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地层岩性与地震波速度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性与地震波速度的关系非常密切,岩石的成分、密度,岩石颗粒的分选、磨圆度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地震波速度。作者在调研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岩性与地震波速的关系,并给出了5类沉积岩波速和密度的平均值、波速与密度的转换公式、地震岩性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考虑海底介质的黏滞性,讨论了二维黏弹性波动方程,建立了包含密度、品质因子等物性参数的海底浅层气模型来精确描述目标,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正演计算了地震波在团(块)状浅层气、高压气囊、下凹气道、气底辟等4种不同海底浅层气模型中的传播响应。为了有效地压制在粗网格下差分计算产生的数值频散,将通量校正传输(FCT)算法应用于波动方程的求解中,提高了地震波场模拟的精度和运算效率。通过计算获得了不同储存层条件下海底浅层气的地震波剖面特征,得到了典型声学剖面识别标志,为海洋地质灾害勘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科学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3.
缓坡方程与Boussinesq方程的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在缓变水深条件下缓坡方程和Boussinesq方程各种不甘落后 差异进行了比较。明确了线性缓坡方程的频散性上,要好于非线性Boussinesq方程。而Boussinesq方程可讨论非线性的波与波相互作用等问题,而缓坡方程则不能。对Boussinesq方程在不规则波计算上的局限性问题本文也进行了讨论,指出对于不规则波而言分解频率的数量和对高频波所产生的混淆误差的抑制是Boussinesq方程能  相似文献   

4.
在对缓坡方程和Boussinesq方程研究的基础上,从方程的基本形式和特征以及频散关系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明确了线性缓坡方程在频散性上要好于非线性Boussinesq方程。此外还对Boussinesq型模型与抛物型缓坡方程模型在Berkhoff椭圆地形的计算结果及其精度也进行比较,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很好,说明这两种模型都可以用于模拟近岸波浪传播过程所发生的各种变形。但由于各自控制方程对各物理过程的处理不同,因此各有特征。  相似文献   

5.
用于地幔电磁和层析(MantleElectromagneticandTomography,MELT)实验的地震资料首先是来自天然地震,辅助数据库是利用“Melville”号多排气枪船和15个洋底地震仪(OBSs)获得。用气枪向海水中发射受压达2000磅/英寸2的气泡,当这些气泡爆炸时就会产生一个声脉冲,它通过海水层并向下传播,穿过地壳和上地幔等数千米的固体地球,最后返回到洋底,由洋底地震记录仪记录下来。这种现象的物理性质同当光束穿过不同介质,如玻璃,或当遇镜面反射时它将改变传播方向的原理基本一致。通过多…  相似文献   

6.
流体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体是影响地震波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岩石的含水饱和度和岩石孔隙中流体介质性质两方面介绍了流体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情况,并介绍了求解岩石含水饱和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地球内部产生的地震波提供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驱动板块运动的地幔对流方式的图案。海底扩张的发现和板块构造理论被接受以后的四十年,重要的盲点在于我们对驱动板块运动的地幔对流的方式以及导致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等的原因知之甚少,目前仍然有许多激烈的争论。海洋岩石圈向下嵌入内陆板块,在板块汇聚边界处达到了地球的地幔底部了吗?细热的地幔柱上升通过板块中部“热点”火山下面的地幔了吗?  相似文献   

8.
宋柏  吴晶  过增元 《海洋学报》2010,32(10):7129-7134
基于热质理论,类比经典力学,给出了热质运动遵循的Hamilton原理以及相应的导热Lagrange方程.由于考虑了热质动能,热质运动的Hamilton原理有望应用于非Fourier效应的讨论,在忽略热质动能时,回归到Fourier热学.应用Lagrange方程对含内热源一维瞬态导热问题进行了近似求解,计算结果与解析解符合较好.从分析力学的角度对传热理论以及热学与力学的统一做了新的阐释,指出了现有文献中采用分析力学方法讨论导热问题时存在的某些不足,为导热问题的近似求解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说明了热质和热质能  相似文献   

9.
目标触底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强烈的瞬态地震波信号,通过对此类地震波信号的监测、处理和分析,能够帮助判断该信号的产生是否是由异常活动产生的,并且能够根据信号分析相关信息,实现早期预警, 从而做出快速响应。 由于双谱检测具有很好的抗高斯干扰能力,对高斯平稳随机过程和试验模拟目标触底瞬态地震波信号的双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在高斯背景中对试验采集的瞬态信号进行了检测仿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斯背景的干扰下,双谱检测能够有效实现对瞬态信号的检测[1] 。  相似文献   

10.
海洋地震勘探中地震波、鬼波综合效应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鬼波是影响海洋地震资料采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过海水表面反射的鬼波与海底反射波相互叠加。“地震波、鬼波的综合效应”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文中从传播路径、传播时间等方面讨论了地震波与鬼波的综合效应。通过计算机模拟了二者的综合效应,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其幅频特性中陷波点、幅度等特性非常接近。结合水合物勘探的目的,文章探讨了基于识别BSR的勘探频率要求震源和电缆的最佳沉放深度,并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理论推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参考Fathi和Siconolfi的思想,对拟凸的Hamilton-Jacobi方程的有效Hamilton函数的存在唯一性给出一个几何化证明,并给出有效Hamilton函数H(P)的5个不同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变速介质中地震波传播所满足的变系数波动方程,推导出波速线性变化介质中一维波动方程的解析解,讨论了波速不均匀性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地震波振幅衰减大小与介质速度梯度有关;频率转折点两侧地震波传播性质;频率与地震波波速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部地震波的特点及其地质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讨论的地区是指112°—119°E,17°—22°N之间的南海北部海区(图1).从海底地貌上来讲.它包括了南海北部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等地貌单元的主体部分.在这些不同的地貌单元上,地震波的特点也不相同.本文将根据1980年地质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和美国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测所联合调查南海时所获得的地震资料,来讨论这些不同地貌单元上的地震波特点以及它们的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14.
波浪破碎的模拟对于波浪模拟的准确性十分重要。为了解波浪破碎模型的问题,本文对抛物型缓坡方程和Boussinesq方程这2种波浪模型所采用的破碎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运用基于Boussinesq方程的Funwave模型和基于抛物型缓坡方程的REF/DIF模型,分别对特拉华大学的未破碎圆形浅滩试验和作者于实验水槽进行的Undertow试验这2个物理模型进行波高模拟、比较与分析。模拟结果表明:Funwave和REF/DIF这2种波浪模型都能准确的模拟出波高随水深的变化情况,但对于波浪破碎后的情况,REF/DIF模型模拟的更为精确一些。  相似文献   

15.
海水的氧饱和度与韦斯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 NESCO)汇同英国国立海洋研究所 (NOI)联合颁布了“国际海洋学用表”第二卷 ,即由国际海洋学用表与标准联合专家小组监督制订 ,由 NOI与 UNESCO,依据韦斯方程编辑出版的海水氧饱和度表。韦斯方程是海水中氧的溶解度与温度和盐度关系的一组方程式 ,它提供了一种计算海水中氧的溶解度的简便而又系统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韦斯方程的推导过程、计算方法、数据引用、适用范围及公式精度等技术问题 ,供海洋科技工作者研究、参考 ,以利于进一步提高海水溶解氧的观测技术及计量标准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冲积平原覆盖区地震波速测试方法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对资料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表层结构调查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资料的可靠程度,常规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已无法满足复杂地表勘探的需要。目前,岩性调查在表层结构调查中愈加重要。波速测试技术是地震勘探方法之一,也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岩土测试技术。概述了单孔检层法的工作原理、现场施测技术以及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过程,并结合LJ地区波速测试的调查实例,简述波速测试方法在第四系冲击平原覆盖区的应用,将其解释结果与岩性取心资料进行对比说明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舰船地震波信号的非平稳性,将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应用于舰船地震波信号处理中,并基于Hilbert能量谱提出舰船地震波信号实时检测算法.首先,对实测地震波信号进行HHT分析,获得信号的时频谱、边际谱、瞬时能量谱以及Hilbert能量谱.然后,基于舰船地震波信号Hilbert能量谱的特点,选取Hilbert能量谱...  相似文献   

18.
地层温度和压力对地震波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压是影响地震波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总结了温压对岩石地震波速的影响规律,阐述了孔隙流体压力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孔隙和泥质是影响地震波速度的重要因素。阐述了孔隙和泥质含量对地震波速的影响机理、影响程度以及求取孔隙度和泥质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