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耿马县老厂铅锌矿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局部为囊状产于晚古生界孟定岩群的浅变质岩系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体主要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矽卡岩化,矿床成因属热液型脉状铅锌矿床。矿体露头及物、化探异常高值区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东天山尖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学伟  郭全 《新疆地质》2007,25(3):274-278
尖山铜矿位于塔里木板块觉罗塔格晚古生代沟弧带南缘,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白鱼山组,含矿岩性为安山质凝灰岩.矿体受康古尔塔格深大断裂之分支断裂苦水大断裂形成的低序次层间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形态为细长脉状.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阳起石化、黄铁矿化及绢云母化等,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3.
明珠金矿矿体呈细脉状、网脉状赋存于两条大规模断裂(F_1、F_2)夹持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上侏罗统妥甸组(J_3t)杂色砂泥岩,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该金矿属构造控制的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西盟县新厂银铅锌矿体产于允沟组第三段中亚段(Pt_3y~(3-2))结晶灰岩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呈脉状,矿体的围岩蚀变较弱,成矿温度低,矽卡岩化、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蚀变作用与矿化关系密切。该银铅锌矿床为断裂破碎带控制的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大姚县秀水河金铜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均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目前发现的金矿为氧化矿,铜矿为硫化矿,两者的含矿岩石为褐铁矿化、硅化之构造角砾岩。属断裂构造控制的蚀变热液型金铜矿,特殊的构造破碎带部位及褐铁矿化、硅化带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柴达木盆地南缘西段祁漫塔格地区颇具特色的一个破碎蚀变带热液脉状-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内可见2类围岩蚀变:矽卡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前者由印支期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位引起,在岩体侵入接触面及外接触带围岩的不同岩性界面、构造破碎薄弱带形成含铜多金属矽卡岩透镜体,由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铁(铝)榴石、符山石、硅灰石、方柱石和阳起石等一套十分典型的钙矽卡岩矿物组成;后者在矿区西北部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形成多条呈NWW向平行展布的黄铜矿化热液蚀变带,构成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细(网)脉浸染状热液脉型矿化。研究认为: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印支期侵位、具有浅成和高侵位特点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关系密切,产出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与破碎蚀变带控制的细(网)脉浸染状热液脉型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其构造-岩浆活动背景相同,但属不同阶段、不同深度和不同部位发生成矿作用的产物,形成以接触带(或外接触带)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主体的、成矿母岩体内的构造断裂发育部位伴有热液脉状铜矿化的复合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云南维西县山加铜矿矿体呈脉状、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J_2h)和白垩系下统景星组第一段(K_1j~1),构造控矿明显,属构造破碎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富集型铜矿床。矿区内物化探异常、构造破碎带的围岩蚀变、以及前人遗留下的采坑、废矿硐、炼铜炉渣等是本矿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108沟铜矿位于西南三江有色、责金属成矿带中段乡城茶拥当卓-稻城铅锌银铜区成矿带北部。铜矿体呈脉状赋存于马熊沟一次林措复式花岗岩带旁侧的三叠系上统拉纳山组变质砂板岩中,受断层破碎带、层间破碎带控制。矿化以热液充填为主,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次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富集程度与硅化成正比。矿床成因属与花岗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铜矿。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37-40
荥经县四人同铅锌矿位于上扬子台坳(Ⅱ)峨眉山断拱(Ⅲ)荥经断凹。矿区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统苏雄组、奥陶系下统红石崖组及澄江期钾长花岗岩;构造发育,以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向断层为主。矿体产于花岗岩体断层破碎带及围岩接触带内,矿体规模较小,呈星点状、细脉状产出;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半自形它形晶粒结构,星点状、细脉状构造。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辉绿岩化等矿化蚀变较强。矿床成因与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向的两组断层破碎带及围岩裂隙密切相关,矿体为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构造岩浆岩型矿床。断层破碎带及围岩接触带、矿化蚀变及围岩蚀变、隐爆角砾岩出露区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云南会泽县小江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均为灯影组(Z_2dn)白云岩矿床成因为热液交代-充填型原铅锌矿床。断裂构造加上硅化、黄铁矿化、萤石化、斑马状白云岩化、重晶石化、等矿化蚀变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加仁铜矿位于羊拉-曲隆铜、铅、锌、银成矿带,该铜矿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的近矿围岩主要为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及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属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脉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12.
智利劳斯奎洛斯(Los Quilos)铜矿床赋存于下白垩统Los Chilcas单元钙碱性安山岩及安山质熔结角砾岩中,矿体呈脉状、似脉状、透镜状,形成群脉状分布的多个矿化中心。矿体受走滑剪切的NW向、SN向、NE向断裂控制,断裂及微裂隙的高渗透系统成为热液流体的流动通道和成矿空间。矿物组成主要为斑铜矿、辉铜矿,黄铜矿;以矿体为中心,内带为斑铜矿-辉铜矿-赤铁矿,外侧及向深部为黄铜矿及黄铁矿。区域蚀变普遍,有赤铁矿化、青磐岩化、钠化等;与铜矿化有关的蚀变作用为硅化、碳酸盐化或绿泥石化、赤铁矿化,钠化或钾化。找矿标志为中生界火山-沉积岩系、高渗透构造带、孔雀石化蚀变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邹绍丹  赵贤  赵庆红 《云南地质》2014,33(3):336-339
来龙铅锌矿属热液脉型铅锌矿床,矿体产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T3s)灰岩层间破碎带中,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明显.围岩蚀变有硅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炭化、褐铁矿化等.其中白云石化、方解石化、褐铁矿化与成矿较密切.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巴林左旗中段铅锌矿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西拉木伦成矿带北。矿体受EW向断层控制,因此发育有近EW向的构造蚀变带,矿石主要为绿帘石化绿泥石化蚀变岩,矿体主要呈脉状产出,赋存于早白垩世斑状正长花岗岩与谭家湾变质砂砾岩接触外带中。金属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次为黄铜矿、黄铁矿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其成因为岩浆期后热液活动时期的构造蚀变岩型矿床,是岩浆期后含矿热液沿构造带充填-交代而成。找矿方向为早白垩世斑状正长花岗岩与变质地层的接触外带附近EW向构造有关的绿泥石绿帘石蚀变带。  相似文献   

15.
宋楠  李爽 《云南地质》2020,(1):37-40
云南澜沧县南现铜铅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主要赋存于断层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中侏罗统花开左组(J2h)碎屑岩系。及其。矿床成因属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具矿化蚀变的构造破碎带及地球化探异常高值区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杆洞铜矿床赋存于广西桂北最老地层——中元古界四堡群中,矿体呈脉状产于杆洞花岗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围岩中.受NNE向断裂裂隙构造控制明显,矿石具细脉浸染状、块状构造,矿石平均品位Cn 0.785—1.748%,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黄铁矿。局年停生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有石美、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围岩蚀变主要为石英绢云母化与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硅化,据此认为属岩浆热液交代充填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周国发 《地质与勘探》2023,59(5):946-960
广西寒武系地层建造边缘铅锌矿床主要分布于沉积不整合面之上古风化壳或碳酸盐岩建造中,呈浅成中-低温热液类型,具有多阶段成矿及围岩蚀变分带特征。通过成矿构造岩相特征分析,认为矿床成矿建造以碳酸盐岩地层有利岩性、层间滑脱面或层间破碎带叠加区域大断裂为主,控制着层状矿体空间分布,古风化壳层、区域大断裂伴生的次级断裂次之,控制着脉状矿体的空间分布。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生物碎屑岩中的元素迁移。矿床围岩蚀变可划分为强蚀变岩带和弱蚀变岩带,强蚀变岩带蚀变以黄铁矿化、毒砂矿化、硅化、白云岩化、方解石化为主,偶见重晶石化、绢云母化、铅锌矿化。弱蚀变岩带蚀变以黄铁矿化、毒砂化、方解石化为主,偶见重晶石化。地质找矿标志为方解石脉、重晶石脉、蚀变岩带及古风化壳与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Pb、Zn、Cd、Hg、As、Ba等元素异常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老鹰坡铜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于北西向的厂街-水泄断裂破碎带(F_1)中,近矿围岩为中侏罗统花开左组(J_2h)。属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脉状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9.
高天 《地质与勘探》2018,54(2):243-251
黑龙江乌拉嘎金矿床位于兴蒙-天山造山带东缘吉黑褶皱系佳木斯隆起北端的太平沟隆起与嘉荫凹陷东侧乌拉嘎断裂的结合处。该金矿是在乌拉嘎深断裂控制作用下产生的大型原生岩金矿床,其矿床成因认识逐渐清晰;从次火山热液型、斑岩型金矿床、热泉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到现在认为的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乌拉嘎金矿床主矿体就位于斜长花岗斑岩与黑龙江岩群片岩的接触部位靠近斑岩一侧。金矿的成矿年龄为晚燕山期;矿区西部构造破碎岩带发育,为矿床的就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岩浆期后热液和大气降水共同影响着矿床的形成。矿石结构以细粒状、碎裂、胶状为主,矿石构造以脉状、角砾状为主;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以矿体为中心,从矿床外围向矿床内部依次发育有碳酸盐化-泥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硅化,矿体就位的围岩蚀变以及围岩蚀变的含矿性都揭示硅化蚀变作用是乌拉嘎金矿成矿的关键因素。目前尾采阶段的零星矿体主要就位于花岗斑岩的构造裂隙带附近,黄铁矿化不明显。因此要揭示这类具斑岩成矿特征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成因还需要更直接的佐证,或许花岗斑岩斜长石铝含量与斑岩型铜矿的关系能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哈日扎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处大型铜、铅、锌、银复合矿床,为研究该矿床矿化蚀变规律,在总结成矿地质背景和VI矿带矿床地质的基础上,探讨斑岩-热液成矿特征,分析深部找矿远景。研究表明,NW向断层控制的构造破碎带及岩石节理、裂隙是矿区主要储矿构造,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体由浅及深含矿脉逐渐变宽大,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类型主要以银、铅、锌矿石为主。脉状矿底部出现青磐岩化-泥化-硅化蚀变分带,并出现黄铜矿,具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脉型成矿系列。利用广域电磁法测量在脉状矿深部1 200~1400 m呈“囊”状低阻体,因此,深部寻找斑岩铜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