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球化学模式程序的原理,分类与功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文斌  史维浚 《铀矿地质》1995,11(4):217-222
地球化学模式是用化学反应式和数学公式来描述地球化学作用的一种概念化的模式,在这种概念化的模式基础上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语言编制的软件便是地球化学模式程序。按照原理和复杂程度可把地球化学模式程序分为3大类,即质量平衡程序、物质转化程序和溶质迁移程序。地球化学模式程序的主要功能包括计算元素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预测各类地球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物质的溶解与沉淀,溶液的Eh、pH值,计算地球化学作用的反应速度和反应途径等。  相似文献   

2.
优质锰矿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典型优质锰矿床的元素组合、含锰岩系、含锰导以及含锰层中赋矿部位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出了锰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京东板栗生态地球化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迁西县2001年板栗产量与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42种元素含量,筛选出显著相关变量,建立起二者之间的统计回归方程,结合京东板栗生长的自然地理条件,结合地球化学数学模式,对板栗的产量进行了预期,从而指导板栗生产的区域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4.
地球化学模式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王学求 《矿床地质》2001,20(3):216-222
如何对已发现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行解释与评价,一直是困扰勘查地球化学家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笔者提出了地球化学模式的3种分类方案:规模分类、成因分类和成熟度分类。按照规模大小将地球化学模式分为:局部异常、区域异常、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巨省和地球化学域, 同时将规模达地球化学省以上,并且内部具有套合结构特点的立体地球化学模式称作地球化学块体。地球化学模式依成因可分为原生地球化学模式和次生地球化学模式。成熟度分类是笔者首次提出,地球化学模式的成熟度是指地球化学异常相对于矿的关系而言的。笔者将地球化学模式按成熟度的不同,依次分为原始地球化学模式,中间地球化学模式和终极地球化学模式。提出成熟度分类是试图为科学利用所发现的地球化学模式进行异常解释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地球化学模式是元素在地球表面(或地下)分布或分散的一种模式。今天的地球化学方法对于发现各种地球化学模式是容易的,但对其进行解释和评价却是困难的。针对这一难题,王学求提出了地球化学模式的三种分类方案,即规模分类、成因分类及成熟度分类。规模分类方案将不同规模的地球化学模式,按照面积大小进行分类(表1)。  相似文献   

6.
7.
生态地球化学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78,自引:6,他引:7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来大力推进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揭示了微观世界中大量未被发现和认识的现象,进行生态环境研究和评价是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和探讨了关于生态地球化学及其评价问题,包括定义、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以及全球的、区域的与局部的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等.  相似文献   

8.
生态地球化学在调查的基础上,以元素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为主线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通过输入输出通量调查和重访监测掌握元素循环的发展规律,从而对元素、化合物和其他地球化学参数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警,并提出开发或修复建议。近十年,该学科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的不断拓展,不仅产生了大量技术标准、论文和专著等书面成果,还在污染控制、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特色农产品开发、土壤碳汇和抑制气候变化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需求的推动下在土壤碳库与全球变化、土壤重金属高背景产生机制、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土壤有益元素开发和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不断产生分支研究方向。主要回顾和总结2011年以来,我国生态地球化学学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地球化学岩相学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岩相地球化学研究、矿物地球化学岩相学研究、多矿种共伴生富集成矿的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构造变形筛分-同位素地球化学精确定年、复杂叠加成岩成矿系统的内部时间-空间结构、成岩成矿演化历史重建、受损生态环境系统的工程地球化学修复理论和技术等方面。在总结以往地球化学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初步探索了地球化学岩相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应用实例和应用效果。以塔西地区砂砾岩型铜铅锌-铀区域成矿系统、智利月亮山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IOCG)叠加成矿系统、云南个旧老厂砂锡和老挝三水铝石型铝土矿床等为例,论述了其地球化学岩相学类型及应用实例。以化学物相法和矿物地球化学岩相学方法等,揭示塔西富烃类还原性成矿流体多重耦合成矿作用特征,智利月亮山IOCG矿床电气石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物质组成和成岩成矿环境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地球化学计算中误差传递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两个实例讨论了地球化学计算中的误差传递问题,对照了四种不同方法的潜力和限制,拓广了蒙特卡洛方法在相关变量分析中的应用,指出其在不同条件下总能用有限机时逼近合理结果,揭示出协方差矩阵法的特殊效益,可相对于独立初始变量展现中间变量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史维浚  谭鸿赞 《现代地质》1999,13(1):111-115
地下水的EhW值是反映其氧化还原能力的水文地球化学参数,是确定铀氧化还原环境必不可少的参数之一。在准噶尔盆地东部进行1∶50万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区调时,受工作条件限制,没能对所采集到的水样进行EhW值测定,因而影响了对水的氧化还原能力的评价,但是这批水样分析资料中的Fe2+/Fe3+是非常有用的氧化还原电对,可用来模拟计算地下水环境的EhW值。详细讨论了应用地球化学模式来模拟计算地下水EhW值的原理和结果。  相似文献   

12.
褶皱构造模拟实验及理论研究的历程和发展趋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褶皱构造模拟实验和理论研究在50~80年代取得的主要成果,重点说明了该项研究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取得的巨大成果,及70年代初由于褶皱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的迅速发展和相互配合以及仪器的更新所取得的成绩,指出褶皱理论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在野外和室内都应用不广。最后探讨了这一研究的5个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岩体裂隙网络分数维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岩体裂隙网络的研究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课题,而用分形几何来研究岩体裂隙网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将介绍由笔者编制的计算机裂隙网络分数维求解方法及程序,以达到快速、便捷而又准确地求解复杂网络的分维数。  相似文献   

14.
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初步数字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油气地球化学异常形成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模拟,通过数字模拟拟得出地表或近地表油气化探异常表现的顶部形态和环形形态是近地表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油气球化学环形异常取于地下水中的碱土金属阳离子和非碱金属阳离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秦岭  傅稻镰  张海 《第四纪研究》2010,30(2):245-261
遗址资源域分析(Site Catchment Analysis)已被广泛应用于对史前经济和人类行为模式的研究中,有别于西方普遍采用的“遗址外”(off-site)研究模式,本文提倡一种以“遗址内”(on-site)为核心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遗址所见大植物遗存,结合古环境研究成果,模拟复原当时的植被分布,进而讨论遗址资源域及其反映的生业经济特点。第一个案例是长江下游的田螺山遗址,属于河姆渡文化(6900~6500cal.aB.P.),分析表明: 早期的水稻栽培活动是长期伴生于采集经济模式中的;  当时的采集经济具有广域性、专门性、季节性和强调储存性等特点;  这一时期聚落的选址会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在步行一天的活动半径便可获得大部分植物资源,但也有一些资源分布于12小时半径之外,必须短期露营(可能与狩猎同时进行)方可获取。第二个案例是中原地区的颍河上游,分析以袁桥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聚落(6000cal.aB.P.): 尽管 2~3 小时的步行范围内就有条件获取各类野生植物资源,仰韶文化时期的生业活动已经集中在更小空间范围内的作物栽培上。遗址资源域缩小、对小范围景观进行改造、聚落间产生土地分配和资源共享等社会关系问题——这些构成了农业聚落资源域的一般特点。比较两个案例,农业聚落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一种景观环境上发生的变化。遗址资源域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早期农业社会的产生、发展及不同生业社会与周边景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地热水与回灌水混合的地球化学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黄成敏  龚子同 《地球科学》2001,26(3):315-321
海南岛北部不同时期喷发的玄武岩上发育的土壤构成一个成土年代系列, 由此可以定量地探讨发育过程中土壤性质随风化成土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土体厚度、B层厚度、RR指数、w(REE)、w(Ba)/w(Nb)、w(Fed)/w(Fet)、w(Fed)、w(Feo)/w(Fed)、土壤硅铝率、土壤硅铁铝率、频率磁化率等土壤性质与风化成土年龄具有确定的相应关系.根据土壤发生学原则, 得出土壤性质与风化成土年龄两者间的统计方程.对于成土环境相同或相近地区可从这些方程由土壤性质推断相对风化成土年龄和发育程度, 也可由风化成土年龄估计土壤特性, 研究成土速率   相似文献   

18.
磁化率各向异性(AMS)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可以用来研究古流向造成的磁性矿物的定向排列,以及构造应力作用引起的岩石内磁性矿物的定向重结晶、定向排列及韧性变形。本文介绍了AMS的基本原理和参数,并并介绍了前人及作者应用AMS详细分析研究了二个实例:(1)以假多畴(MD)高钛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的玄武岩样品的AMS变化及其对构造运动的响应;(2)以MD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的湖泊沉积物样品在沉积过程中AMS变化。AMS可以灵敏地检测样品中磁性矿物的定向排列,因此在在地质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毛华海  张哲儒 《矿物学报》1997,17(4):463-471
本文依据地球化学热力学方法圈定了东北寨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矿条件,探讨了热液中金的溶解迁移形式及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Au(HS)-2和AuH3SiO04为金的主要迁移形式,随着主期硅化的发生,金的有效载体从AuH3SiO04转为Au(HS)-2;而AuCl-2的作用始终微不足道。石英及黄铁矿、辉锑矿等硫化物的沉淀是导致金成矿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对金成矿的贡献具有阶段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过野外现场调查和取样分析及室内研究得知南阳油田地下水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有机物污染,且污染范围可能进一步向油田南部扩散。根据近似地下水流线方向上地下水中总油质量浓度和Fe,Mn等无机组分的变化势态,结合含水介质化学分析结果,发现硫酸盐、Fe和Mn可作为地下水有机污染和地球化学标志物。在含水介质中Fe和Mn质量浓度较高的地方,地下水有机污染物降解速度快,含水介质中Fe和Mn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还原作用导致了含水层介质中Fe和Mn的缺乏和地下水中溶解Fe和Mn的积聚;在含水介质中Fe和Mn质量浓度低的地方,地下水中的有机物质量浓度并没有降低,相应地地下水中溶解Fe和Mn的质量浓度也很低。同时,由于有机污染物的存在使地下水中硫酸盐被还原,导致城下水中硫酸盐质量浓度偏低,且地下水中Fe对有机物污染的敏感性比Mn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