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新矿床产出于直接覆于上寒武统之上泥盆系间的构造破碎带中。笔者对该破碎带进行了详细地质调查和系统取样分析,研究表明,该破碎带发育从原岩带→碎裂岩带→构造泥→糜棱岩带→构造角砾岩带的构造地球化学分带规律。随着构造破碎带破碎程度的增强,U、Mo、As、Sb、Re和Tl等元素同步增高。铀多金属矿化对围岩无选择性,仅与破碎带的存在相关联,而且矿化程度与破碎强度呈同步消长关系,由此认为,大新矿床属于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的铀多金属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
禾青铅锌矿床系由三个“入字型”构造共同组成的构造体系。第一个由禾青背斜与主干断裂F_1组成,第二个由禾青背斜东翼的层间破碎带与主干断裂F_1组成,第三个由层间破碎带与北端背斜组成。它们依次演化形成。第二个“入字型”构造的层间破碎带是相对的低压区、低温区,是控矿构造。在这个演化过程中,由第一个“入字型”构造波及区活化起来的矿物质,在构造应力驱迫下向层间破碎带运移、聚集成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宝山外围数年的勘查工作,对大宝山矿床和外围已发现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再次对铁帽沉积物和层间破碎带内的黄铁矿化、铅锌矿化,以及矽卡岩型镜铁矿化进行了研究,把层间破碎带与岩浆热液活动有机结合,提出了大宝山外围找矿的新思路,即以层间破碎带型多金属矿化为主,兼顾中酸性岩浆岩脉或者隐伏岩体的勘查,把层间破碎带内具有沉积特征的矿化与岩浆热液充填类型矿化作为理想的勘查对象。  相似文献   

4.
里仁卡铅锌矿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二叠系下统吉东龙组中段(P_1j~2)白云岩之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床受地层、构造、岩性控制,尤其受构造控制最为明显;当层间构造破碎带由窄变宽的缓部位或破碎带与更次级小断裂交汇部位常易形成富矿体,这些构造部位也是最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西藏仲巴县天公尼勒铜金矿床为一小而富的铜金矿床,矿化体赋存于早白垩世闪长岩体外接触带NE—NNE向断裂及其层间破碎带中,控矿岩体的外接触带发育的NW向韧脆性剪切断裂带控制着矿区断裂系统,已知的铜金矿体特征相似,均产于灰黑色结晶灰岩与灰白色大理岩接触部位的断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中;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蓝铜矿、孔雀石、辉铜矿、黄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和绿帘石等;成矿经历了岩浆热液期(包括中高温热液阶段和中温热液阶段)和次生氧化期;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的侵入、NW—NNE向断裂和层间破碎带是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其工业类型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新平县石门坎金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岩脉两侧接触带及岩层之层间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为花岗闪长斑岩和泥盆系上统(D3)碎屑岩,矿体产状分别与岩体接触带产状和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岩体接触带、层间断层破碎带以及硅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辉锑矿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床类型属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胡波 《云南地质》2009,28(2):157-160
矿体受元古界高黎贡山群下亚群第三层的层间破碎带及大理岩双重控制。大理岩破碎带为良好容矿空间,姚家坪岩体提供矿质。  相似文献   

8.
个旧锡矿高松矿田层间氧化矿形态可分为缓倾斜矿体和陡倾斜矿体,其受断裂破碎带、层间剥离带、层间破碎带控制,分布于岩体外接触带的中三叠统个旧组层间破碎带中;矿床一般产出于中三叠统个旧组卡房段的T2g16、T2g15层中。本文综合分析研究区内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归纳了研究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构建了“三位一体”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对于个旧锡矿区开采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吕国林 《探矿工程》1988,(6):45-45,37
我队钻探施工的彭山矿区,主要地层岩性为炭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等。区内断裂带及裂隙构造极为发育,层间破碎带也极为常见。钻探施工过程中,冲洗液沿裂隙带及层间破碎带漏失,严重漏失钻孔达80%以上。为解决这个生产难题,我们应用YPS-1型钻孔  相似文献   

10.
澜沧县孟倮山铜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于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下段下亚段顶部的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分布、产出、形态均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床成因属陆相沉积—构造—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1.
邵武金坑铜金矿体产于震旦纪西溪组、寒武纪林田组层间构造破碎带,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受北北东向金坑断裂和坑口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自含矿地层及后期的岩浆热液,认为矿床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四村矿化蚀变带是在塔前—赋春矿集区新发现的1处铜多金属矿化蚀变带,通过与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进行地质、矿化蚀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异常等对比,认为二者的成矿地质条件相似。根据四村地区浅表闪长玢岩、煌斑岩和辉长辉绿岩脉地质特征,推测其深部可能存在花岗质岩体。结合晚古生代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地质特征,推测花岗质岩浆上侵并与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床或热液脉型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下一步找矿重点为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断裂带和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13.
云南香格里拉市热林铅锌银矿,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三叠系上统曲嘎寺组三段(T3q3)之大理岩与板岩的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体明显受断层构造及特定的岩性控制.该矿床属断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型铅锌银矿床,断层破碎带和地球化学异常是直接的找矿标志,沿断层带出现的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和角岩化是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维西县瓜瓜子铜矿矿体呈似层状,沿下元古界雪龙山岩群中梁子岩组(Pt_1z)变质岩系之层间断裂破碎带产出,矿石以黄铜矿化的构造角砾岩、碎裂岩为主。属中-低温含矿热液沿层间破碎带充填-交代富集成矿,矿体两端及深部还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5.
杨勇  刘杰  杨洪  胡成军 《云南地质》2012,(3):340-342
象图铅锌多金属矿矿化带位于三合洞组(T3s)灰岩中以及顶部灰岩与挖鲁把组(T3wl)薄层状泥岩接触部位层间破碎带中,三个铁、铅、锌矿化体,属沉积改造形成的构造破碎带型铅、锌(铁)矿床。  相似文献   

16.
周洪福  冉涛  陈波  高澍  吴文贤 《现代地质》2021,35(1):137-144
顺层岩质斜坡是沉积岩地区常见的一种斜坡类型,也是各种工程建设重点关注的一类斜坡。以川西雅安地区典型的顺层岩质斜坡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无人机测绘、钻探、物探和稳定性计算等技术方法,归纳总结目前斜坡存在的变形破坏模式。分析计算斜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层间破碎带连通率与斜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层间破碎带对斜坡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或控制作用,当斜坡浅表部强风化岩体内层间破碎带连通率小于86%时,斜坡稳定性与现状调查结果吻合。研究结果对川西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位于熊耳山中段的青岗坪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矿床主要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本区矿体产于太古界太华群与中元古界熊耳群接触带两侧的层间破碎带内;金矿化主要受拆离断层构造和岩浆活动的控制;层间破碎带是控制矿床定位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冀东长城式金矿成矿中一些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长城式金矿主要受长城系岩石层间角砾岩破碎带,褐铁矿化和有机质(碳)含量控制,与岩石层位和性质无关。成矿热液可能是在伸展构造体系的控制下,超糜棱岩化变质作用衍生的变货流体或溶熔岩浆作用衍生的岩浆热液流体,在构造动力驱动下上升至盖层破碎带与天水混合的产物。它们在白云岩破碎带中渗流形成碳质含矿热液;在碎屑岩破碎带中渗流形成硅质含矿热液。  相似文献   

19.
天登铜金矿区位于兰坪—思茅褶皱带之中轴断裂带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和紧闭褶皱之层间破碎带中。矿区铜金矿体近矿围岩均为白垩系下统景星组(K_1j)的碎屑岩。为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云南镇沅县登高铅铜矿位于哀牢山造山带之九甲大断裂带上,铅铜矿体呈似层状、大透镜状产于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二叠系碳酸盐岩;铅铜矿体受构造控矿明显,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沿断裂带分布的物化探异常、和二叠系碳酸盐岩之层间构造破碎带,以及围岩蚀变特征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