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矿石全由未经氧化的磁铁矿矿物(FeO·Fe_2O_3)组成时,它的理论"磁性率"为:?如果矿石的氧化程度越高,含"红矿"(即赤铁矿)越多,"磁性率"就越大于2.33.图1为氧化程度不同的磁铁矿矿石(磁铁矿  相似文献   

2.
就铁的开采和冶炼规模及其在各工业部门中应用的广泛程度而言,它都远远超过了其他金属.1971年世界钢的产量超过6亿吨(其中美国1.4亿吨,苏联1.2亿吨,日本1亿吨,西德7000万吨,英国4000万吨,法国2500千万吨),而铝只有700万吨,铜500万吨,锌400万吨.地壳中铁的克拉克值为4.2%;主要金属矿物是磁铁矿Fe~(2 )Fe_2~(3 )O_4(Fe72.4%)、赤铁矿Fe_2O_3(Fe70%)、铁的氢氧化物Fe_2O_3·nH_2O(Fe48~63%)、菱铁矿FeCO_3(Fe48.3%)、铁绿泥石(Fe27~38%)和钛铁矿(Fe36.8%,Ti31.6%).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千差万别的各种物质、我们研究的种种岩石与矿物都是由九十多种元素构成的,赤铁矿(Fe_2O_3)、磁铁矿(Fe_3O_4)是由氧(O)及铁(Fe)两种元素构成的,每一个元素由于其原子核及外电子层结构不同而性质有差异。同位素则是其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一些元素。一个元素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同位素,例如氧有O~(16)、O~(17)、O~(18)三个同位素。一个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因此核的正电荷数相同,外电子壳层的电子数及其结构相同,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处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威宁沉积型赤铁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重点研究了该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和主要含铁矿物赤铁矿的单体解离情况。研究表明,该矿石属于低磷、低硫、微细粒嵌布的赤铁矿石;矿石中主要铁矿物以赤铁矿为主,其次为磁铁矿和褐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其次为绿泥石、云母、高岭石等粘土矿物;赤铁矿嵌布粒度极细,平均粒度0.015mm,且赤铁矿与脉石矿物嵌布关系复杂。本研究为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各地质院校编著的有关地貌学、基础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等教科书中,讨论化学风化作用时,常介绍下面两个化学风化方程式: (Ⅰ)赤铁矿水化作用: Fe_2O_3+nH_2O Fe_2O_3·nH_2O (Ⅱ)二氧化硅矿物在碱性水溶液中硅胶化: SiO_2+H_2O H_2SiO_3  相似文献   

6.
前言阐明条带状铁建造主要矿石矿物(磁铁矿、赤铁矿和菱铁矿)的成因,与解决条带状铁建造形成条件和成因这个基本问题有密切关系。假如,我们只限于认为铁建造是化学沉积物,那么,在解释沉积物的原始成分和主要矿石矿物磁铁矿的形成条件方面就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见解。当代假设的主要观点可归纳为三类:(1)原始沉积物主要是由胶体溶液沉积的氢氧化物(赤铁矿)。磁铁矿和菱铁矿是  相似文献   

7.
该铁矿为矽卡岩型磁铁矿床,伴生有钨、锡等有益元素,为了弄清这些元素的存在状态,我们对矿石中的磁铁矿、锡石、白钨矿、石榴石及辉石等近十种矿物进行了分离试验。本文只把锡石和白钨矿的分离方法简要总结如下: (一)方法选择矿石的矿物组合和物性特征,是选择矿物分离方法的依据。本铁矿的矿石矿物成分比较复杂,计有三十多种,其中较常见者有磁铁矿、赤铁矿、白钨矿、锡石、黄铜矿、黄铁矿及  相似文献   

8.
1976年以来,先后在我国辽宁省莱河及河北省迁西县发现了高铁铁橄榄石,它们的化学通式为Fe~(3 )Fe_2~(3 )(SiO_4)_2;产在辽宁省莱河的高铁铁橄榄石曾被命名为莱河矿。作者曾用穆斯鲍尔效应研究过这种矿物。本文的目的是用X射线、红外光谱及穆斯鲍尔谱研究采自河北省的高铁铁橄榄石的热处理产物,探讨它在氧化和还原条件下的变化,这对阐明该矿物的成因和演化将是有益的。 河北省高铁铁橄榄石产在一种特殊的英榴易溶岩中,它与石英、石榴石、易溶石、磁铁矿和石墨共生,在光片和薄片中可以看到它交代易溶石,而被磁铁矿切穿。石榴石又往往包裹上述矿物。本研究所用的高铁铁橄榄石的化学成分为:SiO_231.96,Fe_2O_335.31,Al_2O_3  相似文献   

9.
石铁矿位于海南省昌江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富铁矿床.该矿区及其周边中生代侵入岩广泛发育,岩浆活动对矿床影响强烈,其结果主要产生两类改造型矿石,即石榴子石磁铁矿矿石和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矿石.通过对改造型矿石的矿相学研究、矿石及矿物的硫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改造型矿石中的赤铁矿发生了磁铁矿化,其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岩浆,而铁...  相似文献   

10.
西北某矿石属低硫含磷的酸性低品位原生钒钛磁铁矿矿石,通过镜下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等多种手段对原矿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含量、矿物的产出形式、矿石的结构构造、主要目的矿物的嵌布粒度等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的工艺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具浸染状构造和交代构造,其中铁矿物主要是钛磁铁矿和赤铁矿,钛矿物包括钛铁矿、金红石和榍石等.钛磁铁矿和钛铁矿均属不均匀细粒—微细粒嵌布特征,在-400目占95%左右的磨矿细度条件下,通过选矿可获得铁精矿和钛精矿两种产品.  相似文献   

11.
磁铁矿和赤铁矿是自然界铁氧化物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也是弓长岭铁矿区的主要矿石矿物,二者之间的转化曾经 被认为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文中根据近几年提出的非氧化还原反应成矿理论,对弓长岭铁矿区内磁铁矿/赤铁矿之间的 转化关系进行新的解释。通过对弓长岭矿区矿石样品进行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背散射等实验研究,发现了赤铁矿交代磁 铁矿、针铁矿交代赤铁矿、黄铁矿与磁铁矿、赤铁矿共生等现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矿物组合、矿石结构以及矿物转 化前后体积变化等方面,论证了部分后生的赤铁矿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由磁铁矿经非氧化反应转变而成,为该区后生赤铁矿 的形成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对邯邢地区白涧铁矿中磁铁矿与赤铁矿进行成因矿物学研究,精细刻画了铁的成矿过程。在岩相学观察过程中作者发现该矿床中存在2个期次的赤铁矿,其分别交代磁铁矿或被磁铁矿交代。根据磁铁矿和赤铁矿的交代关系,我们将赤铁矿划分为早、晚2个期次,并根据成矿流体的演化,将铁矿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成矿流体从岩浆中分离并交代碳酸盐围岩形成矽卡岩,同时形成接触带矿(第1成矿期),随着接触带磁铁矿的形成,具有更高氧逸度的演化的流体沿着断裂带充填和交代碳酸盐地层形成早期赤铁矿(第2成矿期)。随着赤铁矿形成,氧逸度降低至磁铁矿-赤铁矿缓冲线之下,形成层间的磁铁矿(第3成矿期),SO42-转化成HS-,同时形成大量自由氧,导致成矿流体的氧逸度进一步升高,从而形成晚期赤铁矿(第4成矿期),伴随温度和氧逸度的进一步降低,成矿作用进入硫化物形成时期。整个成矿过程中氧逸度控制了成矿过程及其产物,对矽卡岩型铁矿的形成起到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41个磁铁矿采自冀东早前寒武纪变质建造的贫矿(磁铁石英岩)、富矿和近矿围岩。与磁铁矿共生的主要矿物是石英、辉石、角闪石等。在这些磁铁矿的化学分析中,除了Fe_2O_3和FeO外,常有微量的Al_2O_3、TiO_2、V_2O_5、MgO、MnO、CaO。此外,还有少量的SiO_2,一般在0.20—1.65%之间,最高含量可达7.4%。这就提出了这些元素的赋存状态问题。即这些元素是以类质同象方式  相似文献   

14.
钛矿石物相的快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钛矿石的主要矿物有金红石(TiO2),其次钛铁矿(FeO.TiO2)、榍石(CaO.TiO2.SiO2)和钛磁铁矿(FeTiO3.nFe2O3)。样品经碱熔融,过氧化氢比色测定总钛;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氟化氢铵和盐酸溶解钛铁矿、钛磁铁矿、榍石和硅酸盐中的钛;湿法磁选、盐酸溶解钛磁铁矿中的钛;磁选后的残渣经800℃灼烧,氟化氢铵和盐酸溶解榍石和硅酸盐中的钛。方法对12个钛矿石样品进行了4种钛矿物物相分析,结果与实际地质成矿组分符合。  相似文献   

15.
论某矿床金属矿物的标型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河南某多金属硫铁矿矿床产于燕山期钾长花岗斑岩与震旦亚界燧石条带白云岩的接触带。矿石的矿物成分有赤铁矿、金属硫化物、石英、绢云母、碳酸盐、重晶石,菱铁矿、镁磁铁矿及含镁的磁铁矿、镁橄榄石、粒硅镁石、蛇纹石、滑石、透闪石、绿泥石等,因之  相似文献   

16.
位于中天山地块的沙垄铁建造是新近识别出的新元古界铁建造之一。前人已经对该铁建造的矿床特征、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矿石的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铁同位素分析,探讨了其矿床成因和沉积环境。但是,目前缺乏针对沙垄铁建造矿石矿物的矿物学和微区地球化学分析等的研究,制约了对其铁矿物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的深入认识。本文以沙垄铁建造中代表性铁矿石的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详细的矿相学研究基础上,利用飞秒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fs-LA-ICP-MS)开展磁铁矿和赤铁矿的原位地球化学分析,进一步揭示磁铁矿和赤铁矿形成的过程和环境。沙垄铁建造的赤铁矿主要呈半自形微细粒板状,并且顺层定向分布,磁铁矿主要呈中粗粒状变斑晶产出。原位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磁铁矿总体具有较高质量分数的Si、Ca、Mn和较低质量分数的Ni、Cu、Zn,不同样品的磁铁矿V质量分数相对一致,Ti质量分数变化较大;赤铁矿相对于磁铁矿具有较高的Si、Ca、Ti、Cr质量分数和较低的Mn、Ni、Zn质量分数。磁铁矿的稀土总量较低(w(ΣREY)=1.49×10-6~51.16×10-6<...  相似文献   

17.
大西沟-银硐子铁-银-铅锌-铜矿床位于中秦岭晚古生代弧前盆地的山阳-柞水矿集区内,矿床产于中泥盆统大西沟组中,主要发育有与地层产状相同的磁铁矿矿石、含重晶石-菱铁矿的纹层状磁铁矿矿石、磁铁矿-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型及块状磁铁矿矿石。通过对4种不同矿化类型矿石的磁铁矿进行电子探针及微量、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磁铁矿FeOt含量与Al_2O_3,CoO,MgO,SiO_2质量分数整体上均呈负相关关系;从顺层产出的矿石到块状、脉状及纹层状矿石,磁铁矿的FeOt质量分数(分别为49.65%~84.18%,91.5%8~93.39%,92.69%~93.6%,92.25%~93.39%)在逐渐增加,说明有后期含铁物质的富集。在w(TiO_2)-w(Al_2O_3)-w(MgO+MnO)和w(MgO)-w(TiO_2)-w(Al_2O_3)图解中,大西沟-银硐子矿床的磁铁矿表现出既有热水沉积成因,也有热液成因的特征。同时不同产出状态的磁铁矿均富集Mg,Mn元素,并具有相对较低的Ti(6.82×10~(-6)~451×10~(-6),平均324×10~(-6)),V(11.5×10~(-6)~625×10~(-6),平均378×10~(-6)),Sc(0.78×10~(-6)~1.49×10~(-6),平均1.03×10~(-6))质量分数及Co/Ni,Zn/V和Sn/Ga比值,显示具有热液成因特征,而且从层状矿石到块状、脉状及纹层状矿石,热液作用具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不同矿化类型的磁铁矿均表现出明显的负Eu异常,但从层状矿石(δEu为0.32)到块状(δEu为0.72)、脉状(δEu为0.48~0.79)及纹层状矿石(δEu为0.57~0.58),负Eu异常逐渐减弱,说明整个成矿环境的氧化性在逐渐增强,但总体仍处于还原环境。因此,研究表明大西沟-银硐子矿床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受到后期热液活动影响,成矿作用发生于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的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18.
西天山智博铁矿床磁铁矿成分特征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智博大型磁铁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东段,赋存于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玄武质安山岩、安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中。智博铁矿床包括东、中、西以及13号矿体4个矿段。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含少量浸染状黄铁矿,局部可见细脉赤铁矿及零星状黄铜矿。矿石构造以块状和浸染状构造为主,角砾状次之,局部为条带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矿石结构包括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板条状结构。智博矿区的蚀变矿物组合以透辉石、钠长石、钾长石、绿帘石、阳起石为主,含有少量方解石、石英、绿泥石及榍石。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结构的观察以及矿物化学分析,识别出岩浆期和热液期2个成矿期,进一步细分为3个成矿阶段:磁铁矿-透辉石-绿帘石阶段(a1),磁铁矿-钾长石-绿帘石阶段(b1),石英-硫化物阶段(b2)。磁铁矿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岩浆期矿石中FeOT含量较高,而Al2O3、CaO、MgO、SiO2等氧化物含量较低,热液期矿石则相反。角砾状和部分浸染状磁铁矿中V2O5含量相对较高,与火山岩中含量类似,暗示该矿化阶段的铁质部分来源于围岩;块状以及浸染状磁铁矿FeOT含量大部分在90%以上;角砾状、网脉状、树枝状矿石中磁铁矿的w(FeOT)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多数在90%~92%之间;纹层状矿石的w(FeOT)则变化于88%~92%之间,其CaO、SiO2等氧化物平均含量相对增加。TiO2-Al2O3-MgO图解和Ca+Al+Mn vs Ti+V图解均表明智博铁矿床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和岩浆热液的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平果县太平铝土矿区外围的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光学显微鉴定、X射线能谱分析等方法对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太平矿区外围铝土矿属于高铁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其中Al_2O_3含量为53. 06%,A/S值为10. 74,适用于拜耳法回收;共伴生组分中Fe_2O_3、Ti O_2、Ga、Nb达到综合回收利用指标。矿石选冶回收的目标元素Al主要以一水硬铝石、三水铝石的形式存在,平衡配分占比分别为85. 9%、6. 73%。矿石复杂的结构构造、矿物嵌布粒度、矿石中Fe、Si等元素不均匀分布等因素对Al的选冶回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因民铜矿床是云南省东川铜矿田中一个重要的矿床,发育有两种矿化类型,分别为赋存于因民组中的稀矿山式铜铁矿体以及赋存于落雪组地层中的东川式铜矿体。文中采用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并结合相关热力学计算,探讨含矿岩系因民组及落雪组的岩石特征、沉积环境、构造背景及其铁、铜迁移机制和富集机理。结果表明,因民组及落雪组中以白云岩、硅质白云岩为主,并含少量白云质砂岩,综合100(Fe_2O_3/SiO_2)-100(Al_2O_3/SiO_2)、Fe_2O_3/TiO_2-Al_2O_3/(Al_2O_3+Fe_2O_3)、La-Th-Sc及Th-Co-Zr/10关系图解,指示因民组及落雪组具有大陆边缘区的沉积特点。V/Cr、V/(V+Ni)及Ce/La氧化-还原环境判别图显示,因民组及落雪组整体形成于贫氧过渡状态下的深水-半深水沉积环境。热力学计算表明,在流体迁移过程中,铁、铜主要以氯的络合物形式进行迁移,当成矿流体运移到表层与含硫碱性较还原性水体发生混合时,导致成矿体系温度、Eh和f(S_2)降低,pH值升高,铜、铁络合物发生失稳,先后生成磁铁矿、赤铁矿等氧化物以及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等硫化物,在因民组及落雪组中分别形成稀矿山式铜铁矿体和东川式铜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