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7年来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 UCSD)一直使用着近实时系统 ( NRTS) ,这个系统是该校用地震学合作研究会 ( IRIS)的经费开发的一个软件包 ,以通过因特网来采集 IRIS的全球地震台网 ( GSN)台站的数据。1 992年 9月 ,近实时系统首先使用于从基斯洛沃茨克小型台阵用遥测发射器向俄罗斯的奥布宁斯克数据采集中心传回数据 ,然后从那儿再传到圣地亚哥。从此 ,对这个软件进行了大修改并逐渐成熟 ,成为一个强大的系统 ,有能力从各种台站获得数据。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的国家地震信息中心 ( NEIC)及位于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的国家海洋大气…  相似文献   

2.
地震学和IRIS     
地震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地震——看起来是不可预测的和特殊的。我们还远未达到从基本定律出发的、对地震的全面了解,而且很少有机会能进行可控实验,来分离出控制地震发生的特殊的物理条件。然而,根据地震观测结果的长期积累,导致地震活动的构造过程的描述以及震源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已得到很大的发展。对于对导致地震孕育的地质条件和地质过程感兴趣的地震学家来说,要在地质构造的存在或范围上或者一个区域变形模式方面得出结论,一次地震的发生,记录和分析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地震学家研究地震断裂机制时,一个地震的高质量的记录可以为假设的震源模式提供一个新的约束。较好的地震资料有时有助于证明或证伪称有争议的假说,但更经常地是导致物理模型和概念的渐近式的进化。地震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高质量的观测资料的汇集成为我们这门科学研究的中心内容。在与地震震源相关的广泛的科学问题中,IRIS设备已经取得了可能的成就。除了由于由IRIS仪器收集的地震数据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带来的优势外,还在IRIS设备的协助下,在地震数据如何分享、管理和分配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篇短文的目的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强调IRIS在技术和组织方面的成就,这些成就导致了1994年两次千载难逢的深震的观测。第二,讨论IRIS设备如何才能够有助于解决目前震源理论方面的一些争论。最后,描述怎样用新方法将这些日益增加的高质量的地震数据用于监控全球地震和应力释放,以及这些数据的迅速传播和分析怎样产生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引言在过去的7年里,位于西雅图的IRIS数据管理中心的数据存档已成为地震学家为研究地球内部和震源情况而收集地震数据的数据源。在这些数据存档中,包含有执行IRIS PASSCAL项目期间部署的临时地震台站的数据,有IRIS全球地震台网的永久台站的数据,数字地震台网联盟的其他合作成员组织台网的数据以及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运行的早期数字台网的重要数据,由于中心还提供了获取这些波形数据有效方法,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波形数据的汇集中心。在大地震发生后的几小时内,地震学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页提取与分析技术,开发IRIS台站元数据抓取程序,设计并建立禁核试核查北京国家数据中心(NDC)的IRIS台站元数据库,实现IRIS台站元数据从IRIS向NDC的定期自动同步。作为NDC运行的基础支撑数据库之一,该数据库为NDC开展辅助性地震监测数据的自动台站筛选和数据申请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IRIS是地震学界重要的以观测为主的国际学术研究机构,对地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和深远影响,其发展动态受到各国地震学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笔者从战略基础、战略实施、战略重点、行动项目等几方面介绍了IRIS的战略规划(2016—2020),旨在为制定我国"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IRIS战略事项目标明确,切实可行,如:(1)保持观测设备的多样性和先进性;(2)增强在极端环境部署仪器的能力;(3)开发数据接收、处理、存储与服务新技术,提供前沿的数据管理能力和处理大数据能力,保持在数据管理与应用方面的领先能力。新技术包括共享新技术(D2D)、多样性综合观测与部署技术、灾害预测与评估技术,以及密集地震观测、高性能计算与数据处理技术;(4)推广和传播地震先进技术,开发高水平的数据产品;(5)开展多样性的学术活动以及吸引不同科学研究领域人才来IRIS工作等。IRIS的这些发展战略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前言     
本文辑收录了四川省遥测地震台网1997年度质量评比会期间召开的“水库诱发地震监测预测及地震遥测技术研讨会”上发表的部分论文。该评比会由四川省地震局科技监测处主持,研讨会由水库地震研究所出资赞助召开。四川省地震局水库地震研究所又名遥测工程研究所,是专业...  相似文献   

7.
<正>引言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支持下,美国地震学研究联合会(IRIS)于1984年成立。它是一个百余所大学的联合会,致力于保障科学设备的运行以获取、管理和发布地震数据。2015年7月,IRIS董事会及其高级管理人员、计划/项目经理以及常委会主席,共同提出了该机构未来的战略计划。该战略计划以IRIS过去30年所取得的成就为基础,在仪器、数据服务以及教育和公众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最新资料统计.  相似文献   

9.
首都圈数字地震遥测台网的技术构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首都圈数字地震遥测台网初步设计中的主要技术思路和确定技术参数的基本设想。该台网在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首次全面采用卫星通信收集和广播数据,首次在遥测台台网中列入地震烈度速报。它将成为我国身心健康为止最大、台站数最多、应用最先进的区域地震遥测台网。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最新资料统计.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最新资料统计.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最新资料统计。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的丘陵地区和危险地区记录地震事件对地震学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首先要记录事件,然后再取回数据。然而,现在英国一家公司已经生产出一种综合性的地震数据收集系统,该系统使用数字遥测技术来传输边远地区的数据,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分析以提醒对重要的地震事件的注意。这家制造厂称,该系统可被推广来装备一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全球最新地震资料统计。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全球最新地震资料统计。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全球最新地震资料统计。  相似文献   

17.
遥测台网传输信道选定陈阵阳(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主题词:遥测台网,地震数据,传输信道1前言遥测地震台网就是把不同空间分布的地震台网检测到的地震信号用遥测的方式实时或准实时地传送到台网中心进行集中记录和统一授时并用计算机处理地震数据的一种地震台网。遥...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资料,2001年3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 5.0 地震87次(见表1),其中最大的一次震级为6.8,发生在日本本州南部 .  相似文献   

19.
高保真高分辨率遥测地震勘探采集系统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产资源勘探尤其是金属矿勘探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勘探深度大、分辨率要求高等特点.常规地震勘探技术与装备难以满足复杂地形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需求.针对该技术难题,研发一套高保真、高分辨率轻便分布式混合遥测地震勘探系统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开发了信号高保真高分辨率数据采集技术、实时通讯及采集单元无址链接技术和多媒介混合遥测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SE863单站单道分布式混合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由31位高分辨率采集单元链、集3 G/4 G无线通讯及有线通讯的交叉数据管理站、便携式主控站以及测控软件组成.支持二维、三维高密度地震反射波勘探、散射成像、天然源透射成像等地震数据采集工作.利用该套系统与428XL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同步对比,并将该系统交付第三方使用完成了1 km2三维地震勘探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备轻便、性能稳定、分辨率高、数据质量好,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轻便分布式地震勘探技术装备,大大增强了我国地震勘探技术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波的传播     
由于IRIS的计划、全球台网的建设,同时辅以PASSCAL设备的便携式台站的使用,使台站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些都为地震波传播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大到以整个地球为研究对象的最大标准模型,小到重视上地壳或余震系列细节的区域性实验。在过去20年中,地震仪器快速发展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