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Landsat5/TM在海州露天煤矿地区的遥感影像为图像源,对阜新海州煤矿关停前和关停后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结果表明:(1)时间分布,煤炭资源的开采和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大了该矿区关闭后的地表温度。2009年的中高温区明显高于2000年的中高温区,2009年的中低温区和低温区所占比例均小于2000年,这和全球变暖相一致;(2)空间分布,2009年6月从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明显的温度变化梯度,地表温度呈现依次升高。这些高温区都位于矿区,或者城区。因此利用地表温度反演,可以为矿区环境治理起到一定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受历史汞矿开采活动影响,万山汞矿区稻田遭受了严重的汞污染.为了查明万山汞矿区稻田土壤的汞污染现状以及评估其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系统采集了受汞矿区影响的五条主干河流沿岸稻田土壤进行汞含量分析,评价总汞和甲基汞污染程度及其生态风险,并与2008 年以来该区域稻田土壤汞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的总汞含量为0.21...  相似文献   

3.
万山汞矿区,已往虽作过一些趋势面分析工作,但都是以含矿层顶、底面标高变化基础,结合矿区构造进行的。研究范围多限于某一个小的地段或某一单位。就万山汞矿2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图1)而言,还没有较系统的趋势面分析资料,特别是没有通过趋势面分析了解成矿元素含量变化情况的资料。为此,采用几种统计方法研究了区域性地表汞含量变化特征。获得了一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杨敏之 《地质科学》1958,1(2):12-17
貴州玉屏县万山场汞矿床为湘黔边境汞矿帶著名汞矿区之一。田奇瓗(1938,1939,1940-1942年)、刘国昌(1938,1943,1944,1947-1948年)对矿区的地層,構造和成矿作用做过研究。周德忠、李文炎(1955-1958年)在勘探队/的实际資料的基础上对控制汞矿分佈的構造、岩性特征做了进一步的闡述。  相似文献   

5.
万山汞矿南区,系万山汞矿区南延部分,南区汞矿均系隐伏矿床。通过对南区汞矿的找矿勘查,综合分析其地质特征和控矿规律,总结出找矿有利地段:有利含矿层+有利构造部位+有利岩相部位+钻探大剖面+钻孔控制。根据这一找矿模式,在南区找矿取得重大突破,陆续找到了杨木桥、小客寨等深部盲矿,对寻找深部隐伏矿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油菜冲汞矿床位于万山汞矿区北部。处于万山半背斜近轴部位,冷风洞—茶店矿带东端。从东向西冷风洞—油莱冲—红山—山羊洞—田坝—茶店矿床(点)构成一个北西西向汞矿带,全长约十公里。经探采证实,为一窄而长的中型规模汞矿床。  相似文献   

7.
浙西北湖(州)—安(吉)地区近年来新发现一系列的大中型萤石矿,显示出该地区良好的萤石矿成矿潜力.随着勘查工作的持续推进,地表找矿难度的增加,对浙西北萤石矿深部找矿潜力的研究逐渐被大家所重视.本文选择浙西北湖安地区典型萤石矿区出露的花岗岩体,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获得花岗岩体的裂变径迹年龄,分析花岗岩经历的热演化历史,通过温度-时间热史模拟反演,探讨湖安地区不同区域的剥蚀程度,推测研究区深部的找矿潜力.研究结果显示,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在(29±2)~(53±3)Ma之间,且年龄有自西向东逐渐变新的趋势.温度-时间反演模拟显示,湖安地区自晚白垩世以来一直处于隆升-剥蚀的状态,局部地区在新生代经历过快速的抬升和伸展作用,平均剥蚀速率为0.062 mm/a,剥蚀量在2 km以上.利用温度-时间模式曲线,计算了不同区域的典型萤石矿区的剥蚀程度,结果显示研究区西侧平均剥蚀量为2.89 km,中间平均剥蚀量为3.69 km,研究区东侧平均剥蚀量为4.08 km.结合地表地形地貌特征,以及萤石矿成矿年龄与矿区花岗岩年龄之间的年龄间隔,认为研究区现今出露地表的花岗岩可能并非萤石矿的成矿地质体,现今萤石矿的成矿地质体可能还在深部.根据研究区西侧剥蚀量低于东侧,推断西侧萤石矿深部可能具有更好的成矿潜力.这一结论可以为湖安地区萤石矿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田奇隽 《地质论评》1958,18(1):75-77
一.本篇原题目是“万山类型汞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而内容则仅讨论万山一矿。为求内容与题目一致,建议改为“万山汞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二.作者对万山类型汞矿的生成虽有一些新的见解。但是这些新的见解,据我个人看(也许不客观),都是出于个人的主观臆断而缺乏事实依  相似文献   

9.
贵州万山汞矿矿床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构造与汞矿床的关系:阐明大地构造拗陷断裂地带与汞矿形成的密切关系,说明汞矿热液的来源,扭转过去认为黔东一带汞矿热液均来自每个矿区东南隅的错误观点,而扩大在中国西南部找矿的方向和范围,指出深处找矿的重要意义,找出万山汞矿区主要断层中无汞矿矿物发现及须在远离断裂100米上下,多在上盘富集矿体的原因。二、地层岩性与汞矿的关系:叙述中寒武纪脆性岩部份多有汞矿体产出,且多富集于显条带状层理的岩石中,汞矿体则产在多层位中,渐上则汞矿品位亦渐减变低。三、蚀变园岩与矿床关系:说明矽化或深矽化、白云岩化、黄铁矿化、沥青化和白云岩角砾化与汞矿富集的关系。四、共生矿物和脉石与矿床的关系:说明汞矿矿物辰砂与辉锑矿、闪锌矿、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的生成次序和它的规律性。五、地貌与矿床的关系:说明汞矿体的形成由于蚀变作用影响园岩硬度增大,风化强度减弱而形成有山堡的找矿标志。六、“万山类型”汞矿床的五种形式。七、汞矿床成因和成矿时期,根据地球化学来说明汞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汞矿区稻田土壤汞形态分布特征及对甲基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汞污染区稻米甲基汞超标现象普遍存在,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被认为是影响甲基化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选取贵州省万山废弃汞矿区和土法炼汞区为研究区域,在水稻生长期间对稻田土壤剖面中总汞、甲基汞及形态汞进行测定,结合土壤环境因子指标,讨论土壤汞形态分布特征对甲基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汞矿区稻田土壤中总汞和甲基汞均表现出随土壤...  相似文献   

11.
废弃矿山虽已不再开采,但废弃矿坑、旧冶炼场地、埋填的尾矿坝受雨水淋滤仍可通过地表径流对下游地区造成污染。研究废弃矿山水系沉积物及悬浮物中重金属的沿河道分布及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贵州万山汞矿区下溪河小流域系统作为研究区域,对沉积物及悬浮物中重金属元素进行初步调查,为监测和污染耕地进行修复提供基础资料。通过湿法消解的前处理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沉积物及悬浮物样品中Cr、Ni、Cu、Cd、Pb、As、Hg、Zn、Co含量,查明污染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以获取矿区污染物向下游迁移、扩散的信息。结果表明:沉积物中Hg含量范围为0.10~16.0μg/g(干重),平均值为5.79μg/g,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土壤Hg限值的几十倍;Cd在部分站点超标;Ni、Cu、Co含量平均值均不超标;Hg和Cd的变异系数较大,显示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沉积物中Hg为高潜在生态风险级别。研究区沉积物及悬浮物中的Hg浓度与河段的水动力条件有关,最大值出现在河道宽阔、水流平缓的站点。由于万山汞矿早已停止开采和冶炼,本研究提出,自然条件下废弃矿区的风化淋滤引起颗粒物输送是造成河流下游Hg和Cd污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地表温度是描述陆表过程和反映地表特征的重要参数。研究矿区地表温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对于理解煤矿开采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淮南矿区是我国东部典型的高潜水位煤矿区,为了探究该区域地表温度的时空异质性与开采扰动的关系,利用2008—2018年5期Landsat影像进行地表温度的反演和下垫面信息提取,结合热力景观格局指数和城市热岛比例指数的计算,分析近十年来淮南矿区地表热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淮南矿区地表温度分布格局及其变化与下垫面结构及其变化密切相关。2008—2018年间,淮南矿区地表温度总体以中温区为主,其次是次低温和次高温区,高温区和低温区面积及其占比相对较低。由于城镇和矿井建设,以及煤矿开采产生的煤矸石堆积和开采沉陷积水,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不断增加,植被面积不断减少,相应的低温区、次高温和高温区增长,中温和次低温区减少,总体上城市热岛比例指数不断增加,热岛效应不断加剧;低温区斑块破碎度和复杂度不断减小,优势度不断增大。其他温度级斑块破碎度和复杂度,景观团聚程度和连通性,多样性和均匀度变化分为2008—2013、2013—2015和2015—2018三个阶段,其中2013—2015年人类干扰强度较大,斑块破碎度和复杂度增大,景观团聚程度和连通性,多样性和均匀度减小。研究成果为淮南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和城市产业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范家山汞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守荣 《矿产与地质》2007,21(6):618-625
范家山汞矿是万山汞矿区南部唯一的大型汞矿床,矿体形态简单,矿石品位高(O.658%),埋藏深(337~706m).伴生有苴组分硒,达到中型矿床规模,硒矿体与汞矿体完全重合.对该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进一步寻找深部新的汞、硒矿产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4.
辰砂是常见的汞矿物。不同矿床类型中辰砂的特征是不同的。本文以铜仁—万山一带汞矿为例,讨论该类型辰砂的基本特征。 铜仁—万山汞矿位于湘黔汞矿带南部。矿体产于寒武系石灰岩和白云岩中,区域内未见火成岩分布。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均由含辰砂的碳酸盐脉组成。辰砂是  相似文献   

15.
金川硫化铜镍矿床二矿区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概述金川铜镍矿床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北侧,阿拉善台块内部区与边缘隆起毗连的北西西向F_1大断裂南侧.矿床形成后,被断层错开为四个矿段,自西而东依次为三矿区、一矿区、二矿区和四矿区(图1).含矿超基性岩体侵入于前震旦纪片麻岩和大理岩系中.一、二矿区岩体出露地表,面积1.34平方公里.一矿区矿体埋藏浅,地表有氧化矿露头,是最早被发现和勘探的.三、四矿区岩体小,品位低,均为厚数十米的第四纪砂砾岩覆盖.  相似文献   

16.
辰砂是常见的汞矿物。不同矿床类型中辰砂的特征是不同的。本文以铜仁—万山—带汞矿为例,讨论该类型辰砂的基本特征。 铜仁—万山汞矿位于湘黔汞矿带南部。矿体产于寒武系石灰岩和白云岩中,区域内未见火成岩分布。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均由含辰砂的碳酸盐脉组成。辰砂是  相似文献   

17.
土壤中汞的生物有效性是决定土壤汞污染和农作物汞富集的重要指标。然而,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所得到的有效态汞含量存在差异。为探索适用于汞矿区稻田土壤生物有效性汞的提取方法,研究对比了4种提取剂(超纯水、0.005 mol/L DTPA混合液、0.1 mol/L CaCl2和0.1 mol/L HCl)对万山汞矿区内两条典型河流沿岸稻田土壤生物有效态汞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万山汞矿区稻田土壤总汞含量均值为(12.7±0.42)mg/kg,超标率为93%。土壤生物有效态汞含量较低,4种试剂提取的有效态汞占总汞比例依次为0.005%、0.018%、0.003%和0.036%;超纯水提取的土壤生物有效态汞与稻田土壤、水稻根和茎的总汞浓度显著相关,表明超纯水提取方法最适用于测定万山汞矿区稻田土壤的生物有效态汞。本研究可为评估土壤汞污染风险提供技术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万山地区风化环境中汞的活动行为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层控矿床中成矿元素的表生分散、迁移、富集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以万山地区汞矿为例,探讨了汞及其共生元素铅、锌、锑的表生活动机制,以期有助于对汞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杨俊颖  温夏伟  谭红兵 《地质论评》2021,67(6):1770-1779
为探明西藏尼木地区地热资源的空间分布及指导该区地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选取2010年1月21日与2月22日的Landsat 5TM数据,基于单波段的单窗算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并利用ArcGIS软件分析了地表温度、已有地热异常点、构造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对该区潜在的地热异常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地表温度分别为:-21.75~40.65 ℃,-18.95~46.45 ℃,二者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反演结果符合实际且结果可靠。依据遥感数据地温反演结果,发现区内温度异常区比背景区高10 K以上,研究区存在未被发现的隐伏断层及地热活动异常信息,由此划分出21个潜在地热异常区。结论认为位于亚东—谷露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交汇区的尼木地区地热异常特征明显,勘探开发前景广阔;在高寒缺资料区基于遥感单窗算法进行温度反演,可以有效提取地热异常信息,帮助预测具有开发前景的地热异常区,并进一步识别圈定具有勘探意义的靶区。  相似文献   

20.
杨俊颖  温夏伟  谭红兵 《地质论评》2021,67(4):67050015-67050015
为探明西藏尼木地区地热资源的空间分布及指导该区地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选取2010年1月21日与2月22日的Landsat 5TM数据,基于单波段的单窗算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并利用ArcGIS软件分析了地表温度、已有地热异常点、构造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对该区潜在的地热异常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地表温度分别为: -21.75~40.65 ℃,-18.95~46.45 ℃,二者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反演结果符合实际且结果可靠。依据遥感数据地温反演结果,发现区内温度异常区比背景区高10 K以上,研究区存在未被发现的隐伏断层及地热活动异常信息,由此划分出21个潜在地热异常区。结论认为位于亚东—谷露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交汇区的尼木地区地热异常特征明显,勘探开发前景广阔;在高寒缺资料区基于遥感单窗算法进行温度反演,可以有效提取地热异常信息,帮助预测具有开发前景的地热异常区,并进一步识别圈定具有勘探意义的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