水沉积为主,由5个完整的沉积旋回(SDC)组成。旋回沉积相序大北沟组由滨浅湖相-前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相-扇三角洲前缘相构成;大店子组明显水体加深,沉积环境相对单一,地层厚度增大,旋回相序由半深湖、深湖相泥页岩、粉砂岩夹砂岩组成,部分层位为扇三角洲前缘的砂、砾岩层。两组沉积较厚,达665m。并且排除了其它剖面上“蜂窝梁砾岩”(辫状河道-分流河道砾岩)对下伏层侵蚀造成的大北沟组顶部沉积间断,以及“玄武安山岩”喷发活动造成的大店子组顶部地层缺失。张家沟剖面沉积连续、暴露完全、化石极为丰富,是建立侏罗-白垩系临界阶陆相层型的研究界线划分的理想剖面。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地区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早期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晚二叠世长兴期时长江三峡地区位于浅水碳酸盐台地怀深水盆地结合带,沉积相变化大,主要有五种沉积类型:灰峄型;灰岩-炭质灰岩-泥岩型;灰岩-硅质岩-泥岩型;炭质灰岩-泥岩型;硅质岩-泥岩型;第一种类型为台地边缘沉积,第二,三种为台前斜坡沉积,第四,五种为深水盆地沉积。  相似文献   

10.
南京—仪征地区新近纪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雨花台组与其他砂砾层之间接触关系未被发现,南京—仪征地区新近纪地层层序及时代一直存在着争议。笔者对仪征大仪集新仪1孔剖面进行了重新整理划分,新近纪各地层叠置关系明显,同时结合其他剖面及岩相古地理分析,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新近纪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讨论。该地区新近纪地层层序为中新世中期的洞玄观组(N1d)、中新世晚期的六合组(N1l)黄岗组(N1h)及上新世的雨花台组(N2γ)以及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方山玄武岩(fb)。雨花台组沉积是位于六合组之上的另一套砂砾层,其沉积时代为上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1.
何明华 《贵州地质》1995,12(3):233-239
湘黔川三省交界地区的上元古界震旦系南华冰碛组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顶底界由2个I型层序界面(不整合面)所限定的沉积层序,该层序由下往上可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凝缩层、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和晚期高水位体系域,其中的海侵体系域沉积序列为区内工业碳酸锰矿床的唯一赋矿层位。另外,还对松桃凉风坳锰矿段内的大塘坡组(Z1d)/铁丝坳组(Zit)的地层界线提出了新的划分意见,并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2.
马卡拉钾盐矿区位于刚果(布)西部沿海一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刚果盆地,地表被第四系广泛覆盖,下伏厚大的白垩系。白垩系分为三部分:下部陆相沉积、中部泻湖相沉积(盐系地层)、上部滨浅海相沉积。据区域钻孔资料分析对比,该区盐系地层发育6层稳定的沥青页岩(含沥青页岩石盐岩)及2层溢晶石岩。依据岩性组合及盐类沉积特征,以稳定分布的6层沥青页岩和2层溢晶石岩为标志层,将盐系地层划分为6个大的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代表一次大的沉积事件。沥青页岩为每一沉积旋回的底部,溢晶石岩为沉积旋回的顶部。每个沉积旋回的岩性特征不同,反映其沉积环境存在差异。其中第Ⅰ旋回、第Ⅳ旋回及第Ⅴ旋回中部沉积环境稳定,沉积了厚层石盐岩及光卤石岩,发育钾盐主矿层;其他旋回沉积环境不稳定,薄层光卤石岩与石盐岩互层沉积,发育次要矿层及低品位矿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岩芯、岩石薄片、钻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研究成果,将川东北元坝地区飞仙关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SQ1相当于飞仙关组一段、二段,SQ2相当于飞仙关组三段、四段。SQ1、SQ2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缺少低位体系域。SQ1—TST期,元坝地区主要位于浅水碳酸盐台地上,为开阔台地相沉积,靠近东部为陆棚斜坡相沉积,从西到东依次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相沉积。SQ1层序沉积时期,全区呈现西薄东厚的楔形几何形体。SQ2层序沉积时期,由于SQ1期的填平补齐作用,致使研究区整体演变为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沉积格局差异不大,以海侵和高位体系域为特征,对应海侵期的开阔台地和高位期的蒸发台地沉积。  相似文献   

14.
北山地区位于天山-兴蒙造山带北山褶皱带内,由7个大小不同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组成,晚白垩世以来,本区长期处于隆升状态,下白垩统遭受剥蚀,现今为残留盆地。文章通过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的研究,分析了各盆地填充物和成矿有利层位,确定下白垩统下沟组为主要找矿目的层。对比各盆地下沟组残留厚度、规模和岩性-岩相特征,分析铀矿化特征和控矿因素,认为总口子盆地、公婆泉盆地和黑鹰山盆地下沟组残留厚度大,有利相带保存较好,潜水及层间氧化带发育,且在氧化带上下翼发现有较好的铀矿化,显示层间氧化带型找矿潜力较大;扎格高脑盆地下沟组不整合于富铀岩体之上,底部发育厚层砂体,岩体风化壳厚度大,且后生氧化作用强烈,显示具有古河道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谭筱虹  钱祥贵 《云南地质》1996,15(4):371-377
澄江组主要为底砾岩、含砾砂岩、中-粗 ̄中-细粒杂砂岩、岩屑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岩石含较多火山碎屑,并夹凝灰岩、玄武岩等火山岩。在砂岩及粉砂岩中,发育大-中型板状、槽状及鱼骨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粒序层理及水平纹层等沉积构造。澄江组沉积主要由退积型基本层序构成,局部出露加积型层序,典型的基本层序由含砾中-粗粒杂砂岩→中-粗粒杂砂岩→中-细粒杂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所  相似文献   

16.
辽河群基本单位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方如恒 《辽宁地质》1996,(3):161-172
按照无遗漏划分的原则要求,辽河群基本单位根据实际岩石的岩性特征和岩石类别自下而上划分为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并从命名人或单位,命名地位,正层型或选层层型剖面,参考剖面,岩石地层序列的组成与变化,划分依据或分界标志层诸方面表述了各组的基本情况与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黄土、红色粘土与古湖盆沉积物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岳乐平 《沉积学报》1996,14(4):148-153
本文通过磁性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沉积学的对比研究,讨论了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红色粘土与该区重要古湖盆之一,古三门湖堆积物之间关系,并分析气候环境对它们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红色粘土与上覆黄土可以是连续沉积,并呈相渐变关系。2)中国黄土与三门组记录了布容正极性带与松山负极性带。B/M界限位于L8,J亚带位于标志层L9与L15之间,大约S10-S13之间,O亚带位于S22-S33,或三门组之中。M/Ga界限对应于黄土与红土界限。并基本对应于三门组与游河组界限。3)红色粘土(三趾马红粘土)并非仅仅是中新世保德期沉积物。它包括上新统与中新统,上新世静乐组记录了高斯正极性带,吉尔伯特负极性带,中新世蓝田组记录了Epoch5。4)古三门湖堆积包括早更新世早期三门组(1.20—2.50Ma,松山负极性带),上新世晚期游河组(2.50—3.50Ma,高斯正极性带),更早期的三门湖沉积未出露。三门组与午域黄土为同期异相沉积,记录了松山负极性带,游河组则与该区上部红色粘土(静乐组上段)为同期异相沉积,记录了高斯正极性带  相似文献   

18.
石溪组标准剖面的沉积相研究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建华  管太阳 《江西地质》1994,8(2):115-121
本文分析了石溪组标准剖面的岩性、岩石共生组合、原生沉积构造特征。证实了前人划分的石溪组下部为湖泊相沉积,上部为河流相沉积。根据岩石地层划分的准则,石溪组的上界应下移至湖泊相沉积与河流相沉积的相变界面处。另外,文中对原石溪组顶部的所谓不整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万晓樵  王成善 《地质学报》1997,71(3):195-201,T001
日喀则弧前盆地位于拉萨地块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白垩纪中期沉积一套被称为日喀则群的复理石地层,其构造形态为一东西向延展的复式向斜,主体为是昂仁组,击北两翼的底剖地层分别出露为冲堆组和桑祖岗组。目前我们在复理石沉积中发现了保存较好的以有孔是虫为主的化石群。  相似文献   

20.
西藏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石炭纪仅发育杜内期一维宪期沉积,时间跨度约30Ma,含亚里组与纳兴组两个岩石地层单位。据吉隆沟地层的特征可识别出潮坪、三角洲及浅海陆棚等沉积相。由层序界面性质与地层结构特征划分为2个Ⅰ型层序、7个Ⅱ型层序、2个层序组,属1个超层序。多数层序仅由海侵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